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情节(一)每次看到头条师友,回忆军旅生活的文章,都会激起我内心的波澜。我至今都遗憾,一生中没有当兵的历史。其实,我有过三次当兵的机会,有一次还穿上了军装,只是因为我父亲的历史问题,让我与军旅失之交臂。1973年春天,我中学毕业的前一年,一次间操前,校园正在播放歌唱家李双江演唱的《d的阳光照耀着祖国》,突然歌声变小,校长发表一个重要通知。内容是 : 长春飞行学院到校招收男学员,现在各班班长,到校长办公室领取招生简章。当时,一个年级12班,有近300名男生,两天之内就有200来人报名应召。我有点犹豫是否报名,当时我父亲因为历史问题,已经不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他每天负责局的楼道卫生。我对军旅生活有着热烈的向往,经过反复考虑,我还是不知天高地厚地报名了。参加了文化课选拔,进行了严格体检和体能测试。近200人当中,后只剩下我和肖姓同学,文化课和体检都优秀,并且名列前茅。来选拔的部队领导,亲自找我们两个人谈话,还让我展示了艺术特长。我小学开始学习大提琴和手风琴演奏,那天我演奏了手风琴独奏《牧民歌唱毛主席》,相当投入。部队领导听了以后高兴,说你以后到部队,可以带头活跃学员的文化生活,目前学员里正缺乏你这样的文艺骨干。看部队领导的肯定和渴望,我以为我一定会被录取,到飞行学院学习,毕业后飞翔在祖国的蓝天。晚上,我兴奋地和父母说起这件事,父母不但没有表现出高兴,却一起沉默了,说不要报太大希望。一周后,早晨上学, 我看到学校进大门的宣传栏里,贴出一张醒目的大红喜报。就是肖同学光荣地被飞行学院录取为学员。我看了没有我的名字,眼前一黑,差点跌倒,情绪一落千丈。飞行学院的领导在与中学领导告别时,特意找我说了几句安慰的话。我永远记得他说的话 : 家庭出身不能选择,人生道路是可以选择的。我感觉那次,是我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次重创。此后看到带红领章帽徽的年轻战士,内心总是无名地自卑。那位去飞行学院的肖同学,到部队后经常给我来信,介绍学院的学习训练生活。很多年后,听说他去了辽西一所航空学院当主要领导,我当时已经不在国内,与他失去了联系。
2、来信简介上世纪80年代,有人给张桂梅介绍对象。她跟对方见了一次面,有点失望。谁知,过了一段时间,当她接到那人的来信后,便立刻请假去找他,见面第一句话竟是:“我们结婚吧!”张桂梅是父母小的孩子,母亲因病常年卧床,在她上中学时去世。母亲去世后,张桂梅跟随姐姐到云南参加三线建设。几年后,父亲因为食管癌去世,张桂梅跟姐姐们也就此没有了联系。眼看着身边的朋友、同事都陆续结婚、生子,张桂梅仍独自一人生活,也没有亲属关注。一天,林业子弟校的一位老师告诉张桂梅,说托人在大理给她介绍了一个对象,对方是教师,人不错,只是年纪偏大了点。张桂梅想了想,问他:“他结过婚没有?”介绍人回答说:“没有。”于是,张桂梅提出让对方先写封信给她。没过多久,张桂梅就收到了对方写的信。信里的内容不多,但字迹工整。张桂梅当即回信,表示愿意交往。老天似乎也有意撮合这段姻缘,很快,她就有了个去大理出差的机会。趁这次机会,两人约定见面。然而,见了面,张桂梅却有些失望。男方名叫董玉汉,外表真是不怎么样,家里也穷,以至于三十好几了都没结婚。但他挺有志气,还想着要考研究生,继续深造,只是苦于没有钱。也正是他的这股子劲,让张桂梅对他刮目相看,当即表示愿意跟他结婚,供他读书。可接下来,董玉汉的一个缺陷却把张桂梅吓了一跳。张桂梅见董玉汉总是用右边的头发遮住眼睛,好奇地问他:“你那头发怎么老遮着右眼?”说到眼睛,董玉汉有些自卑,他怯怯地说:“从房子上摔下来,右眼摔成斜视了。”张桂梅让他把头发撩起来看看,没想到,这一看,她被吓到了。董玉汉那眼珠子,黑眼球摔歪了,露出来的全是白色的。第二天,张桂梅回到单位,心里怎么也无法平静,心想着,自己能天天面对这样一副面孔吗?好在见面以后,董玉汉都没给她写过信。