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伊川简介(程伊川资料)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30 22:15:31 浏览
1、程伊川资料

读书打卡135天 继续阅读《中国通史》今天的话题是“宋元明三代的学术”唐代中心前后,是南北经济文化的大转移,同时也是费族门第之兴衰转移点。东汉以后的读书人因缘际会造成了贵族式的门第,并在东晋南北初时大盛。要到隋唐科举制度兴起,贵族门第才开始衰落。于是学术文化传播更广泛了。白衣有更多机会成为公卿了,即使农家子弟亦可一跃而变成士大夫,即社会阶级消融了。此是由于唐代以后,印刷雕版的发明,使书籍的传播更广泛了。于是民间出现很多藏书家,如王钦若家藏书四万三千卷,宋敏求家藏书三万卷,叶梦得超过十万卷,周密家三代积存四万二千多卷等。此乃由于宋代活字版发明,因此书籍当然比唐代远胜多倍了。其次是读书人多了,学校书院亦随之而多了。因此学术空气自然比从前为盛。宋初的读书人,多在寺庙中借读,但多是关心世运、治儒术经典古籍,与唐代时人在寺庙中读文选习诗赋、谋科举已大不相同。此时书院亦纷纷建立,如有名的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及应天府书院,多是模仿寺庙规划而建造。遂由私人聚徒讲学而变成书院讲学。到了元代,书院比宋代为盛。直至明代,学术上自由传播则更为方便了。此时贵族门第已不能独擅学术上的私秘,从而使私人讲学更为盛行。宋明时期的自由讲学之风,其风气与先秦诸子讲学时期差可相比,因同为平民学者之自由讲学也。还有,宋明时期的学者,既非贵族,亦不出世,也不讲功业、礼教。 他们讲的是接近平民生活的人生、社会、国家等各方面,而不讲佛老的出世长生之道,亦不讲霸道的君相事业。自从范仲淹、王安石主张政治改革失败后,已醒觉到要改革现实,应先从教育入手。因此当时的关洛知名学者均走上讲学之路。一直到南来时期,仍一贯保持着此种讲学之风。北宋中期,学术风气始终是私家讲学。本来范仲淹、王安石等人,很想彻底废除科举,重兴学校,但兴学需要庞大的经费与师资,要有地方长官的支持配合,故办学实不易。因此只能从发展私家讲学着手。讲学要有讲堂,有了讲堂,又要有讲义。由于来学之人程度有高低,同时往来无定时,故不能一体施教,亦无法规定日期,因此讲学分成两大派。一派为陆象山教法,主张因人施教,直指本心。此派传承自程明道、伊川兄弟,重视语录,程氏主张人静坐,便是好学。陆氏近此派。朱子则主张讨论而不断讲说,与二程有异。朱子重视选几本重要的书来读,喜欢为古代典籍作注疏。如王安石有《诗》《书》《周礼》的“三经新义”,成为学校教本并作为科举取士之标准。又如程伊川作《易传》,直到朱子集大成,有《四书集注》,以便让读者各自研读,以补讲堂教育之缺失。后来朱注《四书集注》成了元代取士的准绳。简言之,私家讲学是接近陆象山的教学法。到了王阳明提倡良知之学,讲者不必到书院讲学,只需几次谈话便可成事。因此,我们可以说,宋明学者讲学之变化,从学校进展来说,是先由寺院私人读书进而到私人学垫的书院,再发展为地方政府之公立学校,再进而由地方学校上推至国学。至于私人公开讲学方面,第一期如二程,为私人讲学;第二期如朱、陆,此时期所集门徒有时甚多;第三期如阳明弟子之讲会,成为非学校的社会的公开讲学。因而宋、明两代六百年中,政府不能主持教育,领导学术;社会上的学术空气则续有增高,教育要求亦与时俱进。宋明儒之讲学风气之盛,实是在此种环境中产生。

