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古诗中的“谁谁”,比如严恽,江苏吴兴人,唐朝著名的诗人,与杜牧是至交好友。严恽才华横溢,但始终是郁郁不得志,以至于写过很多经典的作品,《全唐诗》里只收录了一首,便是《落花》: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花前把一杯。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尽管很孤独,但都是空闲惹的祸。但这样的佳句,后来的王安石借用到《梅花》: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唯有春风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至于其他的“谁睡”,我们不妨也学习一下:唐代 欧阳澥《咏燕上主司郑愚》翩翩双燕画堂开,送古迎今几万回。长向春秋社前后,为谁归去为谁来。唐代罗隐《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代 王周《问春》游丝垂幄雨依依,枝上红香片片飞。把酒问春因底意,为谁来后为谁归。而现代中的《谁谁》:谁谁,相望天涯谁谁,默然于心谁谁,青梅煮酒谁谁,雨夜温茶谁谁,诗酒琴茶谁谁,渔樵桑麻谁谁,春花秋月谁谁,悲欢如梦这些“谁谁”,其实是一种“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生活状态,来自于清朝文学家沈复妻子离世之后,自己形单影只,孤清冷淡,便写下的名句:"闲时与你立黄昏,灶前笑问粥可温。"
2、郑少愚事迹《古诗日历》:过好诗意每一天农历癸卯年二月十一(2023年3月2日)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①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②沙暖睡鸳鸯。③注释:①迟日:春日。语出《诗经•七月》:“春日迟迟”。迟:缓慢。②泥融:春天到了,冬天的冻泥开始融化。③睡:栖息。鸳鸯:我国特有的一种水鸟,形似野鸭,总是成双成对地生活河边或湖边。点评:广元《鸳鸯戏水•鸳鸯》:“诗歌用‘融’、‘暖’来形容春天的美好,又用‘飞’、‘睡’来分别形容燕子和鸳鸯的神采,生动形象,极其传神。寥寥数语,就多层次地展示了春天的可爱。”阅读延伸:1.[唐]欧阳澥《咏燕上主司郑愚》:“翩翩双燕画堂开,送古迎今几万回。长向春秋社前后,为谁归去为谁来。”2.[唐]无名氏《杂诗》:“眼想心思梦里惊,无人知我此时情。不如池上鸳鸯鸟,双宿双飞过一生。”3.[唐]李德裕《忆春雨》:“春鸠鸣野树,细雨入池塘。潭上花微落,溪边草更长。梳风白鹭起,拂水彩鸳翔。羡归飞燕,年年在故乡。
3、郑愚的英雄事迹【晚唐征南诏时,大军乏粮,一百姓挺身上书:“我有奇谋可纾国难”】大唐咸通初年,躁动的南诏开始频频对唐用兵,而位于大唐西南边陲的极地——安南,因为毗邻南诏,同时东面濒临沿海,自然也就成为了一直拥有通海梦想的南诏,其战略上的必争之地。一时间,大批南诏军队沿着红河谷地向南进犯,而安南——这个大唐西南边陲的重镇,也在烽火狼烟之中,立时陷入了双方的激烈争夺之中。安南失而复得,得而复失,也成为了咸通初年,让大唐朝廷上下为揪心的事情。为了捍卫西南边陲,随后,长安城内的诏令不断传出,河南道、山南道、淮南道,各地的军队开始不断向岭南进发。一时间,岭南道原大本营广州顿时热闹起来,随着军队不断抵达广州,然后西进岭南西道,岭南东道节度使、广州刺史郑愚的头却不由地有些大了。