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之 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给殆也。----庄子庄子,字子休,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们的哲学被称之为 老庄哲学据《史记》记载,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大多是寓言,书名《庄子》(又名《南华经》)。《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 它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期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高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后世道教继承道家学说,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老庄学说已成为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庄子其人被神化,奉为神灵,所著《庄子》,被后人颂为《南华真经》。庄子生活在战国时期,与梁惠王、齐宜王同时,比孟轲的年龄略小,曾做过漆园小史,生活很穷困。他也曾经贩卖过粟,织过草鞋。 他面黄肌瘦,衣着破旧,但他并不在乎。有一次他去见魏王,穿着带补丁的衣服,魏王因此问道:“先生为何困顿到如此地步?”他说:“是贫穷,不是困顿。读书人有道德而不能实行是困顿;衣服破旧是贫穷,不是困顿。这就是所谓生不逢时吧。楚威王听说庄子有才干,派使臣携带千金重礼,聘他为相,但是他却对使臣说:“千金是很重的财礼,卿相是尊贵的职位。你难道没有看到祭礼用的牛吗?人们养它几年,然后给它披上绣花的衣服,送进太庙,杀了祭。到这时,它即使想做一头自由自在的小猪,难道还能做到吗?”庄子明确表示自己宁为“孤豚”,不做“牺牛”,甘愿道遥物外。“道德”一词是道家思想的精华。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为的残生伤性的“道”。在庄子的哲学中,“天”与“人”是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 “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操弃“人为”,据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要忘掉成心、机心和分别心。既然如此,还用得着政治宣传、礼乐教化、仁义劝导吗?这些宜传、教化、劝导,庄子认为都是人性中的“伪”,所以要摒弃它作为道家学派始祖的老庄哲学是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能与編家和后来的佛家学说分庭抗礼的古代学说。 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绝不低于橘家和佛家。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哲学,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蔽的部分。它在儒家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欲严峻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而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大的心力。庄子在中国哲学史上既是一位有着鲜明特色的伟大哲学家,又极富诗人气质。其所著《庄子》一书文字恣肆,意象雄浑飞越,想象奇特丰富,情致滋润旷达,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可以说,《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高成就。后世的许多文学家在思想、文学风格、文章体制、写作技巧上均受到了《庄子》的影响,即以第作家而论,就有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曹雪芹等,由此可见其影响之大。
2、庄子,又称庄周,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文化名人之一。他出生于公元前369年左右的战国时期,是宋国人。庄子的真实姓名叫做卓文君,但后来大家都习惯地称他为庄子。庄子对于中国哲学和文化的影响深远。他主张自由、平等和无为而治的思想深深地打动了许多人。他认为世界万物皆有其道,而人应该顺应自然之道而生活。他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由意志,并提倡放下欲望和执着,以达到心灵上的自在和宁静。庄子曾经与孔子有过一段对话,在这次对话中展示出了两位思想家不同的观点。孔子注重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而庄子则更加关注个体心灵与宇宙之间的联系。除了哲学方面,庄子还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他以写作寓言故事著称,在这些故事中通过动物或其他形象来表达自己关于生活、宇宙和人性等问题的思考。尽管距今已经过去了几千年,庄子的思想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他的哲学观点和文学作品被广泛传播和研究,对于我们理解人生、追求自由和平静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庄子在历史上被誉为“道家”代表之一,他的思想与老子等其他道家思想相互呼应。他的作品《庄子》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阅读和研究庄子,我们可以获得更多关于人生意义和价值观念方面的启示,并且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中充满压力和焦虑的生活方式。
3、【品庄悟道】:无有所将,无有所迎。清风徐来,晨读《庄子-知北篇》。庄子借用颜渊与仲尼(孔丘)一番对话,谈“化”与“安化”,即人活于世,无论外物变化或者不变化,都应当自然而然,顺其自然,保持内心的安定,不妄自增加或减少什么。《心经》也有之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意思大抵相同。我查阅资料,知:颜渊,名回。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大贤之首。少时家境贫寒,箪食瓢饮,居住陋巷,不改其乐。所以,我明白庄子老夫子之聪慧的用意,在这里借用颜渊与老师孔仲尼对话,以此来证明颜渊是一个既禀持艰苦朴素之风,又在逆境之中不改其乐的君子。颜渊问乎仲尼曰:“回尝闻诸夫子曰,无有所将,无有所迎。”(我曾听老师说过,不要有所送,也不要有所迎。)如此,古人思想如太阳光芒照耀古今,现实生活中有谁认真品味这一句话的深意。人之将去,自然而然的规律,谁也无法抗拒,所谓过程精彩才是真正的快乐人生,因此,我们贪婪太多的东西,甚至赘余不可用之物有所用呢?我的很长的一段工作经历曾接触过不少人,遇到不少事,因此,有资格说起一些人或一些事:有个别人以改变工作现状,借搞所谓大发展为名——实际争夺个人名和利,包藏贪贪婪之心。无故挑起事端,闹不团结,立小山头,聚小团体,打压他人,其结果自己及一小撮人对抗不了组织强大核心,受到法律的严惩,没有善终。这不就是违背了自然规律运行而落得的应有下场吗?所谓有多大的德行,走多远的路,民间说法也是如此。庄子之言,被世人奉为做人处世之道的圭臬,明白了,可以立世,否则,身败名裂。人活于世,不应因辉煌而兴奋,甚至欢乎跳跃,随行之人也不应弹冠相庆;遇到困难的时候及至失败,也不要抗拒哀痛的到来。“无有所将,无有所迎”,顺其自然,虚怀若谷,才是至人所为。
4、人生真正的强大,是允许和接受一切的发生。这话听着很提劲,但谁能有如此心境,强大到可以接受一切发生,一切发生之后犹如没有发生,而且还鼓盆而歌,这个人就是庄子。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宋国蒙邑人。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老婆死了,他拿盆做鼓,又唱又跳好一番庆祝,有人问他,人都死了你这样做好吗 ? 他说,人死了嘛,就像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现在我老婆已经死了,但她已回归自然,静静安息在天地的怀抱里,我何必还要悲伤,这就是生命的道理!面对亲人的离去,又有几人不流下伤心的泪水。庄子内心的强大非我等俗人不可比拟,也正是由于他的不同,才成就了庄子非凡的人生。庄子才华横溢,《庄子》中的一些名句,妇孺皆知、耳熟能详,流传千古: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的思想智慧,跨越千年,现在看来依然受用。
5、鹏程,出自庄子的《逍遥游》。意为大鹏鸟飞行的路程有一那么远,比喻前程远大。
6、庄子的“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正体现了他对于那些得道者的赞美之情。只有“其精神,遗世独立,飘然远引,绝云气,负苍天,翱翔太虚”,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境界,升华自己的生命。慧眼一双,不如明心一颗,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心界扩展到无限远时,他就会把追逐道的境界当做自己的追求。
7、功在朝庭,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辨襄阳南阳。老子周游天下,庄子逍遥游,其远而无所极。
8、庄子《逍遥游》中说: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如果你要去郊区的话,你准备了三餐就可以往返,回来的时候肚子还饱饱的;如果你要走一百里的地呢,你就要用一晚上的时间准备足够的干粮;如果你要去千里之外的话,你要提前准备三个月的干粮。这个道理很浅显。不管你要走多远,你都要准备适当的粮食;如果你的心要走很远,你需要为你的心储存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