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亲王简介(贡亲王趣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31 13:22:12 浏览
1、贡亲王趣事

1868年,大太监安得海大婚,迎娶19岁的戏班名角九岁红,在酒楼大摆筵席。恭亲王奕訢带着几个大臣前来道贺,却说:“我们也没带什么礼物,就祝你明年生个大胖小子。祝一个太监早生贵子,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恭亲王奕訢明显说的不是什么好话,甚至是有些讽刺。说起慈禧太后信任的人,除了他当作亲生女儿一样对待的荣寿公主,还有就是他身边的大太监李莲英了。不过,在李莲英之前,慈禧还对一个太监信赖有加,甚至把咸丰皇帝穿过的龙袍都赏赐给了他,此人就是慈禧太后执政前期有名的大太监安德海。虽然清初对太监的权力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但是到了清朝末年,这些规定逐渐被打破,安德海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安德海的发迹史:安德海是河北南皮县人,七八岁就净身当了太监,凭着漂亮脸蛋和一副聪明伶俐劲儿得到了道光帝妃子静贵妃的欢心。静贵妃就是四阿哥奕宁的养母,由此,安德海来到了四阿哥身边,后来,四阿哥成了咸丰帝,安德海一步登天。安德海有一双犀利的眼睛,总是在关键时候跟对人,这次,他看好了秀女叶赫·兰儿,安德海耍了些手段,顺利让叶赫·兰儿受到咸丰帝的宠爱,封为懿妃。懿妃生下了咸丰的儿子载淳,晋升为懿贵妃,安德海这个宝压对了。咸丰帝病逝,载淳继位,就是同治帝,懿贵妃变成了慈禧太后,安德海成了慈禧忠实的走狗。虽然只是一个六品太监,安德海连同治帝和奕訢都不放到眼里,到处搬弄是非,经常在慈禧面前打同治帝的小报告。皇宫上下,从王爷到军机大臣,从嫔妃到皇子,无不惧怕安德海,安德海利用手中权力大肆收受贿赂,买田置地,生活奢靡。安德海也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正大光明娶妻子的太监。同治七年冬天,北京大的酒楼天福堂张灯结彩,大摆宴席,这里正在举行婚礼,新娘是徽班旦角19岁的马赛花,艺名九岁红,新郎则是总管大太监安德海。明清时期,太监宫女为了解决精神上的寂寞,结成对食也很常见,但都是偷偷摸摸的,就算在外面纳妾也是躲躲藏藏的,安德海则是大张旗鼓,明媒正娶。安德海如此明目张胆,自然都是慈禧给的勇气,慈禧不仅没有惩罚安德海,还给他赏赐了不少的金银。席间大家推杯换盏之际,恭亲王奕訢带着几个大臣前来道贺,却说:“我们也没带什么礼物,就祝你明年生个大胖小子。这话一出,不少人都变了脸色。在安德海的婚礼上如此明目张胆的嘲讽,恭亲王奕訢为什么如此厌恶安德海呢?其实厌恶安德海的人很多,但像恭亲王奕訢这般直接的,也是独一份的。作为是慈禧太后的心腹,安德海曾经依仗慈禧太后的权势,排斥和打压过恭亲王奕訢。从恭亲王奕訢掌握了议政王和军机处、总理衙门的大权开始,安德海就开始向慈禧说恭亲王的坏话,并设计陷害他。终,在一个御史弹劾奕訢的机会下,慈禧与安德海发动突然袭击成功打压了恭亲王。安德海此后利用功名利禄为钓饵,培植d羽,广交朝臣,权倾朝野。尽管年龄不大,但他已成为了极其高明的政治手段的实践者,在清朝末年政治斗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才导致恭亲王奕訢如此的厌恶他,要知道奕訢当初只差一点就当上了皇帝,如今被一个太监打压,他心中自然是万分的不甘心,才有了在安德海婚礼上大闹一事。尽管安德海如此嚣张,但是天道好轮回,终安德海还是惨死街头。同治帝要采办服饰,安德海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敛财好机会。同治帝是厌恶安德海的,安德海的嚣张跋扈已经被很多人所痛恨了,所以安德海的死,极有可能是一场早就策划好的戏码。安德海一路上浩浩荡荡,打着“奉旨钦差”、“采办龙袍”的旗号招摇撞骗、搜刮民财。安德海只有慈禧的口头许诺,便冒着太监不允许出京的禁令大摇大摆的出宫了。由于得罪人太多,安德海刚出京就被人盯上了,同治帝报告了慈安太后,将这个消息密报给了山东巡抚丁宝桢,让他见机行事,除掉安德海。刚到达德州,安德海一行人就被丁宝桢控制,在同治帝、恭亲王奕诉、军机大臣宝鉴、李鸿藻等人的默许下,安德海和他的二十多个随从被就地正法。参考资料:《清史演义》《同治皇帝》《清史稿》#贡亲王简介#