朝廷虽然下令将岭南道一分为二,岭南西道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对付南诏,而岭南东道却并非脱身事外,而是成为了岭南西道大的军事供应基地。当然,单凭岭南东道,自然支撑不起来如此规模庞大的军队日常用度,朝廷已经下令,从江浙、淮南运粮,屯集于广州,由广州负责运输、支援前线。然而,当郑愚听完手下的差吏们的日常汇报之后,他便立即感到,这个差事简直要人老命。因为,按照现阶段朝廷运粮的状况,根本无法支撑西南的那场大仗。倒不是说朝廷给的粮食不够,而是朝廷运粮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慢到驻扎在广州的大批军队,已经有吃不饱饭的现象了,一股埋怨的情绪,开始在军队之中蔓延.......此时的郑愚,一刻也不敢耽搁,赶紧向长安的大佬们汇报:“粮运再不解决,要出大事儿!”咱们先看看当时朝廷的运粮路线。从东南向岭南转运漕粮,从秦朝开始就一直走的是在长江水系内,进入湖南,然后继续南下,通过灵渠,进入珠江水系,然后终抵达广州。这条路线没有问题,但沿途的水道、闸门、滩涂,却限制了大规模航运的可能,毕竟秦始皇修筑灵渠转运粮草时,虽然能够支撑数十万军队南下攻击百越,但此时已经过去了近千年,此时的河道再去支撑大规模战争,已经相当吃力了。然而,一旦大规模作战,运输量上不去的话,便会直接成为军队行进的瓶颈,而此时的唐军,便被这个困难卡住了脖子,岭南当地粮食产量不足,而江浙一带的粮食又不能大规模及时运来。军队饿着肚子打仗,时间一长,这是要出大事儿的。郑愚的告急奏折呈递到了大明宫内,唐懿宗和朝廷的头头脑脑们进行了一番商议,终竟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毕竟走陆路,翻大庾岭进广州,更不现实。正在朝廷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一个人站了出来。他叫陈磻石。陈磻石便来到京师,然后上书朝廷说:“江西、湖南,溯流运粮,不济军师,士卒食尽则散,此宜深虑。臣有奇计,以馈南军。”唐懿宗本人专门召见了陈磻石,天子召对,大臣在侧,大家都眼巴巴地等着陈磻石给出的那个奇谋。结果陈磻石给出的计策,在我们看来,再简单不过,那就是——海运,海运运输量大,一次运个成百上千石粮食,也不在话下。那么朝廷这些大佬们听完后的反应是什么呢?终的结果是:执政是之。大家都觉得可行,于是便实行海运,自此军粮的问题便解了。海运在当时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朝廷里面的大佬儿,哪个不是人精,为何先前没有一个人想到海运呢?比起宋人的航海技术来说,唐代当时的海运,并不算发达。相比传统江河运粮,海运的风险较大,风浪、礁石、巨鲸对于船队运输来说,都是不可控的风险,南面的海域,风急浪高,当年诗人王勃,就是陨落在这片莫测的海域。大规模作战,任何一个失误,都有可能改变战争的走向。像收复交趾这种大规模作战,所需要的粮草,算得上是天文数字,一旦实行海运,船队有万一失,粮草倾覆,谁都无法承担如此严重的后果。这恐怕也是朝廷大佬们虽然对河运很上火,但对海运始终没人吭声的原因。其次,虽然唐朝时期已经有了比较多的商贸航线,但作为一个以农耕为核心的国家,对于海运,依然没有达到重视的地步,因此朝廷大佬们对于长距离海运粮秣的可能性,并没有太多的认识。那么为何陈磻石当时的一席话,就能改变大家的看法了呢?陈磻石当时在朝廷之上,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家人随海船至福建,往来大船一只,可致千石,自福建装船,不一月至广州。得船数十艘,便可致三万石至广府矣。”陈磻石说服朝廷的方法,无外乎三点:首先,从福建到广州,海运这条路线是安全的,当时江浙地区的大港口在扬州,而扬州到福建这条路线,不管是海运环境,还是海运的路线,都是相当成熟的。从扬州到广州运粮,可行。其次:性价比高。海运相比河运来讲,并不慢,而且其本身运输量大,几十艘船就能运输上万石粮食,妥妥秒杀河运。后,广州方面这个时候,也确实耽搁不起,左右都运不上粮食,为何不试试呢?因此,在唐懿宗拍板之下,长距离海运供给终上演。而大唐,也因为一次打破常规的尝试,终赢得了战争的主动。#郑愚简介#