对张桂梅来说,这件事到此结束也好。谁知,突然有一天,张桂梅又收到了董玉汉的信。他说,张桂梅刚走,他就去省城的大医院做了眼睛的复位手术。为了复位的效果,他拒绝使用麻药。“下了手术台,护士问我为什么能忍着疼痛这样坚持,我说为了我的女朋友。”董玉汉在信中如是说。张桂梅看了,感动得一塌糊涂。很快,她就请了几天假,奔到大理,见到董玉汉第一句话就是:“我们结婚吧!”当时,董玉汉的单位正好要办集体婚礼,一共有五对新人。没想到,结婚这一天却闹出了大笑话。张桂梅带来的钱刚好够打扮董玉汉,她自己却什么也没有。等到接新郎新娘的大巴车来的时候,大家簇拥着新郎上了车,因为没人认识张桂梅,她也没有打扮,后竟没能挤上车去。张桂梅失落地回到简陋的新房。两个多小时候后,新郎满面春风地回来了,身后跟着一群祝福的人。大家又是一番吹拉弹唱,只有张桂梅冷冷地站在一边,像个看热闹的人。第二天,两人因为生活中的小事,发生了第一次矛盾。中午做饭的时候,心不在焉的张桂梅择菜时,把一大半的菜都择了。董玉汉生气地说她:“怎么这么浪费?这些都是能吃的。不会择就别择!”张桂梅憋了一肚子的委屈,收拾好东西,背起行李就走了。董玉汉没有挽留,也没有送行。当时,张桂梅心都凉透了。直到半年后,董玉汉才来到张桂梅的单位找她。他道歉说自己穷怕了、苦怕了,看到张桂梅那样择菜,觉得浪费才发了脾气。本来早该来找她,但没有坐车的钱。张桂梅心软了。后来,张桂梅去上班,董玉汉在宿舍里又是洗衣服,又是打扫卫生。当张桂梅回到宿舍时,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这种家的感觉,她已经好久没有感受过了。夫妻俩的第一次矛盾就此解开了。有人说:“父母在,就还有家可以回。”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张桂梅对婚姻的选择太过草率,这个丈夫也不如人意。但对于年纪轻轻就失去父母的她来说,对家的渴望,大概只有失去双亲的人才能真正体会。没有了可以回的家,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多么繁华,都只是个落脚处。
3、来信了绘本我在头条帮忙杭州站发布了一条消费权益帮忙求助: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保险公司(腾讯微保)工作人员多次来信来电介绍他们的保险产品,并明确承诺投保他们公司的寿险产品后,后续要是确诊感染新冠,不管是轻症/重症均可以豁免后续保费,后续保费不用再交了,保障终身讲的清晰明了,没有任何争议及附加条件,事实清晰有记录证明,在这种情况下我投保本产品。说明:国华人寿和腾讯微保是我投保的保险公司的整体(腾讯微保销售、售后及服务、监督管理)去年12月,因近一年来服务及福利严重缺失和下降,在交涉期间,本人新冠阳了,多次告知他们,他们不但不告知我新冠确诊是可以享受豁免疾病的一种,更不告知要去做那些检查,在服务福利问题协商无果后准备材料上访,发现并想起投保时本产品享有新冠保障的内容,次日立即告知腾讯微保,他们领导打开电脑查看了我的保单并确认了保单确实是享有新冠保障的,而承保公司国华人寿扯皮不愿承认这个产品有附加新冠扩展,含糊不清,我提交了投保时截屏及确诊后腾讯微保对保单享新冠保障的确认的电话录音,后国华人寿跟我协商愿意给我补助,我不同意,他们领导承诺会向更高层商量及与腾讯微保之间协调后跟我处理,后来电让我提交了申请理赔材料,现在国华人寿又枉顾事实又以这个产品没有新冠扩展保障为由不愿承担后续保费的豁免。作为老百姓投诉无门拿保险公司没有办法,诚望得到平台及媒体的爆光和帮助,期待并感谢@头条帮忙 @美丽 浙江 @1818黄金眼
4、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简介看了网上有关董存瑞当年牺牲的描写,想起1997年5月我赴北京看望和采访163师第一任师长、原海军副司令员周仁杰。当我咨询隆化战斗时,周老拿了一份当年的老部下孙文阁近日给他的来信给我看,信中详细地介绍了战斗经过。孙文阁老首长当时就在攻打隆化的激战现场。后来我在广州看望和采访163师第三任政委肖泽泉,当时他任董存瑞所在团的政委,并与团长直接指挥攻打隆化战斗,当我问及董存瑞牺牲一事,肖老给我叙述了当年的战斗经过及善后处理。现附有关图片和信件。
