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精兵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7-31 22:29:57 浏览
1、

1934年,3000红军被蒋介石3万军队团团围住,幸得一位小货郎带出险境。建国后,国家屡次寻找,却查无此人,怎么回事?小货郎叫陈廷贤,出生于一个军阀混战、兵荒马乱的年代,父母都是贫苦农民。13岁开始,陈廷贤就外出谋生,走街串巷,成为一名小货郎。多年的经历,他对于三门峡、卢氏县这些地方熟记于胸,没有他不知道的路。1934年,年仅22岁的陈廷贤在贩货途中,见到了一支队伍。原来,他们是要找一个熟悉当地地形的人帮他们的大部队带路。一开始,陈廷贤并不想参与到这件事来。他之前见到的官兵都是欺善怕恶之辈,就怕帮了他们会害了自己。然而,陈廷贤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这支队伍纪律严明,爱民如子,跟百姓说话客气,拿百姓东西都会给钱,跟之前所有的官兵都不一样。陈廷贤心中暗暗称赞,觉得这是一支仁义之师,决定帮他们一次。来到营地,陈廷贤发现,这支队伍作风朴素,生活勤俭,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亲切感。军长程子华和陈廷贤同是山西人,听了陈廷贤诉说自己的过往后,他亲切地对陈廷贤说:“老乡,你受苦了。”陈廷贤潸然泪下,猛地站了起来,“程军长‚我给你们带路,不要再拖延了。”原来,这支部队是红二十五军,大概3000人,正在进行战略转移,要去豫陕边界开辟新的根据地,长征到卢氏县,准备继续西进。然而,蒋介石为消灭这支军队,派出万余精兵驻守在前方的五里川和朱阳关;后面又派出了“追剿队”近万人,就在红二十五军身后70里;左边有豫西别庭芳虎视眈眈,右边有黄河天险,无法逾越。红二十五军四面楚歌,危在旦夕。形势异常严峻,很多同志感到绝望,主张跟敌人死拼突围,并做好了准备;伤病员们联合上遗书,附上自己的籍贯,决心集体断后;更有部队的7名女护士,向部队不拖后腿,决不当俘虏,突围不成,则抱在一起跳崖。陈廷贤知道这些事后,激动万分,更加坚定了为他们带路的决心,“我一定要把这支优秀的部队带出包围圈。”他向程军长建议:“我这些年来挑着货郎担在卢氏四野八乡来回跑‚知道一条只有牧羊人才走的小路。这条路能绕过五里川和朱阳关,直接到达洛南!”经过商议,军队领导采纳了陈廷贤的建议。先派手枪团去前面造声势,让敌人觉得我军会从前面突围,陈廷贤则带领主力从羊肠小道绕过前面的关卡。经过四天艰苦跋涉,在陈廷贤的带领下,红二十五军于12月8日来到了洛南。红二十五军终于脱离了敌人的包围圈,陈廷贤长舒了一口气。红军塞给陈廷贤200大洋表示感谢,陈廷贤觉得这不过是他的举手之劳,就婉拒了。随后,程军长交给他一张盖有红章的纸条,并告诉他“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们的人了。”经过这一路的跟随,陈廷贤心中对我d由怀疑到认可,再到敬佩,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接过了这张纸条。陈廷贤十分珍惜这张纸条,将它藏于屋梁之上。可天不遂人愿,他家的房子在炮火中化为灰烬,这张珍贵的字条没有保存下来。建国后,陈廷贤主动向组织靠拢,多次向组织提及“纸条”和“带路”的过往,希望组织能认可他的d籍身份。然而,因为纸条的丢失,陈廷贤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又由于程军长当时并未将部队里的领导真名告诉给他,所以当被问及当时部队领导的名字时,他更是一个也说不上来。因此,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的故事被说成是假的,是他刻意为自己“涂脂抹粉”,骗取d组织的好处。这样的罪名,曾一度使他身心备受摧残,但这些磨难都磨灭不了他那颗火热的心。直到1984年他逝世,他嘴里还在挂念着这段历史,他的遗言说道:“我死后你们要将我埋到县委d校旁。我活着未能入d‚死后也要追随随着d。”令他没想到的是,事实上,国家也一直在找他。解放后程子华军长曾多次派人去卢氏县找他,他要亲自感谢二十五军的恩人。可由于当年的红军将“陈廷贤”这个名字记成了“陈廷献”,结果导致了多年寻找未果。1985年,国家编撰军史的时候,终于在卢氏县找到了他,可惜的是,这位“布衣英雄”却已经离开了人世。1993年,卢氏县为陈廷贤树碑,碑文写道:陈廷贤功不可没,千古流芳。陈廷贤用一生的奋斗去追逐d的脚步,却因为时代的原因,造成了一个巨大的误会。但,英雄决不会被埋没,英雄的事迹将永远被铭记。作者:知言编辑:安静参考资料:1、白旭东.《谁领着红二十五军脱离险境?》中国老区建设,2018年10月8日.2、李敏 程常乐 通讯员 王永坤.《军史布衣第一人》[N].山西科技报,2000-12-16.006.

