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融简介(三国赵融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31 22:24:02 浏览
1、三国赵融简介

一天,曹操在府里举办一场宴会,要求鼓吏们是要换专门的演出服上场的,其中一位名叫祢衡的鼓吏却没有按照要求更换衣服,更离谱的是祢衡在宴会上脱光衣服,然后当众换上演出衣服,神情自若地拿起鼓槌,开始表演。结果让曹操大发雷霆,十分生气。公元196年,24岁的祢衡在孔融推荐下,加入曹操的团队,在孔融的推荐信中,把祢衡说得犹如文曲星转世,才能堪比桑弘羊、张安世、贾谊等人,俨然成了天下第一名士。曹操也是爱才之人,就想见一见祢衡。但祢衡一向看不起并厌恶曹操,就自称患病不能见面,而且还经常在私底下辱骂曹操。曾有人问祢衡:“荀文若(荀彧)、赵稚长(赵融)怎么样?”,然而祢衡说荀彧的脸可以用来吊丧,赵融可以管厨房,他还把曹操的手下都吐槽了各遍,除了孔融和杨修,祢衡认为别人都跟草包差不多,(类似:我不是针对你,我是说在场的各位都是垃圾)。虽然后祢衡还是加入了曹操的团队,但是曹操对祢衡之前所做之事还是心有芥蒂,曹操“报复性”的给他安排了个差事——鼓吏。结果心感怀才不遇的祢衡就在曹操的宴会上演了一场“男版脱衣舞”,让曹操更加不喜欢他了。此事过后,孔融劝说祢衡去给曹操道歉,结果祢衡却穿着普通单衣、缠着普通头巾,手里拿着三尺长的大杖,坐在大营门口,用大杖捶着地大骂曹操。曹操对此也是十分头疼,不想留他下来,只能找了个借口将祢衡打发到荆州刘表那了。到了刘表那里,祢衡在文章的写作上确实发挥得十分出色,刘表手下写的文章,没有祢衡的意见就不能定下来。但是祢衡总是逞口舌之利,不尊重刘表,又经常言语侮辱刘表,刘表深感耻辱,就把祢衡送给黄祖。一开始黄祖也能善待祢衡,祢衡替黄祖做文书方面的事,都处理得很恰当。有一次有人送给黄祖的长子黄射一只鹦鹉,黄射举着酒杯对祢衡说:“希望先生(就鹦鹉)作一篇赋,以此来使嘉宾高兴高兴。”祢衡提笔就写,一气呵成,文辞色彩也很华美。《鹦鹉赋》也成为汉末小赋中的优秀之作。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在一次宴会上,祢衡“毒舌”毛病又犯了,对黄祖出言不逊,黄祖呵斥了他几句。祢衡竟然骂黄祖是死老头子,结果黄祖一怒之下,就下令把他推出去斩了。而祢衡得罪过的主簿不仅没有替他求情,当即就把他杀了。年仅26岁的祢衡就这样被杀了。或许祢衡是有真才实学,但他的“才”只是文笔好,可是他却以为文采好就可以目空一切,说他是“井底之蛙”一点也不为过。他自认为才高八斗却无一用在天下苍生之上,只会用他的“毒舌”辱骂别人,结果后落得如此下场。

2、赵融哪里人

刘备在夷陵之战的损失到底有多大?冯习,张南,傅肜,程幾,赵融,马良,沙摩柯战死,杜路,刘宁投降东吴,黄权,庞林(庞统弟弟)带着众多未来准备治理荆州的官员北上投曹丕。刘备本来可以通过这一仗练兵呢,打赢了一批优秀将领就脱颖而出了,在老一辈的关张马黄等老的老,死得死的形式下,这是佳的结果,他也就不用为之后蜀国的命运过分担忧了。可惜,结果是连兵带将的死伤惨重,夷陵第二代将领都没来得及成长就全挂了,导致以后北伐无将可用。

