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家简介(北京耿家)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31 13:49:53 浏览
1、北京耿家

聊斋故事:青凤(上)。太原的耿家,原是大户人家,宅院宏大阔气,后来家道中落,宅院里大部分房屋被废弃,里面经常发生诡异的事情,譬如,房屋的大门总是自动打开关闭,家中人无缘无故半夜里惊醒喊叫等等。耿家住不下去,只好迁到了另外的住处,这里只留一个老翁看门。从此之后,宅院愈发荒凉衰败,时不时的会传出说笑歌唱声。耿家有个侄子叫耿去病,为人狂放不羁,他叮嘱看门老翁,若是发现屋里有什么动静,一定要告诉他。到了晚上,看门老翁看到楼上灯光亮起又熄灭,赶紧告诉了耿去病。耿去病十分兴奋,要去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古怪,老翁要劝阻,但他根本听不进去。耿去病进入宅院里,里面门户都很熟悉,拨开又高又深的蓬蒿,费力地走了进去。上了楼,却没有察觉到怪异,穿过楼房往后,听到了细微的说话声。他藏好身体,悄悄往前看去,只见两根高大的蜡烛正在燃烧,把周围照射得如同白昼一样。一个带着儒冠的老者面南而坐,对面坐着一个老妇人,两人四十多岁的年纪,朝东坐的是一个少年,二十多岁,右边一个少女,刚刚成年。四人围坐在一张摆满了酒菜的桌子上,有说有笑。耿去病直接闯了过去,大笑道:“我不请自来!”把这几人吓得四处躲藏,只有老者还算冷静,问道:“何人擅闯民宅?”耿去病说:“这是我家,被你们占了,饮酒作乐,却不邀请主人,是不是太吝啬了?”老者打量片刻,说:“你不是房主。”耿去病说:“我是狂生耿去病,房主的侄儿,”老者赶忙恭敬地说:“久仰久仰。”说着朝耿去病作揖,请他入座,给他斟酒。耿去病问老者他家的来历姓氏。老者说:“我姓胡。”耿去病又说:“我们是世交,不用回避,让他们出来一起饮酒吧。”老者喊了一声:“孝儿!”少年从外面走进来。老者说:“这是犬子。”孝儿作揖行礼后坐下。耿去病生性豪爽,谈笑风生,孝儿十分洒脱,两人十分谈得来。耿去病二十一岁,长孝儿两岁,因此称呼孝儿为弟弟。老者问道:“听闻你祖上曾编纂《涂山外传》,可有此事?”耿去病说:“有。”老者说:“我们是涂山氏的后裔。唐代之前的家谱还记得,五代之后的就失传了。还望公子能够赐教。”耿去病便将涂山氏辅佐大禹的事迹说了出来,言词之中多时粉饰之意、老者听罢大喜,对孝儿说:“今天有幸听到了之前没听过的内容,耿公子不是外人,把你母亲和青凤也叫过来,让她们知晓我祖上的功德。”孝儿掀开门帘进入内室,不一会儿,老妇带着少女走出来。耿去病仔细一看少女,体型娇柔,眼波流转,姿色绝世无双。老者指着老妇说:“这是拙荆。”又指着少女说:“这是青凤,我的侄女,十分聪慧,听过一遍便能记住,所以叫她出来一起听。”耿去病边饮酒边说,眼睛紧盯着青凤,眼珠一动不动。青凤被看得不好意思,低下了头。耿去病悄悄去踩青凤的小脚,青凤赶忙把脚缩了回去,脸上却没有不高兴。耿去病愈发不能控制自己,拍着桌子,说:“若是能有青凤这样的女子为伴,就是封王封侯也不换。”老妇看到耿去病借酒发疯,赶忙拉着青凤离开。耿去病大感失望,辞别老者离开,但心中一直思念青凤,无法忘怀。第二天夜里,耿去病又去了老宅院,青凤的香气依然在,他等了一整夜,却没看到任何人。回家之后,他跟妻子商量,要搬到老宅院去住,但妻子不同意,他便只身前往,独自一人在楼下读书。夜里,耿去病正坐在桌前看书,突然一个恶果披头散发地闯了进来,满脸漆黑,一双眼睛死死地瞪着耿去病。耿去病不禁大笑,用手指蘸着墨水涂在脸上,与恶鬼对视。结果那鬼先怂了,逃了出去。次日的半夜,耿去病正要熄灯睡觉,忽然听到楼后面有门闩开动的声音,接着是开门声,他赶忙起床去看,只见房门已经开了半边,片刻后听到了一阵细碎的脚步声,有烛光在房中亮起。再一看,竟然是青凤。青凤也看到了耿去病,被吓得连连后退,匆忙退入房间里关上房门。耿去病长跪在地,说:“小生不顾险恶逗留,就是为了你,还好周围没有他人,若是能牵一牵你的手,我便死而无憾了。”青凤在门后说:“你对我的情意,我怎会不知?只是叔叔家教极严,我不敢违抗。”耿去病哀求道:“我不奢望有肌肤之亲,让我见你一面就行。”青凤似乎同意了,打开房门,抓住耿去病的手臂拉他起来。耿去病大喜过望,和青凤到了楼下,抱着她放在腿上。青凤说:“你我算是有缘,若是过了今晚你我没遇见,你再怎么相思也没用了。”耿去病问:“为什么?”青凤说:“叔叔真的怕你了,所以装成厉害来吓唬你,但你不为所动,现在他已经找到了新的住所,一家人正把东西搬往新家,我留下看家,明天就会离开。”说罢青凤就要离开,因为她担心叔叔很快就回来。耿去病不肯放开,想要和她行男女之事。正在纠缠的时候,老者走了进来。青凤又羞又怕到无地自容,身体靠着床,双手捏着衣角,低头不敢言语。老者怒骂道:“贱人,辱我门楣,还不快滚,待会儿再家法伺候。”青凤低着头快速离开,老者跟着离开。

