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延寿简介(赵延寿作品)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31 02:33:14 浏览
1、赵延寿作品

妇人报案称战马吃她家里粮食,石敬瑭:杀马找不到粮食就砍她脑袋据史书记载,五代十国时期朝廷更迭频繁,边疆地区秩序混乱,时常有兵变发生。石敬瑭在太原为官时就常常要警惕和压制民变或兵变的苗头。一天,一个农妇找上石敬瑭任职的衙门,怒气冲冲地状告一个士兵的军马吃了她家的粟谷。石敬瑭听完立刻传唤军马的主人问话,不料被传唤来的士兵却另有一套说辞:军马根本就没吃农妇家的粮食。原来,这日士兵骑着军马出门办事,路过农妇家旁边的树时,就临时把军马栓在树上,等他办完事回来就遇到农妇找他讨说法。他到栓马的树边看了看,发现战马距离农妇家的谷堆还有一大段距离,根本不可能吃到粟谷。双方各执一词,案件陷入了僵局。要知道当时时局动荡,社会环境很不安定,若是不能刚正严明地审清楚案件,很可能会留给人把柄甚至引发哗变。石敬瑭细细思索之后有了对策,他摆出一副凶狠的样子对农妇说:本官历来断案严明,不会包庇犯人,你说他的马吃了你家的粟谷,他说没有,那么要查明真相还你们一个公道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战马的肚子剖开,看看里边有没有粟谷。若是有,就以不遵守军纪为由将士兵下狱,并赔偿你的损失,若是没有,就以诬告为名砍了你的脑袋。农妇听了有些害怕,但堂上看热闹的人起哄说定然不是诬告给她壮了胆,她便同意了石敬瑭的方法,石敬瑭看她点头就命人把战马牵来,剖开肚腹查看是否有新鲜粟谷。石敬瑭斩农妇立威战马肚子被剖开后,不多时就有人来报,说马匹肚子里并没有粟谷,只有一些草料。农妇吓得瘫倒在地,但也于事无补,石敬瑭派人将农妇捆起来当街斩首。当时战乱频起,战马作为军事资源是很受重视的,因为一次小小的争端就杀了战马实在是有些小题大做。可石敬瑭不这样想,他觉得军民矛盾如果不了断清楚,今后如果再发生类似的事情就难办了。所谓杀一儆百,他要借这件事告诉众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他所管辖的地区不会放过罪犯,也不会放过告刁状的人。这件事情很快传开,太原地区的百姓都知道石敬瑭治理严格,动不动就要杀头,于是都安分守己,很多偷盗、打架之类的事件和纠纷也少了很多,从这一点上看,石敬瑭还是很有一些政治智慧的。除此之外,石敬瑭还恩威并施,曾经有百姓在地下挖出过一些黄金,不敢私自留下,将黄金献给石敬瑭,石敬瑭说,地下所藏之物不是国家所需要的宝物,不必归公。百姓听了喜笑颜开,出门就宣传石大人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就这样,石敬瑭的官声也越来越好。君主猜忌,无奈自立先前石敬瑭跟随李嗣源李存勖兄弟征战,还娶了李存勖的女儿为妻。但李存勖死后,李从珂并不信任石敬瑭,他认为石敬瑭镇守边关要塞,一旦有反心势必会对后唐政权形成威胁,所以他几次三番要削减石敬瑭的兵权,还对他暗下杀手。被君主猜忌让石敬瑭无法偏安一隅,无奈之下他向契丹求助,承认了当时由赵德钧、赵延寿父子控制的燕云十六州地区归属于契丹,还认比自己小十岁的耶律德光作父皇帝,自称儿皇帝换取契丹对后晋政权的承认。这里有一个常见的误解,就是很多人认为战略地位十分突出的燕云十六州是直接由石敬瑭献给耶律德光的,但实际上当时的燕云十六州被幽州节度使赵德钧父子实际控制,赵氏父子想要契丹出兵帮他们打下中原,扶持自己做中原王朝的皇帝,才勾结契丹,把燕云地区送给耶律德光。本来契丹人已经有意帮助赵德钧父子攻打中原,扶持傀儡皇帝。可偏偏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石敬瑭的谋士建议他与契丹做交易,承认契丹对燕云十六州的主权,换取契丹对自己的军事支持。契丹人衡量了赵氏父子和石敬瑭的实力,终决定扶持石敬瑭登上皇位。以结果为导向来看,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这件丧权辱国的事件里确实有石敬瑭的掺和,但他也只是动动嘴,口头承认了割地这回事,实际上燕云地区还是被赵氏父子献出去的。契丹人占据了十六州的有利地形,对中原地区骚扰不断,给后来的北宋构成很大的隐患,一来二去,这笔账就记到了石敬瑭的头上,谁让他是终获益者呢。人们常以“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形容动荡不堪的五代十国,五代君主中石敬瑭的帝王德行可以说还算是比较好的,他在位期间制订了一系列发展经济,恢复民生的决策,务农桑、通商贾,充盈府库,缓解了乱世之下的财政危机。尽管身负骂名,但他确确实实曾经为百姓做过一些实事,至于功过是非,就只有留待后人评说了。