3、赵融怎么死的

一代才女的古墓被发现,也揭开了她在历史上的风流韵事上官婉儿墓在陕西被发现,专家们激动的赶了过来,都想在墓里看到上官婉儿的风流韵事,可当专家们迫不及待的打开墓室,所有的兴奋、激动都化为了愤怒。上官婉儿好比的第二个武则天,当过唐高宗父子俩的妃子,而且还手握朝政大权。拥有大量的男宠,甚至还和武则天共侍一夫。据说上官婉儿男宠的数量比武则天还多,他一生充满了神奇色彩,不仅和灭门仇人武则天惺惺相惜,还看上了武则天的儿子李贤,和他谈起了恋爱。但好景不长,为了皇位的武则天将李贤流放,但上官婉儿并没有伤心太久,很快她又看上了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武三思可是武则天想要传位的人。傍上她以后,上官婉儿的地位犹如开了绿灯一样急速上升,成为了除武则天外有权势的女人。可当权势滔天后,上官婉儿飘了,竟然碰到武则天喜爱的男宠张昌宗。武则天知道后生气,刺伤了上官婉儿的前额,让上官婉儿破相,可后放过了上官婉儿。自此之后,上官婉儿再也没有碰过武则天的男人。武则天后还是将地位还给了李家,让李显继位。可李显继位当天,就将上官婉儿册封了,还让他当了巾帼宰相。这下好了,上官婉儿彻底放飞。据史书记载,上官婉儿专门买了一个宅子,用来金屋藏男,不少男宠纷纷在他裙下争宠。有一个叫崔石的朝臣,长得玉树临风,为了升官,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得宠。不仅如此,他为了固宠,还举贤不避亲,把自己的三位兄弟一起引荐给了上官婉儿。好家伙,几兄弟一起上阵,婉儿表示满意,崔石因此平步青云,官至宰相。这样的权势,上官婉儿并没有享受多久,和他一样有着午后梦的皇后想杀了李显,被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先下手为强。上官婉儿听到杀喊声,却也不慌不忙地迎接李隆基因为他认为自己是太平公主一d,在这次政变中必定没有事儿,却不想李隆基心狠手辣,趁其兵荒马乱之时,二话不说就让人杀了上官婉儿。直到千年后的今天,上官婉儿才重见天日,当时陕西的一个小村里正在修建公路,突然有人在地下挖出一截木头,他很快就意识到这应该是一座古墓。但是他并不意外,因为在咸阳不稀奇的事儿就是施工时挖出古墓了。工人淡定地打电话给了文物局,同样淡定的专家赶到工地附近进行勘探。很快,专家们就发现了墓道,这墓道在古代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享有的。一般都是有钱有权的人家才能在墓中配有墓道,本来淡定的专家也兴奋了起来,有墓道就说明这个墓不简单,连忙打电话叫了好几个专家过来一起帮忙勘探。后勘探结果显示,这座墓的墓道竟然有30米长、十米深,不仅长,这墓道上竟然还有五个天井。带有天井结构的墓葬一般出现在隋唐时期,而天井越多,墓主的身份也就越高就是。越高就是唐太宗女儿长乐公主的墓,也只有四个天井而已,看到的墓道里竟然有五个天井,专家们都开心,说着墓主的身份堪比唐朝公主。为了得知墓主身份,专家们迫不及待地开始清理墓道,专家们看到空空如也的墓道,的失望,但工作还得继续,只能无奈地加快清理的速度。终于,专家找到了墓志铭,墓志铭一般就是用来记载墓主的生平,所以专家一看到墓志铭,就拿着放大镜仔细地看了起来,只见几个生动的篆书露了出来,大唐故赵融,墓主的身份竟然是上官婉儿。据墓志铭记载,上官婉儿竟然在13岁那年当了唐高宗的妃子。看来,这是上官婉儿。她不仅当过唐中宗的妃子,还当过他爹的妃子,和武则天共侍一夫,这样的秘闻让专家失望的心又激动了起来。一想到上官婉儿的身份,大家就对她的墓室充满了期待,都说可能会出土她的书画作品,毕竟上官婉儿也是一代才女,墓里肯定也会有这些东西,专家们快速的将墓道清理干净,打开了墓室大门,可大门内的场景让专家们气得跳脚,直骂这些,该死的盗墓贼。原来,专家们打开墓室的大门后,非但没有看到满室的金银财宝和他们所期待的书画,就连上官婉儿的棺材板儿都没有了。墓室内一片狼藉,遍地都是淤泥,墓室顶部坍塌,就连地砖都被揭起,什么都不剩。专家们清理了一整天,除了四个装着粗糙陶俑的漆盒。啥也没找着,这也难怪专家气得骂人了,可这真的是盗墓贼干的吗?要知道,盗墓贼盗墓都是通过打盗洞的方式,然后偷盗财宝,可上官婉儿的墓是被机顶掀砖,盗墓贼完全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干这种事情,难道是上官婉儿的仇敌干的?这时专家们想到了李隆基,历史上就是他杀了上官婉儿,李隆基在杀死发生政变的太平公主后,下令将太平公主驸马之墓毁掉,当时很有可能为了泄愤,一并毁掉属于太平公主一d的上官婉儿之墓。上官婉儿之墓就这么被毁掉,所有风流韵事和金银财宝的痕迹都没有留下,让人不禁唏嘘。

