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长问,“裳”为什么读cháng,不是读shang,说以前老师教都是读shang的,从没有听说过读cháng。其实,“裳”这个字,既可以读shang,也可以读cháng,而且意思一样。但是在诗句里是不能读轻声的,所以应该读cháng。以前很多人并不知道“裳”还有cháng这个读音,只知道读shang,所以就很自然地读shang了。教材编写者一开始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所以没有注音,现在是专门给注上拼音了。
2、裳的读音古代的衣裳,衣指上装,裳指下装。上衣宽大,下衣是裙子。还有一种衣服把上衣跟下衣连在一起,类似现在的长裙子。赵武灵王学习的胡服,是游牧民族的衣服,主要特点是短衣窄袖加合裆长裤,前者便于射箭,后者便于骑马。
3、裳怎么读浅谈唐代女性服饰形制特点及其成因唐代女性服饰的基本款式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盛世之一,当时的女性服饰风格多种多样,具有一定的特点。唐朝女性的服饰款式包括衣、裳、褙、袄等,其中,裙襦裳和袍裙是为常见的两种服饰。裙襦裳的特点是上身穿着襦,下身穿着裙,通常下摆较窄,长度及膝或及踝,是唐代女性日常穿着的主要服饰。而袍裙则是一种连体的服饰,类似于现代的连衣裙,上半身是袍子,下半身是裙子,通常下摆较宽,长度及地,是唐代女性的正式礼服。唐代女性服饰的袖子和领子也具有特点。唐代袖子分为肥袖、窄袖和中袖三种类型。肥袖是指袖口较宽松,能够装下手臂的袖子,适合在冬季穿着;窄袖则是指袖口较窄,衣袖紧贴手臂的袖子,适合在夏季穿着;中袖则是介于肥袖和窄袖之间,比较适合春秋季节穿着。唐代女性服饰的领子也有不同的形状,有圆领、直领、斜领等多种类型。唐代女性服饰的色彩和图案唐代的服饰色彩鲜艳,以红色、紫色、绿色、黄色等为主,这些色彩不仅代表着吉祥和美好,还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富裕。同时,唐代的服饰还常常采用精美的图案,如鲤鱼、云龙、莲花等,这些图案寓意吉祥、幸福和祥和,体现了唐代女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唐朝初期,由于唐玄宗的亲政和政治改革,使得唐朝的文化和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唐代女性服饰也因此呈现出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色彩和图案。此外,唐代女性服饰的色彩和图案还与唐代的文学艺术有着紧密的关系。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诗词、歌舞、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发展和繁荣也对唐代女性服饰的设计和风格产生了影响。例如,唐代女性常常在服饰上采用莲花、牡丹等花卉图案,这些图案与唐代的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相呼应,共同构成了唐代文化艺术的独特风格。唐代女性服饰的材质和工艺唐代女性服饰的材质和工艺是唐代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是中国丝绸文化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服饰史上的一个高峰。唐代女性服饰的面料以丝绸、绸缎为主,这些面料的纤维细腻柔软,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舒适性,同时还具有丰富的光泽和颜色,适合女性的服饰。除了面料,唐代女性服饰的工艺也精湛。唐代女性服饰的工艺主要包括织、染、绣、镶等。其中,绣花是唐代女性服饰工艺中的重要部分。唐代女性服饰上的绣花图案细致、精美,常常绣以花鸟、山水等自然图案为主,寓意吉祥如意和美好生活。镶边也是唐代女性服饰的常用工艺之一,可以让服饰更加美观和耐用。唐代女性服饰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唐代女性服饰的材质和工艺的考究不仅代表了唐代社会的富裕和文化水平,也反映了唐代女性对服饰的审美和追求。同时,唐代女性服饰的材质和工艺也与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首先,唐朝的女皇武则天,她重视女性的文化和教育,倡导女性独立自主,推崇女性在政治和社会领域的作用,这些观念和价值观也反映在唐代女性服饰的款式和风格中。唐代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妇女的社会角色开始发生变化,对女性的审美观念也产生了影响。女性开始注重自己的仪容,追求美丽。因此,唐代女性服饰的设计更加注重装饰性和美感。其次,唐代社会文化繁荣,文化氛围也对女性服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唐代是丝绸之路的鼎盛时期,西域的文化也随之传入中国。唐代女性服饰中的图案和色彩就受到了西域文化的影响,如鲤鱼、云龙等图案和鲜艳的红色、紫色、绿色等颜色,都是西域文化的独特特色。同时,唐代文化也倡导“风流”,崇尚自由、豁达的生活态度。这也反映在唐代女性服饰的设计上,如宽松的裙袍和袖子,更能体现女性的自由自在和豁达。
