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万简介(毕万有几个儿子)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30 21:44:12 浏览
1、毕万有几个儿子

赵之谦对联 林放大贤毕万有后 老彭信古文殊内观

2、毕万生个人资料

百家姓29:魏姓氏来源晋献公的大夫毕万受封于魏,他的后代就以魏为姓。毕万有着周朝王族的血统,他的先祖毕公高,是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毕公高受封在毕国。后来毕国被西戎攻灭,毕万投奔到晋国,做了大官,因为有功,被赐封在魏地。历史名人【魏无忌】又称信陵君,战国时期魏国的贵族,是以供养食客而出名“战国四公子”之一。【魏徵】唐朝的著名大臣,以敢于直言劝谏唐太宗而闻名。

3、毕万在历史上是怎样的一个人

河北大名为啥叫“大名”?大名县是邯郸东南部的一个县,这个名字作为府名来源于唐代,作为县名则是五代时期。相传唐朝时期,也就是公元782年,魏州一带设立魏博节度使,这个节度使比较牛,就自称魏王,并把魏州改为大名府,这可没有得到朝廷的承认,这是“大名”这一名字的起始。到了五代时期,后汉又把大名府改为大名县,这是县名的来源。为啥会有“大名”呢?原来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高级官员,也就是掌卜大夫郭偃曾有“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之预言。“大名”这个词就被引申为兴旺发达的意思,唐朝的那个节度使想用往事来喻在其统治之下一定可以兴盛,意思是自封为魏王之后,这一点一定能够兴大名,所以就用了“大名”这个名字。

4、毕万生日

燕国:前1044年--前222年 周朝诸侯国 战国七雄之一周文王之子姬奭所建约公元前7世纪,燕国吞并蓟国,建都蓟(今北京)燕昭王在位时,燕国疆域达到大,名臣有苏秦、乐毅、邹燕等历史有名事件:荆轲刺秦魏国:历史上有3个魏国 此处为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年 周朝诸侯国 战国七雄之一魏代先祖—毕万—毕公高后代—周文王第15子桂陵之战:魏、赵、齐3国,齐将田忌、孙膑上演了“围魏救赵”的戏码

5、毕万案件

『魏』姓·俊杰魏无忌 :战国时魏昭王的幼子、魏安厘王的异母弟。天性仁厚,好养士,贤名盛,曾用侯嬴计策,败秦救赵。秦伐魏时,率领五国兵归救魏,大破秦兵,声名威振天下。与齐孟尝君、赵平原君、楚春君并称为战国四公子。因魏安厘王封其地在信陵,故亦称为信陵君。魏征 :字玄成,唐曲城人。太宗时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谏诤剀切,累官至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后总修周、隋等史,多所损益,时称良史。以疾卒于官,谥文贞。『魏』姓·起源1、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毕公高之裔孙毕万,在晋国为大夫。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封毕万于为邑。毕万裔孙魏斯,与赵,韩,三家治晋,各自建国。魏斯建魏国,都安邑,为魏文侯,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225年被秦国所灭,原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名为氏。2、出自芈姓,为颛顼帝的后裔魏冉之后。『魏』姓·始祖毕万。魏姓为黄帝的姬姓嫡裔,他们原为毕国人。周文王的十五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后毕国为别国所灭,其后裔万仕晋,成为晋国大夫。晋献公是当时晋国一名很有雄心壮志的君主,在位期间服顺了周围的许多小国,使晋国一度成为当时的强国之一。献公念毕万在晋国服顺霍、耿、魏三国中功勋卓著,于是将原是姬姓国的魏地赐给毕万为邑。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与韩、赵两家共同治理晋国,自立诸侯,建国为魏。公元前225年,魏国即为秦所灭,亡国后的魏国王族子孙遂以国为姓。

6、毕万性格

【宗法制的衰落(2)】在“宗法制”上,晋国比较特殊。春秋初年晋国内部权力斗争就十分激烈,于是献公时,采取了驱逐群公子的做法,任用献公时,采取了驱逐群公子的做法,任用异姓卿大夫。如献公封赵夙、毕万,就是后来的赵、魏的先祖。晋灵公时,赵盾专权,命其弟赵括为公族大夫,以异姓掌管公族,卿大夫势力就更为强大了。使晋国的权力更替越来越激烈,如赵氏一度衰落,后来又兴起。到了春秋末年,韩、赵、魏、范、中行、智氏六卿掌政,后来赵氏又战胜了范和中行二氏,与其他三家瓜分其地。公元前453年,智氏掌权,向韩、赵、魏索要土地,另外三族当然是不甘心了,联合灭了智氏,“三家分晋”的局面基本奠定了。晋国为了避免公族作乱的事情发生,选择任用异姓,但造成的结果仍然是衰落。

7、毕万利简介

【雷达日历】大家对战国七雄并不陌生,因为秦始皇的名气太大了,国人无不知晓这位“千古一帝”一举荡平韩、赵、魏、楚、燕、齐等山东六国,消灭了东周,建立中央君主集权的大一统王朝“秦朝”。但知道曾经辉煌一时的“晋国”不是很多,包括山西为什么简称“晋”?今天我们就谈一谈“晋”。晋国的第一代国君叫姬叔虞,是周武王与正妻邑姜的二儿子,邑姜是姜太公吕尚的闺女,据说姜子牙就这么一个女儿。你看,古时候就是“门当户对”。武王去世后,由大儿子8岁的姬诵继位,就是周成王,武王的四弟周公旦辅政。当时有个唐国,是尧帝后裔子孙分封的诸侯国,位于现在的山西地区,发生叛乱,周公率兵给平息了,然后就把唐国又封于叔虞,所以后人称为唐叔虞。叔虞死后,他儿子迁都到晋阳“晋水”一代,就是现在的山西太原地区,由于“晋水”的缘故,所以改国号为“晋国”。春秋早期的晋国那可是了不得,从晋献公起,历经文公、襄公、厉公、悼公,国势鼎盛,独霸中原,像楚国、齐国、秦国等这些强国都不在晋国的话下,国土面积一度扩展到今山西省全部、陕西省东部与北部、河北省中部与南部、河南省西部和北部、山东省西北部与内蒙古一部的广大地区。但是,“物极必反”,好景不长。不久,晋国陷入了内乱,先是宗族内部的相互残杀,后是六大卿族与国君之间的斗争,后,韩、赵、魏三大卿族生生地把晋给瓜分了。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被迫封韩、赵、魏为候,史称“三家分晋”,“三晋大地”就是这样由来的,从此东周进入战国时代。现在的山西省下辖的中心地域基本是老“晋国”的地盘,省会太原也是原晋国的都城。顺便交代一句,三家分晋时的韩国君是韩武子,赵国君是造父,魏国君是毕万。毕万是中华万氏的得姓始祖,魏姓、毕姓的始祖也都是毕万。所以啊,山西省的晋文化很是古老,不可小觑。当年,八路军主力部署在山西战场,然后依托太行山,向中原、山东发展,一举成功,是具有深远的意义的,与毛主席深谙历史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