2、程伊川先生简历

【心中有妓】两程夫子⑴赴一士大夫宴,有妓侑觞⑵。伊川拂衣起,明道尽欢而罢。次日,伊川过明道斋中,愠⑶犹未解。明道曰:“昨日座中有妓,吾心中却无妓;今日斋中无妓,汝心中却有妓。”伊川自谓不及。[注](1)两程:指程颢、程颐兄弟二人。程颐,人称伊川先生;程颢,人称明道先生。(2)觞:古代的盛酒器具,后代指饮酒。(3)愠:气恼、怨恨。

3、程伊川真实历史

晨读历史北宋哲学家、理学家、数学家、诗人邵雍邵雍(1012年1月21日—1077年7月27日),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等,谥康节。北宋理学家、数学家、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随父徙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居城西北苏门山,刻苦为学。出游河、汾、淮、汉,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十六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三十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咸淳三年(1267年),从祀于孔庙。人物生平苦读游历邵雍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012年1月21日),年少时才智出众,慷慨激扬的欲求取功名。邵雍爱读书,几乎无书不读,求学中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刻苦。为磨练出坚强的意志力,他冬天不生炉子,夏天不扇扇子,夜里不睡觉的刻苦地学习了好几年。在苦读中他叹息道:“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意即过去的人学习古人经典,还与古人做朋友,不单读古人的书,而且要广泛游历古人曾经游历过的地方,而我现在只是读了古人的书,却还没有去四方游历过。”所以,他就越过黄河、汾河、徒涉江淮、汉江平原。考察了西周的那些分封国的齐、鲁、宋、郑遗址,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游历来增长见识,待到邵雍归来时,他感叹道:“道在是矣!”自此便再没有出去游历了。学易悟道当时李之才(字挺之)为共城县令,听说邵雍好学,便去见邵雍,并对邵雍说:“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意即“你知道宇宙万物周期发展过程的“物理”之学和有关性命的学问吗?”邵雍回答道:“幸受教。”,意指愿受李之才的教导,这样邵雍就拜李之才为师,学习了《河图》《洛书》,伏羲氏的八卦六十四卦图像。李之才所传授的这些东西都是久远年代流传下来的,而邵雍探索其中深奥的内涵时,往往如有神助一般的能妙悟、洞彻其内涵,后获得的如同一般浩瀚博大的知识,多半是邵雍自行悟道所得。邵雍画像邵雍研习这些经典的时间越久,其德行也越来越为世人所称颂。同时,邵雍的智慧也在增长中,他明白了天地的运动变化规律、阴阳消长的规律、世道变迁的规律,甚至对微小的走、飞行类动物和草本、木本植物的特性也一样了然于胸。他高深的智慧,被当时世人认为已达到不惑的程度。邵雍的学说不是模仿前人、偶然应验的学说。邵雍悟到了伏羲八卦中自带的先天因素,并因此写下数十万言的著作流传于世,但由于他处于隐居状态,所以很少被世人所知。乐居洛阳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邵雍自共城迁居洛阳。邵雍初到洛阳的时候,所居房屋都是棚草做门的,难以抵挡风雨。邵雍以打柴为生,亲自烧火做饭以侍奉父母。虽然日子穷苦、一无所有,但邵雍却一副怡然而自得其乐的样子,为周围的人所难以理解。当时的前宰相富弼、司马光、著名诗词家吕公著等退居洛阳,敬重邵雍,常常与之一起从游,并为邵雍置办了接近都市的带园地的住宅。邵雍题跋像嘉祐七年(1062年),邵雍移居王拱辰、富弼和司马光等人出资为其在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置办的园宅。从此邵雍在园地上自耕自种,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并为自宅起名为“安乐窝”,并自号为“安乐先生”。邵雍白天时常焚香安坐,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喝三四杯酒,微醉就不喝了,还没醉时常常兴致到了就即兴吟诗自咏。春秋农闲时节,邵雍常出城游历、风雨天常不出门,出门常乘一小车,让人拉着,随意而行。士大夫家对邵雍的车轮声都熟悉,争相迎候,连小孩子、老人和那些仆人、衙役们都会欢愉的说“我家先生来到了。”从来没有人直呼他姓名的。有时邵雍在他们家住了一晚后留下书信后又走了。还有热心好事之人,仿造邵雍“安乐窝”的样式建了新的别苑,等候邵雍的光临,并取名叫“行窝”。(待续1)

