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唐宋派(简述唐宋派)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31 03:15:05 浏览
1、简述唐宋派

千秋文脉《前后七子》《公安派》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明·李梦阳《奉送大司马刘公归东山草堂歌》前后七子前后七子为以李梦阳、何景明、李攀龙、王世贞为领袖的明代十四人文学群体,标榜“复古”,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前七子之首李梦阳提出文学应重视真情表现的“主情”论调,强调在文学自身价值的基础上,对传统“主理”的文学观念与创作大胆提出怀疑,其主张也使文学观念由雅向俗转变,散发出浓烈的庶民化气息。后七子很大程度上承接李梦阳等前七子的文学思想,而较前七子对法度格调的讲究更趋于强化和具体化,王世贞更根据思想情感的主导作用提出格调说,点出唐宋派一些作品理气过重的弱点。公安派公安派为明代后期的文学流派,以袁宏道(1568-1610)、袁中道(1570-1623)、袁宗道(1560-1600)为代表。公安派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风气,提出"性灵说",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开拓小品文的创作领域,清新活泼,自然率真,但多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此外,公安派推重民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袁宏道有《畜促织》《斗蛛》等随笔200余篇,其散文以《晚游六桥待月记》为代表,真切动人,语言浅近,略无斧凿之迹。袁中道以散文见长,其日记体散文对后世有较多影响,有《珂雪斋集》《游居柿录》二十卷。#简介唐宋派#

2、宗臣唐宋派

唐宋八大家,江西有几人二0二二年十月十二日(壬寅虎年九月十七)周三.阴.21~7。c.新乡谈到古诗,少不了李白杜甫,江西诗派喻李白为诗仙,杜为诗祖,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为诗宗。此外,诗史上还有一组称谓,叫做【唐宋八大家】:韩愈--河南孟州人(768~824年),其代表作《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柳宗元--山西运城人(773~819年),其代表作《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王安石--江西临川人(1021~1068年),其代表作《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欧阳修--江西吉安人 (1007~2072年),代表作《蝶恋花.庭院深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曾巩--江西南丰人(1019~1083年),代表作《城南》:“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维有青青草色齐。”苏洵--四川眉山人(1009~1066年),代表作《九日和韩魏公》:“晚岁登门不才,萧萧华发咉金罍。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苏轼--四川眉山人(1037~1101年),代表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辙--四川眉山人(1039~1112年),代表作《早睡》:“老人如婴儿,起晏睡常早。粗毡薄絮被,孤枕自媚好。倒床作龟息,逡巡辄复觉。隔门灯火明,仿佛闻语笑。杯捲相劝酬,往往见讥诮。披衣坐跏趺,衰老当自了。室空窗亦虚,半夜明月到。老卢下种法,从古无此妙。根生花辄开,得者自不少。要须海底行,更问药山老。”还有诗人、民族英雄文天祥--(1236~1283年)江西吉安人,在其《过零丁洋》中留下了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些先辈激励着世世代代的赣鄱儿女蓄力奋发,生生不息。

3、诗歌唐宋派

(知识补充)桐城派的文章,内容多是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语言则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正”。他们的许多散文都体现了这一特点。桐城派的文章,在思想上多为“阐道翼教”而作;在文风上,是选取素材,运用语言,只求简明达意、条例清晰,不重罗列材料、堆砌辞藻,不用诗词与骈句,力求“清真雅正”,颇有特色。桐城派的文章一般都清顺通畅,尤其是一些记叙文,如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的《登泰山记》等,都是著名的代表作品。论点鲜明,逻辑性强,辞句精练;写景传神,抓住特征,细节盎然,寄世感叹;传状之文,刻画生动辞;纪叙扼要,流畅时晰。平易清新,是整体流派特点。散文名篇有:方苞《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登泰山记》。辞赋大师潘承祥先生评价道:“桐城古文运动,是唐宋古文运动的继续、发展、终结。”唐宋派是明代嘉靖年间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文道合一”的传统。中国明代中叶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嘉靖年间的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人。该派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因为拟古主义“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使当时的文学作品渐渐流于仿古、抄袭。唐宋派散文成就超过前后七子,但也并非俱是佳品,他们的集子中有不少表彰孝子烈妇的道学文章和应酬捧场的文字。他们主张的“胸臆”、“心源”,指的是道学家的内心世界。茅坤说:“世之文章家当于六籍中求其重心者之至而深于其道,然后从而发之为文。”(《复陈五岳方伯书》)可见他们把道看成是文的源泉,道盛则文盛。这种观点束缚了创作。同时也削弱着他们文学主张的影响力,站在道学立场是不能动摇复古派的根基的。前后七子跨越弘治、正德、嘉靖三朝,取代台阁体主持文坛风气凡百年之久,唐宋派基于自身弱点,虽也指出了复古派的毛病,却始终未能根本改变文坛局面。唯其散文创作对后世较有影响,如清代“桐城派”即继承了它的传统。公安派是明神宗万历(1573-1620)年间以袁宏道及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三人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因三人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这一派作者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等。他们所持的文学主张与前后七子拟古主义针锋相对,他们提出“世道既变,文亦因之”的文学发展观,又提出“性灵说”,要求作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能直抒胸臆,不事雕琢。他们的散文以清新活泼之笔,开拓了我国小品文的新领域。在晚明的诗歌、散文领域,以“公安派”的声势为浩大。公安派成员主要生活在万历时期。明代自弘治以来,文坛即为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及王世贞、李攀龙为首的“后七子”所把持。他们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的复古论调,影响极大,以致“天下推李、何、王、李为四大家,无不争效其体”(《明史·李梦阳传》)。其间虽有归有光等“唐宋派”作家起而抗争,但不足以矫正其流弊。万历间李贽针锋相对提出“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和“文章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的观点,振聋发聩,他和焦纮、徐渭等实际上成为公安派的先导。作为公安派理论核心的口号是“独抒性灵”。公安派的“性灵说”融合了鲜明的时代内容,它和李贽的“童心说”一脉相通,和“理”尖锐对立。性灵说不仅明确肯定人的生活欲望,还特别强调表现个性,表现了晚明人的个性解放思想。“性灵说”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诗歌评论中的一种艺术创作主张。性灵派主要活跃于清中叶,以乾嘉时期大诗人袁枚、赵翼、张问陶等为代表,在文学创作上主张直报“性情”,反对复古模拟风气,强调要直接抒发人的性灵,表现真实情感,在近代和现代文学史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4、唐宋派魁首

苏东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这是按照文章的排名;此外如果算豪放派的宋词排名,他是创始人;再如果算美食家,有赫赫有名的东坡肉、羊蝎子。一个会写文章的词人,懂美食,科举入仕,出道即巅峰,一路被放逐,一直乐天达观,兴修水利,教化乡野,让人称奇敬佩!

5、唐宋派领袖

唐宋八大家官职高低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