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名人故居之殇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当苏州等城市因历史文化名城的头衔不能在老城厢大兴土木时,无锡某些人为没有这个“紧箍咒”而暗喜,他们在旧城区大拆大建,视老房子如敝履。那些历经百年风雨,带有一个城市印记与温暖记忆的建筑就这样从地球上消失,它们如生命一样,死而无法复生。2015年出版的《无锡市志》列举部分被拆的名人故居录,读之思之,哀之悲之。国学大师、无锡国学专修馆创办人唐文治故居“行素堂”,民国初年建于前西溪,1980年代被拆。薛明剑故居“明瑞堂”位于城内序城桥7号(今复兴巷),也是闻名遐迩的无锡杂志社所在地。1980年代建电信大厦、市机械局大楼时被拆,复兴巷亦不存。秦氏“宝彝堂”位于新生路216号,市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末清初。1986年,市公安局建新大楼时被拆,仅存的“对照厅”移建至文渊坊文保小区。清代名臣薛福辰故居位于前西溪15号。1988年被拆。秦氏“世恩堂”位于南市桥上塘街167号,系清乾隆年间建造。1990年2月,秦氏后裔天津市政协委员秦养之等致信无锡市领导,吁请保护,但仍被市新型建材房屋建设公司拆除,侯氏"馀庆堂”位于崇宁路49号、51-53号(含镇巷10号之一),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1993年城市改建商用楼宇时被拆,所属转盘楼移建至堰桥吴文化公园内。教育家杨荫杭杨荫榆兄妹、金融家杨荫溥,音乐家杨荫浏,文学家杨绛的祖居“治清堂”位于留芳声巷41号,系明末清初建筑,1993年建东河花园时被拆。明万历二年状元孙继皋的“少宰第”位于崇宁路16号,1994年建市中级人民法院新大楼时被拆。这座豪宅故事多,如1946年9月1日,旅居南京、上海、北京、天津、四川、云南等地的孙氏后裔会聚少宰第,举行全族会员大会,当众开票选举房族管理人员,讨论修葺被日机炸轰的惠山族祠等事项,商议庆祝1950年孙继皋诞辰四百年的准备工作。清代名臣、礼学家秦蕙田“宫保尚书第”(嘉会堂)位于崇宁路63号(含镇巷14号),1994年建造无锡市花鸟商城时被拆。秦氏“宝仁堂”位于崇宁路126号,其东院为明代万历二年(1574)秦梁自署堂名“文献之家”的故址,1994年建造三凤酒家时被拆。章氏“章庆堂”位于崇宁路48~50号,市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雍正四年(1726)。1996年市中级人民法院建办公楼时被拆,所属建筑“景福楼”、秦古柳故居“旧方书屋”被迁建至文渊坊文保小区。秦氏“承志堂”位于崇宁路92、94号,系寄畅园秦氏后裔秦瑞熙、秦兆雷父子故居,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1994年前后被拆。清末外交家、驻意大利大臣许珏祖居“既翕堂”位于崇宁路7号(含东河头巷27号),系其先祖许松洁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太平天国时为潮王府,1996年市检察院建造新大楼时被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秦氏对照厅”建于明末清初,厅前是园,山石点缀的小型假山居园南面,衬配曲池小桥。2000年因市公安局要在附近兴建大型地下车库,被迁走。王昆仑故居位于西河头姚宝巷17号,为晚清建筑。1990年代末,在建县前西路时被拆。国民d元老吴稚晖旧居位于江尖。1990年代末,建江尖公园时被拆。吴稚晖6岁丧母,由居住在江尖的外祖母家抚育成人,因而自称无锡人。教育家侯鸿鉴故居“沧一堂”位于北禅寺巷16号,民国初年建造,中西式清水红砖楼房。2001年东林中学扩建校园时被拆。民族工商实业家华绎之故居“爱日堂”位于中山路88号(原无锡人民广播电台占用),2002年建造商楼时被拆。杨宗濂、杨宗瀚兄弟祖居“鸿博第”位于旗杆下(中山路北段),原系其五世祖以博学鸿词入翰林而得名,1860年毁于太平军之手。同治年间,杨宗濂奉母侯氏之命,复建旗杆下老宅。1980年代,拓宽中山路时拆除部分建筑。2003年,又被全部拆除,原址建248米高的红豆国际广场。杨宗濂、杨宗瀚兄弟旧居“保滋堂”位于大成巷,建于清同治年间,为杨母侯氏(侯桐之女)所建。2004年,建大成巷步行街时被拆,仅存百年白皮松1棵。赵菊泉故居“张謇读书处”位于大成巷20号。宅内留有张謇书写的对联:“几百年成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2004年,建大成巷步行街时被拆。实业家吴日永故居“乔寿庐”位于大成巷9号,建于1915年,为花园式洋房,由吴日永就读的上海圣约翰大学建筑学博士沃克教授设计。2004年,建大成巷步行街时被拆。实业家龚瑞翔故居位于中山路原无锡日报社旧址,为花园式洋房,建于民国年间。2005年,建地下停车场及绿化带时被拆。大量老建筑已经破坏殆尽,“雁过无痕”。