4、赵融官职简介

建安元年,孔融向曹操推荐自己的忘年之交,曹操欣喜异常地接见了他,没想到竟被他嘲讽羞辱一番,底下将士看不惯说着就要杀了他,曹操却一点不生气,大度的将他推荐给了刘表。孔融作为孔子的后人,名气与才学自不必说,能得到他的推荐 ,可见也不是一般人。这位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人公—祢衡。祢衡,东汉末年名士,平原郡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德州人。年少时就的有才华,博览群书,聪明异常,常常得到别人的夸奖,就像现在我们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可是也正是因为太聪明太有才华,导致他恃才傲物,觉得别人都不如他,口无遮拦常常随意点评别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迎接汉献帝到许昌,当时许昌作为天下名士人才的汇聚地,每个人都想在这里一展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年轻的祢衡也不例外,他收拾行囊,背上包袱开始了游学之路。刚来到许昌,因为人生地不熟,吃了好多苦,也碰了好多壁,常常在夜间望着窗外,总是莫名的失落,当时身上时常藏着一块带字的木板,木板上的子磨得都看不清楚了,还是没有得到任何人的赏识,可是祢衡也不气馁,他积极结交文人名士,凭着自身的才华与出众的口才,很快就在圈子里人尽皆知了。有一天一个与他交好的人问他说:“你这么有文采,又有能力,为什么不去投奔陈群跟司马朗呢?他们肯定会重用你的。”祢衡竟不假思索地说:“我怎么能跟杀猪卖酒的共事呢”,言外之意说这二位是杀猪卖酒的商贩,这可真的是侮辱人了,要知道当时陈群可是曹魏的核心人物,并且担任要职,在那个注重门第的世代,陈氏也是名门望族。而司马朗更不得了,他是司马懿的兄长,学富五车,当时的有名望,也是河内世家大族,因为兄弟八人各个能力卓越,时人称为“司马八达".这时同行的又有人问他:“那你觉得荀彧与赵融怎么样呢?”祢衡的回答更让人惊掉下巴,由于荀彧长得帅,而赵融是个大肚子,他竟然说;"荀彧适合去吊丧,赵融只能当个伙夫。”祢衡的狂妄自大由此可见一斑,对于他的目中无人,恃才傲物,周围人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是也都在无形之中远离他。当时能入他眼里的只有孔融跟祢衡,认为只有这两个人才配得上跟他交往,还经常跟别人说:“孔融是他的大儿子,杨修是他的小儿子,至于其他人,一个也瞧不上。”虽然嘴上不把门,但是孔融却推崇他,认为他有才学,也愿意与他相交。当时曹操征召天下有才学的人,孔融就极力推荐他,曹操作为惜才爱才之人,也对祢衡也是早有耳闻,在孔融三番五次的推荐下,曹操也就答应了召见他。没想到祢衡听说曹操召见他,竟然说自己得了发狂病,没时间去,曹操数次派人去请,都不愿意去,并且还经常轻视辱骂曹操。曹操知道后的气愤,但是因为爱才,也不想杀他。曹操听说祢衡善于击鼓,就将他封为了鼓史,借着大宴宾客的机会,就想着欣赏一下,鼓史们都依次排列好,换上专用的衣服。轮到祢衡的时候,也没有按照规矩进行,上去就开始击鼓演奏,一曲演奏完毕,声乐悠长,慷慨激昂,底下听的人没有不动容的。接下来祢衡直接来到曹操面前,不等曹操说话,跟前的护卫呵斥道:“为什么不换鼓史的衣服?"祢衡答应一声,当着曹操的面脱了个一丝不挂,然后换上鼓史的专用服装,重新演奏了一曲,没有一点的羞愧之色。随即拂袖而去。曹操也是佩服,笑着说:“本来想羞辱祢衡的,没想到反倒被他羞辱了”。孔融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知道曹操受辱肯定不会放过祢衡的,然后他就去找祢衡说:“你怎么能这样,人家好心赏识你,再说也是我极力推荐的你”,将他批评一番后,祢衡答应去给曹操赔礼道歉。孔融给曹操汇报祢衡的认错态度后,曹操也感觉有台阶下了,心里高兴,想着这小子终于开窍了,然后一整天都在等着祢衡上门来认错,可是没想到的是,祢衡是来了,但却是在曹操的府门口跳脚大骂,完全不给曹操面子。曹操知道后大怒,对着孔融说道:“祢衡这小兔崽子,我要杀他就好比捏死一只老鼠。现在我就要安排他去刘表那里,你觉得怎么样?”说着就让人将祢衡打发走了。初到刘表这里,祢衡还是比较老实的,刘表早都听说祢衡的大才,将祢衡奉为座上宾,每次议事写奏章,都要等祢衡来了才决定,可以说是给足了面子,可是时间一长,祢衡的毛病又犯了。他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侮辱谩骂刘表, 刘表忍无可忍,但是为了不落话柄,他心里反复一琢磨,认为江夏太守黄祖性格暴躁易怒,恶人还需恶人磨,随即就将他他打到了黄祖这里。黄祖听说祢衡才华横溢,对待祢衡也是礼遇有加,黄祖的儿子黄射更是尊敬祢衡,对他的才华崇拜,时常与他在一起,游玩打猎好不快活,好日子没多久。一次黄祖在船上设宴款待宾客,场面高兴,祢衡却说着说着祢衡就出言不逊,让黄祖脸上挂不住,黄祖作为一介武夫,自然不会给他面子,而祢衡更是嘴上不饶人,开始大骂黄祖,黄祖正在气头上,来不及多想,就让人将祢衡拉出去砍了。#赵融简介#

