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另类》苏轼在《东坡诗话》中用极其厌恶的口气提到三个诗风怪异的唐代诗人:杜默、卢仝和马异。今各选一首读之。《送守道赴太学六字歌》杜默仁义途中驰骋,诗书府里从容。头角惊杀虾蟹,学海波中老龙。爪距逐出狐兔,圣人门前大虫。推倒杨朱墨翟,扶起仲尼周公。一条路出瓮口,几程身在云中。水浸山影倒碧,春着花梢半红。《暮春醉中寄李干秀才》马异欢异且交亲,酒生开瓮春。不须愁犯卯,且乞醉过申。折草为筹箸,铺花作锦裀。娇莺解言语,留客也殷勤。《有所思》卢仝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今日美人弃我去,青楼珠箔天之涯。天涯娟娟姮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翠眉蝉鬓生别离,一望不见心断绝。心断绝,几千里?梦中醉卧巫山云,觉来泪滴湘江水。湘江两岸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这三位写诗无拘无束、出语轻狂。苏轼厌恶,是因为竟然有石介者写了首《三豪诗》,说:“曼卿豪于诗,永叔豪于文,而杜默诗雄豪于歌。”把杜默与欧阳修相提并论。他甚至用诅咒式的语气说杜默:“吾观杜默豪气,正是京东学究,饮私酒、食瘴死牛肉、醉饱后所发者也。”还说:“作诗狂怪,至卢仝马异极也,若更求奇,便作杜默也。”吾搜三人诗歌浏览,杜默的“爪距逐出狐兔,圣人门前大虫。推倒杨朱墨翟,扶起仲尼周公”不怪才怪。而如果有耐心读完卢仝的《与马异结交诗》和马异回赠卢仝的《答卢仝结交诗》,你才会理解东坡先生的愤怒。当然,话说回来,他们的诗歌中也有些可读的句子,像杜默的“水浸山影倒碧,春着花梢半红”,马异的“娇莺解言语,留客也殷勤”,卢仝的“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不奇怪,他们毕竟生活在诗歌盛世的唐代。2023.7.2.晨
2、奎屯七师马异江西萧大山, 好奇之士,把堂称为“堂堂堂”,轩称为“轩轩轩”,亭称为“亭亭亭”。一次陈越经过江西, 萧大山邀请他喝酒,吃完饭后,游历亭馆,观赏匾额。到了一洞口,于是戏说:“为什么不叫洞洞洞 ?”萧大山很不高兴。卢仝, 号玉川子。诗体与马异都是险怪, 二人结交诗说:“仝不仝, 异不异, 是谓大仝而小异。”郝隆七月七日在太阳下仰卧,人问其原因,他说:“我晒书。”东坡称晨饮为“浇书”。李黄门称午睡为“摊饭”。石裕造酒数缸,突然脱掉衣服躺其中,恣意沐浴而出,告诉子弟说:“我平生饮酒, 遗憾毛发未识酒味。今日权当是完备了,希望没有厚此薄彼。”
3、与马异结交诗《杜诗里的另类》三天前写了篇《唐诗里的另类》发在《今日头条》上,没想到阅读的人不少,转发的人也不少。什么原因,人都有好奇心,可能是“另类”吸引了人。今日读杜诗,没想到杜诗里也有另类。在我的印象中,杜甫的诗歌特点是典雅有致、对仗工整、四平八稳,即使有《石壕吏》那样的愤怒也是文人的愤怒而已。今晨随手翻阅《金圣叹选批杜诗》,有批《归来》一诗曰:“此《归来》题难解。”金圣叹何许人也,连他都说“难解”,这《归来》诗难道是“另类”?《归来》客里有所过,归来知路难。开门野鼠走,散帙壁鱼干。洗杓开新酝,低头拭小盘。凭谁给麹蘖,细酌老江干。●说实话,这首诗与岑参的《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有异曲同工之妙,与杜默卢仝马异的怪异诗也有相同之处。不用“诗家语”确实难解。首联的“过”字,有版本是“适”字,意思一样,都可解为“去”或“到”。