4、程伊川之说

伊川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北依十三朝古都洛阳,南与嵩县一衣带水,西与宜阳县接壤。伊川县辖2个街道,12个镇,1个乡,有城关街道、河滨街道、水寨镇、鸣皋镇、彭婆镇、白沙镇、江左镇、高山镇、吕店镇、半坡镇、酒后镇、鸦岭镇、葛寨镇、白元镇、平等乡。

5、程伊川拼音

二程传说 (之一)程颢、程颐,宋代洛阳人。程颢,字伯淳,号明道。程颐,字正叔,号伊川。程颢、程颐为同胞兄弟,二人均为宋代理学家、教育家。创立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学说。被誉为“程大夫子、程二夫子”。程颐年少,不务学业,喜欢游山玩水。一天,他从外地游玩回来,拿了个宝贝——方形的鸟蛋,来到哥哥的书房,想让哥哥见识见识。哥哥看了看,说:“这是丁郎鸟蛋,不主贵。你要是把它的鸟窝端回来,即使折一根树枝都比这个蛋蛋儿有价值。”程颐问哥哥整天待在书房里,是怎么知道的?程颢说,“树上有诗为证:丁郎丁郎,栖在紫檀树上。窝为灵芝草,下蛋呈四方。”程颐听了哥哥的话,惭愧。从此,闭门苦读,寒窗十年,一日三餐,均由家人从一专门打开的窗口递进去……十年后的一天,哥哥程颢,把弟弟程颐的房门打开,只见弟弟白发银须的。门被打开的一刹那,弟弟程颐突然说:“这天?”哥哥程颢,急忙捂住弟弟程颐的嘴——唯恐道破天机……

6、程伊川赞全文

程伊川这话,基本就是照抄佛家的观照之说,所以理学偏进了唯心的方向[捂脸][捂脸]#程伊川简介#

7、程伊川先生

君实尝问先生云:“欲除一人给事中,谁可为者?”先生曰:“初若泛论人才,却可。今既如此,颐虽有其人,何可言?”君实曰:“出于公口,入于光耳,又何害?”先生终不言。(《近思录》)——————————————1.叶采:泛论人物,则无不可。若择人任职,乃宰相之事,非在下位者所可与矣。此制义之方也。2.张伯行:司马温公尝问伊川曰:刻有给事中缺,欲升除一人补之,未知谁可为者?伊川应之曰:当初若不言要除补,只泛论人材,却好直言其人。今既需补缺,心中虽有其人,可胜此任,亦何可明言?言之即是私荐矣。君实尚未豁然,复言曰:只出于公之口,入于光之耳,别无人知,又何害于事?殊不知义有未安,虽无人知亦不当说,况出口入耳,尔我明有涉私之迹,何为犯之?故先生终不一言。此可见先生之一私不染也。3.茅星来:给事中,掌封驳之官。唐宋属门下省,以有事殿中,因名。朱子曰:“于此可见前贤语默之节,学者宜详味。”4.江永:问:“伊川不答温公给事中,如何?”朱子曰:“自是不容预。如两人有公事在官,为守令者来问,自不当答,问者已是失。”曰:“此莫是避嫌否?”曰:“不然。本原已不是,与避嫌异。”永按,问者为失言,言之则为出位。当默而默,制义之方也。(我觉得是程先生根本就没有人选可推荐。坐而论道可以,真到具体的实践,对程先生而言比较难)

8、程伊川的介绍

伊川县鸣皋镇二程书院(伊川书院),宋程朱理学程颖程颐。#程伊川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