5、上海铁路集团供电部赵融

读《资治通鉴》卷五十九汉纪五十一(上)从汉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共3年。太常刘焉认为刺史权轻,建议改置牧伯。刘焉自己想当交趾牧,侍中董扶私下对刘焉说益州有天子气,刘焉于是改求益州牧。刚好益州刺史郗俭贪婪敛赋,耿鄙、张懿都被盗贼所杀。以刘焉为益州牧,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宗正刘虞为幽州牧。董扶和太仓令赵韪都弃官,随刘焉入蜀。太尉曹嵩罢,以永乐少府樊陵为太尉,一个月后罢。益州贼马相等杀刺史郗俭,州从事贾龙击破走马相,迎刘焉。刘焉把治所迁徙到绵竹,招抚宽惠,以收人心。陈蕃的儿子陈逸、术士襄楷和冀州刺史王芬谋划趁汉灵帝北巡时劫持,诛宦官,废帝,立合肥侯。曹操、华歆都认为不能成功。王芬事败自杀。以射声校尉马日磾为太尉。初置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司徒许相罢,以司空丁宫为司徒,光禄勋刘弘为司空。以卫尉董重为骠骑将军。汉灵帝阅兵,盖勋说是穷兵黩武,要行德政。汉灵帝认同。盖勋和袁绍准备合力对付宦官,蹇硕惧怕,把盖勋调任京兆尹。王国围陈仓,拜皇甫嵩为左将军,督前将军董卓,合兵四万人对抗王国。张纯和丘力居抄略青徐幽冀四州,派骑都尉公孙瓒讨伐。公孙瓒先大败张纯,深入追击反被围两百多天,粮尽溃败。董卓请求速救陈仓,皇甫嵩认为要以逸待劳。果然王国攻打陈仓八十多天,不拔,疲惫。皇甫嵩准备追击,董卓又说穷寇勿追,皇甫嵩追击,大破之。董卓于是怨恨皇甫嵩。韩遂等共废王国,立阎忠,不久阎忠又病死,韩遂等争权。幽州牧刘虞到任后以招抚为主,只重金求购张举、张纯的首级,只留降虏校尉公孙瓒步骑万人屯右北平。张纯门客王政杀张纯。公孙瓒想扫灭乌桓,与刘虞有隙。太尉马日磾免,拜幽州牧刘虞为太尉,封侯。蹇硕忌惮大将军何进,与诸常侍说服汉灵帝派何进西击韩遂,何进知道后派袁绍去徐州、兖州征兵,说要等袁绍回来再出发。汉灵帝崩。蹇硕想诛杀何进,立刘协为帝,派人迎何进。蹇硕的司马潘隐暗示何进,何进称病不入宫。刘辩即皇帝位,年十四。改元光熹。封刘协为渤海王,年九岁。以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参录尚书事。袁绍为何进谋划诛灭宦官,征用何颙、荀攸、郑泰等二十多人。