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龙同朝”不算啥,还有“八龙同朝”呢!看到有人说明太祖晚年有一段时间,建文帝、成祖、仁宗和宣宗都在世,所以是“五龙同朝”。这现象确实不多见,但也不是史上。其实只要找到其中规律,就不难再找出同样的情况。下面就说一个“六龙同朝”的情况。北周武帝宇文邕,578年去世。北周宣帝宇文赟,559年出生,580年去世。北周静帝宇文阐,573年出生,581年禅位于隋。隋文帝杨坚,出生于541年。隋炀帝杨广,出生于569年。唐高祖李渊,出生于566年。所以,从573年到578年间,这6位皇帝都在世。而且他们都在北周武帝一朝。下图即是宇文邕。同样的情况在五代再次出现,这次是“八龙同朝”。后晋高祖石敬瑭:892-942年后晋出帝石重贵:914-974年后汉高祖刘知远:895-948年后汉隐帝刘承佑:931-951年后周太祖郭威:904-954年后周世宗柴荣:921-959年宋太祖赵匡胤: 927-976年宋太宗赵光义: 939-997年可见,在宋太宗出生那年,以上这8位皇帝都在世,那时是后晋高祖一朝。
2、杨广同鼓师隋朝末年,是一个堪比三国时期的乱世,全国各地爆发了起义运动,终,由李世民所率领的李唐军队,逐一消灭了其他起义队伍,推翻了仅历二世的隋朝。有人说,隋朝的灭亡是因为隋炀帝的昏庸无能,也有人说,隋炀帝杨广不体恤民力,三征高句丽,导致民不聊生,终自己葬送了自己的隋朝。在唐代史书中和隋唐英雄演义里,都将隋炀帝杨广描绘成了一个杀父夺位,昏庸无道的暴君。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其实,隋炀帝杨广并不是一个无道昏君,隋朝之所以灭亡,不是因为隋炀帝的昏庸无能。恰恰相反,是因为隋炀帝太能干了,才导致了隋朝的灭亡。为何这样说呢?下面,请来听听笔者的分析。1.杨广改革节奏太快。隋朝刚统一天下后,隋文帝杨坚采取一系列与民休息的政策,隋朝国力恢复极快,百姓日子过得蒸蒸日上。隋炀帝杨广继位后,他一改父亲相对缓和政策,改革步伐加快。首先,他下令修建京杭大运河,目的是为了能将富庶分南方物资能快速运输到北方。这样一来,可以节省很多物力人力。但隋炀帝太心急了,他为了快修建好京杭大运河,征用了太多民夫,不顾民夫的体力,沿途百姓一片怨声载道。之后,杨广又大力修建新都洛阳,又耗费了大量民力。本以为京杭大运河与新都洛阳修建完毕后,百姓能好好休息下了。结果,隋炀帝又下令征调民夫,北上征讨高句丽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强大的隋朝部队竟然没能征服弹丸之地的高句丽,相反,隋朝大军惨败,无数士兵民夫死亡。连续三征高句丽的惨败,直接掀起了反隋浪潮。乐观的说,修建京杭大运河,三征高句丽等举措,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隋炀帝太过心急了,想短时间内就完成这些大事,无疑是为隋朝埋下了亡国之根。2.杨广触犯世家利益。自汉朝开始,后来的历代封建王朝的兴衰灭亡,都离不开世家门阀的存在。隋末乱世的开启,亦是如此。隋朝时,选拔人才的标准采用的是三国曹魏就开始使用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的标准,虽然理论是是给寒门平民有了一条做官的路子,但其实高官的名额还是牢牢控制在那些世家门阀手里。隋朝时,以五姓七望为首的世家实力,连杨坚杨广父子都不敢轻视。而为了打破世家垄断人才选拔的局面,杨坚设立三省制度,将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并且开创了科举制,公开向全国选拔新的人才。三省制度与科举制的创立,无疑狠狠触犯了世家的利益,所以他们开始有了反心。为此,他们暗地里扶持起义军队,企图推翻隋朝,扶持一个听他们话的新王朝。李渊李世民背后所代表的,正是代表了关内李家等多个世家的利益。因此,隋朝的覆灭,跟隋炀帝的举措触犯了太多世家门阀的利益有关。3.杨广得不到百姓支持。