2、赵延寿真实长相

说说夺取幽云十六州的辽太宗耶律德光。辽太宗耶律德光,902到947,活了四十五岁,927到947,在位二十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三子,耶律德光是次子。922年,耶律德光二十岁时,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随同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参加了一系列征服战争,南征后唐的平州、幽州、镇州、定州等地,立下不少战功。926年,辽太祖去世,其皇后述律后,在汉化的长子耶律倍、以及在军中作战的次子耶律德光之间,更倾向于次子继位。927年,耶律德光继位。928年,后唐明宗李嗣源出征契丹,辽太宗出兵迎战,大败。930年,辽太宗立三弟耶律李胡为皇太弟,任兵马大元帅,长兄耶律倍渡海投奔后唐。契丹国吞并耶律倍的东契丹国。耶律倍到达后唐,受到了热情接待。后唐皇帝李嗣源,以天子标准,盛大迎接,赐姓李,赐姓名为李赞华   ,拜滑州(今河南滑县)节度使,兼虔州(今江西赣州)节度使。934年,后唐潞王李从珂,废弑其主李从厚,自立为帝,耶律倍愤怒,自后唐上书辽太宗耶律德光,请求讨伐唐末帝李从珂。 八月,辽太宗亲自率军南伐。李嗣源女婿石敬瑭,拜为河东节度使,封赵国公,然而君臣猜忌,936年,石敬瑭造反,李从珂派兵围攻太原,石敬瑭走投无路,向耶律德光求援,并向其许诺: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每年进贡大批财物,以儿自称。 部将刘知远认为条件太屈辱,没有必要许诺这么多,但石敬瑭在桑维翰的支持下一意孤行。正在寻机南下的耶律德光喜出望外,立即领兵从雁门关南下,来救石敬瑭,后袭破后唐军队,解了太原之围。辽太宗更率军南下上d,助石敬塘灭后唐。十一月,辽太宗册封石敬瑭为晋帝,即晋高祖,建立后晋,石敬瑭兵至洛阳,唐末帝势穷,召耶律倍与他一同赴死,耶律倍不干,唐末帝遣人杀掉了耶律倍,之后举族自焚,后唐灭亡。石敬瑭称儿皇帝,割幽云十六州给契丹,承诺每年给契丹布帛三十万匹。幽云十六州特别是其北边的燕山,乃北方天然屏障,幽云十六州失去,至此中原完全暴露在契丹铁蹄之下。辽太宗下诏,以上京临潢府中心,而升幽州为南京,将幽云十六州建设成为前进基地。辽太宗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式,实行南北两面官制度,分治汉人和契丹。942年,晋高祖石敬瑭去世,养子石重贵即位,是为晋出帝。七月,后晋使节到契丹朝见辽太宗耶律德光,国书上只称孙,而不称臣,表示后晋与辽,是并立的两国,后晋不再为辽的附属国。943年,辽太宗亲自赴南京,打算率军南下中原,讨伐后晋,命辽的幽州节度使赵延寿等,由沧、恒、易、定等州,分道而进,辽太宗率大军跟从。辽军击破晋军。946年,后晋反攻,辽晋两军隔滹沱河对峙,辽军出奇兵断晋军粮道,晋帅杜重威心怀异志,率军投降,契丹以降将张彦泽为前锋,倍道疾进,攻入大梁(开封),晋出帝被迫投降,后晋灭亡。石重贵被押送契丹,一直活到974年,活到六十一岁。晋将刘知远不甘投降,在晋阳称帝,建立后汉,后晋旧将多起兵响应。广大百姓也群起反抗,大部多至数万人,小部不下千百人,攻破州县城,杀死契丹任命的官吏。辽太宗被迫退出大梁,一路杀人泄忿。渡过黎阳渡的时候,辽太宗对左右侍臣总结自己失败的原因,得出所谓三失:各地搜刮百姓钱财,一失;让契丹兵打谷草扰民,二失;没有早点遣节度使去治理各镇,三失。” 他很懊恼,走到栾城(河北栾城县)杀胡林,病死了,年四十六岁。下葬于凤山,陵墓曰怀陵,庙号太宗。后唐与辽,势均力敌,互有胜负;后唐分裂,后晋只是后唐的一部分,势力不敌辽;后汉是后晋的一部分,势力更不敌辽;后周崛起,实力很强,可与辽一战,也就是说,五代继承唐的外战传统,是可以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可惜柴荣英年早逝,北宋欺负孤儿寡母而篡位,宋室得国不正,怕别人有样学样,因此,宋改变了唐与五代的对外尚武传统,改为对内镇压防范,所以外战能力严重下降,特别是,比后周有不小的下降,因此,幽云十六州,再也无力收复,宋因此亡国。

