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练习:文章分类汇总1—描写人物年龄差异幼儿1:“这小东西,他一生下来,就没用奶吃,他就毫不客气地直着喉咙哭了。他哭得多凶啊,张开没有牙齿的红嘴巴,皱着眉头,闭着眼,一径哭着,将小脸挤得象一团凝结了的血块似的,不时地在妻的手里一挣一挣地振动他的身体,似乎在喊:”要奶,要奶“——魏金枝《奶妈》赏析:这则描写婴儿因缺奶而哭泣,嘴、眉、眼、脸的神态及整个身体的振动,写得很具体。幼儿2: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得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象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前乌黑。——刘绍棠《蒲柳人家》赏析:光头——木梳背儿,光屁股,晒太阳。少年1: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用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鲁迅《故乡》赏析:外貌着墨不多,只是写了穿着:小毡帽,银项圈,并解释了原因。但给人印象深刻。少年2:小玛拉哈,眉清目秀,唇红齿白,圆脸蛋,高鼻梁,一脑袋乌黑,卷曲的头发,挺俊气的。只是耳朵长得老长,真难看,可老人们说,那是”佛相,有夫妻。啥叫福气?我说不太明白。反正那时他比我聪明,能干、胆子又大,我很佩服他。——玛拉沁夫《活佛的故事》赏析:白描手法描写,并不注重细节描写。福气耳朵为后续描写埋下了伏笔。少女1:翠儿是远近几个山区大队出门的俊女子。成日雨淋日晒,就是淋不萎,晒不黑,脸盘白白净净,眉眼清清亮亮。一笑起来,嘴瓣儿象恬静的弯月;说起话来,声音象黄莺儿打啼。——莫伸《山林雾茫茫》赏析:二则描写山村少女的俊,雨林琳不萎,日晒晒不黑,总是白白净净的脸盘,清清亮亮的眉眼。比喻她的笑,嘴瓣儿象恬静得弯月;形容她的话,声音象黄莺打啼,给人以美的联想。少女2:她骑在长城脚下的骆驼背上,咯咯地笑个不停,象只小鸟儿倚在驼峰上欢悦地鸣叫。她跑到天安门广场,同中国的小伙伴一起放风筝,心儿随着风筝在空中沸腾、飘荡。她沿着太湖地堤岸奔跑,向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打漂她坐卧在油菜地里,象蝴蝶一样吮吸着花的馨香....为了拍摄《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她从日本飞到中国,象飞进一个万花筒般的世界,不论遇见什么,都觉得新鲜有趣。这就是日本小演员伊藤司在中国时候的生活片断,她今年十五岁,高中一年级学生,在日本还是一名受人欢迎的小歌星。——吕品《伊藤司的童心》赏析:第一句比喻开头;跑到、沿着、坐卧。形成排比,三个场景描述得很好。富有生活气息。一名写作爱好着,将自己得句子记录和个人分析发到上面,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句子
2、崔少奎魏玉枝简介汪静之诗歌赏读(一)伊底眼伊底眼是温暖的太阳;不然,何以伊一望着我,我受了冻的心就热了呢?伊底眼是解结的剪刀;不然,何以伊一瞧着我,我被镣铐的灵魂就自由了呢?伊底眼是快乐的钥匙;不然,何以伊一瞅着我,我就住在乐园里了呢?伊底眼变成忧愁的引火线了;不然,何以伊一盯着我,我就沉溺在愁海里了呢?一九二二,六,四(选自《蕙的风》,上海亚东图书馆1922年8月初版)【赏读】《伊底眼》是湖畔诗人汪静之于1922年6月4日创作的一首爱情诗。这首诗三行一节,分四节,用四种比喻以“伊底眼”为中心展开描写。前三节分别用太阳、剪刀、钥匙来形容钟爱的眼睛使人快乐的魅力,末节则用忧愁的引火线为喻说明其使人烦恼的魅力。这首诗如风激湖水,波浪起伏,层层推进,显示出爱的魅力,也显示出诗的魅力。《伊底眼》写情人专写眼睛,不过诗人写眼睛不同一般,他一不写它闪动的睫毛,二不写它晶莹的目光。诗人运用四个生动别致的比喻,前三个比喻分别将情人的眼睛比作“温暖的太阳”“解结的剪刀”“快乐的钥匙”,它不但温暖了“我”受冻的心,还使“我被镣铐的灵魂”得到自由,使“我”快乐得有如住进乐园。这三个比喻表现了爱情给热恋中的青年带来的欢乐。后一个比喻将情人的眼睛比作“忧愁的引火线”,使“我”沉溺在愁海里,反映了失恋给“我”带来的忧愁,且与前面甜蜜的抒情形成反差,更见出这忧愁的痛苦。诗篇由这些比喻展现了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复杂的内心活动。这首诗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全诗四个比喻中作为喻体的太阳、剪刀、钥匙、引火线,都是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事物,这就使语言清新自然,通俗易懂。此外,诗人讲究用词的准确和灵活变化。