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电影艺术家夏衍【七律·咏电影艺术家夏衍】文/史东茂/新韵/七尤留学助力救国难,左翼联盟热血酬。雾雨润泽佳作著,霜风激励美文谋。春蚕似画乡间美,芳草如诗抗日留。坎坷人生需困练,辉煌成就耀千秋。122年前,即1900年10月30日 (农历九月初八),电影艺术家夏衍诞生。夏衍,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曾用笔名蔡叔声、丁一之、丁谦之、黄子布、王老吉等。1900年10月30日生于浙江杭县。1920年赴日留学,翌年2月考入日本福冈明治专门学校电机科,1925年入九州帝国大学深造,1927年因参加日本左翼文艺运动被驱逐回国。1929年参加筹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同时组织上海艺术剧社,后又参与组织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1932年应聘为明星影片公司编剧顾问,1933年问世的《狂流》被誉为“中国电影新路线的开始”。同年,任中共电影小组组长。被选为中国电影文化协会执行委员。此间相继完成电影剧本《春蚕》、《上海二十四小时》、《脂粉市场》、《压岁钱》等。同时以著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和话剧《赛金花》、《秋瑾传》、《上海屋檐下》等享誉文坛。抗战爆发后参与组织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任《救亡日报》总编辑,参加话剧《保卫芦沟桥》的创作。抗战期间创作的话剧有《一年间》、《心防》、《愁城记》、《水乡吟》、《法西斯细菌》、《离离草》、《芳草天涯》等,电影剧本有《白云故乡》。1945年4月任重庆《新华日报》代总编辑。1946年6月调南京梅园新村中共中央代表团工作。同年10月赴香港、新加坡。1949年春创作电影剧本《恋爱之道》。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文联副主席、中日友协副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等职。改编了《祝福》、《林家铺子》、《革命家庭》等电影剧本。著有《夏衍剧作选》、《夏衍选集》、《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电影论文集》等。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被关押在文化部“大庙”内,在群众大会上遭到批斗。12月4日凌晨1时,被红卫兵架走,7日交军管“监护”。1977年秋,恢复d组织关系。9月,去上海。1994年,6月,向现代文学馆捐赠第一批藏书2800册。7月16日,在《文汇电影时报》上发表回忆文章《事件始末》,后《文汇报》、《作家文摘》等转载。10月2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夏衍同志从事革命文艺工作65周年报告会”,下午“夏衍电影回顾展”开幕。10月30日,在北京医院度过95华诞。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夏衍,一生为谦谦君子,对人谦恭,在临逝世前,其秘书说:“我去叫医生”,夏衍立即叫他回来说:“不是叫是请!”这是他说的后一句话。1995年2月6日,在北京医院去世,享年95岁。史东茂 2022-10-31
2、秋瑾传读后感1000字秋瑾三尺龙泉试镝鸣,鉴湖女侠死犹生。青笺铁笔谋身策,碧血丹心济世英。孤胆忠魂来复去,凄风苦雨尽拼争。西泠有幸埋芳骨,千古书传华夏名。向警予壮烈英豪今古旷,雄词慷慨向萧湘。满腔热血千秋忆,沥胆披肝万代扬。拓跋征程排岁事,驱驰断骨系民纲。忠贞为国初心守,已入丹青耀世芳。杨开慧湘水悠悠思往事,芙蓉国美育骄杨。青春岁月心怀d,理想驱驰意志钢。识字岭头歌浩气,板仓故里沁芬芳。霞光云锦千秋耀,开慧精神万古扬。赵一曼投笔从戎酬国难,红枪白马走天涯。横眉剑阵心曾许,冷对刀丛目不斜。四海颂歌鸣彩凤,千秋赞誉美娇娃。青春换得江山壮,血染朱河寄岁华。刘胡兰领袖挥毫留墨迹,生而伟大死荣光。硝烟烽火驱倭寇,太岳山高斗虎狼。枪口对胸讥鬼魅,铡刀压颈笑刑场。凛然浩气传千古,豆蔻年华史册芳。江竹筠红梅傲雪巴山岭,翠竹凌霜色映筠。碧血丹心存劲节,青春无悔换天新。斗争烈烈风云骤,信念殷殷主义真。我赞英雄歌一曲,千秋光耀后来人。
3、秋瑾传是谁写的鉴湖女侠秋瑾,这个名字或许很多人听闻过,但是她的故事却很少被人们了解。她被视为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砍头的女性,她的精神和意志力令人敬佩。秋瑾的家世显赫,父亲是晚清时期的知府,公公是曾国藩的表弟。她原本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但是面对当时腐朽不堪的清政府,她为了救国救民选择抛弃守旧的婚姻,远赴日本留学,并认识了黄兴、宋教仁等人。回到家乡后,秋瑾创办了首个中国女报和女子学堂,勇敢地推进妇女解放运动。她曾说过:“女学不兴,种族不强,女权不振,国势必弱。”这句话不仅深入人心,也引领着众多妇女进行了解放斗争。安庆起义失败以后,秋瑾拒绝离开,她选择留下来为革命事业而献身。然而,她被清军抓捕,终从容地就义,年仅32岁。临死前,她说:“我此番赴死是为救维新,中国妇女还没有为国流过血,当从我秋瑾始。”她的壮烈牺牲,将革命精神发扬光大。秋瑾一直在为伸张女权而奋斗,为建设强盛的中国而努力,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她的英勇事迹,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自由和平等。让我们向这位伟大的女性致敬,铭记着她的传奇和孜孜以求的精神!
