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2年,岳飞冤死在临安大理寺监狱里,然而却没人敢替他收尸。没想到,一个叫隗顺的狱卒偷偷地走进监狱里,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地把岳飞的尸体背了出来。按当时的狱规,罪犯伏法后,没有资格被安葬,只能随意抛弃在荒野。其实岳飞遇害之前,在监狱中大呼“天日昭昭,天日昭昭”,隗顺虽然没有说一句话,心中却已经下定决心,拼死也要保全岳飞的遗体。于是他趁着天黑,翻过城墙,隗顺就这样在雪地里一步一滑地把岳飞背出了钱塘门外,来到北山脚下的九曲丛祠荒地,他见这里螺蛳壳堆积如山,想必平时也少有人来,就匆匆挖了一个坑,把岳飞埋了进去,为了日后方便认出来,他还挖了两棵野橘树种在坟前,作为标记。由于岳飞遇害前受到重刑,遗体已经面目全非。隗顺将岳飞随时携带的玉佩挂在腰上做了记号,以便于岳飞的后人未来辨认。过了几天,隗顺又来到这里,把坟整了整。为了掩人耳目,隗顺悄悄地在一块简陋的石碑上刻了“贾宜人坟”四个字。岳飞尸体被盗这事儿很快便被上报官府,杭州府上下立时传得沸沸扬扬,大家都在议论这究竟是谁的义举?而奸臣们更是火急火燎地忙碌着、下令着,急于揪出这个乱臣朋d。由于隗顺做的十分隐秘,官府一直不知道偷走岳飞尸体的人是谁,所以岳飞的遗体也得以保全。而此刻隗顺正在大理寺监狱之内,像往常一样当值值班,没有任何异样。隗顺把这件事牢牢地记在心里,没对第二个人说起。直到他临终前,才把儿子叫到床前,对儿子说:“岳飞精忠报国,迟早有平反的一天。”他让儿子记住,岳飞腰下佩有玉,还有一个铅桶,里面藏有当日枷锁上揭下来的封皮。因为墓地周围是一片堆积如山的螺蛳壳,他让儿子记住一句口诀:“欲觅精忠骨,螺蛳壳内寻。”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初十,宋高宗赵构禅位给他的过继儿子,自己则以太上皇帝的身份而退居于德寿宫中。孝宗是一个有志于对金用兵、收复失地、报仇雪耻的人,他对于主张抗战的文武臣僚,特别是对于岳飞,深表敬重。对于岳飞等人的惨遭杀害,宋孝宗是痛心的,所以,孝宗在受禅之初,便于七月初十以仰承太上皇帝旨意为名,下令追复岳飞的原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与录用。”岳飞的李夫人恢复楚国夫人的封号;儿子岳云也追复为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以礼批葬于岳飞墓旁;次子岳雷则追复为忠训郎、阁门祗侯;三子岳霖恢复了右承事郎的官职。20年后,即1162年,宋孝宗为顺应民意,特降旨为岳飞澄冤昭雪,并以500贯白银的高价征寻岳飞的遗体。隗顺的儿子把其父藏尸的真相告知官府,岳飞的遗骨才得以迁葬杭州西子湖畔栖霞岭,让后世之人络绎不绝地于墓前凭吊。之后的几百年里,杭州人对岳飞的喜爱和崇拜是空前的,他们把他安葬在湖畔好的位置,建了大的祀庙,还别有创意地在岳坟前铸了四尊跪着的铁像,其中之首便是秦桧。岳飞墓的忠烈祠正殿为重檐歇山顶木结构建筑,檐间悬挂“心昭天日”匾额,系元帅1979年重书。殿内有众多名家所题的匾额和楹联,正中为岳飞像,塑像上方的草书“还我河山”金字大匾相传为岳飞手迹。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杭州人把油条叫作“油炸桧儿”,表达对秦桧的愤怒。还有一个特色小吃,是把油条和小葱裹在面饼内,在铁锅上压烤或油炸至脆黄,叫作“葱包桧儿”。当年,如果不是隗顺的善举,恐怕如今的岳飞都没有尸骨可以埋葬,是隗顺让英雄得到了安息,也因为此件事情,他成为了南宋出名的狱卒。岳飞虽然被杀害了,但他的尽忠报国的精神和业绩是不可磨灭的。千百年来,岳飞奋力抗击金军的形象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各地来杭的游客,纷纷去岳王庙祭拜这位民族英雄。
