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济南的故事-济南菜③转自济南府的娃娃济南春倒闭后,1930年八大楼之一的新丰楼堂头栾学堂创办丰泽园,聘请新丰楼擅长济南菜的陈焕章,李正心,冯成礼,郑福祥等20位名厨掌勺,其中有6位是福山人。开业伊始,丰泽园把福山把你济南帮风味并举,这在当时的北京由山东人经营的大饭馆中是独树一帜的。(济南府的娃娃原创)一位美食家又是文献收藏者的手里有一份二三十年代“平津济南”上海明湖春菜社点菜薄,连大上海都有了济南菜,如果没有实物,何人会想到?当年济南菜之盛行可见一斑。1919年,哈市新世界济南大菜馆在《国际协版》《远东报》刊登的济南菜广告。●清代孙兆桂《济南竹枝词》云:“侬家不住西湖上,偏喜今朝醋溜鱼。”诗中的醋溜鱼即指糖醋鲤鱼。●成书于清康熙年间、题名为西周生辑著的《醒世姻缘传》写小说主人公狄希陈同几位考生从趵突泉出来,“同到江家池上吃了凉粉、烧饼”。●清末文人刘鹗的《老残游记》早已成为济南的精美名片,说到:老残来到济南,投宿小布政司街(即省府东街、省府西街)的“高陞店”。此后连续几天畅游大明湖、趵突泉、舜井,听了“明湖居”的白妞说书,觉得游兴已足,他就拿起行医用的串铃去街市闲逛。当踅过抚台衙门(今珍珠泉)西边的一条小胡同时,被抚院内文案高绍殷请去为他的小妾看扁桃腺炎。经过几天诊治,病人基本恢复。高绍殷欢喜的一塌糊涂,就在“北柱楼”饭庄设宴答谢老残。后来有个候补道也在“北柱楼”宴请过老残。据说它就在后宰门街上,而且名声不小,出了抚院后门不多远就到,所以官家经常到这里请客。“北柱楼”的菜单无从可见,透过巡抚张宫保奉送老残的一桌酒席,却可窥见当年济南饭菜名堂的一斑。原来,老残去抚院见张宫保时谈得很投机,但没有留饭,因此张宫保心存歉意就打发武巡捕送来一个三屉的长方抬盒。揭开盒盖只见顶屉是碟子小碗,第二屉是燕窝鱼翅等大腕,三屉里有一只小猪、一只鸭子,还有两碟点心。这价值不菲的饭菜,竟让站在傍边的掌柜和茶房看傻了眼,连老残也对店掌柜笑言:“卖它两把金子来,抵还你的房饭钱。(济南府的娃娃原创)●清代孙点光绪八年(1882)所著《历下志游》卷三《城闉志》,在记述“可假座宴客”的酒楼时说:“雅园坐地佳,薄有园亭,可资散步。闻为某氏别墅,先期定座,偕三五友人,作竟日之聚,亦自有致,惟肴饷市诸各酒楼。”所谓“雅园”,是说雅园与后宰门的鹿鸣园、九华楼,芙蓉街的中和园、北渚楼、海山居,百花洲的百花楼,王府池的凤翥楼,金菊巷的福庆楼等酒楼相比,环境幽雅舒适。花木葱茏,庭院深深,室内屏风绣帘,字画映目,茶具、食具、酒具都是一色的鸡红竹节陶瓷。它大体类属旧仕宦宅第改作的“庭院酒墅”。(济南府的娃娃原创)1922年7月,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一届年会在济南召开,历史学家韦润珊与柳诒徵、竺可桢、白眉初、王伯秋等学者在7月2日游览了大明湖。他在《赴济南参与中华教育改进社纪游》一文中,记述了在雅园用餐之情形:“雅园边大明湖,风来水上,汗气顿消。饮清茶一杯,即以二元‘自磨刀’。自磨刀者,济南之通用语也,给以洋二元,肴膳一听堂倌之支配。四盘八菜,清冽可口,而鲜胡桃与芹菜同吃,觉别有一般风味焉。”鲁菜名厨寇传华的父亲寇延武在此掌勺,招牌菜有葱烧海参、糖醋鲤鱼、油爆双脆、宫爆鸡丁、奶汤蒲菜、蝴蝶海参、清汤燕菜等。这里说到的“鲜胡桃与芹菜同吃”,乃指济南传统菜奶汤核桃仁,制作时,将鲜核桃仁去膜皮,芹菜在沸水中焯过,炒勺内放入白油烧热,下入奶汤烧沸,靠至发浓,加入鲜核桃仁、口蘑、玉兰片、芹菜和绍酒、姜汁、精盐等,淋上熟鸡油,盛入汤盘,撒上熟火腿片即成。核桃仁脆嫩,芹菜清香,汤鲜味美,不失为一道佳