5、1987年,老书记陆定一收到了一位教师的来信,信中提到:我母亲可能是您女儿。他心中顿时大惊,思绪也飘回了50年多前……1931年12月30日,陆定一的发妻唐义贞生下了一个女孩,由于出生地在革命圣地叶坪,夫妻俩便将这一地名作为了女儿的名字。1934年10月,陆定一跟随红军主力进行长征,而唐义贞却因怀孕不能与他一起转移。在分离前夜,唐义贞安慰丈夫说:“不用为我和孩子担心,你就安心随部队去吧。”话虽如此,但二人心里都十分清楚,经此一别,不知何时再相逢?大部队走后,唐义贞委托友人张德万给叶坪找一户好人家,以防被国民d抓到。后来,为躲避国民d的“清乡”,唐义贞转移至福建长汀工作。在她即将临盆,组织将其安排到了附近一位名叫范其标的残疾红军家中。11月20日,她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小定”。在生下孩子不久,她再次返回福建军区工作,而小定也被寄养在了范家。1935年1月28日,唐义贞在战斗中不幸被国民d抓捕。敌人逼她交出重要文件,并供出其他d员的下落,但唐义贞只是冷哼一声,拒不回答。气急败坏的敌人将她的双手被反绑,用皮鞭抽打她的身躯,用枪托击打她的额头。尽管唐义贞昏死了数次,但她始终未吐一个字,渐渐地,敌人也没有了耐心。当月31日的凌晨,伴随着一声罪恶的枪声,年仅25岁的唐义贞同志牺牲了。由于当年的通信不发达,直到1943年11月份,陆定一才得知爱妻离世的噩耗。这件事给他的精神造成了极大的打击,以至于连续半个多月都辗转难眠。唐义贞牺牲了,那两个孩子会不会也遇害了?陆定一四处托人寻找,但天高路远,他始终没能得到任何消息。在新中国成立后,陆定一仍不死心,他又持续寻找了30多年。皇天不负有心人,在1980年时他终于找到了儿子小定,但对叶坪的下落还是未知。其实,当年张德万将叶坪交给了雩都的船户赖宏达,由赖家人将其抚养长大。赖家二老没什么文化,搞不清楚这孩子的名字发音,于是一直叫她野萍。在叶坪19岁时,她嫁给了与赖家的儿子赖普恩,并在婚后育有一子赖章盛。赖章盛既聪明又上进,是块学习的好料子,长大之后,他在南方冶金学院担任起了教师。一天,赖章盛在阅读老书记陆定一的《关于唐义贞烈士的回忆》时,有这样一段文字突然引起了他的注意:唐义贞烈士所生的第一个女孩,名叶坪。叶坪?野萍?陆定一之女和母亲的名字怎么如此相似?为解心中疑惑,赖章盛继续读了下去,他惊奇地发现,母亲年幼时的经历居然与文中的一些时间,地点和事件都极其的吻合。这种种迹象让赖章盛不敢将其当作是巧合,于是他提起手中笔,给陆定一写了一封寻亲信。当年过八旬的陆定一看完这封信后,心中再次燃起了希望的火苗,他立刻将此事告知了长子陆范家定(小定大名),并致信江西政府,恳请相关部门能够与其子共同调查。经过多方调查,真相终于浮出水面,“野萍”就是当年陆定一和唐义贞的长女。1987年11月30日上午9点,陆定一在家人的陪同下见到了失散多年的女儿。看着眼前这副和蔼慈祥的面容,叶坪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没有立即与父亲抱头痛哭怀里,只是不停地询问:“是真的吗?是真的吗?”陆定一坚定地回答道:“叶坪,我的女儿,我是你的爸爸呀!”此时的叶坪再也忍耐不住地,深情地呼唤了一声“爸爸”!陆定一眼含热泪地看着女儿,并用满是老茧的手掠过她苍白的头发和瘦削的肩膀,然而长长地叹息道:“到底是捡回来了!”两人温存许久之后,陆定一才注意到了一旁的赖章盛,他问道:“孩子,给我写信的就是你吗?”赖章盛点点头,回答道:“我捣乱了,让您从北方跑到南方来了。”陆定一笑着说道:“这个乱捣得好啊!”这半个世纪的岁月的骨肉分离,总算等到了苦尽甘来的时刻,如果唐义贞烈士在天有灵,能够看到这感人一幕,也算了无遗憾了!