2、许珏后代王冼宋画里的潮州是写实的许多读美术专业的画家都说,宋画是写意的,即使是真有其景,也是靠回忆或草图而画。因为宋代山水画作者,或没有具体地点。但从王冼的三幅画名称看,这种假定是错误的,王冼似乎并没有刻意掩藏地名。《瀛山图》大的特点就是秦始皇寻找中的海上三仙山,潮州早的古城图,就标金山是三山,“三山”也是尧舜禹聚居地的标志,自古就是舜禹刻意选择的地貌,《山海经》又称“不庭山”和“三天子障山”,《海内经》甚至把“南海之内”的“三天子障”也改为“三天子都”。如果知道《山海经》,这幅《瀛山图》其实很容易就能确定在古瀛州。南朝梁改东扬州置,治所就在潮州,陈废。至于《江帆山市图》,则基本就是东津虎头的写生,靠回忆而画,就只能说先画素描草稿了,或靠别人描述而画,同地的三幅画,都靠回忆或别人描述而画这么准确,几乎是不可能的。王冼来潮州作画,第一次是1064年,此时,王冼还未做驸马,是护送公主来潮州,当年是潮州许驸马府开工年。王冼《换遍歌头》,写的是被皇帝召去陪酒应酬:雪霁轻尘敛,好风初报柳。春寒浅,当三五。是处鳌山耸,金羁宝乘,游赏遍蓬壶。向黄昏时候,对双龙阙门前,皓月华灯射,变清昼。彩凤低衔天语,承宣诏传呼。飞上层霄,共陪霞觞频举。更渐阑,正回路。遥拥车佩珊珊,笼纱满香衢。指凤楼、相将醉归去。其中:“春寒浅,当三五”,指正月十五。“是处鳌山耸”,指正月十五元宵灯会巨鳌的形状,因此宋人会把盛大的花灯叫鳌山,“金羁宝乘”指达官贵人车驾,“游赏遍蓬壶”指游遍仙山周围”。说明王冼未成驸马之前,常被皇帝召去陪伴公主游玩。来潮州后王冼在许珏老家山前乡、洗马桥、黄金塘、卧石一带撑船游玩画画,作《瀛山图》。王冼自跋中说是“梦游”所画。对于无拘无束、风流不羁的王冼,被公主看上当然就是梦魇的开始。宋仁宗天圣元年诏:“驸马都尉等自今不得与清要权势官私第往还。如有公事,即赴中书、枢密院启白。仍令御史台常切觉察,如有违犯,纠举以闻。”景佑元年五月,诏“如闻戚里之家,多与朝士相接,或漏禁中语,其令有司察举之。”这两封诏书清楚的表明,宋代驸马不仅政治抱负不能得到施展,就连自己私下与官员的来往也受到严格的监控。王冼本来可能有要像王安石、苏轼一类人那样的抱负,出于他的才华也有可能会实现,但是却因为娶一个公主,一切都成为空想。内心当然郁闷死了,所以第一次陪公主就当梦游潮州。第二次是在1089-1093年期间,元祐中,和苏轼一同前来,为完成苏轼的夙愿,重画《烟江叠嶂图》和桃花流水处的《江帆山市图》。这二幅画都有充分证据,可证实在潮州取景。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壬子仲冬,太守王汉《金山记》云:“韩文公赏即东山为亭,以使游观,人呼曰‘侍郎亭’。渡恶溪,陟峻岭,土无嘉葩美木,亭久已坏,惟一树独存。”金山或州城的东,并不是南宋之后到现在认为的韩山,韩山一向是在州廓和金山的东南。韩文公祠故址,在意溪东山。999年之后,才移别处。未移之前,“亭久已坏,惟一树独存”。999年至1015年在潮州的通判陈尧佐,撰《招韩文公文》并序,证明了这一点:“郡之下即恶溪焉,有鱼曰鳄,陆生卵化,蛟之流也。大者仅百尺,小者即其子孙耳。郡之上下才一舍不居焉,民到于今赖之。溪东有亭址存焉,俗曰‘侍郎亭’,即以公尸之也”。郡之下,指郡城之下。“郡之上下一舍不居”,指郡城上下游的人都入城逃避,没人敢住城外。“民到于今赖之”,意思是民众至今还怀念韩愈。以上两则,明显就在说恶溪是东流出溪口,《水经注》“东历”处,只是今人怎么也拐不了这个弯。王冼《江帆山市图》、《烟江叠嶂图》,距王汉、陈尧佐的描述晚八十年,距《瀛山图》晚二十年,经历1067年地震,恶溪水变浅,对岸下沉,刚好印证、实录了潮州城这一珍贵历史变化。唐代郎士元《送陆员外赴潮州》:“含香台上客,剖竹海边州。楚地多归信,闽溪足乱流。 今朝永嘉兴,重见谢公游”。大中二年(848年),李德裕贬潮州司马,从洛阳赶赴潮州。《到恶溪夜泊芦岛》:“甘露花香不再持,远公应怪负前期。青蝇岂独悲虞氏,黄犬应闻笑李斯。风雨瘴昏蛮日月,烟波魂断恶溪时。岭头无限相思泪,泣向寒梅近北枝”。陈尧佐《寄潮州于公九流 》:“扁舟如叶路东西,一片滩声下恶溪。当日亭台旧时客,相逢莫惜醉如泥。《忆潮阳》:“东西楼阁与云齐,天际孤烟认恶溪。记得幽人旧吟处,独游亭在野桥西”。“东西楼阁”,就是金山覆斧的西山和东山上的亭阁,“野桥”,就在《烟江叠嶂图》画里的中津小桥。陈尧佐在“独游亭”看“东西楼阁与云齐”,是近在咫尺的金山三山中的东西山,才会感觉这么高耸。就是“野桥西”。早的古城图,已经证明了《山海经》不庭山、三天子障山、南禺山,只是大多数人对潮州城和韩江、恶溪、东山、韩山的认识,已被谎言学术封闭了正常思维。