2、岳飞遇害具体时间那该死的正义为啥总是迟到?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遇害,一直到1162年宋孝宗当上皇帝之后,才为他平反的,此时距岳飞蒙冤已经20多年!1457年,复辟的明英宗朱祁镇不顾于谦在北京保卫战中为国家立下大功,将他抓捕下狱。在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的诬陷下,于谦被处以斩刑,死在他曾经拼命保卫的这座城池下。1464年,明英宗朱祁镇去世后,他的长子朱见深继位,马上给于谦等冤杀忠臣平反,并赦免他们家人。距于谦死去9年!1630年,曾对朱由检许下“五年平辽”宏愿的原蓟辽督师袁崇焕因“擅杀岛帅(毛文龙)”、“擅主议和”、“市米资敌”等罪状,被凌迟处死,抄没家产,家人流徒三千里。乾隆四十七年( 1782) ,乾隆皇帝为袁崇焕平反,命令广东巡抚尚安寻找袁崇焕的后裔(“袁崇焕系广东东莞人,现在有无子孙?),此时距袁督师磔死北京菜市口已经152年,更可悲的是,给他平反的是他一心要平灭的敌人近看热播反黑大剧,黑老大横行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他和他的保护伞都平安无事,人民头发都盼白了,才看见迟到的正义。总有郭德纲说的拔牙伤过前列腺的人安慰善良的人,正义也许会迟到,但不会缺席。可是迟到的正义算什么GP正义?
3、岳飞被害详细过程岳飞之死探秘文/徐震宇这是一个很沉重的历史话题。岳飞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诗人,千百年来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和崇敬。岳飞之死,其实真正的主谋是宋高宗赵构,秦桧只不过是投其所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要从宋朝的历史说起。公元960年1月31日,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夺取了后周的政权。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赵匡胤又演出了一出“杯酒释兵权”的好戏。作为武官上位的赵匡胤开始"重文轻武",他认为武官掌握了兵权会危及皇权。历史也恰恰证明,从宋朝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异姓权臣谋朝篡位的现象,就是明朝的宦官魏忠贤即使到了“九千岁”,也未能夺得大明江山。北宋"多武少文",由于武官得不到重用,文官中的奸臣当道,皇帝又昏庸无能,北宋非但未能完成国家统一,反而在公元1004年与辽国结下了澶渊之盟,更是在公元1127年发生了靖康之变,宋徽宗和宋钦宗及其皇族5000多人被掳去金朝。岳飞一生四次投军,于公元1122年投军“敢战士”,因有神力,被任命为“敢战士”队长,从此开启了抗金之路。后投到抗金主将宗泽的麾下。岳飞作为农家子弟,完全凭借军功一步一步登上军事舞台。奈何功高盖主,得不到当权者赵构的信任,而且他在军中有个口头禅是“打到黄龙府、有请二圣还朝”。单凭这一点其实是很不符合宋高宗的意志的。要知道,古代为了争夺皇权,父子相杀、手足相残的事比比皆是,如果宋钦宗回来,赵构还能当成皇帝吗?不得不说,岳飞带领的军队太得人心了,被人们称为“岳家军”,这也犯了大忌,这能不引起宋高宗的猜疑吗?封建王朝那是私天下,“天下之土,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带领的朝廷军队,竟然被称为岳家军,这还了得?为了抗金,岳飞还私自扩兵,广招能征善战之士,这是岳飞被杀的主要原因。