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进军长期致力于《伤寒》经方医学的研究和探索,在经方临证中有独到的辨治思维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本书分为两篇共九章,第一篇为“毛进军经方医学思考和辨治篇”,共四章,主要阐释了毛进军在长期研读、思考和临证应用《伤寒论》《金匮要略》经方医学中的不断思考、求索而形成的基本思想体系以及经方辨治的部分医案,不仅有全新的辨治观点和方法,还有独特的辨治思路。第二篇为“经方医学团队的思考和辨治篇”,共五章,为毛进军经方医学学术团队的部分骨干成员对仲景经方医学的学习、思考和临证实践的认识、经验与体会,其中不仅有经方内治、外治的应用思路、经验与方法,还有针灸、手法调节等中医适宜技术的方法和技巧,多科并举,可启迪医者临证思路,拓宽经方和传统中医技术的临证应用范围。全书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长),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脉证病机与汤方应用思辨明晰,传统医术与施行方法介绍详细,可操作性强,可重复性强,有新颖性、独到性和临床实用性。对中医,特别是喜爱经方医学的中医学习、临床、教学都有启发意义和指导意义。
2、伤寒杂病论《伤寒论》每日一条文-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名家解析:胡希恕:“伤寒五六日,中风”,不是太阳伤寒五六日了又中风的,不是的……就是无论伤寒和中风,在五六日的时候,一般这个病要由表传入半表半里,这一般是这样的。“往来寒热”,这个太阳病啊是发热恶寒,尤其恶寒为“必恶寒” 嘛,发热与恶寒同时发作。这个阳明病在里头,是不恶寒但发热。这个半表半里呢,是寒热交替出现,“往来寒热者” 就是寒往热来,热往寒来,交替出现。那么这个道理呢,后面要讲的,现在先不说这个所以然。那么就这个寒热来分析呀,表与半表半里有这么些不同,发热恶寒太阳病,不恶寒但发热这是阳明病,往来寒热,这个热型啊也不一样,根据热型啊也能辨太阳、阳明、少阳。“胸胁苦满”,胸、胁,这个半表半里的部位呀,就在胸腹的两个腔间,胸腔、腹腔,就在这个大部位里,那么外接近表,内接近里,胃肠也在胸腹腔间啊。那么这个地方有邪气结之,所以胸胁苦满,就是胸胁这个部位,苦满,就是以满为苦,当作苦,劳苦,意思就是苦 于劳动。“ 默默不欲饮食”,“默默”,在这个地方就是昏昏然而不愿意吃东西,这块有热,这个热郁于胸腹腔间,头昏昏然而不愿意吃东西。“心烦喜呕”,凡是热都往上炎,这个火往上来,所以这个胸腹腔间有热呀,这个热也是容易波及到心脏,心烦。那么这个热呢,也能够激动胃肠的,胃肠啊尤其这个胃,是水谷之海了,那么激动这个里水里饮,他要呕。那么这四个“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 、“默默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这是柴胡四证,这是柴胡汤应用的四个主要的证候。那么底下有些或然的证候,这说明什么意思呢?就是半表半里的部位,是诸脏器的所在,如果这个地方,这个邪热郁结在这个部位,能够影响很多脏器,失去常度的,就是失去正常而有证候的反应,所以这个相当复杂。”或胸中烦而不呕”,一般是要心烦喜呕,如果这个热不太重,只胸中觉烦热,心中不烦,也不激动里饮,所以不呕,这个是较比轻,这个邪热轻,也或者是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渴,咱们都知道了,渴属阳明呀,那么这个热移到胃上,那就要渴。“或腹中痛”,腹中就是胃以下肠子,涉及到肠子了,那肚子疼。“或胁下痞硬”,这个胁下就是两侧了。痞,有痞块谓之痞了,痞是不通了,痞块也是的,硬,从这个硬上说是有痞块了,有肿结的地方,这就是肝和脾了。那么涉及到肝脾而胁下要痞硬,所以这个小柴胡汤,柴胡剂,我们治肝病常用的。这个人的胃有停水嘛,他又不渴,但是身上有微热,这头前他都讲了,所以小便不利,内有停饮,表不解,表热不除。”或咳者”,或及于肺,那他就要咳嗽,总而言之,只要四证俱在,这些或然的证候无论有或无,都用小柴胡汤主治之。那么这个方后呀弄这些加减都是错的,这都要不得,所以这个书啊可以说是,谁出的咱们也不知道,但这里头是不对的。那么这个方剂呀咱们看一看,柴胡这味药在《神农本草经》上只是说它味苦平,苦不大苦,平,不是象黄连那个苦法。微寒,它是一个寒性解热的药,苦味、寒性解热的药。那么它主治什么呢?《神农本草经》上说是主治心、腹、肠胃间结气、积聚,就是心到腹,肠胃之间的结气,或者是有积聚。结气,无形的东西才能结滞,那么有形的就是积聚,成痞块的东西,寒热邪气它也治,它能解热嘛。推陈至新。在《神农本草经》上就这么几句话。那么结气也好,积聚也好,都是在心腹这个空间,所以它治胸胁苦满,那么在仲景这个书上看是治胸胁苦满。那么根据《神农本草经》上的证侯分析呀,也是有胸胁苦满。那么柴胡与黄芩为伍,黄芩治烦呀,那么这两味药都是解热,去烦。底下这一系列的药都是健胃的药,这个半夏、生姜,这是小半夏汤,能够逐饮止呕的,柴胡证里头常有呕的,这个呕因为什么呢?