隋朝的覆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得不到天下黎民的支持。我们现在看来,杨广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是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这条至今都在服务社会的人工大运河,堪称中国古代伟大的成就之一。但在那时,在许多百姓看来,是劳民伤财的。百姓认为,隋炀帝修建京杭大运河,是为了方便自己游玩享乐,能更快到南方而已。三征高句丽,本是因为高句丽屡次侵犯我国边境,为了国家边疆稳定,杨广才发动征讨高句丽之战。但在百姓眼里,却是杨广个人好大喜功,不顾百姓死活。古代百姓眼光毕竟具有局限性,所以他们就无法理解杨广的所作所为。相反,为何李世民能在唐朝统一统一天下后,创立了贞观之治。其实,一方面是因为百姓拥护李世民的统治,另一方面,是李世民继承了杨广的庞大遗产,光粮食一项,直到唐朝灭亡了,隋朝所囤积的粮食都没吃完。可以说,杨广并不像后世史书形容的那样不堪,相反他很有作为。但因为种种原因,结果葬送了强大的隋朝,便宜了李世民等人。而李世民等人,为了掩盖自己谋朝篡位的行为,就在史书里歪曲杨广的形象,让后人以为杨广是一个无道昏君。不得不说,杨广跟秦始皇命运有点相像,同是为国为民,却成了一个无道昏君。李世民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点上李世民比杨广聪明得多,他为政举措都能得到百姓支持,而杨广竭心尽力一生,到头来还得不到百姓支持,反而要推翻他的统治,也是悲哀。
3、北京京剧院杨广同为什么同是杀兄篡位,杨广遗臭万年,李世民美名传千古。朱元璋,秦始皇,又有啥说法……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应该是历史上具争议的皇帝。他从平民到皇帝,从目不识丁到可做出大气磅礴的诗句,和成长为军事家,政治家,他是一个勤政的清廉的皇帝,对百姓的衣食住行的关心,和对孤寡老人的慈悲都可以是前无古人的。晚年因为担心大权旁落的大开杀戒,六亲不认,铲除一切对太子不利的,权臣。明朝初年官吏们的工资可能是历朝低的工资,受皇帝管控严的朝代。所以历史留下的都是他的暴掠,残酷的刑法。没有过多的去宣扬他的智慧才能,和提出的早的共产主义社会的雏形。虽然有错,但是平定内乱,国家统一,安抚人民,为后世的辉煌历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隋炀帝杨广历史上对他是差评如潮,历史评价他骄奢淫逸,残暴百性。他也是杀兄篡位,横征暴掠。其实隋炀帝杨广修建大运河主要目的是加强对东南地区的控制,以此巩固隋朝在东南地区的统治。当时汉族政权的南迁使得南方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开发。及至隋朝统一之时,南方的富庶已是天下皆知。因此,杨广修建大运河的目的也是想通过内河航运将南方的物产运送到北方,弥补北方物产方面的贫瘠。他有很多利国利民的措施,就是操之过急,沉重的赋税,和劳役使得民不聊生。杨广是注重发展,忽略民生。如果他的这一系列措施能缓步稳定的实施,相信他也会开创一个令国人称颂的辉煌盛世。不过他的这些措施为以后的李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唐太宗李世民在历史上的好评多过差评,他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篡位,也受到一定的诟病,但他励精图治,开启了太平盛世,也是为民谋福利,值得称颂。秦始皇嬴政在历史上的功劳是有目共睹的,他南征北战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货币,修建长城,抵御外敌,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实现统一大业的皇帝。