2、贡亲王回家

1869年,清朝恭亲王,坐在自家院子里拍照,看面貌脾气不太好呀!1861年,恭亲王奕䜣和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打倒了“顾命八大臣”势力。此后他作为同治、光绪两朝的名王重臣,地位显赫。

3、恭亲王由来

1868年,大太监安德海迎娶19岁京城名旦马赛花,百官庆贺,慈禧还赏赐白银1000两和绸缎100匹。然而,13岁的同治帝手写密诏交给恭亲王,上面写着“杀小安子”。恭亲王奕訢接到同治帝的密诏后,心里十分欢喜,立即召集谋士商量出一个万全之策,准备对安德海下手。一个太监竟引得两位大人物关注,安德海究竟做了什么?安德海一个在八岁左右就净身进宫,之后成为咸丰帝身边御前太监的聪明人。在咸丰帝死后,他更是成为慈禧太后的心腹,为慈禧太后出力献策,暗中联络恭亲王奕訢。在他的推动下,两宫皇太后与恭亲王奕訢秘密会面,成功地夺去了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的权力。一番博弈后,慈禧太后取得了终的胜利,大权在握,安德海亦是被提为总管大太监,一时风头无两,时人称“太后宠安德海,语无不纳”。可见其在慈禧处地位之高。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这会儿手握大权的慈禧看恭亲王奕訢不顺眼了,想要罢除奕訢的权力。安德海又在一旁出谋划策,借御史弹劾奕訢,突然发作,罢免了奕訢的议政王的身份和其他差事。罪名以“虽无实据,事出有因”虽然荒唐,却办成了事儿。虽然很快慈禧太后又下令让奕訢任军机大臣,但“议政王”的名位和权力奕訢确是再也回不来了。恭亲王奕訢与安德海的梁子也就此结下。安德海成为慈禧红人后,一度居功自傲、嚣张跋扈。一次被小孩心性的同治帝捉弄后,心怀不满,竟胆大包天地将主意打到了同治帝身边人上。安德海先是观察到同治帝有一特别喜欢一块玩的宫女,他就时常向慈禧太后进献谗言:皇上近来学习不上心,与一小宫女玩得多;宫女有攀龙附凤之心。几次下来,慈禧太后自然对小宫女心怀不满。安德海又趁机表明他可以为太后解决此事,随后将宫女弄出宫外,让其嫁给自己为妻。宫女不同意,安德海为惩罚她,就将其卖到了风月场所。如此狠毒,着实令人气愤。而同治帝本就因玩笑之事被慈禧太后训斥,又发现安德海对自己身边的人下手,新仇旧恨,恨不得杀之后快。但有慈禧太后在前包庇,很难下手。同治七年冬天,安德海于京城大的酒楼张灯结彩、大摆酒宴,迎娶娶徽班唱旦角九岁红为妻。九岁红原名马小玉,是个年方19岁的大美人。因慈禧太后喜欢听戏,经常点其表演。安德海陪侍慈禧左右时,一眼就相中了年轻貌美的马小玉想要娶妻为妻。太监娶自己,马小玉自然不同意。但耐不住安德海手段多,威逼利诱之下,马小玉屈于权势,只能无奈点头。慈禧太后对二人的结亲十分满意,为了表示自己对安德海的重视。大手笔地赏赐了安德海白银千两,绸缎百匹,为”太监娶妻“的热闹又添一把大火。可能是老天对这样的安德海都看不过眼,除去安德海的机会很快来了。同治帝即将大婚,成了亲的安德海被慈禧派去广东采购大婚用品,随便可以携新妇出游。安德海出宫之后,拖家带口,一路南下。身旁是心娶的娇妻,身后是给自己打下手的大部队,一路又有官员送礼巴结,不可谓不威风。但安德海不知道,他能威风的日子不久了,同治已写密信给恭亲王奕訢要除掉他。恭亲王奕訢早早做好安排,让山东巡抚丁宝桢将其拿下。果然,走到山东境内时,安德海被等候多时的山东巡抚丁宝桢一把拿下。被抓的安德海哪能受得这委屈,立马大声吼叫:“我是慈禧太后的心腹大太监,的红人······”不过刚正不阿的丁宝桢心里清楚皇上想要办他,相当于手拿尚方宝剑,并不害怕安德海的恐吓,反而训斥安德海勾结地方官员、贪图钱财,损毁皇家颜面。之后更是坚守皇上旨意,在慈禧太后未发现之前,果断处决了安德海。一代大太监就此殒命,不知道死前他是否后悔自己那些狂妄的岁月。其实同治帝杀安德海重要的原因应该是顺治皇帝曾留给后辈的话,据史书记载大意是:凡太监犯法干政、窃权纳贿、交结满汉官员等必须立即凌迟处死,决不能姑息。参考资料:《清朝那些事儿》