2、耿家集村简介

耿家脸谱解读(九)文化社是兰州戏曲发展史上延续时间长,表演水平较高的一个戏曲大团。它的创始人——文汉臣,又名进财子,陕西三原人,生于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和耿忠义、郗德育同为兰州秦腔界"三杰"。文汉臣少年时代就到甘肃各地搭班演出,由平凉、泾川一直演到兰州,先演旦角,后改须生,颇有名气。 文汉臣遵陕西西府的戏路,化妆古朴,额头的水纱包尖形,后面还吊两绺余下的水纱。他拥有一批古老的剧目,《胡迪骂闫》、《乾隆打宫》、《斩李文忠》、《十道本》、《太白醉写》。著名戏还有《伍员逃国》、《空城计》、《宁武关》、《鸿门宴》、《斩韩信》、《宫门挂带》以及《全家福》、《辕门斩子》、《渭水河访贤》、《双熊梦》(又称"十五贯") 。他的主要特点是嗓音清细,动作飘逸。尤其是道白,字字清析,琅琅可听。所以他演的《太白醉写》成为一时绝响。他的手势柔软,五指一展。几乎可翻向手背。他手上的表演有无穷的语言,对唱和念起了很大的辅助作用。他对髯口的拈、挑、弹、甩,也很巧妙。如演《伍员逃国》。上场后,双手轻拈左右两绺髯梢,即轻轻跃上肩头,然后用下颏一甩,中绺髯搭上颈项,立时呈现出一付风尘仆仆,穷途末路的形象。他的马鞭也耍的精巧,缠身,只用鞭梢轻轻磕磕靴尖,即奔驰而去。他的拿手戏。都有特殊表演技巧。他大的特点是演戏不粗不暴,有一种清新俊逸的风格。在老班子一直红到底。文汉臣品性高尚,心地善良,与人与世无争,人们尊其为善人,他组织文化社,是出于对班主过份盘剥同仁之不平,经济公开,先人后已,大家无不悦服。40年代初厌倦舞台生涯,潜心在家拜佛念经,并在城内县门街(今武都路中段西首北边)开一小酒铺度日,若地方政府和一些团体特邀他出场献艺时,他还是欣然应允。