6、1929年,20岁的徐来嫁给了比自己大18岁的黎锦晖。没想到已婚的徐来,在拍电影《残春》时要求全裸出镜,电影上映后无数男影迷来信:“女神爱你,嫁给我吧!”谁知黎锦晖看到后不怒反喜:“亲爱的,你成功了!”1909年徐来出生在上海一个小康家庭,小时候也算衣食无忧。可是后来父亲生意失败,徐来只好去鸡蛋厂做了女工,尝尽人间心酸。18岁时,徐来凭借自身努力考上了中华歌舞专修学校,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学校的校长,日后会成为徐来人生中很重要的人。中华歌舞专修学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专门训练歌舞人才的学校,被称为演艺界的“黄埔军校”。而这个学校的校长黎锦晖赫赫有名,是首流行歌曲《毛毛雨》的作曲人,是聂耳和周璇的老师。1927年,18岁的徐来身材高挑,长得楚楚动人,深深吸引了黎锦晖,很快对徐来展开了猛烈地追求。徐来这个名字也是黎锦晖起的,意思是清风徐来。1929年,20岁的徐来和38岁的黎锦晖结婚,成就了大叔与萝莉的爱情佳话。1933年,一直梦想演电影的徐来,主演了无声电影《残春》,因此一炮而红。因为徐来在影片中全裸出镜,而且电影用徐来的裸照做成海报,在上海滩到处悬挂。那个时候的上海虽然比较开放,可是如此大尺度的海报,还是引起了全城轰动。《残春》上映后万人空巷,一票难求,越来越多的影迷开始疯狂地给徐来写信,很多男粉的来信言语露骨,甚至充满挑逗。黎锦晖看到这些男影迷的来信,不像普通男人那样生气和愤怒,他明白这是做电影行业必须要承受的。黎锦晖给徐来雇了个助理,专门帮她拆信,对于内容不好的信件就不让徐来过目,以免影响她的情绪。为了徐来不受男影迷骚扰,黎锦晖还给她买了一辆小汽车,这在电影明星里也算破天荒的。《残春》上映后,徐来的名声大噪,很多电影邀请她做女主角,她也演了很多底层妇女和追求民族解放的青年人士形象。1935年7月,长江流域发生了洪水灾害,徐来积极为灾民募集救灾资金,可是这样的善举在媒体口中,成了利用赈灾给自己募集美名的炒作。救灾募捐让徐来深陷舆论风波,身心俱疲,与丈夫黎锦晖经常吵架,后以离婚收场。又加上好朋友阮玲玉自杀身亡,对徐来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徐来遭受事业、家庭和友情的多重打击,心灰意冷,黯然退出影坛。离了婚又失了业,徐来消沉了很长时间。幸亏她的小姐妹们带她走出低谷,其中就有戴笠的情人张素贞。张素贞不但每天陪徐来散心,还给她介绍了新的男朋友唐生明,徐来后来还跟这个男人一起做起了特务。唐生明是戴笠的好友,是国民d高官,也是上海滩有名的花花公子,曾经当过毛主席的学生。自从娶了徐来,唐生明却一改花花公子的本性,一心一意跟徐来过日子。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唐生明带着徐来潜伏在汪精卫在南京建立的傀儡政府。这期间,夫妇俩通过各种酒会、沙龙、派对,搜集了很多重要的军事机密,终推翻了汪精卫伪政府。抗战结束后,徐来和丈夫唐生明到北京定居,日子过得也算安稳。可偏偏后面又出了事,唐生明之前的假汉奸行为被当成了真的,徐来和唐生明一同被捕入狱。在狱中,徐来饱受折磨,但到后都没有承认自己是汉奸,在64岁时在狱中生病去世。徐来这一生起起伏伏,一生过得无比精彩,当过光鲜亮丽的明星,也做过步步为营的特务,她是个不同凡响的人,一个真正活过的人。 #来信了简介#
7、之前收到的一封读者的来信,看的还有些感动,文笔很好,今天又翻出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书籍,我的文章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影响和改变,是我觉得很有意义的事情。————————————————寄彦祖:壹有的人写了三十万字,就还有几十万要写;而我读了一遍卢彦祖的书,就还有好几遍要读。我是彦祖两千万读者里普普通通的一个,但也不是那么普通,每个人总是认为自己有与众不同的点。卢彦祖认为自己与众不同的点是帅;我认为自己与众不同的点是喜欢思考。