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后世称她为千古第一才女。公元1084年3月13日,一个双鱼座女生李清照出生了,她家是书香门第,父亲进士出身,还是苏轼的学生,母亲是出身名门,很有文学修养。少年时代的她生活在繁华的汴京城,很多灵感来源于优雅的生活环境, 年纪轻轻就是词坛新秀。18岁的李清照与21岁的赵明诚在汴京结婚,夫妻俩酷好金石图书,收藏颇丰。1126年,金军攻陷汴京,他们逃难于江南。1129年,赵明诚病逝。1132年嫁张汝舟,不久离异。晚年境遇极为孤苦。李清照的诗、词、散文都有很大的成就。他的散文构思精妙,文笔优美,皆叙事抒情,很受读者欢迎?著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人生的后岁月里,她借酒浇愁,写下著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孤苦无依的心情,又有几人能懂呢?今天是3月15日,头条练字打卡139天。
2、苏轼传简介1134年,寡妇李清照改嫁张汝舟。结婚3个月,张汝舟就原形毕露,家暴李清照。律法规定:妻告夫,须刑罚2年。为了自由,李清照宁愿去坐牢!李清照出身显贵之家,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是大文豪苏轼的学生,一生著述颇丰;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才情出众。受家庭文化熏陶,李清照年少时就崭露头角,有语称“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18岁时赵明诚与李清照一见钟情,李清照的前半生与丈夫恩爱有加,然而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金兵入据中原繁华顷刻破碎。两年后,赵明诚在前往湖州上任途中,突发恶疾,病逝了。他只给45岁的李清照留下15车古籍文物和半部没有完成的《金石录》和半生回忆。李清照从家世显赫的贵女到流亡漂泊的老妇,李清照经历了官场和战争的残酷,见证了宋朝由盛而衰的全景。她便是在这种情境下写出了《声声慢》,感念青春已逝,芳华不再。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孑然一身,久病不愈,居无定所,带着大量的金石文物四处流散,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在李清照无助、愁苦的日子里,一个自称是赵明诚同学、时任右承奉郎监诸军审计司张汝舟走进了李清照的生活。在初识张汝舟时,她觉得这个男子彬彬有礼、温文尔雅,时不时还卖弄一下学识,张汝舟对李清照更是嘘寒问暖,关怀备至。这让孤身一人飘零异乡的李清照感到些许温暖,也希望为自己的晚年寻找一个稳定的依靠,于是就被媒人“如簧之说”和“似锦之言”所打动,当时已经49岁的李清照决定改嫁负责检查核准军队粮草与俸禄的小官张汝舟。婚后不久,张汝舟就暴露了本来面目。他早已觊觎李清照手中的金石藏品,便向李清照索要古玩字画,遭到断然拒绝。张汝舟发现李清照还保存在手中的文物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丰富,颇为失望。结婚不到百日,张汝舟就对李清照拳脚相加。而当时的法律规定,丈夫打死妻子不需要负刑事责任,而妻子不能以遭遇家暴为由提出离婚;如果妻子没有经过丈夫的同意偷跑了,是要负刑事责任的。《宋刑统·户婚》规定:妻妾擅去者,徒二年,因而改嫁者,加二等。《宋刑统·户婚》规定:“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夫妻性格不合,感情不和,协议离婚是可以的。而张汝舟是以图财为目的的,所以让张汝舟承认不相安谐,轻易放手是不可能的,而没有丈夫的同意,就不能和离。为了成功跟张汝舟离婚,李清照诉张汝舟,并未直接提出离婚,而是揭发张汝舟履历造假,骗得官职。按宋朝科举制度,屡考不中的举子,如果应举次数达到若干次,可以“特奏名”赐予出身,并给予分配官职。张汝舟考不中进士,又想捞到一言半职,只好在履历上造假,谎报应试次数,通过“特奏名”得到一个小官职。李清照检举张汝舟“妄增举数入官”的违法行为,张汝舟的官职是虚报考试次数获得的,虚报考试次数是欺君之罪,而妻子控告丈夫是属于义绝的其中一条。《宋刑统·斗讼》规定:“诸告周亲尊长、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虽得实,徒二年。”如果告自己的尊长、控告自己的丈夫、控告丈夫的祖父母,虽然情况屋实,也要徒刑两年。也就是说,李清照面临一个选择,不解除婚姻关系,擅自离去,徒刑两年;起诉丈夫的罪名,义绝,强制离婚,徒刑两年。李清照如何选择呢?李清照选择义绝,强制离婚,徒刑两年。李清照戴着脚镣手铐与张汝舟当堂对质,结果张汝舟开除公职,发配柳州,李清照也身陷囹圄。赵明诚的姻亲、翰林学士兼兵部侍郎綦崇礼同情李清照的命运,仗义执言,毅然觐见宋高宗,代李清照陈述了冤屈。在皇帝的直接干预下,李清照入狱9天后,即被无罪释放。李清照的诉讼离婚迅速成为南宋朝野的头号新闻,几乎传遍街头巷尾。李清照并没有因为这件事而沉沦,她仍然是那个“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女诗人。离婚后两年,绍兴四年(公元1134角,李清照完成了《金石录后序》的写作,十月份,避乱金华,写成了《打马图经》并《序》,又作《打马赋》。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前局,李清照把赵明诚的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又过了十几年,大约在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角李清照辞世,享年73岁。参考文献:《李清照再嫁与离异风波平议》《李清照改嫁辨证》《李清照的婚姻》#女苏轼简介#