3、许珏人物介绍潮州古城内有一个文保单位:许驸马府,是中国的“民间驸马府”,这是怎么回事呢?有皇帝就会有公主,有公主就会有驸马。中国有多少皇帝这个是有准确记录的,但有多少公主,又有多少驸马呢?估计没有人能说得出来,也不会有人去统计。那这个驸马府怎么被称为“民间驸马府”呢,主要是皇帝女儿贵为公主,外嫁的除了与外族联亲而外,嫁出京城的不多,在北宋,都城是开封,而潮州远在蛮夷之地,穷乡僻壤,公主怎么会肯嫁到这里来呢?原来这房子的主人叫许珏,他在公元1010年的应召考试中进士及第,后来成为宋仁宗皇帝的近卫武官,也就是贴身近卫,结果被宋仁宗看中,将孙女德安公主许配给他,再后来出任滨州观察使、广南西路大总统兵马都监等职,都是重要的领兵武将。由于在广南任职,也就落户了潮州,而公主也跟随她一起来到这里镇守边疆,也算是奉献自己的人生了。而这个宅院就是1000年前的许珏宅院,被人们称为“驸马府”。宅院不小,整体有1800平方米,现在看到的建筑也是后来复建的,但这里还有一些宋代遗迹,明显的是土夯墙,现在看坚硬像石头一样,的结实,另外房间后面有地板砖和排水系统,以及门前的石地栿,都是宋代遗存,可以看出当年的影子。潮州现在存有很多“府第”式老宅,但无疑这里是早、大,也是有故事的府第了。#许珏简介#
4、徐珏个人资料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潮州(一)“潮州”因潮州府建置而得名,取“在潮之洲,潮水往复”之意。 潮州是一座拥有16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潮汕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潮州市人文历史悠久,根据出土文物考证,潮州已有一万年以上的人类生活史,八千年的史前文化史和人类文明,五六千年的文明史。远古时代,土著畲族先民便创造了口头文学——畲歌仔。潮州的先民属闽族和闽越族。自秦汉以后,中原汉族后裔大部分从闽南的莆田迁入潮州。潮州是隋代经略台湾的始发地,唐代以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和对台的通道。图一.今日潮州。图二.潮州古城。(广济门)潮州古城的文化内涵更为深刻,依江筑建的州城略带狭长,北高南低,东西略为倾斜。城北是衙署区,城南为居住区,城东为商业区,城西为手工业和平民区,整个布局以《易》为本,突出体现“北贵南富东财西丁”的特点。图三.牌坊街。走进潮州古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古老却又不失威严的牌坊街。一两层高的骑楼,上面却遍布着时光所留下的斑驳印记,似乎在向人们展示着潮州这座古城的辉煌过往。图四至五.许驸马府。许驸马府位于潮州市区中山路葡萄巷东府埕4号,始建于北宋英宗治平年间,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是北宋英宗皇帝赵曙之女德安公主所嫁驸马许珏的府第。许驸马府至今仍较好地保留了宋代的平面格局及建筑风格,被古建专家誉为“民间的驸马府”和“国内罕见的宋代府第建筑”。图六至九.韩文公祠。韩文公祠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城东笔架山麓,韩文公祠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是中国现存早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祠宇。
5、徐珏简历在潮州市葡萄巷里坐落着一座北宋时期的驸马府邸,这座驸马府是许驸马府,也是重点文物单位。说到驸马府,我们先来聊聊它的男主人许珏。用今天的话来说,许珏是典型的官三代。因为我们许驸马的爷爷是潮州前八贤,曾入朝为官。许驸马的爸爸,也是身着官服站在朝堂上的。有了良好的家庭做背景,许珏从小天资聪颖,也走上了仕途之路。了解了许驸马的家庭背景,我们再来聊聊驸马府的女主人。驸马府的女主人是德安公主,她在宋仁宗时是太子的长女。当时的她,只能被称作德安郡主。自从太子赵曙登基后,德安郡主也一跃成为了德安公主。为什么皇上会把许珏和德安公主的驸马府建在潮州呢?原来,我们的许驸马正是潮州市山前乡人呢!从潮州许驸马和德安公主的合葬墓来看,他们二人的感情也是好的。许驸马府坐北朝南,面宽42m,进深47m,总面积达1800多平米。被修缮过的驸马府保留了北宋时期的建筑风格。亲爱的朋友,如果你有机会到潮州做客的话,一要到许驸马府去转转。看看驸马府精致的回廊,古朴的书房,说不准还能找到穿越的感觉呢!哦,对了,许驸马府还是潮州古城的十大网红打卡点之一呢!