3、赵延寿武将简介

后晋20万士兵向五万契丹人磕头投降,汉人士卒哭声响彻天地!自从后晋和契丹全面开战以后,在契丹人咄咄逼人的压力之下,后晋这些彪悍的大头兵终于爆发了战斗力,两次大破耶律德光,第一次在马家口和戚城大破契丹主力,契丹人损失严重,狼狈撤回。第二次在阳城大破契丹8万主力,耶律德光骑了一匹骆驼单骑逃逸,此战,后晋军队取得了罕见的大胜,一路追杀辽军二十余里,8万骑兵的甲仗、粮食等军用物资几乎全被晋军缴获。�晋出帝石重贵喜出望外,甚至真正产生收复燕云16州的想法,于是派遣大将杜重威统帅全国几乎全部的主力20万精锐北伐。�但是杜重威率领20万大军来到滹沲河,和耶律德光5万契丹军隔河对峙,但杜重威却一动不动,反而两次主动派遣军中的主战派率领几千人冲击契丹军,却不救援,任由契丹军彻底吃掉晋军前锋主力。是的,杜重威就是想学习�石敬瑭,他秘密派人联络契丹人,请求率领20万大军投降。耶律德光喜出望外,战场上办不到的事情,没想到却能通过这种情况办到,于是许诺他当皇帝,但是要率领20万大军投降契丹才行。�杜重威十分高兴,他在中军大帐后部署一众刀斧手,然后召集诸将会议。把所有的高级将领召集起来,会间突然抛出呈送契丹的降表,命诸将依次署名。众人惊愕莫名,但看到帐后影影绰绰的白刃闪现,无人敢于违抗,只能一一画押。到了第二天,打开军营,命令士兵不许反抗,耶律德光却害怕,这20万精锐士兵远超自己的士兵,自己根本控制不住这全副武装的20万士兵,于是赐给杜重威赭黄色的皇袍,命令他在20万大军前面巡游,杜重威彻底放心,于是率领全部高级将领主动到契丹军中磕头感谢,但是耶律德光马上命令这些将领下令,命令士兵解除武装,脱下铠甲,放下武器,士兵失去了领头人,只能乖乖脱下铠甲,放下武器,这20万人全都变成了刀上的鱼肉,任人宰割,契丹人马上控制了,这20万人,面对他们磕头,向契丹人投降。�滹沱河畔,二十万汉人士兵放声恸哭,声震原野,士兵全都痛哭,莫名其妙的全都成了契丹人的俘虏。所有武器甲仗战马都上缴于契丹军营,根据旧五代史记载,契丹人共得到武器铠甲军械数百万件,战马4万多匹,整个晚唐五代北方将近百年的积累大半战马甲仗全都便宜契丹人,契丹人全部运回国内,没给20万士兵留下任何东西。【通鉴286:初,杜重威既以晋军降契丹,契丹主悉收其铠仗数百万贮恒州,驱马数万归其国。】【《辽史太宗纪》:十二月丙寅,杜重威、李守贞、张彦泽等率所部二十万众来降。……分降卒之半付重威,半以隶赵延寿。】【《旧五代史 · 卷一百九 · 汉书列传六》重威密遣人诣敌帐,潜布腹心。契丹主大悦,许以中原帝之,重威庸暗,深以为信。一日,伏甲于内,召诸将会,告以降敌之意,诸将愕然。以上将既变,乃俯首听命,遂连署降表,令中门使高勋赍送敌帐,军士解甲,举声恸哭。是日,有大雾起于降军之上。契丹主使重威衣赭袍以示诸军,寻伪加守太傅,邺都留守如故。契丹主南行,命重威部辖晋军以从。】#赵延寿简介#