因为胃虚呀,搁人参、甘草、大枣,补中健胃,所以这个方,小柴胡汤既是一个健胃止呕的药,也是一个解烦去热的药。小柴胡汤妙就妙在人参,这也可以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个病要传到半表半里呢?这个我们得回头研究那个太阳病。这个太阳病阶段啊,人的这个机体,就是人体呀,打算由表来解除疾病,所以类型,我们开始讲的时候就介绍了,邪气交争于骨肉呀,外邪、人的精气在骨肉这个地方交战,到四五天的时候,没有机会从体表解除疾病,那么怎么没有机会了呢?就是正气不足以驱邪了,主要的是由于里虚,就是胃虚呀,那么这个时候柴胡、黄芩是能够解热驱邪的的,但是里虚呀,这个病只能由半表半里再往里来,所以必须要加强正气,所以这个时候用人参是对的,小柴胡汤妙就妙在人参,这个时候不能够在第一道防线,退到第二道防线了。退到第二道防线……这个时候搁人参,健胃,咱们说是补中益气了,这就是补中益气,那么这个时候才能发挥柴胡、黄芩的力量,才能去邪呢。
3、什么是伤寒胡希恕简介及经方核心特点(一)胡希恕又名胡禧绪,1898-1984,辽宁沈阳人,毕生从事仲景学说教学和临床,擅用经方疗效卓著成就非凡,被称当代“经方大师”。其中学时喜欢足球,颇受国文老师王祥徵赏识。这位老师可非一般人也,乃清末国子监进士出身,我想相当于现在的中科院院士吧。后被太医逼迫学医且渐生兴趣,从政长沙县长后逢战乱改做国文老师,业余行医,在当地名气很大,为传医术收下胡希恕等四徒。胡希恕聪颖爱学,四徒中成绩佳,高中毕业参加中医考试便取得执业资格。因胡老不满足现状,后又考上北京交通大学前身的商专,其间恰逢疟疾大流行,身为学生的胡老便利用所学的经方众多同学,遂名声大振。大学毕业先后做了英飞老师、电业公司会计股长、市政公署营业股长,终因不愿服务于日本鬼子逃离家乡,便在北京开启了悬壶济世之路。解放初期,与陈慎吾等京界名医办学讲课,培养了大批后世名医,后调入北京中医学院教学临床终老。我们可以看出,胡老生逢乱世坎坷半生,取得如此成就,得益王师,更源于天赋和勤奋。受王祥徵影响,他教授《伤寒论》不用赃腑学说,提出伤寒六经非内经经络,而是来自八纲的独特学术观点,震惊了当时整个中医界,人民日报刊文介绍,就连身为伤寒泰斗的刘渡舟也赞誉有加自愧不如。学习胡希恕经方,我们必须把胡老经方核心特点铭刻在心,在没有能力融会贯通前自觉排斥他说,比如内经释伤寒、易经释伤寒等等,否则你总走不出迷茫困惑的怪圈。胡希恕经方医学核心理论特征有三个,下面就是第一个:*伤寒六经辨证不同于内经的脏腑经络辨证。
4、伤寒杂病论简介为什么每个家庭要有一本图解伤寒论这部书医圣张仲景写的。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一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未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內容简介《伤寒论》是中国首部六经证论治专著,和《金匮要略》互为姊妹篇,二者共同组成的《伤寒杂病论》,与《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并称为中医四大经典。《伤寒论》突出成就是确立了六经辨证体系,并阐述了外感病各阶段的辨脉、审证、论治、立方、用药规律等。书中共载有方剂113首,主治明确,配伍严密,药昧精炼,因此被后世誉为“众方之祖”。为了更全面、地呈现这部医学经典,图解伤寒论对原著进行将其翻译成流畅优美的现代文。并针对每段译文作出中医学简释;其次,通过引进现代化图表手法,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让人人都能读懂这本千古医学宝典,以言简意赅、图文并茂,力求既保存其古典特色,又大程度地挖掘其实用价值,可作为医学工作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书之一,又可作为现代人生活养生典籍珍藏!
5、伤寒的种类有哪些呢上热下寒的人,一般脾胃都不好,因为中焦被堵了啊。上热下寒顾名思义,就是上面是上火,口腔溃疡、长痘,口干,有些是头顶长疔疮下面是冰,四肢冰冷、下利清谷,小便多,有些还有腰痛。脾胃为中焦,站中间,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运就是运输,化就是消化,食物要消化之后再运转,才能全身受益。脾阳虚,腐熟无权,它就消化不了,原样排出,很多补药,你吃进去是什么样的,它就拉出什么样的,脾胃气虚,升降失常,气滞,气机不通,力气不够,吃下去的东西,它就搬不动。全部原样排出还是好的,有些没法消化,它就堆在体内形成一个垃圾场,全部的湿毒热毒就都反上来。所以说调理脾胃以“温通”为用上热下寒怎么办?伤寒论中介绍了泻心汤类,清上,补中,温下。对这类寒热错杂的症状,腰以下无汗的我喜欢加附子,温补肾阳,以助脾阳,四肢怕冷麻木,好像有蚂蚁在皮肤上爬的,再加阿胶、白芍。以滋阴养血、上面汗出烘热,下肢虚寒,左后腰痛,左或右眼角痛,这是阴阳失调,属少阳病,我一般用小柴胡汤加减调理。所以小柴胡汤也可以调节上热下寒,还有黄连阿胶汤,交泰芄、桂枝汤、乌梅芄等都可以调理,不单只有泻心汤类,关键还是要辩证。以上都是中药,请不要私自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