蹇硕等也谋划诛杀何进,中常侍郭胜告密,何进诛杀蹇硕。宦官勾结骠骑将军董重,何进兵围骠骑将军府,董重自杀,董太后忧怖,暴崩。渤海王刘协徙为陈留王。司徒丁宫罢。袁绍建议何进尽罢中常侍以下,何太后不听,太后母和何苗也帮宦官说话,所以事九不决。袁绍又建议召四方猛将进京,威胁太后。陈琳反对,曹操也认为会失败。何进召董卓带兵进京,侍御史郑泰和尚书卢植都反对无效,郑泰弃官去。何进又派府掾王匡和骑都尉鲍信去泰山募兵,召东郡太守乔瑁屯兵成皋,武猛都尉丁原烧孟津。事久谋泄。何进又到太后处请尽诛诸常侍,张让、段珪等矫诏斩杀何进。袁术和吴匡攻打皇宫,张让等挟持太后、刘辩和刘协出逃,卢植拦路,释放了太后。袁绍和袁隗等斩杀赵忠等,吴匡和董卓的弟弟奉车都尉董旻攻杀何苗。张让和段珪带着刘辩和刘协逃到小平津,被卢植和闵贡追上,张让等投河死。闵贡等要回宫,遇董卓,刘辩恐怖涕泣,刘协应对自若,董卓因刘协是董太后所养,有废立之意。改元昭宁。失传国玺。以丁原为执金吾。鲍信从泰山募兵至,建议袁绍袭击董卓,袁绍不敢,鲍信带兵回泰山。董卓兵少,假装进进出出。后来收何进和何苗的部曲,又策反吕布杀掉丁原,兵势大盛。董卓策免司空刘弘,取代之。董卓辟蔡邕,拜为侍中。董卓想废立,袁绍逃奔冀州。卢植也反对,董卓想杀卢植,蔡邕和议郎彭伯说好话才只免官,卢植逃跑,隐居上谷。太傅袁隗同意废立。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就是汉献帝。改元永汉。董卓迁太后于永安宫,两天后鸩杀何太后。除公卿子弟为郎,补宦官之职。以太尉刘虞为大司马,封侯,董卓自为太尉,领前将军事,更封郿侯。以太中大夫杨彪为司空,豫州牧黄琬为司徒。董卓为陈蕃、窦武及诸d人平反,擢用其子孙。以董卓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以司徒黄琬为太尉,司空杨彪为司徒,光禄勋荀爽为司空。征用多名处士,陈纪为五官中郎将,韩融为大鸿胪,申屠蟠不应征。又以尚书韩馥为冀州牧,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孔伷为豫州刺史,张邈为陈留太守,张咨为南阳太守。废除光熹、昭宁、永汉三个年号。董卓通缉袁绍,周毖、伍琼建议董卓赦免袁绍,拜为郡守。拜袁绍为渤海太守,封侯,以袁术为后将军,曹操为骁骑校尉。袁术逃奔南阳,曹操逃回陈留。刘子惠劝说韩馥同意袁绍举兵。#赵融简介#