3、耿家族谱

1674年,耿精忠在福建起兵,耿聚忠、耿昭忠率子侄请死。康熙不答应,让他们先回家待着,次年赦免耿家,并恢复耿聚忠的官职。耿聚忠,靖南王耿精忠的弟弟,迎娶顺治帝的养女和硕柔嘉公主为妻,册封和硕额驸,算是康熙的姐夫。耿精忠、耿聚忠、耿昭忠,耿继茂的三个儿子,人生却大不一样。1673年,吴三桂在云南起兵,耿精忠也打算行动。耿聚忠书信兄长,希望他回头是岸,不要一意孤行。耿精忠不理会,还让耿聚忠、耿昭忠在京师观察康熙的态度,将朝廷的动向告诉自己。耿聚忠不想惹祸上身,主动将耿精忠给自己的家书送给康熙,表示拥戴朝廷。1674年,耿精忠在福建起兵,捉拿总督范承谟,希望他能支持自己,共创大业。范承谟,范文程的儿子,担任福建总督。范承谟忠于清朝,将耿精忠训斥一顿。耿精忠跟恼火,直言:范文程可以倒戈,你为何就不可以呢?范承谟不理会,耿精忠将他关起来。耿精忠起兵时,兄弟一家老小都在京师,但他不在乎。耿聚忠、耿昭忠很害怕,便率着儿子、侄子去面见康熙。耿聚忠主动“求死”,认为耿家辜负了朝廷的厚待,无脸面对世人。康熙不答应,让他们回家待着。1675年,康熙赦免耿家,并派耿聚忠去福建招降耿精忠,让他归顺朝廷,既往不咎。耿聚忠到了福建,苦口婆心劝说,耿精忠就是不答应,铁了心要与清军作战。没能完成任务,康熙也不责怪耿聚忠,还加官晋爵,说他一路舟车劳顿,也够辛苦了。1676年,耿精忠处境不妙,跟郑经又闹矛盾,只好投降清朝。投降清朝之前,耿精忠处死范承谟。耿精忠投降后,继续留在福建,并率兵进入广东攻打尚之信,又夺取了一些城池。1680年,耿精忠再次策划起兵。康熙有所察觉,以追加封赏为由,下诏让耿精忠进京。耿精忠抵达京师后,耿聚忠上奏康熙,痛斥耿精忠,说他忘恩负义。耿聚忠直言:“岂知冥顽负固,抗逆不悛,臣等疾首痛心,恨弗食其肉。”1682年,康熙将耿精忠凌迟处死。耿聚忠前王福建,处理善后事宜,并将耿精忠的家属带回来。耿精忠家属很多,加上留在京师的其他耿家人员,有1500余人。耿聚忠向康熙诉苦,说自己养不了那么多人,希望能“入旗”,领取朝廷的银两。康熙同意耿聚忠的请求,将耿氏家族及其仆人编入汉军正黄旗,享受朝廷按月发放的银两,衣食无忧。客观看待,康熙对耿家很不错,耿精忠在福建起兵,并未殃及兄弟。要知道,吴三桂留在京师的儿子吴应熊、孙子吴世琳,都被处死。耿聚忠、耿昭忠主动“求死”,但康熙不给。除了给姐姐嘉柔公主面子,更多的是分化三藩的需要。吴三桂实力强悍,兵马众多,但耿精忠并不是铁了心支持吴三桂,而是有自己的打算。处死吴三桂家属,却放了耿精忠的兄弟,还重用他们,康熙的目的不言而喻,他想将对手各个击破。1687年,耿聚忠病逝,以内大臣的规格安葬,并发放抚恤,谥号悫敏。