当然,他在位几十年做了诸多大事,当然又苦了当时的老百姓,他们饱受战乱之苦,沉重的赋税,劳役让他们看不到希望,所以秦始皇皇对于历史上来说是辉煌的,对百姓而言是实实在在的暴君。汉武帝刘彻在大汉朝算是明君,历史上津津乐道的是他的爱情故事,都以为他是一网情深的有情人,在他晚年的时因为他的生性多疑,怕大权旁落外戚,因为莫须有的巫蛊之术相信谗言杀光了皇后卫子夫的儿女,包括皇后卫子夫,卫青的所有家人。当初有多宠,那时就有多狠,历代帝王的帝王之术都无从褒贬,也许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问题,就不说对错的问题,而是历史意义。不过,以民为本,人民好比水,帝王好比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幸福,安定帝王也好,统治者也好,必然是双赢局面。历史上的伟人自古争议颇多。帝王更是具性的。
4、杨广简介秦朝的历史同隋朝的历史惊人的相似秦始皇同隋文帝都是千古一帝。秦二世胡亥同杨广都断送了秦朝、隋朝。秦朝和隋朝都结束了数百年的长期混乱分裂状态:秦朝结束战国,隋朝结束南北朝。秦始皇、隋文帝,托付希望的优秀长子都被阴谋害死(扶苏、杨勇)。秦朝和隋朝都建立了统一的政治基础。秦朝和隋朝都有名垂千古大工程:秦长城,秦直道:隋大运河、隋驰道。秦朝和隋朝,都为下一个王朝的强盛建立了基础(汉、唐)。等等。
5、杨广简介和原型隋文帝论功封赏〔上〕公元589年,隋将杨广率兵攻克陈国,隋统一南北。杨广班师回朝,留下王韶镇守石头城。隋文帝亲驾广阳门,宴请军中将土,按照功勋大小分别予以赏赐。杨素被隋文帝进封为越公,其子杨玄感被任命为仪同三司。杨素得赏布帛一万段,粟米一万石。贺若弼在隋统一南北的战争中功不可没,文帝赏赐贺若弼布帛八千段,任命他为上柱国,进封爵位为宋公。大将韩擒虎对此感到不满,便在文帝面前和贺若弼争论到底谁的功劳大。贺对韩说:“我在蒋山拼死奋战,将陈国的精锐部队打败,生擒陈朝骁将萧摩诃、鲁广达等人,鼓舞了军中士气,将土们更加勇猛,陈国害怕于我们,我们才得以将其全面平定,可是你的军队几乎都没和陈国军队交锋,你的功芳怎么能和我相比!”韩不服,说:“按照既定的战略,你本应和我合兵攻打陈国都城,可是你却提前出兵,遭逢敌军,你军中将士遭受重创,死伤惨重。我率领轻骑500余人,马不停蹄,直逼金陵,使任忠归降于我军,并将陈叔宝擒获,将陈国的府库占领,捣毁了陈后主大本营。天黑时,你才领兵进至北掖门,那时还是我将城门打开让你进城的,你的过错如此之大,怎么能和我的功劳相比!”文帝听完两人的争辩,说:“两位将军都有很大功劳,同封为上等功勋。“于是封韩同为上柱国,赏赐布帛八千段。因有官吏弹劾韩,说他放纵士卒在陈的宫中肆意抢惊,因此对他不加爵封邑。文帝对尚书左仆射高颎说:“在你领兵伐陈后,有人向我进谏说你意图造反,我已经将此人处死。你对我的忠心我是知道的,岂能被谗言离间。”接着,隋文帝又让高颎和贺若弼分别说说自己在平陈中的功绩,高说道:“贺提出平陈十策,又在蒋山拼死鏖战,将陈军精锐打败。我只不过是一个文官而已,并没有到前线与敌人拼杀,我的功绩是比不上他的!”文帝听后大笑,授予高颎为上柱国,进封爵位为齐公,赏布帛九千段。文帝当初出兵伐陈时,曾派高颎向上仪同三司李德林寻求用兵策略,晋王杨广用其计策得以平定陈国。为了答谢李德林,文帝授予他为柱国,进封爵位为郡公,赏赐布帛三千段。宣赏后,有人对高颍说:“朝廷把功劳全都归功与李德林,在这次战争中拼死奋战的将士定会不服,而且在作战过程中,他的计策也并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皇上对他赏赐如此之高,恐有不妥。”于是,高颎向文帝进言,文帝决定对李德林重新封赏。文帝任命秦王杨俊为扬州总管四十四州诸军事,镇守广陵,命晋王杨广镇守并州。后来,文帝又颁布诏令授予原陈朝尚书令江总任上开府仪同三司,授予尚书仆射袁宪、骠骑将军萧摩诃、领军将军任中开府仪同三司,授予吏部尚书姚察为秘书丞。袁宪正直的品德受隋文帝称赞,隋文帝认为他是江表地区士大夫的模范,为表彰他高尚的操行,障文帝又授予袁宪昌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