岳飞性格耿直,曾多次就太子人选提出自己的意见,这也犯了皇家大忌。据史书记载,宋高宗因为被金兵惊吓,丧失了生育功能,而宋太宗这一脉族人尽被金人掠去,太子人选只能从宋太祖赵匡胤一脉当中选出,至于选谁,那是皇帝的家事,而岳飞的意见,导致了宋高宗对他的不满。对于秦桧,有史学家认为他是金朝的奸细,但目前还没有实证,但害死岳飞这样的大事,他是没有决定权的,如果宋高宗不同意,是无法杀害岳飞的。岳飞的儿子岳云,其武功在岳飞之上,也是智勇双全,其所率领的“背嵬军”铁骑所向,颇有当年吕布之勇。就是这个岳云当初只被判了三年刑,后来被宋高宗下令杀于闹市,因为皇帝对岳飞尚且不放心,他能放心岳飞的儿子吗?自然担心留着后会危及皇权。另外,岳飞被杀,还与岳飞有几次抗旨有关,因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十二道金牌催岳飞回京,岳飞在路上走了好几个月才到临安。因为岳飞是主战派,宋高宗和秦桧是议和派,所以以岳飞为代表的武将受到了压制,为了排遣愁绪,岳飞也是到处叙说自己的主张,又因为治军严谨,得罪了小人。秦桧充其量和清朝的和坤相似,为了投其所好,想尽一切办法给岳飞罗织罪名,后来给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这个罪名是没有任何证据的,仅凭猜测就定罪,当然这一切都是符合宋高宗的意愿的,是宋高宗默许了的。所以岳飞之死,有他的必然性。宋朝的皇帝除了赵匡胤之外,绝大部分都是比较暗弱的,对外奉行金钱外交,用钱物来买和平、换和平;宋高宗赵构一度做过金朝的人质,骨子里害怕打仗,能偏安一隅对他来说已经知足了,而他没有统一国家的抱负,又害怕岳飞继续强大而威胁他的皇权。南宋是个“多文缺武的朝代”,岳飞被害之后,能打仗会用兵的武将已经捉襟见肘了。宋孝宗几次北伐,因为缺乏岳飞这样的帅才而失败。
4、岳飞被害全过程1142年,岳飞被以“莫须有”之罪杀害,年仅39岁。当时权臣秦桧风头一时无两,对于岳飞之死又有宋高宗赵构背书,也让岳飞被害之后一时间竟无人敢收尸。还是狱卒隗顺冒着杀头的危险,收敛了他的尸骨安葬。而在隗顺去世之际,还不忘嘱咐儿子照顾好岳飞的坟冢。而在宋孝宗执政后,顺应民意为岳飞平反,又悬赏寻找岳飞遗骸。终,隗顺的儿子 陈情当年父亲之事。岳飞的遗体也被转移到了杭州西子湖畔安葬。
5、岳飞被害的资料1142年,岳飞受到“拉肋(猛击胸肋)”之刑后,含冤离开了人世。消息传来,宋人上下无不涕泣,秦桧却暗自庆贺,以为从此生活无忧。自此宋高宗裤腿暗藏匕首,随时做好斩杀秦桧的准备。宋朝百姓对卖国求荣、残害忠良的秦桧愤恨不已,但此刻恨秦桧的却是宋高宗。岳飞的死,表面上是秦桧所为,其实是宋高宗在背后的授意。因为当时的岳家军勇猛无比,战功赫赫,岳飞又拥有对兵权,难免对宋高宗造成威胁。靖康之变后宋钦宗、宋徽宗和宋朝一部分官员(包括秦桧)被金国俘虏,岳飞连续收复失地之后,眼看就要迎“二圣”回朝,宋高宗害怕自己的帝位不保,三道金牌召回岳飞。在害死岳飞之后,秦桧作为宋朝二把手,不断的铲除异己,扩张自己的势力,宋高宗开始对他有了恼恨之心。此时的秦桧势力很大,铲除秦桧必将费一些周折,加上秦桧的背后有金人支持,要动秦桧,肯定得罪金人,这是臣服于金人的宋高宗万万不敢的。为防不测,在每次接见秦桧之前,宋高宗都要在膝裤中暗藏一把匕首。直到1155年,秦桧病死,宋高宗兴奋的对亲信说:“朕今日始免得这膝裤中带匕首!”从授意杀害岳飞,到对秦桧生出杀意,不难看出宋高宗多疑懦弱的性格,作为执政者只求自保,不求发展,宋朝衰落也是难免的。纵观岳飞一生,为国立下赫赫战功,但因为实力太过强大,加上又有宋高宗这样生性多疑、不求上进的执政者,这样的历史环境和人物下,必然不会容下他。岳飞之死,其实既是南宋与金人卑微和谈的筹码,也预示着南宋文人政治的回归与崇文抑武政策的再现。秦桧在未中进士之前做过私塾先生,总感觉自己怀才不遇,面对不听话的学生,曾做过两句诗: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猢狲王。