6、许珏①广济桥•韩文公祠②牌坊街•古城区十大街区③金山夏邑遗址④北宋苏轼、王冼、许珏《江帆山市图》、《烟江叠嶂图》、《瀛山图》写生遗址。⑤饶平青岚地质公园。
7、许珏家族潮州古城藏着许驸马府,主人曾赠苏轼自酿米酒潮州古城许驸马府,位于中山路葡萄巷,中国民间的驸马府。始建于北宋治平年间,是宋英宗赵曙之女德安公主,所嫁驸马许珏的府第。许珏的祖父许因官至太子中舍,是东宫太子身边的官职,这使得许家有机会与宗王接触,并攀上皇亲。许驸马曾被贬儋州,刚好遇到同贬此地的苏轼,他请东坡品尝了自酿的米酒,东坡颇为感动留下稚酒赋一首。门票:30元地址:潮州古城中山路葡萄巷东府埕4号看点:宋代古建、民间的驸马府、许家的历史故事
8、许珏族谱国宝《江帆山市图》在潮州的位置此图作于元祐中,1089-1093年。苏轼和潮州人许珏、吴复古、王介石,都有可能是画中人物。《江帆山市图》之风俗画内容,颇耐人寻味。此画似分为几个段落穿插于其中。画面右侧江水宽阔,画水用笔细挺,波光粼粼,江面上帆船一艘,风帆饱满正驶向对岸。对于船只描绘颇为精详。船上共有五人,船顶矗立一位官员装束的人物,着官服官帽(幞头)正翘首眺望对岸,另有侍童、船夫四人各司其职。船只的结构和设备绘制也一丝不苟,其中船篷顶有一鸡笼畜养着雄鸡一只,停泊于江岸的有两艘船顶也有一只公鸡罩在大竹笼里,这种设置应是用来报晓取时的,在(传)宋人何荃《草堂客话图》(故宫博物院藏)的庭院之中亦能见到,看来是在没有钟表的时代,用来报时的活“闹钟”,是客船行旅中的重要配备。在岸边岔路处有旅店一间,屋舍凉棚、桌椅俨然,店中有旅客正在用餐,店门口还有两只驮着货物的驴子,店外和船上又各绘有一只小狗。旅店之后是以淡墨扫出的平缓的坡岸和远山,远处又有房舍若干,大门口斜挑的酒幌显而易见,可知又是一间旅店。更远处的山道间,可见骆驼成队走向轻烟笼罩的山口。岸上有驱驴者,正在往城内进发,远处已隐约可见一道高高的津门。山下栈道结构清晰,蜿蜒绕到山后。那位在船顶出现的官员装束的人物,在画面又出现了两次,一次是接受放下行囊的仆役跪拜,另一次是在山冈上行走,身后还跟着一名负重的仆役。这位官员身体后仰,缓慢爬坡,似欲走向山中古寺,山间寺宇环抱,山谷中轻烟凝白,飞鸟结阵,当为黄昏景色,颇有悠远旷渺的情境。官员左手捋须,抬头观赏,而山上亭前那位站立的人与之高下相对,好似在眺望久未谋面的老友。这正是被誉为诗佛、三栖诗王唐代王维《桃源行》首句:“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唐代郎士元《送陆员外赴潮州》:“含香台上客,剖竹海边州。楚地多归信,闽溪足乱流”之处。潮州是唐宋文人墨客心中的“桃花流水”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