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史秘闻(三十四)“圣人”朱熹:一生提倡存天理,灭人欲,却与尼姑和儿媳有染?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所尊奉的正统思想就是儒家学说,而一提到儒家学说我们肯定都会想到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圣人亦或者孟子等,但在历史上儒家这一领域还有一个人被称为能与孔老夫子并驾齐驱,他就是南宋的朱文公朱熹,还被称为朱老夫子。而朱熹却做到了先遗臭,再流芳,再遗臭的死后名声发展史,朱熹的出现不仅影响了儒家纯朴以及以人为本的根本思想。他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使得后世王朝的治国理念受朱熹的影响颇大,虽仍旧是以儒家为本,但却不同于孔孟之儒术。朱熹和他的儿媳的故事,早的传闻是来自于当时南宋时期为官时的政敌之手,政敌的攻讦之词并不可信,但却被后世的人们记住了,别有用心的后世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目的,对于这种不实的污蔑圣人的言论,也采取了纵容包庇的政策,历史的真相就这样被掩盖了,但还是有些内心清明人们渴望拨雾见月,大音扫翳,追求历史的真相。朱熹受到了当时政见不和的同僚的严重排挤和诬陷,其中就有一同为官的叶绍翁写奏折,说朱熹是个伪君子,道貌岸然,不孝亲母,勾引尼姑,当然还有朱熹和儿媳之间的有苟且的事,这在古代人们注视礼义廉耻的风气下,攻击一个人的伦理道德有问题,是能引起人们愤慨的。朱熹和他的儿媳,肯定是清白的,一个从政敌之手写出的话,从动机上面来说,就是不可信的,可是,对于伟大的圣人来说,身上有一点污点,反而让人觉得更可信,这是不是很可悲,这就是人性。#朱文公简介#
2、朱文公朱熹朱熹到底是婺源人还是尤溪人?我就是婺源人,但我觉得朱熹是哪里人这个事,康熙皇帝公正。他下旨由福建尤溪和徽州婺源轮流举行春秋两祭,也就是说朱熹是福建尤溪人。因为朱熹出生在福建尤溪,他母亲是福建政和人。但因为朱熹父亲朱松是徽州婺源出生、长大,地道的婺源人。朱松考取进士后先是在政和担任县尉,娶政和望族祝氏琳琅女为妻,生下前五子,后升任尤溪担任县令,生下第六个儿子朱熹。据说,朱母祝琳琅生朱熹的前一天梦见自己仰吞北斗,朱熹呱呱坠地后,在他左眼眼角出有北斗七星形状的七颗痣。婺源人说,朱熹在尤溪出生时,老家婺源的朱家大院的水井里紫气如阳,蒸腾不息,这就是朱熹名和“紫阳”这个字的由来。大概是朱熹来头太大,一贯身体康泰的朱松在朱熹出生后第六年就因病亡故了,向来重视朱熹的教育的朱松,临终前把朱熹托付给大学者周侗,由其启蒙和抚养。朱熹24岁考取进士,随即回婺源老家祭祀祖坟,尤其是朱家四世祖母程豆蔻夫人的坟茔,据说这就是朱家发家的风水。朱熹按照北斗七星的排布,在豆蔻夫人坟茔边上栽种了二十四棵杉树,如今都已经长成巨杉。随后朱熹奉命出任县尉、县令、知军等职务,直到42岁担任帝师,终于因为性格耿直,得罪投降派,投降派进谗言,皇帝把朱熹一撸到底,赶回婺源老家居住。这一次朱熹在婺源居住数个月。他收回了被婺源族人已经卖掉的祖产,出钱恢复了县学,并购置书籍,和表兄程氏兄弟一道招募学生,并进行讲学,为婺源开启文脉。从此婺源成为书乡,从南宋到晚清,婺源考取进士的人数竟然高达552人之多七品以上各级官员2665人,婺源学者著述的书籍1487卷,其中29种187卷入选《四库全书》。朱熹逝世后,宋理宗为他恢复名誉,赐谥号为文公,婺源理所当然是文公故里。从明朝中期开始,福建尤溪和徽州婺源为争夺朱熹朱文公,打了无数场钦命官司,一直未能解决问题。康熙32年,两地再次把争夺朱熹的官司打到御案前,康熙皇帝毕竟是英明圣君,亲自书写圣旨命令由尤溪、婺源两地轮流举行春秋两祭,并且亲自书写牌坊匾额“文公阙里”赐给婺源。此牌坊在文革期间被破坏,无法复原,2007年婺源在星江大道建造步行街,重造“文公阙里”牌坊。牌坊落成之日,尤溪文公后人派代表前来参加落成庆典,两地朱氏后人共叙一家亲缘之情。朱熹是尤溪人,故里在婺源,这是早有定论的事,今天一些无聊人士为了一点流量,故意重新挑起争端,破坏尤溪和婺源两地人民的良好关系,其心可诛。