据仇兆鳌《杜诗详注》,“有所过”是“到梓阆”,所以杜甫出门日久,而且是客居他乡有所出,又归到客居中,不是回老家了。回到客居之后,开门就看到有野鼠到处跑,第二联的上句易读,下句的“散帙壁鱼干”却难解。原因是这里用了两个典故。“散帙”来自谢脁的诗:“陵涧寻我屋,散帙问所知。”可解为打开书帙,而“壁鱼”则来自《尔雅》:“蟫,白鱼。”注:“衣书中虫,一名蛃鱼”。知道这两个典故我们就可知道说的是因为出门太久,书籍中的书虫都干死了。第三联的“洗杓开新酝,低头拭小盘”不难解,是回客居的一系列行为:清洗勺子、打开酒坛;擦拭盛下酒物的小盘子。末联承上联,依靠别人送的酒曲,我才能在这儿慢慢品味这“老江干”酒。仔细琢磨诗题的“归来”二字,其实还有“思归”的意思。作为他乡之客,出门方知行路之难,遂有冯谖弹铗归去之意。古人有此一说,愚以为大体不错。如此解读,是否已无“另类”可言,嘻!2023.7.4.晨
4、文雁书写空间之正午阅读时光“天若有情天亦老”为后世引用大的千古绝句 自出唐朝诗人李贺杰作《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是“韩孟诗派”成员之一韩孟诗派是唐代其中流行的创作流派 以韩愈为核心组成孟郊 李贺 卢仝 马异 刘叉等成员构成“韩孟诗派” 在“诗仙”“诗圣”前辈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发展 这也是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墨客的必由之路周末愉快 午安[玫瑰]
5、无题岂必何所在,有又何所钟。岂必何谐处,有又何始终一岂必何所在,有又何钟山。岂必曾何所,有岂三山般二岂必何所在,有何钟山风。岂必有纸虎,有又何苍龙三岂必何所在,有钟山风雨。岂必曾腥风,又何血雨处四岂必何所又,钟山风雨起。岂必何云行,有又何雨施五岂必何钟山,风雨岂苍黄。岂必何叱咤,风云何礴磅六岂必何所又,有何百万雄。岂必何涌现,于永永无穷。七岂必何所又,有百万雄师。岂必于何所,于私者一时。八岂必何所又,百万雄狮过。岂必何过后,有岂何无我。九岂必何百万,雄狮过大江。岂必何山河,于何寿无疆。十岂必何所又,有又何所虎。岂必何伴君,曾有何伴如。十一岂必何所又,有又何虎踞。岂必踞何所,有又何纸虎。十二岂必何所又,有虎踞龙盘。岂必何苍龙,曾有何所缚。十四岂必何又有,虎踞龙盘今。岂必何龙虎,又岂何人精。十五岂必何虎踞,龙盘今胜昔。岂必又试看,何又谁能敌。十六岂必何所又,有又何所天。岂必何天下,有何天行健。十六岂必何所又,有又何天翻。岂必又何所,有又何翻天。十七岂必何所又,有天翻地覆。岂必何地灭,有又何天诛。十八岂必何又有,天翻地覆慨。岂必何慷之,于又何主宰。十九岂必何天翻,地覆慨而慷。岂必何为己,何谬又何荒。廿岂必何所又,有又何所宜。岂必何为何,有又何为己。廿一岂必何所又,有又何宜将。岂必宜何志,何又慨而慷。廿二岂必何宜将,有又何剩勇。岂必勇何奋,于又何精忠。廿三岂必何宜将,有又剩勇追。岂必心践行,于何毁于随。廿三岂必何宜将,剩勇追穷寇。岂必何成王,又何种食口。廿四岂必何所又,有又何所不。岂必不有种,又宁有种乎。廿五岂必何所又,有又何不可。岂必不可死,于死国可者。廿六岂必何所又,有何不可沽。岂必何殷商,又何买卖处。廿七岂必何所又,有不可沽名。岂必无名者,有又岂混沌。廿八岂必何所又,不可沽名学。岂必有名者,有又何继绝。廿九岂必何不可,沽名学霸王。岂必何可又,有秦万世亡。卅岂必何所又,有又何所天。岂必天何改,有又地何换。卅岂必何所又,有又何天若。岂必何若天,又天命何所。卅二岂必何所又,有又天若有。岂必若有天,又何为天呦。卅三岂必何所又,有天若有情。