4、恭亲王加冕之役

清代恭亲王的照片复原,那时候的人认为拍照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而且并不是谁都可以拍照,所以都要整理衣冠,做出一副庄重的表情。在我们现在看来,就显得气氛略显沉重了。

5、恭亲王咋死的

奕訢是道光皇帝第六子,被遗诏封为恭亲王,身份极其显赫,辛酉政变后更是一跃成为清政府首脑,朝廷官员别说让奕訢请吃饭,就算是坐下来聊天都是僭越,但偏偏蒙古亲王僧格林沁例外。一是两人有着姑表亲的关系,二是双双被咸丰排斥在顾命八大臣名单之外,慈禧太后联合奕訢发动辛酉政变,从顾命八大臣手中夺权时,僧格林沁也积极参与。据说1861年的某一天,奕訢邀请僧格林沁来恭亲王府赴宴,当僧格林沁到时,奕訢亲自出大门,走下台阶迎接,僧格林沁表示客气,让奕訢走在前面。此时恭亲王府打开中门,僧格林沁从中门进入。过中门时,僧格林沁走在左边,奕訢走在右边。两人进堂行见面礼仪,互相叩首。宴席上奕訢是主人,当仁不让地坐在坐北朝南的主位,按照中国以左为尊的传统,僧格林沁坐在恭亲王的左侧,即东方。宴席开始,把酒言欢,互相敬酒叩谢,宴席过后,僧格林沁从恭亲王府出来,奕訢送到殿外,走下台阶,恭亲王府的属下则将僧格林沁一路送到门外。要知道,能让奕訢叩谢的,满朝除了皇帝和慈禧太后,也没几个人,僧格林沁就是其中之一,那么两人同为晚清政治风云人物、满清皇亲勋贵,地位孰高孰低?一、论出身僧格林沁,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左翼后旗人,蒙古族,成吉思汗胞弟拙赤合撒儿的第二十六代孙,自幼过继给道光的姐姐,庄敬和硕公主。族父索特纳木多布济死后,承袭为科尔沁左翼后旗第十代扎萨克多罗郡王。奕訢,爱新觉罗氏,道光第六子,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奕訢道光生前喜爱的皇子,道光死后,根据其遗诏被封为恭亲王。从出身来说,奕訢是爱新觉罗皇室子孙,是道光亲生血脉,而僧格林沁是爱新觉罗家族的盟友博尔济吉特氏一员,是道光姐姐的继子,因此在血统上,奕訢显然更加高贵。二、论爵位僧格林沁承袭多罗郡王头衔,后晋封扎萨克博多勒噶台亲王,世袭罔替,又被称为“僧亲王”。奕訢是恭亲王,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世袭罔替。清廷官方没有“铁帽子王”的说法,都是“亲王世袭罔替”,从这个角度,僧王似乎和奕訢性质一样,但其中大有文章。当时民间所谓的“铁帽子王”实则是指“皇族亲王世袭罔替”,僧格林沁的爵位是蒙古科尔沁亲王,按照规定,蒙古王公贵族的爵位虽然可以世袭罔替,但因为他不是清朝皇室宗亲,所以不能称之为铁帽子王。而奕訢位列十二位铁帽子王之一,其含金量是杠杠的,其中前八位是清朝统一女真各部和问鼎中原时立下赫赫战功的皇室成员,叫做“开国八大铁帽子王”。后来承平时期又加封四位铁帽子王,即康熙第十三子怡亲王允祥、道光第六子恭亲王奕訢、第七子醇亲王奕譞,及庆亲王奕劻。所以奕訢的爵位在僧格林沁之上。三、论职位僧格林沁任御前大臣十余年之久,先后兼任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总理行营大臣、正黄旗满洲都统、镶黄旗领侍卫内大臣、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镶黄旗蒙古都统等职,颇得道光、咸丰宠信,并被道光指定为托孤顾命十大臣之一。奕訢比僧格林沁小二十岁,在咸丰时期短暂担任过军机大臣、正黄旗满洲都统、镶红旗蒙古都统、内大臣等职,打破清代皇子不得干预政务的祖制。但随后被闲置打压,直到1861年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政权后才取得事业腾飞,被授予议政王,兼任领班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宗人府宗令、总管内务府大臣等职。可以说,奕訢是清政府首脑和中枢,两宫临朝称制于上,奕訢总揽内政外交于下,形成太后听政,亲王秉政的格局,在慈禧攫取清朝高统治权力的同时,奕訢的权势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僧格林沁作为御前大臣统辖内廷事务,常日侍直于皇帝左右,都统是八旗中一旗的高长官,掌其旗下军政、户籍等事。虽然僧格林沁多次以钦差大臣身份领军镇压太平天国、英法联军入侵等,但只是御前重臣、八旗统领之一,在清政府管理之下,因此无法与奕訢平起平坐。综上,奕訢是满清统治集团爱新觉罗嫡系血脉,是仅次于皇权的铁帽子亲王,而僧格林沁仅是蒙古外藩王爷,凭借科尔沁蒙古贵族同满洲贵族世代久远的姻亲关系的满蒙联盟跻身统治阶级高层。不过两人均是晚清政治舞台的佼佼者,奕訢领导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富国强兵道路,是同光中兴的关键人物,僧格林沁领导八旗剿灭太平天国北伐,大沽口之战击败英法联军,被清廷倚为“国之柱石”,都是那个风云激荡时代的主角。