4、耿家王峪村简介

沂水诸葛镇耿家王峪村口拍#耿家简介#

5、关于耿家的现状

民国时期,东北人求“十不全”保佑康复和健壮,一天,一个老人拄着拐杖,走进了耿一针家里,趴在地上对着耿一针就磕头耿一针,姓耿名忠,祖籍山东文登。1852年出生于长春城一个中医人家,善针灸。耿家先祖早年曾在清朝的皇宫当过御医,长春人称耿家“从关里来的耿氏郎中”。这一天,一个老人拄着拐杖,肩搭着一包咸菜疙瘩,一瘸一拐地来到了“耿一针”的家里。老人什么话也不说,进门先把他带来的咸菜疙瘩拿出来置于台面上。耿忠觉得纳闷:这人带这些东西来做什么呢?难道是上门卖咸菜的?耿忠正这样想着,老人已放下拐杖,趴在地上磕起头来。“耿大夫,前些天我去拜‘十不全’时,听人说病人躺着进来,您能让他走着回去,请你帮帮我。”原来,这是一位多年老寒腿病人,已经有八九年不能行走自如了。长春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中老年人因寒冷引起的腰腿痛患者多。“我家不是长春城里的,我们家住在东山里头。俺们那里的人都说求‘十不全’病就会好,老实说,庆云观和北山我都去过了,去年还去了青岩寺,不管哪儿的‘十不全’我都求,但怎么诚心诚意地拜也没能把我这腿病拜好”。东北民间习俗,拜“十不全”,能给人们带来康复和健康,很多身体有疾的人都会祈求“十不全”的保佑。耿忠这下听明白了。他赶忙将老人扶起:“你别拜我,我可不是十不全。不过,你腿有病,我可以看一看。”耿忠从十四五岁就跟随父亲学医,多年的实践,早已名扬东北。耿忠仔细查看了老人的病情,确认了调节方案,他安排老人在家里住下,开始给老人针灸调节。经过二十几天不间断的针灸和中药调理,老人的寒腿病渐渐地好了起来。老人治病期间与耿家建立了亲人般的关系。病愈后,老人坚持将他的拐杖送给耿忠,让耿忠留作纪念 。耿忠把拐杖挂在大厅的墙壁上。那是一个质地很硬、做工精细的上等黄木拐杖。这拐杖在耿家墙体上一挂就是许多年。不想,到耿家来看病的患者每每看到墙上的拐杖总要议论。“十不全”殿不治腿,耿家院内多弃拐。于是,关于这个拐杖及其主人的故事就传扬出去了。以后,长春城及周边的病人也多数不去拜“十不全”了,纷纷来找耿忠调节。老一辈的人讲:“在耿家,不仅有病人扔下拐杖的,担架抬进来,走出去的也不少”。据耿忠外孙女朱桂珍女士回忆,那时有人开玩笑说,“你们家可以不用买柴禾了,烧这些拐杖和担架就够了。”在缺医少药的年代,人们常把健康托付给神,寻求心理安慰。老人是睿智的,选择了高明的医生诊疗,及时恢复了健康。耿一针用高明的医术,破除了人们的迷信,在东北地区传为佳话。关于耿一针,你还知道哪些故事,欢迎留言@默静读书东北民间流传的“十不全”原型是施世纶,施世伦是清朝大将军施朗的儿子,26岁协助父亲受命武力平台,因表现杰出,未经科举,直接受朝廷封荫出任泰州知州。施世伦为官两袖清风,光明磊落深得民心。康熙六十一年施世伦病故,当地人感念他为民做事的功德,就把他供奉在庙里。

6、耿家照片大全

关于耿氏的起源,请耿家人进来分享一下。耿姓的始祖是祖丙,是商朝第十三位君主祖乙的弟弟,他在协助兄长祖乙平定叛乱、安定天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元前1525年,祖乙将商都迁到了耿地。次年,由于河患,商都不得不再次迁移,同时祖丙被封于耿地,建立了耿国,祖丙也成为了耿国的第一任国君。祖丙的后代以耿为姓氏,这就是耿姓的起源。祖丙在任期间了解到柿子、栗子和枣的树木根系深,抗旱能力强,适合种植在山坡和山沟中,而且果实可以制成干果,可以储存,在灾荒时期可以救助生命。因此,他发动军民大力种植柿子树、栗子树和枣树,后人将柿子、栗子和枣称为“祖丙三果”。祖丙在60岁时将耿国国君的位置传给了长子,然后他前往壶口瀑布一带隐居,听惊涛拍岸,观青松翠柏,享受自然风光,终活了128岁,无疾而终。现在,耿姓人口约为116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073%。