2、免渡河镇李正心李正心(1880~1959) 字镜如。蒙阴县垛庄人。出身贫农家庭,几代靠开“会友斋”菜馆谋生。幼读私塾,14岁辍学跟父亲帮厨学艺。不到3年时间,就单独掌勺,包办酒宴。会友斋菜馆的名菜有烧烤腊肉、风鸡、鸳鸯汤等几十种,在方圆几百里颇有盛名,沂水、临沂、费县、莒县、济南、徐州等地都曾有人请李正心去做菜。他做的“鸳鸯汤”,一对“鸳鸯”能在汤盘中“游来游去”。他做的糕点形如大象、仙鹤、庙宇、古刹,既美观,又可口,每逢过年过节,人们都争着买去当供品。他用代用品制作的海参,能以假乱真。1937年,“会友斋”菜馆成为中共组织的联络点,共产d员段德甫、李觉如等经常在此开会。1938年李正心加入中国共产d。李正心热心培养下一代,他教授的魏、杨、彭3家徒弟亦打着会友斋的旗号开设分馆。到了晚年,他仍经常到各分馆指导徒弟,严格要求他们要练就两手硬功夫:一是红案--烹饪的刀口和火候;二是白案--用白面做的各种糕点的技艺,从而使这一名厨师的技艺得以传承并有所发展。
3、北京李正心善有善报相传古时候都匀县有家馄饨店,老板名叫李正,为人正直,从不缺斤少两,遇到手头紧的也愿意赊帐给他们,一来二去名声打响了,以至于馄饨店的生意很火,每天人来人往。昨天晚上,他一如往常打扫卫生收拾店铺,将这些弄好之后开始清算账目,正当他核对后一笔账时,听到外面传来阵阵敲门声,他心想:这都大半夜了,谁还来买馄饨呢!便对着门外喊道:“我们这打烊了,要买馄饨等明天一早再来吧”。“求求店家发发慈悲,再煮碗馄饨给我孩子吧,实在太饿了,孩子一直哭”,门外传来抽泣的回答。李正停下手中的活前去开门,开门一看,是一位中年妇女,穿着破旧,头发凌乱,眼巴巴的看着李正,李正看她也可怜,便带妇人进了店铺,转身就去厨房煮了满满一大碗馄饨,又帮她打包带走,妇人很感激,从身上找了两个铜板,李正也没想要她钱,但妇人坚持给也就收下了。谁知第二天李正打开钱柜一看,竟然多了两块石头,他以为是妻子不小心放进去的,也就没在意,一如既往的卖馄饨。到了晚上,也是李正算账的时候,又听到了敲门声,“店家求求你卖我点馄饨吧,孩子饿得不行了”,李正听到这声音便知道是昨晚那妇人,也没多想就把妇人接进来,这次李正给妇人煮了两碗满满馄饨,又小心的帮她打包好,妇人又给了两个铜板。第三天李正又在钱柜看到了两块石头,心里很纳闷,后面才联想到晚上那妇人,会不会是她?难道是我眼花了?她给我的就是石头?转念一想:算了吧,反正自己也没打算收她钱,如果她再来,自己再问清楚就行了。这天晚上,李正算完账,左等右等也不见妇人的敲门声,心想那妇人可能离开这个地方了,便到房间休息去了。第四天晚上,又是这个时间,妇人又来了,李正急忙开门,熟练的把馄饨打包给妇人,妇人又给了他两个铜板,李正这次注意看了,真真切切的是两块铜板,妇人感谢之后转身离去,李正悄悄地跟在后面想看看妇人搞什么名堂。走着走着,周围的人家户越来越少,李正跟得入了神,回过头才看到,自己怎么到了乱坟岗了,李正心里面开始发怵,正想叫住妇人,谁知那妇人到一座坟头前就消失不见了,李正壮着胆子上去,看了看周围的土,确定这是座新坟。李正很害怕,转身就想走,后面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感谢店家这几天的照顾”,李正回头一看,这不是买馄饨的妇人吗?那妇人手里还抱着个孩子,李正见此景也不怕了,上前询问原由。原来这对母子是早些天难产而死的,家人也不管不顾,把她俩随便埋葬在此,连纸钱也舍不得烧给她们,娘俩在阴间挨饿,当母亲的没办法眼睁睁看着孩子挨饿,只能用石头“骗”李正的馄饨,妇人很愧疚。李正被妇人的爱子之心打动了,他安抚道:“哪个做父母的会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这也不怪你,以后你再需要吃的,尽管来找我,我明天过来给你烧点纸钱,让你们娘俩不要挨饿了”,这对母子听完就要下跪感谢李正,李正连忙扶起后离去。隔天李正如约而至,给这对母子烧了很多纸钱,之后的夜里妇人再也没来过。李正的馄饨生意越来越好,店铺越开越大,还开了分店,或许是善有善报吧!(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