四节诗中,同是“看”的意思,诗人分别用了“望”、“瞧”、“瞅”、“盯”等动词,既准确地表达了情人眼睛的动作,又使语言显得活泼。在句式运用上,四节诗每节都运用了反诘句,细腻地抒写了爱情带来的欢乐和忧愁,收到了含蓄委婉的艺术效果。每节诗句式相同,不但强化了诗情的力度,而且形成了诗歌形式的整饬美,节奏美。(说明:赏析文字摘录整理自网络,谨向作者致谢)【作者简介】汪静之(1902.7.20—1996.10.10),安徽绩溪人。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诗人。他是“五四”时期全国142位著名作家之一。汪静之早年求学于屯溪茶务学校,1921年考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由于深受“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影响,是年下半年,与潘漠华发起成立了有柔石、魏金枝、冯雪峰等参加的,由叶圣陶、朱自清为顾问的“晨光文学社”。1922年3月,与潘漠华、应修人、冯雪峰等组织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早的新诗团——湖畔诗社。1928年至1936年在上海、南京、安庆、汕头、杭州、青岛任中学文教员及建设大学、安徽大学、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1947年8月任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1952年调北京人民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部任编辑;1955年调中国作协,其后,一直担任湖畔诗社社长。主要作品有《蕙的风》《耶苏的吩咐》《翠黄及其夫的故事》《鬻命》《寂寞的国》《人肉》《父与子》《作家的条件》《诗歌的原理》《李杜研究》《爱国诗选》《爱国文选》《诗廿一首》等,其中诗集《蕙的风》1922年初版,在全国掀起巨大反响。鲁迅很赏识他的诗作,并对其作品给予较高的评价。
3、魏金枝个人资料抗战胜利,很多汉奸在公堂上,高声喊冤,让人诧异。报纸评论原因有二:一,有些无良记者为他们鸣冤喊屈。二,有些大牌汉奸没有得到应有惩罚。所以,汉奸们可不觉得自己冤枉了嘛!【旧闻来源】《联合日报晚刊》1946年5月21日《冤枉》(魏金枝)一早以前,审讯汉奸,只见各个汉奸写自白书,声明自己的无罪,或是攀援某公某公,以便从水里探出头。这是一时。近顷以来,又是另一风格,审讯之时,身为汉奸的人,作兴嘴里大喊冤枉,脸上满是悻悻之色了。起初不免使我大惊失色,觉得这么罪大恶极的人,居然也敢在公堂之上,鸣冤喊屈,那么身犯鸡鸣狗盗之罪的,岂非要向高法院,提起反诉了么?然而仔细一想,那也不为无理。譬如某晚报十六日给文化汉奸柳雨生写审讯特写的那位记者,说是是对于柳公雨生,颇为感动之余,又是几为酸鼻。可见这位记者,对于汉奸的认贼作父、鱼肉同胞,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也或许在伪敌横行之时,或多或少的身受过一些奸逆们的皇恩,于是感动之余,哪得不为酸鼻。既有酸鼻之人,即如某报记者,再加上那些汉奸的亲属、朋友、同d,团团地包围在汉奸的周围,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予以同情,则虽为汉奸亦必如跌痛了的小孩,撒娇自属常情。再则,正当敌寇投降的初期,一些大小奸逆,都还自觉死有余辜,于是纷纷的逃匿躲藏过一时,如今眼见身为元凶的头子,也不过判上一年两年,而更侥幸点的,却在涂上一些泥土之后,便又摇身一变,变成达官贵人;而自己呢,仿佛为着点缀八年的抗战,而不得不作为牺牲,在这幸与不幸之间,冤枉也就冤枉极了。@旧闻社: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这句话说明,立场很重要。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是不能错误,也不能混乱的。从政治的角度,在公共的场合,敌人不值得你的怜悯。从人性的角度,在私下的空间,你可以去倾洒自己的眼泪,但这个前提是,你跟这个敌人很熟,知道他不是作为敌人而是作为人的故事。否则,你就是敌人。#魏金枝简介#
4、魏金枝秦梅答案这两年中,虽然没有极出色的创作,然而据我所见,印成本子的,如李守章的《跋涉的人们》,台静农的《地之子》,叶永秦的《小小十年》前半部,柔石的《二月》及《旧时代之死》,魏金枝的《七封信的自传》,刘一梦的《失业以后》,总还是优秀之作。可惜我们的有名的批评家,梁实秋先生还在和陈西滢相呼应,这里可以不提;成仿吾先生是怀念了创造社过去的光荣之后,摇身一变而成为“石厚生”,接着又流星似的消失了;钱杏妡先生近来又只在《拓荒者》上,搀着藏原惟人,一段又一段的,在和茅盾扭结。每一个文学团体以外的作品,在这样忙碌或萧闲的战场,便都被“打发”或默杀了。——《鲁迅合集(共21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