7、百年耿家

襄城县“四大家族”,王洛耿家算其一满载岁月痕迹的古老建筑是城市的文化底色,它串起了一座城市的现在和过往,见证着一座城市的发展与变迁。在襄城县王洛镇,就有一处清代盛极一时的耿家大院。历经岁月沧桑,耿家大院内随处可见斑驳厚重的青石院墙、古朴大气的门庭院洞,还有精雕细琢的房檐砖雕……这些,好像都在无言地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王洛镇的耿姓曾是明清时期襄城县“四大家族”(王洛耿家、汾陈盛家、十里铺余家、湛北宋家)之一,走出过多位知名人士。那么,襄城县的耿姓源自哪里?他们是怎样成为一方望族的?1月5日,记者进行了采访。姓氏溯源:耿姓起源于商朝的耿国新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耿姓总人口不到150万,其中在襄城县居住的超过2万,广泛分布于襄城县的各个乡镇。“耿姓族人在襄城县繁衍生息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耿木楼是襄城县王洛镇居民,他拿出一本紫色书皮的《襄城郏县耿氏家谱》向记者介绍。根据《姓氏考略》等记载,商朝有君王名祖乙,他将国都从相迁到邢(又称耿)邑,后来的君王盘庚又把国都迁到毫。邢邑,在今天的河南省温县东。“邢”在古代与“耿”读音相同。盘庚迁都后,一部分商朝的公族没有跟随他南迁,仍然留在了邢。这一部分人就把邢作为自己的姓氏。后来,为了与邢姓区分开,他们将这个姓的写法改为“耿”。关于耿姓的由来,还有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商朝的耿国。耿国位于今山西河津,是商朝的附庸国。周朝建立后灭掉了耿国,后来周王室封王族中人于耿,再次建立耿国,春秋时它又被晋国灭掉。耿姓的发祥地为今河南省温县,历商、周至秦,耿姓逐渐散居于今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地。在中国的史籍中,“移、发、迁、徙、实、屯”等字不绝如缕。它们每出现一次,就意味着一次规模或大或小、由官方发起的移民。耿国灭亡后,耿姓位于山西稷山的一支因与洪洞县相邻,于明朝初年被迁移到河北、河南、山东以及陕甘一带。根据家谱记载,明朝初年,耿姓始祖夫妇带着两个儿子耿成和耿兴由山西前往河南。走到登封时,始祖觉得这里山清水秀,很适合安家落户,而始祖母认为好风景又不能当饭吃,两人争执不下,后始祖母带着两个儿子继续向南走,来到了襄城县定居。耿姓族人早来到了襄城县“城北五七里,相陵谷而居”。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耿姓族人家里的水牛从一头发展到100多头。为此,他们还出钱买下从村口通往汝河的一条道路,专门供水牛饮水之用,可见其家业之大。后来,耿姓族人安家的村庄就被称为“水牛耿”。水牛耿村有一个说法是“河南耿姓无二家”,中原地区的耿姓人都是近支宗亲。襄城县“四大家族”之一王洛耿家就是从水牛耿村迁出的。耿家第四代后人耿福于明天顺年间考取武进士,官至左都督征西将军。水牛耿村的青年才俊也纷纷进城,或者做官,或者行商,耿家在襄城县名望甚高。耿家大院:见证耿姓曾经的辉煌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散居四乡的耿姓族人不久后强势崛起。在清朝,耿姓多有为官出仕之人,其中王洛耿家更是人才辈出。清朝中叶,鉴于耿家人为社会作出的贡献,康熙皇帝曾派人在王洛镇的西街上专门为耿氏家族立牌坊。1958年,牌坊被毁。如今,在王洛西村,残存的耿家大院为出生于清朝晚期的耿家第19世后人耿恒轩、耿文轩、耿林轩三兄弟的家宅。村口的耿氏祠堂旁原有一座御敕建造的青石牌坊,毁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耿家大院有多座清代老建筑,保留有三进院、四进院,甚至还有五进院的轮廓。这些老建筑门楼高大,蓝瓦挑角,青石铺地面,主配房多为两层,以整块的红石为墙基,上为厚实的蓝砖。主房有高高的台阶,门檐有精美的木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耿家的4个大院被没收充公,还一度成为王洛公社驻地。耿姓后人也是秉承勤奋、好学的传统,出过进士、左都督和太子太保。其中,第十四代后人耿三省和耿梦益,一个在朝廷做奉直大夫,一个为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他们的孩子多在云南做官。民国时期,耿木楼的一个叔叔耿秀玉,从上海吴淞大学毕业后在昆明大学做助理教授。耿秀玉的一个堂兄耿秀尊,毕业于北京大学,在许昌当过教师,在华中第一野战军做过翻译,晚年生活在许昌干休所,于2016年去世。著名的花冈暴动组织者、“中国民间对日索赔第一人”耿谆,也是耿姓一族的知名人士。如今,长期闲置的耿家大院虽是“三径就荒”,但无论是其墙壁上的精美石刻,还是那些历经风雨的青砖,都在诉说着当年耿氏家族的兴盛与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