岂必情何物,又天物又甚。卅四岂必何又有,天若有情天。岂必何恨海,有又何情唅。卅五岂必何天若,有情天亦老。岂必何死天,何生病肓膏。卅六岂必何所又,有又何所人。岂必岂何德,又何以行仁。卅七岂必何所又,有又何人间。岂必民间又,有又何尘寰。卅八岂必何所又,有何人间正。岂必民间邪,有何尘寰甚。卅九岂必何所又,有人间正道。岂必不正路,有何覆辙蹈。四十岂必何人间,何正道沧桑。岂必浮云白,又何刍狗苍。四一岂必何遵道,有又何得路。岂必何秦朝,有又何楚暮。四二岂必何破立,为天下有啥。岂必有疑冢,有又何所家。四三岂必何误何,有何清空谈。岂必何朝改,有又何代换。四四岂必于荣耻,又何渡人堪。岂必于荣哀,又何自了汉。四五岂必哀荣耻,于又何壤霄。岂必于何奈,于何奈何桥。四六岂必哀荣耻,于又何忠孝。岂必何胜闲,于又奈何夭。四七岂必哀荣耻,于又何昏晓。岂必于早晚,于又何迟早。四八岂必哀荣耻,于又何朝夕。岂必于闻死,于又岂何必。四九岂必哀荣耻,于又何过客。岂必于何树,于又何烂柯。五十岂必哀荣耻,于何济苍生。岂必于世上,于何拯黎居。五一岂必哀荣耻,于又何酬志。岂必于绝唱,于又何冢史。五二岂必哀荣耻,于何秦楚暮。岂必命何革,于何天何处。五三岂必哀荣耻,于何救吾华。岂必心着落,于又何所呀。五四岂必哀荣耻,于何奋先锋。岂必于何所,于何锋何冲。五五岂必哀荣耻,于何獍枭鸟。岂必于鸟兽,于又何显考。五六岂必哀荣耻,于何福寿多。岂必于女少,于何福威作。五七岂必哀荣耻,于何陈抟眠。岂必于獍枭,于何风月鉴。五八岂必哀荣耻,于何敢为先。岂必于几觉,于何几千年。五九岂必哀荣耻,于何离恨天。岂必于唅恨,于何慈俭殓。六十岂必哀荣耻,于又何立极。岂必于一时,于又何万世。六一岂必哀荣耻,于何长太息。岂必于哀艰,于又何掩涕。六二岂必哀荣耻,于又何其可。岂必于纸虎,于苍龙些个。六三岂必哀荣耻,于何始俑后。岂必于何数,于何数时候。六四岂必哀荣耻,于又何祖耀。岂必于何普,何世于寿夭。六五岂必哀荣耻,于何种裕后。岂必于丰都,于何所髑髅。六六岂必哀荣耻,于何种夭寿。岂必奈几何,于何种灵肉。六七岂必哀荣耻,于何种贪宝。岂必于剥削,于压迫何好。六八岂必哀荣耻,于何犬马异。岂必于些何,于反侵略起。六九岂必哀荣耻,于何斩国妖。岂必斩阎罗,于何旧部噢。七十岂必哀荣耻,于万世世上。岂必于私者,于一时牵强。七一
6、于家泡·三姓来源老于家故乡于家泡只有于、李、高三姓人家儿,其中“老于家”来得早,所以庄名儿初以他们的姓氏,命名为“于家泊”。“先有于家泊,后有胜严寺”,胜严寺在界壁儿庄儿姜泡儿,地方志记载,胜严寺建于元朝至顺年间(1330-1333),则老于家到这儿立庄,应该早于公元1330年。但在故乡口耳相传之中,老于家始祖,却是元朝末年“杀家鞑子”的时候儿,“逃难”上这儿来的。鞑子,是汉人对契丹、女真、蒙古人的蔑称,但在蒙古之前的契丹人、女真人,进入汉地以后都是自立村、城,不跟汉人住一块儿,只有蒙古人,为加强对汉人的监视、统治,跟汉人同住在汉人原有的村庄,并且大施淫威,所以汉人虽然怕她们,背地儿却怀着仇恨称他们为“家鞑子”。后来朱元璋造反,军师刘伯温派人散布谣言,说要发生大瘟疫,人人只有吃了八月十五的月饼,才能免灾。于是,农历八月十四、十五,天下到处儿买卖月饼,有买不起的,卖家儿免费奉送。鞑子有所怀疑,问是干啥,汉人回答是为了八月十五拜月儿,祛除瘟疫。其实,人们是瞒着蒙古人,月饼里头“枱”(枱:方言,无确切字,藏。)着写有“八月十五杀鞑子”的纸条儿,正是汉人起义的联络手段!八月十五黑间,凡是吃着月饼的汉人一齐动手,杀了“家鞑子”,元朝也完了。传说儿跑这儿来的老于家第一代祖先,是姐弟俩,刚到这儿的时候儿年龄很小。后来姐儿俩一天天儿长大,到了成年,但因为没亲没故,生活儿困难,姐不能嫁,弟不能娶,老于家就要绝后。