4、历史对赵延寿评价

在程延匡的统治下,后秦朝廷是怎样的一个景象?在程延匡的统治下的后秦朝廷不仅未能控制过度行为,而且尽管有抱怨,也拒绝减少税收或宫廷开支。施崇珪已经认为程延匡的行为是不可容忍的。在公元944年,施崇珪在第一季中抓住了程延匡懦弱的将军身份,让他成为洛阳的摄政王,并将其驱逐出朝廷。这显示了决断力,并产生了实际效益。自从公元939年兵部被废除,主事大臣开始承担军务大臣的责任以来,冯涛就一直认为主事大臣既没有时间也没有资格承担这样的任务。他想要重建调查局,法院的意见也越来越支持这一政策。在该局恢复后,桑伟汉初成为该局的局长。他努力改革朝廷的过分行为,显然赢得了将军和总督的合作。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新统治时代和一项大赦被宣布。这些措施标志着压力重重的民众得到了一些缓解。然而,就在桑伟汉接任时,灾难来了,黄河淹没了包括首都地区在内的五个州。其他问题则有人为原因。战争继续要求征募士兵、装备和税收。据报道,民兵人数达到7万人。挪用资金的现象日益普遍,将大量税收收入转入了州长的金库。有时,法院收取收入的方法就是趁总督不在时突击搜查他们的私人商店,尽管这可能是危险的。当时晋州巡抚涂忠卫非法获得的粮食被一名御用官没收,涂忠卫只得用礼物来平息他的怒火,于是这位御用官被解职。虽然桑维汉的政策激发了朝廷恢复秩序的希望,但他的权力是有限的。屠宗伟不能受到惩罚,因为施宗桧不敢冒险激怒其他人投奔辽国,因为他们可能害怕受到类似的待遇,因为他们同样有罪。更糟糕的是,在朝廷中,皇帝的宠臣和御林军将领,如李彦焘,即使在景彦匡不在的时候,也继续发挥着过度的影响力,李彦焘显然是在自己的权力下进行官方任命。桑维汉试图遏制这些活动,但公元945年早期,施忠奎的妹夫冯永佑被任命为第二任军事长官,以削弱桑维汉的权力。受欢迎的人与冯氏联手,在945年的第三次战役早期,掌权仅20个月的桑维汉在受贿的谣言中被赶下台。接替他的李松长得像桑伟汉,但无法自由接触施宗奎。因此,李彦涛和冯耀宇很容易就忽略了新来的专员。大规模的贿赂再次出现,开支再次不受控制桑维汉的离去使第二年(945 - 96年)成为战争的关键一年,尽管由于两国都陷入饥荒,没有正式的战斗。德匡本人没有指挥进攻,所以公元946年辽国的入侵很可能是对干旱的反应。在后秦,饥荒导致了广泛的盗匪活动,有时强盗会占领县城,甚至击败惩罚部队,惩罚部队的指挥官被李延焘不信任的微观管理所阻碍。在这段艰难的时期,许多村庄和牧民从后秦转向了辽朝,他们希望逃离饥荒,回到了他们在辽朝领土上的故土。德匡对他们很好,以鼓励其他人也过来。一个有价值的盟友被自私地排挤到一边,其他盟友也可能被疏远施宗奎对战争和饥荒的拙劣处理使人民只能依靠自己的资源。在战略要地廷州,当地人为了保护自己不受匪帮侵害而在一座堡垒里建立了一个佛教邪教组织。该邪教受到孙方渐的保护,孙方渐起初与契丹侵略者作战,但后来对后秦朝廷产生了不满。法院怀疑他的动机,拒绝协助他。然后,孙向辽国表示效忠,显然煽动他们南下与此同时,在朝廷中,桑维汉的失势使景彦匡得以重返战场,担任远征军副统帅,但946 - 947年的准备工作有限。北方的陈丑和黄河上的山丑的防御得到加强,并与科里沃王国谈判结盟,但科里沃军队终被证明太弱了,甚至无法进行牵制进攻。后秦把希望寄托在秘密邀请辽国统帅赵延寿(原籍黄河流域)改变立场上。赵又廷在书信往来后表示,如果有军队来接他,他“愿意回到中央王国”。因此,随着季节的开始,都督涂忠卫和李守臣率领整个御林军,包括施忠珪的贴身侍卫,北上与赵氏的辽军会合,为后秦夺取了十六州。赵延寿没有投降的意思。他把后秦的军队从防御据点里拉出来,危险地暴露了他们的野战军。后来,由于连绵不断的降雨,秦军士气低落。屠忠卫在辽军进攻前撤退,有人劝他守住陈州附近的胡特奥河渡口,但终他被包庇了。陈丑和北方的几位巡抚一样臣服于辽国。放荡的清州总督张延子加入了辽国,并率领先遣部队前往凯封,在那里,德匡的一封信说服了慈禧太后阻止施宗奎自杀,并说服他投降。征服的第一个牺牲品是桑维汉,他在与批评者算账时被张延子谋杀。程彦匡自杀身亡。但是德匡允许施崇珪在辽国境内过他的自由生活。辽朝占领中原地区,公元947年辽国皇帝并没有直接征服和统治中原。他的目标是惩罚施宗奎,因为他不承认自己家族的从属地位,而不是获得领土控制权。参考文献:[1] 五代十国时期黑暗政治述论[J]. 张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02)[2] 试论五代十国时期刻书的启创性意义[J]. 刘耀.文教资料,2016(04)[3] 五代十国时期的任官资格制度[J]. 曾小华.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05)

