李冰逆简介(李冰的历史解析)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30 21:23:14 浏览
1、李冰的历史解析

世人皆知李冰治水都江堰,哪有或许,可能不是?我们都江堰人没有听说过。李冰建造都江堰,天府之国始发生,川西坝子稻麦熟,我赞古堰赛长城。[赞][赞]

2、战国李冰介绍

文史知识局历史小百科:都江堰。都江堰:是一项大型水利工程,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之上。公元前3世纪,由战国时期秦国蜀郡(今成都一带)郡守李冰父和其子率领民众修建的。在都江堰建成之前,岷江水出岷山口湍急而下,之后,进灌县,入平川。泥沙淤积,航运不畅。由于水运受阻,严重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另外,每逢雨季,江水常常泛滥成灾,洪水肆虐,当地百姓苦不堪言。李冰,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专家。公元前276年,被秦昭王任命为蜀郡郡守。秦王也不曾预料,他这一纸任命改写了历史,也改写了蜀地百姓的命运。公元前276年,李冰走马上任。一到蜀地便开始厉兵秣马,走访民意,倾听百姓的呼声。治水,这一议题也就被提到了日程上来。李冰与其次子二郎在岷江两岸进行实地考察,经过数次勘测,终制订了一项举世闻名的施工方案----都江堰,一项规模浩大的水利工程。公元前274年,李冰父子率领民众开始投入工程建设,耗时18年,到公元前256年,终于完工。自此,岷江这条孽龙终被降服。四川百姓由此奉李冰为“川主”。都江堰工程包括三个部分:鱼嘴,飞沙堰,宝瓶口。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既有利于排洪,又有利于灌溉。飞沙堰起到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广袤农田。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故此,成都平原得名”天府之国“。都江堰的修建,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变水害为水利,使川西平原成为千里沃野;同时也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时至今日,它不仅具有防洪,灌溉,航运的巨大功效。同时,也改良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并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2000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将其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3、

话说【秦】之天下第一渠李冰(约公元前285年-公元前233年),字公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工程师和诗人。他曾经担任过秦始皇的宰相和御史大夫等职务,是秦朝时期的重要人物。据传说,李冰初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但因为他机智聪明,善于诗文,被秦始皇所赏识,被任命为官员。李冰在政治上有较高的才能,他积极改革,强调法制和军事,并以其深刻的见解和出色的政治手腕而受到重视。作为工程师,李冰的大成就是修建了灵渠,这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灵渠将川西岷山腹地的岷江水引入渭河,改良了关中平原的水利条件,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使关中地区成为秦朝的经济中心。灵渠被誉为“天下第一渠”,成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李冰还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他的诗歌以深邃的意境、宏伟的气势和优美的语言著称,被后人誉为“李白之师”。

4、

天时 . 地利 . 人和近日拜读到当今散文大家余秋雨先生名著《文化苦旅》之第二章“中国之旅“,在“我的山河“一节中觅得一名句:“人和不如地利,地利不如天时”。虽然,余秋雨先生把古代孟子的理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倒了过“个“,但从宏观视野来看,孟老祖师爷原命题的逆命题应该是成立的。余先生如是说:“人太渺小了,怎么强得过天地?是天给了我们生存基础,因此也给了我们文化基座。“是的,两位大师的说法都对。以我十分粗浅的认知,觉得如是。不过,也引出一些感概。沧海桑田,人间正道。天地宇宙空问的自然规律,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虽不可抗拒,所谓天意不可违。但人类却是世间万物之灵,具智慧具创造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自然环境的适度改良者。时势造英雄,反之英雄也可造时势。谓之英雄者,正是人民群众中优秀杰出伟大的代表。他们中有人对天宇自然界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做到了力所能及的改良。如李冰修筑都江堰治理蜀地水患,秦始皇长城阻挡北方游牧民族劫难,隋炀帝京杭大运河沟通中原和江南经济文化交流……又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绝代伟人开国领袖毛主席……史上一大批帝王将相风流人物,对历史对人类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他们的丰功伟绩,除了个人的天赋特质之外,无不有天时、地利之因,更有人和之缘。于是本人偶得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间辩证之随感,并试用“天、地、人、和“作藏头小诗。若本文及诗歌的观念失当,敬请师友们批评指正。(天)时藏蕴万机枢,(地)利依凭山水风。(人)置乾坤添锦绣,(和)衷共济九州同。

5、

伟大的水利工程师李冰,都江堰太牛了

6、

据相关古籍记载,修筑都江堰的是一个名字叫“冰”的古蜀人。秦入主蜀以后,被冠以“李”姓,追封郡守官衔。这就是李冰治水传说的真相。#李冰逆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