6、赵融个人资料

三国人物浅录: 汉灵帝刘宏(156年—189年),东汉第十二位皇帝,168年—189年在位,汉族,生于冀州河间国(今河北省深州市),为汉章帝刘炟的玄孙。刘宏早年世袭解渎亭侯。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汉桓帝刘志英年早逝(太过纵欲),有女无子,皇亲刘宏被外戚窦氏挑选为皇位继承人,于建宁元年(168年)正月即位。所有历史好像都有一种规律,国将灭亡时,必会出现昏庸无道或荒淫无道的君主。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样的昏君都是有一定实权的人,只是权力没用对地方。刘宏在位的大部分时期,实行d锢(意思是把某部分士人或读书人列为一d,终生不能做官)及宦官政治,重用宦官中的“十常侍”等人。他又设置西园,巧立名目搜刮钱财,甚至卖官鬻爵以用于自己享乐。中平六年(189年),刘宏同样英年早逝,谥号孝灵皇帝。灵帝是汉朝后两个皇帝——汉少帝刘辩和汉献帝刘协的父亲。正是在他的在位期之内,爆发了规模宏大,并席卷全国的“黄巾起义”,导致天下兵连祸结,藩镇割据,令东汉朝廷声威大大受损。汉灵帝刘宏不仅是东汉后一个真正掌权的皇帝,他更是汉末乱世开端的缔造者。也正是在他去世以后,就发生了何进专权,宦官反扑,董卓进京等重要事件。使得东汉皇族威信扫地,从此沦为傀儡,天下也就此进入了群雄割据的乱世年代。在刘宏刚即位的时候,窦氏的大将军窦武,就因为拥立刘宏有功,被大大褒赏。窦家的其他族人,也纷纷加官进爵,搞得权倾一时。不仅如此,窦氏还联络了陈蕃等人,密谋罗列罪名,逮捕宦官中的掌权者,以铲除朝中大的威胁性势力。然而,窦氏的计划却被宦官集团提前得到风声,宦官王甫、曹节等人提前发动政变。结果,窦武、陈蕃等被灭族,窦家的人要么被杀,要么被发配流放。在这次斗争中,宦官集团取得了胜利。也就是说,刘宏刚一即位,宫廷里就发生了一场腥风血雨的“戚宦之争”,而一手把他扶植起来、原本想拿他当傀儡利用的外戚窦氏集团却被覆灭了。想想真是可笑,真是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真是天上掉下大馅饼,汉灵帝刘宏和汉桓帝刘志虽同姓却不是同支,他是意外的当上了这个皇帝。本来若被窦氏控制,他这一辈子也就那么回事了。但窦氏一除,朝廷刚好就出现了权力的相对真空,刘宏阴差阳错的就这样“摆脱”了外戚的掌控,从此开始了他长达20多年的执政生涯。要说起来,他这个皇帝在前期当的也太顺利了,执政的大障碍一转眼就被别人解除掉了,同时扫清了前进的道路,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也算是有福之人了。然而,在后世的文献记录里,对汉灵帝的评价,都和“宠信宦官”、“昏庸无能”、“卖官鬻爵”等关键词脱不了干系。就连后来残暴无道的董卓,在说起灵帝的时候,都没有什么好言语。《后汉书》中记载:董卓语:天下之主,宜得贤明,每念灵帝,令人愤毒!可见汉灵帝的名声并不好。然而刘宏也并非一无是处,史料记载,在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刘宏在大臣们的建议下,诏命儒学大师们校正《五经》的文字。又让蔡邕亲笔书写,将其刻在石碑上,竖立在太学门外,史称“熹平石经”。从此,《五经》有了标准的范本,造福了那些读书的儒生。可以说,熹平石经的刻立,开创了中国历代石经的先河,启发了后来捶拓方法的发明,对之后印刷术的发明,也有着间接的影响。到了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刘宏又设置了鸿都门学,这不仅是中国早的专科大学,而且也是世界上创立早的文艺专科大学。在这所学校里,并不研究儒家经典,在“独尊儒术”的汉代,改变了以儒家经学为教育内容的旧观念。鸿都门学也会招收平民子弟入学,并以此突破了贵族、地主等阶级,对学校资源的垄断,使平民也能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毫无疑问,这在封建社会的古代,还是很有进步意义的。甚至于后来隋唐时代的科举制度,以及各种专科学校的设立制度,也对其颇有借鉴。如果说鸿都门学是汉灵帝文治的话,那么他设立西园军就是他的武功。汉灵帝为分化外戚大将军何进的兵权,于中平五年八月(188年),在京城洛阳西园成立了一支军事组织,称作西园军,西园军有“西园八校尉”,其中有名的当属中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典军校尉、议郎——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右校尉——淳于琼。而西园军的首领,却是宦官出身的上校尉、小黄门——蹇硕。这就是三国开始的时候。还有一点要说的是,汉灵帝“卖官鬻爵”与设立鸿都门学几乎处在同时,所以说“卖官鬻爵”得来的钱也并不是完全用在了享乐上,而是拿出一部分用于办学,还有用于了后期创立西园军和讨伐黄巾军等事情上。所以说他的横征暴敛也不是单纯意义上用于纵情享乐和昏庸无道,而是还有些文治武功的目的,只是黄巾起义打乱了他的计划。但归根结底,他的手段还是太过于灰暗,造成了难以避免的纷争和群雄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