3、苏轼简介图苏轼一生有过3个女人,很多人都在争论,他到底爱谁。19岁那年,苏轼娶了16岁的王弗,这个王弗是眉州名士王方的女儿,而王方是苏轼的老师。可见苏轼年纪轻轻就很优秀,不然老师怎么会把女儿嫁给他。结婚后,王弗给了苏轼一个大惊喜。因为这桩婚姻是父母之命,苏轼没有抱太大期望,觉得只要端庄贤惠就可以,让他没想到的是,王弗竟然饱读诗书,遇到事情也很有见地。据说后来苏轼在会客的时候,王弗会“偷听”,等客人走了,就跟苏轼表达自己的看法,两个人互相交流。就在这样的相处中,苏轼爱上了王弗,但遗憾的是,王弗27岁就去世了,所以也有了苏轼的那首《江城子》,词中那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已经家喻户晓。从这首词看,苏轼对王弗有着深厚的感情。因为这首词,其实我一直对苏轼有误解,觉得他会终身不再娶。后来知道他在王弗之后,竟然还有2个女人,一度也觉得他并不专情。王弗之后,苏轼为什么再娶了?其实不是他主动的。在王弗去世后的第三年,王弗的一个堂妹,叫王闰之,因为对苏轼这个姐夫早已仰慕不已,找人撮合,成全了彼此。跟王弗比,王闰之没那么多才华,但却是一个极好的贤内助,她对王弗所生的儿子王迈和自己后来所生的两个孩子一样好,在苏轼人生中暗淡的时期,她也没有怨言,一直陪伴他,甚至在他有所气馁、心中烦躁的时候,给了他大的支持。王闰之并没有早逝,而苏轼的第三个女人,还是有赖于王闰之的成全。苏轼第一次见到王朝云,是在杭州游览西湖时,王朝云是负责唱歌助兴的一个歌妓,才12岁,因为气质独特,一下吸引了苏轼。当然,苏轼对这个12岁的小姑娘,更多的是怜惜。有朋友看破了苏轼的心思,就悄悄买下来送去了苏东坡家里。王朝云出身贫苦,没有文化,甚至都不认识几个字,苏轼就以老师的身份教她识字读书。两个人就这样亦师亦友、渐生感情。王朝云18岁的那年,在王闰之的撮合下,成了苏轼的妾。苏轼这一生,得到了三个女人的陪伴和爱,是幸福的,要说他爱谁,只能说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爱吧,但苏轼也是痛苦的,王弗早逝,王闰之和王朝云也都没能陪苏轼走到后,苏轼一直都是那个送妻子离开的人,经历了三次丧妻之痛。但人间只有一首《江城子》,你说,他到底爱谁呢?#女苏轼简介#
4、女子介绍苏轼额。这有啥不正常的吗?想起了一个故事:说,一天,苏东坡问佛印:你看我像啥?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你看我呢?苏轼说:我看你像坨屎。佛印语塞,苏轼得意的回家了。苏小妹见苏轼很得意,便问原由。苏轼就跟苏小妹说了经过,并表示看佛印吃瘪很爽。苏小妹闻言大惊:“哥,你又输惨了!”苏轼不解。苏小妹说:“心中有佛,看谁都像佛。心中有屎,看谁都是屎!”
5、与苏轼相关的女人有一天,大文豪苏东坡在院子里散步,突然他指着自己肚子问侍妾们:“你们说我这肚子里装的是啥?”一个侍妾说:“是学问”另一个说:“是文章”苏东坡都摇了摇头,这时王朝云说了句话,他拍手称快。王朝云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因家境贫寒,自幼就沦落在歌舞班做歌女。不仅容貌出众,而且聪慧,活泼,有灵气。公元1073年,苏东坡在杭州为官,有一次和友人在西湖饮酒,偶遇王朝云,看她聪明伶俐,于是就把她买回家。苏东坡那首脍炙人口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就是同王朝云的相遇时写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东坡因为与王朝云的邂逅而心动,景色也显得更有情调了。王朝云到苏东坡家时才十二岁,因为年龄还小,所以先做侍女,等她十八岁那年,苏东坡正式纳她为妾。那时,苏东坡已经四十六岁。苏东坡作为风流大才子,家中已是妻妾成群,但真正能走入他内心精神世界的只有王朝云。无论是苏东坡的诗词还是佛学,真正懂的人也只有王朝云。文中开头,王朝云对苏东坡说的是:“你肚子里装的是不合时宜”,苏东坡听后大感快意,称赞道:“知我者,朝云也。”因为政见不同,苏东坡的生活如同浮萍,一下被贬一下被召回,反反复复,沉沉浮浮,颠沛流离,而王朝云始终跟随着他,不离不弃。苏东坡因反对新法,他又一次被贬到遥远的惠州。此时他已年近六十,仕途已经很难再有起色,曾跟随他的侍女姫妾都相继离开,只有王朝云仍义无反顾地陪着他一路向南。可不幸的是,王朝云在惠州时病倒,苏东坡倾尽全力,为她寻医念佛,她却没有康复。不久便带着对苏东坡的无尽眷恋去世,此时她不过三十四岁。王朝云是陪伴苏东坡久的女人,但由于出身地位的悬殊,她始终只是个妾,而不能成为妻子。但朝云的付出使苏东坡对她的情意早已超过了妻子,在苏东坡为她写的大量诗词中可以看到。在王朝云长眠的地方有个六如亭,亭柱上镌有一副出自苏东坡之手的楹联:“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友友们,看完这个故事,你有没有什么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