4、秋瑾传电影简介秋瑾的后代秋瑾,留下了儿子王沅德,女儿王灿芝。王沅德产业遍及湘潭、长沙、武汉等城市,他乐善好施,毫不吝啬,并对我d一直伸出援手。1949年后,王沅德把自己的土地和宅院全部捐献,和妻子一起在儿子家居住,后来被安排到湖南文史馆工作。王灿芝从小拜师学武,要为母亲报仇。后来,王灿芝到美国留学,学习航空。回国后,她培育了很多优秀的飞行员,这些飞行员跟日本空军鏖战,多次击落日本的飞机。1951年,王灿芝前往香港,后到台湾定居,写成《秋瑾革命传》一书,署名“秋灿芝”,因为此时的她已经改姓母姓。
5、秋瑾汪明荃秋瑾(1875—1907)浙江绍兴人。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满江红·小住京华》清·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6、秋瑾人物传记1906年7月15日,秋瑾在绍兴古轩亭口被杀,那一年,她只有32岁。她原本可以走另外一条路,但她为了个人理想,偏偏选择了一条难走的路。秋瑾出生于福建的一个小官僚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曾做过地方官员,从小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也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诗词方面优为突出,特别是受到了陆游、辛弃疾等爱国诗人的影响,从小便表现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男儿之气。她自幼与舅舅和表兄习武,在拳棒刀剑的练习生涯中,锻炼出了一副硬骨头,也磨掉了她身上的女儿之气。走出深闺,驰骋江湖,建功立业成为她人生的目标。她曾在一首“满江红”中写道:身不得,男儿列;心却在,男儿烈。然而现实与理想就像一条并列的轨道,永远不可能合二为一。身为女子的秋瑾,终还是敌不过来自封建家庭的压力,1896年,在父母的包办下,21岁的秋瑾嫁给了湘潭的富二代王廷钧,他们的结合可谓十足的门当户对。秋瑾是时任湖南湘潭厘金局(税务局)总办的女儿,王廷钧是晚清重臣曾国藩的表侄,父亲在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中发了财。他们的结合,在外人看来,是妥妥的强强联合。从世俗的意义来看,秋瑾的婚姻不可谓不好,王廷钧虽胸无大志,但寻常意义的幸福他还是可以提供的,如张爱玲小说里的范柳原与白流苏的婚姻,一张长期的饭票,就算世界再变,哪里也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但那不是秋瑾想要的生活,她一心要做时代的弄潮儿,像男儿一样走四方。有时候很奇怪,当你的愿望不那么过分时,老天似乎总会在适当的时候满足你。秋瑾的生活转折发生在1902年。那一年,王廷钧在户部买了个主事官,要到北京任职,作为家属,秋瑾也随夫来到了北京城。大城市孕育着生机,也暗藏着危机,不同的人在此浪里淘沙,或进或退,或死或生。来到北京的秋瑾打开了她人生的另一扇窗,随着视野的扩大,社会范围的扩张,家庭妇女的角色已不能满足她追求理想的强烈愿望。她时常像男人一样的行事,女扮男装去戏园子看戏,不理家务事,她在把自己男性化的同时,也在要求自己比男人还要强。面对秋瑾的改变,王廷钧先是忍耐,之后便只能成全了。他知道她过不了细水长流式的家庭生活,她有着她的理想与追求。他们婚姻的破裂,不是简单的如坊间认为的“家庭暴力”,而是两人在思想上渐行渐远,或许放手,才是好的结局。1904年5月,秋瑾变卖了自己所有的首饰作为路费,只身东渡日本求学,并写下了一首诗:(节选部分)愧我年二七,于世尚无补。空负时局忧,无策驱胡虏。所幸在风尘,志气终不腐。每闻鼓鼙声,心思辄震怒。其奈势力孤,群才不为助。因之泛东海,冀得壮士辅。从此,她走上了自己的理想之路。在日本,她学飞了日语,并积极参加留学生组织的各种爱国活动,结识了鲁迅、宋教仁、何香凝等一大批革命家。1905年加入了光复会,8月加入了孙中山在日本的中国同盟会,并被推选为评议部的评议员和浙江省的主盟人。在革命工作中,秋瑾逐渐成长为一名革命活动家。1906年冬,光复会在上海召开会议。会上,徐锡麟与秋瑾约定:由秋瑾负责联合浙江光复会会员,并组织领导浙江起义;徐锡麟则负责在安庆发动安徽起义。时间是1907年9月9日。不料风云突变,由于起义消息的暴露,徐锡麟不得不于7月提前发动起义,准备仓促,起义失败,徐锡麟被杀。秋瑾收到消息时,已来不及撤退,不幸被捕。在经历了清政府的残酷折磨之后,她写下了生命中后一句话:秋风秋雨愁煞人!7月15日,清政府杀害了秋瑾,那一年,她32岁。她原本可以做一个阔绰的富家太太,过着相夫教子的优越生活,但她为了个人理想,偏偏选择了一条难走的路。秋瑾死后两年,王廷钧也去世了,年仅30岁。他们曾一度合葬,后来秋瑾的遗骨改迁至杭州外西湖西泠桥畔。生前仳离,死后也终究没能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