2019年下半年,我在朋友圈看到有朋友转发了一篇《走向存量残杀的危险世界》,这个标题有点刺激,于是我点了进去。开头是一段邵阳往事,后来我发现彦祖总是喜欢用从前的经历来开头。正是这样个人命运被世界命运覆盖的感觉,让我对时政有了一点点兴趣。在不关注卢彦祖之前,我并不清楚特朗普是什么人物,美国总统?和我这个废宅大学生(现在变成了肥宅打工人)有什么关系。高中时我正是因为政治课过于无聊才投了理科,整本政治书学完,就记住了两句:一句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句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简而言之就是先要有钱;有钱了再谈别的。可是我没有钱,至少现在没有。我读《风云录》的代自序,也就是《青春少年》,觉得彦祖写的平凡质朴,没有用什么技巧也没有很跌宕起伏的转折,但字里行间却一直把我的回忆往童年里勾。我的童年和很多人一样,穷、贪玩、偶尔被父母打,但喜欢看书。看一本扔一本,书荒了再把旧书找回来再读,反复反复,结果不知不觉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想来也是巧合,卢彦祖在《命运的鸿沟》里写他的第一本书是西游记,我的也是。贰二十多来年,我一直在摸索中长大,老老实实地念书考试,对于课本外面的世界,认知十分有限,也没有人指引我未来到底怎么走。所以直到大学毕业,我都摸不清楚社会的真实样子。在没进入社会前,我对它是抱有幻想的。早在大学里,我很喜欢逛知乎,不懂的问题基本都能找到回答。那时知乎上天天讨论996和贫富差距,我往往是躺在宿舍的床上,一脸惊奇地点进去,看着屏幕里的大神们或者痛骂资本主义,或者痛心世风日下,或者痛苦现实之难。我看得满心离谱,心想这有这么重要吗?越看戾气越大,所以卸载了一段时间。转身去了卢彦祖的微信公众号。开玩笑的,当时我还没关注。对一个农村出身的大学生来说,他的观念是狭窄,他对于社会的想象来自于父母,来自于乡里乡亲的叙述,和书上描述的文字。我记得小学时,有主任来班里给班主任发工资,当时还在上课,主任走进来给了老师一沓纸币,我们好奇地问班主任工资多少,老师自嘲地扬了扬手,“一千块”。当时的烧饼还是五毛钱两个,而书本费则是一百左右。社会真的就那么大,几毛钱,学校,村里的马路,每周一次的集市,还有要跑很远才能进一趟的城。现在我知道了,社会远不止那么大,大得是不可想象。社会是什么样子我迟早会知道,即便我从未读过卢彦祖的文章,我肯定也会知道;但我现在提前了几年知道,确实要感谢彦祖。叁回到那篇《走向存量残杀的危险世界》,讲的是存量不足之后,新一轮的国际竞争。通俗,深刻,且有道理。所以当时看完我激动,顺着头像下面的蓝字就点进了公众号,然后点了关注,加了私号,从此安静地成了彦祖的读者。看见彦祖痛斥美国红脖子们是一群娘炮,也看见彦祖十分深沉地讨论为什么湖南不再出猛人。我方知天地广阔,人应该从善如流。各种政治八卦逐渐纳入了我感兴趣的范围内,拜登、萨勒曼等等名人渐渐耳熟能详,GDP、工业化等等名词也不再枯燥无味。“天地为之一宽”,这句话出自《掌握了经济链分析法,就是掌握了自己的命运》,风云录第364页第五行。虽然还没有掌握经济链分析法,但仅仅是读过彦祖的这么多文章,我就已经有这种感觉了。所以当某天下午收到一条来自“卢克文”的私信时,我很快就点了进去。原来是他的第一本书出版了,名字干脆利落,叫做《卢克文作品二〇二〇》,然后我没买,因为我当时真的很穷,68也很珍贵。后来《二〇二一》出版,我大爱里面的《深海·李齐篇》,但下半部分《杨琳篇》文章阅读需要青云会会员,我既没有,好在书里有,自己也有了收入支持,所以就要了一本。自己买的书果然还是香。又后来,《风云录》也正式上线,这就是今年的新书了。肆喜欢里面的省份篇,因为我有太多的地方没有去过。省份篇真的很重要,每一个想了解家乡的人都可以看一看。国际篇则是一如既往地启人心智。我始终相信,国家是在变好的,几十年的建设成果是实实在在的,只不过社会变好的程度,对每个人来说可能并不相同。而理解这一不同,是我正在努力的方向。虽然还差得很远很远,但我已经找到了好的榜样。(附:彦祖,明年的书快出来了吗?)#来信了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