实在没办法儿,有一天,当姐的跟兄弟说:“老于家不能绝后!咱姐儿俩算一卦,要是老天爷认可,咱们就做夫妻,给老于家续后;老天爷不认可,咱就认命,死溜拉倒!”姐儿俩跪下给老太爷磕头祷告,竟得到老天爷的认可,做了夫妻,老于家才有了后来的传续。可是知不道(知不道:方言,不知道。)咋地,朝廷知道了老于家在这儿住,有大臣进言派兵老于家斩尽杀绝。但这时候儿皇帝已经坐稳江山,不愿意再杀人,说:“这老于家也就这样儿了,也没后人,成儿不啥事儿,饶儿他们吧。”这就是故乡传说“老于家受皇封——没后人”,人丁不旺的由来。又传说,知不道因为啥,后来老于家的始祖里的姐带着一部分人,搬到倴城以南几里的余家岭定居,而且在1949年之前,还跟于家泡老于家有来往。但是,虽然老于家后来确实人丁不太兴旺,对这个传说儿,我却一直有所怀疑,甚至怀疑是世代跟老于家不和的老李家的刻意编造。因为一,传说儿里老于家来这儿的时间跟“先有于家泊,后有胜严寺”的俗语不一致,恐怕应当以后者为准;二,从老于家的始祖是“逃难”来这儿,后来朝廷又想剿灭他们分析,老于家应该是“家鞑子”,而且是值得朝廷重视的人家儿,但传说儿没有任何交代,老于家的后人更没有一个人、说过一句关于己个儿祖上来源的话,让人难以置信;三,老李家到于家泡,远远晚于老于家,而且来的时候儿穷困至极,长期受老于家压制、欺负,后来倾尽全力,培养出了“功名人”,才得以翻身,大概很乐于寻找、铺排甚至编造、传播丑化老于家的事儿;四,老于家始祖里的姐带一部分族人迁居余家岭,尤其不可信,《滦南县地名志》明确记载,“明初山西山后陆州移民迁至小杨各庄(今滦南县方各庄镇杨各庄村),有几户给曲荒店于家看守岭地,并在此定居,取名于家岭,后与于不睦,谐音称余家岭。”(注:滦南县地名委员会办公室《滦南县地名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7年3月第1版,第307-308页。)其实,姐弟结为夫妻传续后人(注:学术称“兄妹婚型”)的传说儿,在我国有很深远的渊源。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就是伏羲、女娲兄妹。《山海经•南山经》记:“太昊……与女皇合为夫妇”,其中的太昊,即为伏羲,女皇,即为女娲。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记:“女娲,伏希(羲)之妹。”晋代杜预《春秋世谱》记:“华胥生男子为伏羲,女子为女娲。”唐初诗人卢仝《玉川子集•与马异结交诗》记:“女娲本是伏羲妇。”唐代李冗撰志怪文集《独异志》将其演绎得更为形象而小说化:洪荒远古时,大雨三日,洪水暴涨,世人全被淹死,只有伏羲、女娲兄妹藏身葫芦之中,幸免于难。雨停水退,世上已无人迹。忽有仙人出现,说:“你们结为夫妻吧,不然人类要灭种了。”兄妹拒绝。稍后,复有乌鸦来劝。兄妹怒断鸦头,说:“如果你能接活,我们就结为夫妻。”话音未落,乌鸦之头与身已连在一起。但伏羲、女娲悔愿,仍不肯为夫妻。后观音菩萨到来,云此为天意。兄妹不信,菩萨说:“你们各去一个山头,各燃一堆火,如两烟能合,就是天意。”兄妹照做,果真烟线合一,遂结为夫妻,后生一肉团,极痛。观音菩萨乃教剁碎肉团,撒向大地,遂有华夏各族产生……我国历史悠久,一姓一族之播衍,往往多有曲折,多有传奇,民间记忆、传说之漫漶失实,甚至以实为虚、倒虚为实,在在常见,尤其有关国家大事、涉及人身,或誉或毁,或赞或骂,多属诳枉,大可不必当真、在意。