4、郑愚仁简介【中药__每日一学——补骨脂】【中药名】补骨脂【别名】破故纸、胡韭子、婆固脂、补骨鸱、黑故子。【名称来源】相传,唐朝元和年间,75岁高龄的相国郑愚被皇上任命为海南节度使。年迈体衰的郑相国只好马不停蹄地去赴任。旅途劳顿和水土不服,使他“伤于内外,众疾俱作,阳气衰绝”,而一病不起。后来,诃陵国李氏三番登府推荐中药“补骨脂”。郑相国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按照李氏介绍的方法,服后七八日,渐觉应验,又连服十日,众疾竟霍然而愈。后郑愚常服此药品,82岁时辞官回京,将此药广为介绍,并吟诗一首:“七年使节向边隅,人言方知药物殊;奇得春光采在手,青娥休笑白髭须。【性味归经】性温,味辛、苦。归肾经、脾经。【功效与作用】温肾助阳、纳气、止泻。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阳药。【临床应用】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腰膝冷痛、阳痿、遗精、尿频、脾肾阳虚泄泻、肾不纳气之虚喘、白癜风等。【使用禁忌】阴虚火旺者忌服。【配伍药方】治打坠凝瘀,腰痛通用:补骨脂、茴香、辣桂等。(《直指方》茴香酒)治赤白带下:补骨脂、石菖蒲。(《妇人良方》破故纸散)
5、郑愚有名吗五绝二首•次韵郑愚《拟权龙褒体赠鄠县李令及寄朝右(李令因之休官)》佘创宜(一)寄尚青高士高人岂慕官,隽巧丹青弄。跨凤逐箫声,风移花影动。(二)音乐寄意清辞付乐官,试把冰弦弄。丽曲寄馨声,心旌时曳动。【原玉】拟权龙褒体赠鄠县李令及寄朝右(李令因之休官)郑 愚鄠县李长官,横琴膝上弄。不闻有政声,但见手子动。【附】步唐•郑愚仄韵诗二首高 松(一)蜂 范——赞汪佳省甜蜜事业今有美村官,如蜂花影弄。嗡嗡采蜜声,为众勤劳动。(二)世 镜——为古今李令造象老好古今官,频将锣鼓弄。从无雨点声,却有惊雷动。
6、茶诗郑愚《古诗日历》:过好诗意每一天农历癸卯年二月十一(2023年4月1日)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①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②沙暖睡鸳鸯。③注释:①迟日:春日。语出《诗经•七月》:“春日迟迟”。迟:缓慢。②泥融:春天到了,冬天的冻泥开始融化。③睡:栖息。鸳鸯:我国特有的一种水鸟,形似野鸭,总是成双成对地生活河边或湖边。点评:广元《鸳鸯戏水•鸳鸯》:“诗歌用‘融’、‘暖’来形容春天的美好,又用‘飞’、‘睡’来分别形容燕子和鸳鸯的神采,生动形象,极其传神。寥寥数语,就多层次地展示了春天的可爱。”阅读延伸:1.[唐]欧阳澥《咏燕上主司郑愚》:“翩翩双燕画堂开,送古迎今几万回。长向春秋社前后,为谁归去为谁来。”2.[唐]无名氏《杂诗》:“眼想心思梦里惊,无人知我此时情。不如池上鸳鸯鸟,双宿双飞过一生。”3.[唐]李德裕《忆春雨》:“春鸠鸣野树,细雨入池塘。潭上花微落,溪边草更长。梳风白鹭起,拂水彩鸳翔。羡归飞燕,年年在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