6、阿拉贡亲王

清朝的“杂牌”皇后,但却生下了满清杰出的世袭亲王满清入关后共有10位皇帝,而皇后加上追封却有21个,在这21个皇后里却有一个“杂牌”皇后。这位得位不正的皇后就是道光皇帝的第四位皇后,而且还是被追封的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她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恭亲王奕䜣。清朝皇帝的皇后基本上都是出自满蒙贵胄,博尔济吉特氏也是一样,她出自满洲正黄旗人,清刑部员外郎花良阿之女,祖上更是蒙古贵戚。作为满洲八旗之女,14岁的她和其他满族少女一样必须参加入宫选秀。刚刚参加选秀,博尔济吉特氏就吸引了44岁道光皇帝,入宫当年,她就被封为静嫔,成为这批选秀宫女中幸运的一个。此时的道光,成年的儿子只有一个不着调的奕纬,可以说,静嫔如果能给道光生个儿子,无疑将对她的地位产生重大影响,对于一个后宫的女人来说,生儿子将是大个功绩,静嫔肚皮很争气。为道光生下2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第二子也就是皇六子奕䜣。博尔济吉特氏很明白这个儿子对他她来说意味着什么,她以后不仅有了依靠,更有了固宠的关键。第一个儿子的到来,她被封嫔。一个半月后,又给提升为静妃。奕訢的出生,她又被提升为皇贵妃。但此时的她却陷入权力的旋涡,也给她的后半生带来了巨大的波折。此时博尔济吉特氏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孝全皇后(咸丰生母)。在奕訢8岁的时候,孝全皇后病逝。道光就把10岁的咸丰,托付给博尔济吉特氏抚养。实事求是地说,博尔济吉特在对待咸丰和奕訢问题上,是一视同仁的,这一点在冰冷后宫里是十分难得的。此时的博尔济吉特氏虽然不是皇后,但却行使皇后的权力,在所有的人看来就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博尔济吉特氏虽然管理后宫,但道光没有给她“摄六宫事”的谕旨。就在博尔济吉特氏期待皇后的地位的时候,道光却不行了。1849年,69岁的道光驾崩,博尔济吉特氏没有得到皇后的封号。道光不给博尔济吉特氏皇后封号并不是道光吝啬,这主要是基于两点考虑,第一当时道光已经秘密立储,太子的咸丰。如果此时立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势必引发朝堂非议,而一旦咸丰登基,面对不是生母的太后,处境也比较尴尬。第二就是在此之前的大清皇帝加上追封的皇后多就三个,此时的道光已经有了三位皇后,显然他不想破例。但此时的博尔济吉特氏还有一个希望,那就是儿子奕訢当皇帝,可惜的是,正大光明匾后的太子是咸丰,他的儿子奕訢是亲王。这就是著名的一匣两旨。咸丰登基第三天,封六弟奕訢为恭亲王(意为兄友弟恭),第7天,咸丰将养母博尔济吉特氏封为康慈皇贵太妃。除了封号之外,一切待遇等同于太后。咸丰也像对待亲生母亲一样,每日早早过来问安。可博尔济吉特氏,对于太后的名分已经魔怔了,她多次向咸丰暗示想要太后之名的想法。可奈何,咸丰总是避而不答,原因很简单,咸丰不会答应此后的父亲死后任何一个妃嫔与母亲的地位一样,而且如此一来,奕訢必然会子随母贵。这也在无形中,抬高了奕訢在众人心中的地位。