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早就对户县农民画有所耳闻,今天怀有十分敬慕的心情从西安来到户县,游览人文古迹和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户县是一个具有十分浓厚文化底蕴的地方,也许是得益于古城西安久远的历史文明,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民间艺术也得天独厚的受到其滋养,并且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华,格外富有生命力,这一点在户县农民画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图为户县的钟楼、文庙、农民画。#户县文庙简介#
2、户县简介户县的叫中楼,非“钟”字。形制端正,较西安钟楼小。文献中第一次有关户县的记载,用“鄠”字,户县改名,是为了凸显文化积淀吧。
3、西安户县文庙父亲是正月十六来到西安,闰二月初四回家,这四十八天里除天气异常外,陪父亲游览了西安、咸阳及周边的景点。其中有大㕍塔、钟鼓楼、回民街、易俗社、昆明池、诗经里、户县、城墙、书院门、永兴坊、广仁寺、西安事变纪念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咸阳古渡廊桥、咸阳文廟、咸阳湖景区、福园巷子、兴庆宫公园、青龙寺、小雁塔、西安博物院、大唐芙蓉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杨虎城将军纪念馆、大唐西市、沣东梅园、中国唐苑、清凉山森林公园。父亲年龄虽八十有余,身体好,精神好,有时走路超过一万五千多步,从不喊累。但愿父亲健康快乐,安享晚年生活!
4、户县文庙博物馆昨天专门体验了一下,从西安阿房宫南到户县的绿皮火车。早上9点25出发于9点50分到达户县城,从户县火车站步行到户县文庙广场看秦腔演唱,看户县钟楼,吃大槐树辣子疙瘩逛了一圈,乘坐下午17,05分的绿皮火车回到了西安。美中不足的是不能刷长安通公交卡,要买票。进站前排队秩序混乱,
5、户县文庙广场介绍【鄠邑是西安周边的宝藏旅游目的地】鄠邑区,以前叫户县,是西安西南方向的一个千年古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鄠邑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太平森林公园,朱雀森林公园,金龙峡三个4A旅游景区。佛教三论宗祖庭草堂寺,道教全真派祖庭重阳宫,都是西安周边传统经典旅游景区。圭峰山(图9)虽然没有开发,但也是知名度很高的户外路线。这几年,户县旅游又增加了很多亮点。几年前打造的渼陂湖(图4图5),是西安附近比较大的水域景观。时隔几年,近又在涝河峪口打造了一个天桥湖景区,我昨天去看了一下,时间关系没有细转,航拍了几张,感觉是以露营,休闲为主,这个生态环境和项目主题,目测一定能火。人文景观方面,几年前去过一次化羊庙,没有开门。这次去已经开放了,并且列入了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8)。据说是西安的元代木结构建筑。户县还有一个尚未对外展示的,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输堂。有幸见过一次,震撼。空间狭小,将来如何展示,是个难题。总的来说,鄠邑是个宝藏旅游目的地。你们觉得呢?
6、户县文庙历史故事西安市户县文物展#户县文庙简介#
7、户县文庙棂星门散文诗:古槐树的诉说文/莫舒本树的名字叫古槐。生长于钟楼之东,文庙之南。我的根须象喷状的裸露的血管,深深的扎入县城中央土地的里边。我的几搂粗的腰围和八九丈高的树干,雄壮而巍然!我的苍苍青色的巨大的树冠,曾在远古远古的年代,遮盖了半个户县…有人问我诞生于何时?!其实,我比钟楼还要久远;其实,我比文庙还要超前。钟楼硬是闯入了我的“部落”,文庙硬是侵入了我的田园。那时啊!那时啊!宇宙浑沌,盘古开天…一群群蓝天猿人从深山老林涌进了长安。他们用树叶苫着光身、掩着隐私。他们沒布帛,没有衣穿。忍饥挨饿,遭受熬煎。满世界的乱窜…几个胆大的男男女女,流落到了渼陂湖畔、涝河岸边。在荒芜的土地上开垦造田。在我的树冠下避雨乘凉,合众聚餐;在我的周围一起劳作,无悔无怨!他们一代代的在我的庇护下生息繁衍…朝代更迭,战火烽烟。我的粗壮的树干,曾被异族侵入者的斧钺乱砍;我的巨大的树冠,曾被纷飞的战火烧灼了好大一片;我的满树的槐花,曾被伤兵饥民摘光抢完…光阴匆匆,世事变迁。极度平等的他们,忽然间出现了高低贵贱。因为女色,因为恩怨;因为财富,因为地盘;因为权力,因为比攀。互相倾轧,尔虞我诈。凶残、歹毒、冷酷、漠然。把动物残留的野性淋漓尽致的展现…我虽然说不出人类的语言,但我不呆不傻,眼亮心明。我见证了少有的那几位造福百姓,鞠躬尽瘁的县令和衙役;我看到了太多太多的利欲熏心,掳掠财富的污吏与贪官;我看到了那些为富不仁者的如黑炭的心肝;我看到了太多太多的底层生存者的痛苦与艰难!我虽然皮肤粗糙,丑陋难堪。但我思维深远,洞察秋毫。我见证了“利益链”如何把宗姓大户、金融财阀、地产矿源紧紧的相连。通婚、结盟、会所、掌控就是它们的“盛宴”。它们筑起的“护城河”的堤坝又高又险!远古的“门阀”现象又死灰复燃…它们正在制造不公,制造危险!历史前进的轮轴岂容它们拽拖磕绊?!谁说我老态龙钟,呆树傻憨?!其实我老骥伏枥,志向高远!谁说我无脑无眼,枉立千年?!我看到一个个贪官入监;我看到一个个清官美名永传!我希望“门阀”现象快回到春秋战国时起始的渊源!我希望环宇一片清明!我希望公平与美善永留人间!作者简介:莫舒,陕西省西安市户邑区人。其有诗歌及散文二百余篇见诸报刋杂志及网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