意思是,如果给自己水田三百亩,何苦去做这个孩子头呢?在初入朝野时,秦桧也是主战派,但上书的言谏没有得到任何回音。靖康之难,成为金人的俘虏后,看到金人的残忍,他害怕了,为了保命已经将国家民族大义抛在了身后,也注定了成为奸佞臣子的一生。精忠报国,是岳飞一生的写照,《满江红》里有一句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也许就是对自己一生的感慨。岳飞遇害后,杭州城内突然出现了一种食物,叫“葱包桧”,就是将薄饼卷油条、葱在油锅里炸,抹甜面酱、辣酱烤后食用,历史上也叫“油炸桧”,意喻油炸秦桧,流传至今。历史总能给后人带来评判和启发,无论何种职业、何种身份、拥有多少财富,只有谨记国家利益和民族大义,修心守正,不忘初心,才能活出灿烂的人生。
6、岳飞遇害多少年1140年,秦桧等主和派朝臣在宋高宗的授意下,杀害名将岳飞,收回了抗金将领的兵权。名将韩世忠当时已经慢慢的淡出朝野,听说岳飞被害之后,出面为他求情无果。这件事之后,韩世忠看透了南宋官场的腐败懦弱,彻底辞官归隐,带着夫人梁红玉过起了隐居生活。10年后,韩世忠去世,梁红玉思念亡夫成疾,2年后也随他而去。1127年,赵构在韩世忠等人的拥立下登基为帝,但是他却没想过抵抗金国,反而是想方设法逃避战争。赵构的昏庸无能,引起了很多将领的不满,其中以苗傅和刘正彦为代表,他们带领军队反叛朝廷,一路攻入临安城。当时,韩世忠正在浙江一带募兵,手下只有几十人,根本没办法第一时间回军救援。苗傅和刘正彦怕的就是韩世忠,他们便让韩世忠的夫人梁红玉前去劝降。梁红玉见到韩世忠后,两人当即决定和贼人势不两立,迅速集结兵马回军临安,一举击破叛军。梁红玉和韩世忠的故事,被后人进行文学加工后,几乎家喻户晓。历史上的韩世忠和梁红玉,虽然没有影视作品中那么高大上,但是两人确实在抗金斗争中有过突出贡献。时光倒回至1121年,方腊起义军被剿灭,作为首功之臣的韩世忠却并没有感到开心,因为朝中奸臣当道,他的仕途和国家的命运都充满迷茫。在庆功宴上,韩世忠闷闷不乐,低着头喝闷酒,突然有个身姿婀娜的女子走到他身边,主动要求嫁给他。韩世忠抬头一看,眼前的女子是军中歌妓,不仅容貌美丽,而且眉宇间带有一股英气。韩世忠当时已经成家,便答应娶她为妾,这个女子便是梁红玉。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是男权社会,女性即便有名字,也不会记载下来。就连贵为女皇的武则天,真名直到今天仍然是个谜,更何况出身低微的军妓梁红玉,虽然成为了韩世忠的妾,她的名字也是后人创作小说故事的时候,给她取的名字。但可以肯定的是,梁红玉原本家庭条件不错,父亲兄长都是武将,参加了平定方腊的战争。后来,梁红玉的父兄战死,家庭失去顶梁柱,她便流落军中,成为军士们取乐的妓女。梁红玉和别的女人不同,她从不涂脂抹粉,而是穿着戎装,还经常骑马射箭。当时,普通的士卒根本不敢靠近她,也就是地位稍高一些的将领,才能一睹她的芳容。宋军平定方腊的后一战,韩世忠表现突出,亲手捉住了方腊,理应得到重赏。但是童贯等人抢攻,使得韩世忠心里很不满,但却无可奈何。不过,这件事在军中传开了,梁红玉也知道韩世忠是个英雄人物,便对他心生爱慕。那个年代,军妓的下场都很凄惨,想要摆脱这种命运,就得想办法跳出去。梁红玉嫁给韩世忠,显然是她一生中聪明的选择,此后两人并肩作战,在抗击金军的战争中屡立功劳。别看梁红玉一介女流,真到了战场上,她的表现比很多男人都差。至少赵构和秦桧这两个软蛋面前,梁红玉更像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那两个家伙还不如猪狗。#岳飞遇害简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微信扫一下
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