4、裳的形状齐风:齐国的诗歌。《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一篇。衣裳:古时上衣叫“衣”,下衣叫“裳”。公:公家。一说指齐国君主。晞(xī):“昕”的假借,破晓,天刚亮。樊:即“藩”,篱笆。圃:菜园。狂夫:指监工。一说狂妄无知的人。闻一多《风诗类钞》曰:“夫之在家,从不能守夜之正时,非出太早, 即归太晚。妇人称之为狂夫。”他以为此诗出自妇人口吻。瞿瞿:瞪视貌。一说疑惑貌。不能辰夜:指不能掌握时间。辰,借为“晨”,指白天。夙:早。莫(mù):古“暮”字,晚。
5、裳的部首《“药名诗”的诗意和远方》 作者: 阳明祠在医院工作多年,经常听到患者或者同行,称呼医师为“大夫”。如果要问医师被称为“大夫”的来历,很多同行,可能并不清楚。“大夫”一词,从西周开始,就是一种官名。在北宋宋徽宗时期,将医官中高一级的官职称为“大夫”,按照级别高低,接下来依次称为郎中、医效、祗候等。这种称谓,传到民间,慢慢的,就只剩下“大夫”了。由此可见,我们被称为“大夫”,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大夫”发音为 “daifu”,是古语发音,一直沿袭至今。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曾经是大夫,后来又没有以医疗为职业的著名人物,这个人就是弃医从文的鲁迅先生,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其实,在中国古代,将医学与文学联系起来的人物,也有很多。有的甚至以药物名称,写出了很多诗词,后人称这类诗词为“药名诗(或药名词)”。其中,较为著名的人物,有陈亚、黄庭坚、辛弃疾等。下面,我们以这几位人物的历史出场先后顺序,各自介绍他们的一首“药名词”。先看北宋时期的词人陈亚。陈亚是扬州人,其舅舅是当地著名的老中医。陈亚从小就在他舅舅的药铺进进出出,熟记很多中药。他的《生查子·药名闺情》,流传甚广,这首词是这样写的:“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 字字苦参商, 故要檀郎读。 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这首词以浅显易懂的诚挚的语言,通过妻子的书信,向客居在外的丈夫倾诉相思之情。这首词之所以很有名,是因为在短短的四十二个字中,写出了八种中药名:相思子、薏苡、白芷、苦参、狼毒、当归、远致、茴香。每一种药名,在词中的位置,都用得恰到好处,读来让人回味无穷。读完陈亚,我们来看黄庭坚。黄庭坚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诗词名家,是苏轼的徒弟,居“苏门四学士”之首。黄庭坚在荆州时,写有八首药名诗,均是描写一个异乡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其中一首是这样的: “前湖后湖水,初夏半夏凉。夜阑乡梦破,一雁度衡阳”。大雁是一种候鸟,北雁南飞时,飞到衡阳就不再继续飞行了,所以范仲淹在其著名的词作《渔家傲.塞上秋来风景异》中,写有“衡阳雁去无留意”的名句。黄庭坚的这首四言小诗中,巧妙地应用了两个中药名“前胡,半夏”,用字之妙,让人不禁拍案称奇。“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见到这几句词,大家都知道,我们要说辛弃疾了。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杰出代表,其《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等豪放词,流传千古。豪放的辛弃疾,居然用了25种中药名,填写了一首婉约的药名词,寄给他久别的妻子。这首《满庭芳.静夜思》,在我看来,无疑是所有药名诗词中好的,他是这样写的:“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褛织硫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词中用了云母、珍珠、薄荷、苦参、当归、茱萸、熟地、菊花等25味中药的药名,巧妙地运用了药名字面上的意义,情趣盎然。2017年9月,正是秋高气爽,荷花盛开的时节,“崂山论道---第三届医学与人文专题交流会”,在青岛的海情酒店举行。彼时在青岛的城阳公园,正在举办荷花展。笔者也为会议写了一首“药名词”,庆祝会议的隆重召开。《西江月.崂山论道》:“城阳菡萏红衣,海情煮酒青梅,正是紫苑地黄时,合欢人文盛会。 玉桂沉香石围,景天南星相随。重楼海月夜光杯,且与将军一醉。”词中的菡萏、青梅、紫苑、地黄、合欢、玉桂、沉香、石韦、景天、南星、重楼、海月、将军等,都是中药名。“ 诗中有药,药中有诗”,这是药名诗的特点。事实上, “人生处处有诗意”。闲暇时阅读唐诗宋词,我们可以了解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浪漫,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忧愁,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婉约。让唐诗与我们为伍,让宋词和我们作伴,让大夫这个职业,不仅仅有工作的汗水,还应该有诗意的生活和灿烂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