3、朱文公简历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 谥文,又称朱文公。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朱熹是南宋理学派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理气一元论的体系。他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去人欲,存天理”。他曾监修《四书》,编撰《资治通鉴纲目》,于宋代以来备受推崇。朱熹亦能诗词,部分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情景,抒发爱国忧时的感情。其理学影响巨大,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批评朱熹“支离破碎”“当今学者之病,差者,莫如朱文公。”明中期以后,朱熹学术独擅天下,从此成为封建教育的正宗,科举考试的基准。
4、朱文公历史简介各省代表人物1.安徽 朱元璋2.河北 扁鹊3.江苏 刘邦4.山东 孔子5.江西 陶渊明6.山西 李世民7.浙江 勾践8.陕西 秦始皇9.福建 朱文公10.宁夏 李元昊11.甘肃 武则天12.西藏 松赞干布13.四川 李白14.内蒙 成吉思汗15.云南 郑和16.青海 无戈爱剑17.广西 冯子材18.新疆 马哈茂德19.贵州 丁宝祯20.黑龙江 完颜阿骨打21.广东 洪秀全22.吉林 纳兰明珠23.重庆 巴蔓子24.辽宁 努尔哈赤25.海南 海瑞26.北京 康熙27.湖南 蔡伦28.天津 赵普29.湖北 屈原30.上海 徐阶31.河南 黄帝32.台湾 郑成功
5、朱文公简介是哪里人道德传家的朱氏家谱:兰州安宁堡朱氏为朱熹之后裔。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号紫阳,晚称晦翁,谥号朱文公。祖居安徽婺源(今江西婺源)。朱熹是宋朝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被世人尊称为朱子,是儒家学派“孔孟朱王”杰出的四圣之一。安宁堡朱姓是明朝弘治年间由南京应天府大柳树巷(即今日南京白下区蓝旗街)迁来。据金城朱氏家谱记载:“始祖元晙原籍南京应天府大柳树巷,自大明弘治年间,由南而西,因成土著,遂家于兰州仁寿山下安宁堡焉。朱元晙是兰州朱姓始祖,他生5子,经500多年繁衍,朱姓散居在全国各地约4万多人,兰州一地约两万多人。主要居住在安宁区安宁堡、河湾村、城关区上沟下沟、黄河北草场街,及皋兰县中心乡、曹家湾指头沟、田家窑、朱家井等地。据推算,朱元晙系朱熹12代孙。金城朱氏三、四世祖按木、火、土、金、水五行排列。金城四世祖金字辈为朱熹之父朱松之十六世孙,朱熹之十五世孙,金城朱氏始祖元晙公是金字辈的曾祖父。建于乾隆45年(1780年),毁于1979年的安宁堡朱氏宗祠占地约两亩,原址就在现在的安宁堡乡政府。朱氏宗祠历来挂朱熹画像,供朱熹牌位,宗祠正堂悬挂《派衍新安》、《理学正宗》、《紫阳世泽》三幅巨幅匾额,虽然这些扁额书写和悬挂的年代各不相同,但都与朱熹的身世和思想有关。清道光十一年(1831),修就金城朱氏第一部家乘。此乘内容有总序、上五世昭穆世系表、公田序、祖茔墓志、赞修家祠序、赞修家乘序、赞勋烈序等,为金城朱氏之早、全面、系统、内容丰富之族谱,它对研究考证金城朱氏源流派衍、繁衍迁播、先祖德行等均有极为宝贵的价值。清光绪庠生、十三世孙朱绂(字梓舫)公,于清末为安宁朱氏家族拟定20字派语:“延祖宗家学,永世庆明良。克立维从厚,生繁德泽长。”安宁堡、河湾及附近各支派沿用至今,现已排至“永”字辈,为元睃公第19世孙。安宁堡朱氏家祠金城朱氏家祠座落兰州安宁堡北街偏西。占地两亩许,是兰州一座规模宏伟的朱氏宗祠。清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建大殿三楹,同年上悬十世孙寿撰题“派衍新安”;1938年朱绍良(时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甘肃省政府主席)题“理学正宗”;1949年13世孙朱正中、朱子瑞撰题“紫阳世泽“三幅巨匾。嘉庆八年,癸亥(1803)建祭台、抱厦,上悬“忠孝传家”匾;道光八年,戊子(1828)建二门过庭三楹,上悬 “德垂后裔”匾;殿内正壁挂有文公右颊有七星痣画像;龛台有龛阁,阁内置《金城朱氏家乘》总谱;前置精致牌位,上书“宋徽国公朱熹字元晦之灵位”及金城朱氏始祖元睃公等先祖牌位木主。(新修)
6、朱文公在中国哪里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婺源(今江西上饶市婺源县)人,生于福建路南剑州尤溪县(今福建三明市尤溪县)。字元晦、仲晦,又称紫阳先生,又称朱文公。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程朱理学集大成者,尊称朱子。柳叶记录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