2、

2万多瓦格那在罗斯托夫,前有第5和58集团军堵住去乌的路,后有小卡德罗夫5万精兵,插翅难飞,只有被国防军收编这一条路

3、

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三国演义毕竟是演义,跟真实的历史事件之间尚存在较大的差别,读了三国演义后,大家对魏延有一定的误解。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这是出自《三国志·蜀书·魏延传》中的一段话,可以由此看出刘备对魏延那是相当不错的,因为这一段话说的很清楚,在刘备取得成都后,需要挑选一大将镇守汉中,所有人包括魏延都认为,镇守汉中的必定是张飞了,张飞是谁,那是跟随刘备白手起家创业,资历老的原始股东,而当时的魏延能力水平一般,也算不得什么大将,但是就是这么一个才能资历均远比不上张飞的将领,却能得到刘备的重用,而在刘备称帝后,又升魏延为镇北将军,都亭侯,由此可见刘备对魏延有知遇之恩,有一次刘备大宴群臣,宴会上问魏延道:“现在对你委以重任,你作何打算?”魏延回答说:“如果曹操带领天下兵马前来,请让我为大王您去抗击他;如果是其他将领带领十万人马前来,请让我为大王您把他们吞并。”刘备闻言叫好,众人也都觉得他出言豪壮。而魏延也并没有辜负刘备对自己的期望,建兴八年,魏延奉命率军西进羌中,魏国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魏延大战于阳溪,魏延大败郭淮等。在魏延随诸葛亮北伐时,曾说:“延愿得精兵五干,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夏侯楙若闻某骤至,必然弃城望横门邸阁而走。某却从东方而来,丞相可大驱士马,自斜谷而进。如此行之,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这就是历史上出名的子午谷奇谋,魏延每次随诸葛亮出兵,都想请求单独率领一万人马,与诸葛亮分兵两路进发而会师潼关,像从前韩信所为,诸葛亮总是制止不允。魏延常以为诸葛亮胆小,叹恨自己的才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魏延既善于养兵,又勇猛过人,加上性格矜持高傲,当时大家都对他敬而远之。惟有杨仪对他不宽容让步,魏延对此十分仇恨,两人关系有如水火,这也就为以后的身首异处埋下了伏笔。诸葛亮病逝后,秘不发丧,杨仪令费祎前去探听魏延的口气。魏延说:“丞相虽然死了,我还在嘛,府中的亲属和官员可发丧还葬,我自然应当率领各军去进击敌人,怎么可以因为死了一个人而耽搁国家大事呢?再说我魏延是何等人,岂能受杨仪的指派,作断后的将军!”故此要同费祎一起作出留下的行动安排,要求费祎写出文告并由他们共同署名,告诉手下各位将领。费祎骗他说:“我应该回去把您的意见跟杨长史说明,长史是文官,不懂军事,一定不会反对您的意见。”费祎一出魏延营门就飞马而去,魏延随即就后悔了,追他又来不及。魏延派人去观察杨仪等的动静,才知道他们全都准备按照诸葛亮生前安排好的计划,各营依次引兵撤退。魏延得到消息十分震怒,趁杨仪尚未发令撤军,自己率先带领手下的部队直接南归,烧毁所过地方所有的栈道。魏延、杨仪各自上表控告对方叛变,一日之内,文书都传递到朝廷。刘禅就此事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蒋、董二人都杨仪而怀疑魏延。杨仪等劈山开道,昼夜兼行,随魏延之后到达。魏延先到后,占据南谷口,派兵阻击杨仪等,杨仪等命何平在前抵御魏延。何平斥责魏延先到的行动说:“丞相归天,尸骨未寒,你们这些人竟敢如此行动!”魏延的兵士知道魏延理短,便不听他的指挥,部队全都散去。魏延只是与他的儿子等几个人逃往汉中。杨仪派马岱追杀魏延,马岱砍下魏延的脑袋交给杨仪,杨仪起身用脚踏踩魏延的头说:“庸奴!还能干坏事吗?”于是诛杀魏延三族。无论是开始跟随刘备之初,还是后期北伐的中流砥柱,魏延一直对蜀汉忠心耿耿。杨仪的个人问题暂且不提,但是他和魏延之间的恩怨确实由来已久。两个人互相看不对眼,难免产生些摩擦,这在诸葛死后问题就更加放大,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魏延后带兵回成都也只是为了对付杨仪,而马岱等人的行为也只是为了蜀汉问题的稳定,魏延一直没有背叛之心,所以也就谈不上叛蜀自立了。魏延反骨那是小说之言,魏延在刘备手下时,颇有战功,深得器重。刘备是把魏延当韩信的。