7、每日一题(常动脑 永不老)8月1日八一南昌起义,是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d联合( )举行的。A 、地方武装B 、国民d左派,C 、农会D 、军阀明天出答案昨天答案我们通常所说的“韩孟诗派”中的孟是指:(A )A 、孟郊B 、孟浩然C 、孟光D 、孟云卿说明:“韩孟诗派”是中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以韩愈为领袖,包括孟郊、李贺、卢仝、马异、刘叉。他们主张“不平则鸣”,苦吟以抒愤,并互相切磋酬唱他们具有变态的审美趣味,“以丑为美”,以震荡光怪为美,以瘁索枯槁为美,以五彩斑斓为美。表现出重主观心理、尚奇险怪异的创作倾向。诗歌形成一种奇崛硬险的风格。他们在艺术上力求避熟就生,标新立异,力矫大历诗风的平弱纤巧。这种诗歌的新的追求与新的变化,积极推动了盛唐以后诗歌艺术境界的开拓。韩孟诗派形成过程。早在792年(贞元八年),42岁的孟郊赴长安应进士举,24岁的韩愈作《长安交游者一首赠孟郊》及《孟生诗》相赠,二人始有交往,由此为日后诗派的崛起奠定了基础。此后,诗派成员又有两次较大的聚会:一次是796~800年(贞元十二年至十六年)间,韩愈先后入汴州董晋幕和徐州张建封幕,孟郊、张籍、李翱前来游从;另一次是806~811年(元和元年到六年)间,韩愈先任国子博士于长安,与孟郊、张籍等相聚;后分司东都洛阳,孟郊、卢仝、李贺、马异、刘叉、贾岛陆续到来,张籍、李翱、皇甫湜也时来过往,于是诗派全体成员得以相聚。——克敏
8、书之趣谈624中唐文学1去年咱们共同学习了初唐、盛唐的文学和历史,从今天开始继续。从文学角度上讲,中唐历史的时间段是从公元763年的安史之乱终结到公元835年的甘露之变,共72年。中唐文学在唐代的文学史乃至中国的文学史上都是重要的发展期、转折期和繁荣期。首先,诗歌方面:出现了韩孟和元白两大风格迥异的流派。以韩愈为领袖,包括孟郊、李贺、卢仝、马异、刘叉等的一派诗人,主张“不平则鸣",苦吟抒情,标新立异,并从禅宗和佛教中吸收合理的成分,把“心"作为创作的源泉,“唯陈言之务去。"另一派,则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人,重写实,尚通俗,主张“文章合时而著,诗歌合事而作。同时,还有刘禹锡、柳宗元等风格独标的名家大匠。在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史上,中唐诗歌是第二个高峰期(中国古代诗歌的三高峰称"三元″,分别是:盛唐开元、中唐元和、宋代元佑。)中唐诗歌的成就主要表现为:诗人多、作品多、多元化和求新图变。其次,中唐散文:值得称道的是韩愈和柳宗元所领导的"古文运动"。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次革新运动,旨在反对南北朝以来的骈文的浮艳空洞,以恢复孔孟儒学为号召,以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为目标,在文体、文风、语言诸方面都进行大革新。其基本主张是:提倡古朴文风,反对奢靡文风,強调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师古的同时强调创新,主张"师其意不师其辞",“唯陈言之务去";反因袭,贵独创;強调作者要注意思想修养,主张文章要反映现实,干预现实,“不平则鸣”,等等。这是一次名为复古、实为革新的文学运动,一些主张在今天看来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异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