5、赵延寿画像

1959年11月6日,在北京南郊洋桥的一座养鸭厂发现了一座王墓,他就是后唐时代以节度使身份镇幽州并封为“北平王”的,而且这“北平”二字在历史也是出现,所以人们认为他对北京的历史作出了贡献。他镇守幽州平定了投降契丹的王都,又力抗契丹南下侵扰屡战屡胜,并采取通漕运、筑营垒、训乡勇的办法使北京地区在军阀混战中保持了安定,使得北京地区的经济得到修整、发展,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后来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投降了契丹,太原行营副招讨使杨克远也策应石敬瑭,从东西两面夹击“北平王”赵德均,再加上北面的主力契丹,使得赵德均守不住北京城在逃往潞州时被俘,被关押在契丹的第二年郁闷而亡。“北平王”赵德均虽死但在北京一带却威望甚高,契丹统治者也深知这一点。便封赵德均之子赵延寿为燕王兼领幽州节度使,并特赠封赵德均为齐王,这样赵延寿便将其父赵德均的灵柩从辽地迁回了北京。“北平王”墓座落在永定门外海慧寺西一公里处,此墓规格很高是迄今为止发掘的北京地区大王墓。发掘后发现历史上已多次被盗。墓葬分前、中、后三进,每进的主室两侧又筑一耳室计九室,共发现铜钱除破损的外,完整的铜钱就达73900余枚,也是北京地区挖掘出的铜钱多的墓葬。墓中重要的文物当数一方为“已故卢龙节度使太师中书令北平王赠齐王天水赵公夫人赠秦国夫人种氏合附墓志铭并序”的墓志铭,墓志正书34行、每行40字,除记述夫人门楣外,还记“洎齐王附翼皇唐,策勋清庙,才建立于沦海,旋推毂于燕山,……时齐王身居藩口,手秉枢衡。千里封疆,四海瞻望”等语。并记有长子延寿、次子延密、三子延希的官职等。这些详尽的内容尽可补充正史中的不足,可见王陵中的墓志铭对于历史研究有着何其重要的意义。墓中首先见到的是满堂壁画,九间墓室均绘彩绘,墙壁上的壁画因历史的久远大都剥落,保存完好的只有三幅,一幅是墓主人生前的嬉乐图,画中绘有九人,左三人着红袍、戴展角幞头,三人正在欣赏一幅画,画中内容为凤凰,三人中高大者为墓赵德均。这幅享乐图无疑中研究五代时期的生活及绘画的重要实物资料。另两幅壁画,东侧绘有一女仆坐在案前,案上有一小水盆,女仆发髻高耸、体态丰满、两袖上卷、用手揉面,其姿态生动自然栩栩如生,应是厨女的生动写照;西侧一幅也绘一女仆也梳高高发髻,上绕一环形饰物着方领长衫、手托圆盘作行走状,盘上放面食两个,这应是使唤侍女的生动写照。这两幅壁画也应是行乐图的组成部分。墓中还发现一件珍品“观凤鸟”,是一件铜质鎏金、人首鸟身的饰件,作飞翔状,应是一件镇墓之物。据《永乐大典•大汉原陵秘葬经》记载,天子和亲王墓中皆行此物“观凤鸟”,但北京其他皇陵王墓中均未发现,却在赵德均墓中出土,故视为珍宝。展望华夏千古文明、风云变幻、朝代更迭,对至高无上的皇权、王权的信仰和维持,似乎是帝、王们共同在追逐的目标,也有不少帝、王在生前苦苦地追寻那长生不老的仙药仙丹,企盼着能永享天威皇权,连死后也难舍那曾经的奢华,事死如生地将皇、王陵建造得如同生前般的一样,但自然规律就是如此,任何人不得超脱,奈何?但虽如此但却为后人留下了过去的灿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