4、

在《三国演义》之外,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只有孙坚、曹操、王匡和董卓的军队打过仗,结果实在太出人意料!河内郡太守王匡是围攻洛阳的北路军,屯兵河阳津。还未主动攻击,就被董卓派谴精兵从小平北面渡河,绕到王匡大军的后方。董卓精兵发动突然袭击,大破王匡军,主将方悦被吕布所杀,全军几乎覆没。幸得乔瑁、袁遗两军相救,王匡才得以脱身。曹操大军是攻击洛阳的东路军。两军大战于荥阳汴水。夏侯惇正与吕布打得不可开交,董将李催率军从左边杀来,曹操急命夏侯渊迎敌。右边喊声又起,郭氾引军杀到,曹操又急令曹仁迎敌。夏侯惇敌不过吕布,飞马回阵。吕布引铁骑掩杀,曹军大败。曹操夺路奔逃,正遇徐荣伏兵。徐荣拈箭便射,正中曹操肩膀。曹操负痛踅过山坡,又被两伏兵枪中马腿而翻身落马,被二卒生擒。幸好曹洪抢到,斩卒献马,几与死神擦肩而过,才逃回河内。孙坚大军是围攻洛阳的南路军,屯兵鲁阳。当时孙坚招募的豫州新兵正在演练,孙坚也正为长史去南阳督粮饯行。董将胡轸部骑兵骤至,孙坚一面令士兵有序入城,一面推杯换盏,继续饮酒。待操场上将士多已入城,才慢慢站起,走向城门。孙坚临危如此冷静,避免了在城门洞里的拥堵,体现他的临变应急能力。胡轸见孙坚的军队,大敌当前时如此严整,没敢发动攻城。此次有惊无险!孙坚大军整备停当,移军梁县(今河南临汝),立足未稳,那个曾大败曹操的徐荣,猛不防率大军包围了孙坚的部队。孙坚急上马杀出一条血路,率一股骑兵突出重围。那徐荣紧追不舍,并大喊:“头裹红巾的是反贼孙坚,无论杀死生擒,皆有重奖。”孙坚爱将祖茂闻此急与孙坚换了头巾,把敌人引到了一片墓地里,将红头巾扣在烧柱上,他自己躲进旁边的深草中,才救了孙坚,自己也摆脱了危险!好在此次孙坚所率部队,是新招的豫州兵,那些久经战阵的长沙兵、荆州兵还驻扎在鲁阳,还有和董卓拚杀的资本。不像王匡、曹操那样,一蹶不振!孙坚重整旗鼓,移军阳人城(河南汝阳东北)。这次和董将胡轸对垒,同行的还有吕布。胡轸代表的西凉系和吕布代表的洛阳系为了争宠,严重不和。孙坚利用敌将间的矛盾,主动出击,打得胡轸丢盔卸甲,还斩杀了胡轸麾下的都督华雄。吕布挺着方天画戟与手持古锭刀的孙坚大战近百回,渐渐抵挡不住,亏是长武器,如和孙坚一样的刀剑,怕早成了孙坚的刀下之鬼。想到此处,吕布飞马回阵,孙坚急率军掩杀,董军败逃。孙坚的阳人城之战,大破名将胡轸,斩都督华雄,败新将吕布,影响极大。董卓说,十八路诸侯不足惧,只有这个孙坚难对付,你们遇上他要当心。董卓这一仗输得心里已经发虚,就派李催前往讲和,条件开得很大方:(一).和孙坚结儿女亲家,把女儿嫁给孙权。(二).让孙坚开列亲族心腹人员名单,一一封官拜爵。孙坚大骂道:“董卓大逆不道,我不灭他三族,死不瞑目。”把李催吓得仓皇而逃。其他诸侯都已无心再战,但孙坚率军向洛阳进逼。董卓见软的不行,亲自率大军来与孙坚决战。两军在洛阳郊外的皇陵相遇。孙坚身先士卒,领头冲杀,将士们士气大增。董卓眼见孙坚杀至近前,慌忙后撤,孙坚率军掩杀过去,董卓大败。此战险些要了董卓性命。回到洛阳城内,董卓夜不安枕,梦见孙坚破城,取他首级。急撤退至渑池,只留吕布率兵守洛阳殿后。皇陵之战大胜后,孙坚整军直逼洛阳。丧心病狂的董卓下令洗劫洛阳豪门大户,焚烧洛阳城,掘皇陵,挟少帝及百万百姓西迁长安。孙坚攻入洛阳,再次大败吕布,吕布也仓皇率残部西逃。至此,轰轰烈烈的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之战结束。整个战役,孙坚所部是多次主动攻击董卓部队,并取得胜利的部队。充分显示了孙坚的英勇顽强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江东猛虎真不是浪得虚名,孙破虏也名副其实。孙坚是东汉末年强武将应没有疑问。怪不得有人说,孙坚若能活到曹操、刘备的年纪,三国史不定什么样!