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对于养母的这一请求,他始终没有答应。1855年8,博尔济吉特氏病重,面对前来探望的咸丰紧紧不放。咸丰急忙躲避开她咄咄逼人的眼神,看向病床边的恭亲王奕訢,问道:“六弟,额娘今日怎么样?”听到咸丰的问话,奕訢扑嗵一声跪在地上,边哭边说道:“还是很严重,只求一太后封号,才可以瞑目。”咸丰只是轻轻的“哦”了一声。奕訢却借机飞奔向军机处。假传圣旨:“上谕:封皇贵太妃为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总算得到了太后的封号,咸丰对于奕訢的这一举动,气得肺都要炸了。 可又无可奈何,他还是先忍了下来,只是已不得不将养母封为太后。可是,被封为太后的第九天,她心满意足地闭上眼睛,永远地离开了,年仅44岁。可这个做法,却把咸丰彻底被激怒。在博尔济吉特氏去世12天后,咸丰再以奕訢办理丧事出现多处漏洞为理由,直接拿走奕訢身上所有的权利。随后宣布博尔济吉特氏不得单独建陵。在上谥号时,不是规定的12个字,仅仅8个字的谥号。咸丰的用意很明显,他就是在告诉世人,博尔济吉特氏的皇后地位,不是标准的正统皇后,只是一个杂牌皇后。万幸的是,奕訢后来取得实权,终于为母亲恢复了一切待遇,与咸丰的母亲并驾齐驱。博尔济吉特氏,这个可怜的女人,就是被皇后的地位蒙蔽了双眼。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7、简亲王简介

才华横溢的恭亲王奕訢,为什么道光皇帝要把皇位穿给老四奕詝?爱新觉罗.奕訢是清末的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支持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开办近代军事工业,他也是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道光皇帝的第六个儿子,咸丰皇帝同父异母的弟弟,道光帝遗诏中被封为恭亲王,后人称他为“鬼子六”。他于咸丰三年到咸丰五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訢寿命为权钦差大人,负责英、法、俄谈判(俄趁火打劫,割走库页岛),并签订了北京条约,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奕訢与两宫皇太后联合发动了辛酉政变,夺取了政权,后来被授予议政王之衔。但在同治四年时,遭到了慈禧太后的猜忌,主要是和慈禧的思想不统一,被革除议政王头衔,不过依旧身处权力中心,直至光绪10年,也就是1884年,因中法战争失利而被罢免,一直到光绪20年以善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为由,再度被认领班军事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直到光绪24年,奕訢病逝,终年67岁。奕詝能够终被立为皇太子,可见其已故母后在道光心中的地位,其他的真的没啥可圈可点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