5、

1141年,地点西域卡特万,2万契丹骑兵与10万塞尔柱精兵对决,战况激烈。契丹骑兵即将崩溃时,盟友葛逻禄投入战斗,耶律大石转败为胜,3万塞尔柱精锐阵亡沙场,其余大多投降。桑贾尔的皇后,左路军主帅西吉斯坦国王,右路主帅埃米尔库马吉成为俘虏,国王桑贾尔狼狈而逃。耶律大石,契丹人,辽国名将,他本有机会力挽狂澜,只是辽天祚帝不重用他而已。1120年,北宋、金国签署“海上之盟”,约定一起夹击辽国。灭亡辽国后,北宋将之前送给辽国的“岁币”转交给金国;作为补偿,金国答应归还“燕云十六州”,双方维持友好关系。1122年,宋徽宗派童贯率20万大军出征,北上攻打燕京,收复失地。此时,辽国主力正在与女真厮杀,燕京留守的将士不足2000人,防守十分薄弱。有意思的一幕出现了,宋军攻打燕京,耶律大石半路设伏,将其击败。接着,耶律大石得到增援,率2万兵马反击,宋军一溃千里。击败了20万宋军,北徽宗只好求助于盟友金国,女真骑兵越过长城,辽军不是对手,耶律大石逃奔夹山,投靠天祚帝。1124年,眼看局势糟糕,耶律大石率200兵马一路向西,前往可敦城,召集契丹旧部。在可敦城,耶律大石得到了补充,兵力增加到万余人,实力渐渐增强。1130年,耶律大石在叶密立称帝,国号“辽”,史称“西辽”,这是契丹人建立的又一个强盛的王朝。西辽建立后,金国惶恐不安,前后五次出兵西北,都被耶律大石击败,完颜宗翰狼狈而逃,女真骑兵前后阵亡一万余人。但是,金国正处于强盛时期,耶律大石两次东征也失败,双方维持平局。1134年,耶律大石联合其他部落,拼凑出10万大军,开始东征金国。由于路途遥远,又有沙漠隔绝,辽军东征没什么效果,中途便返回来。此后,耶律大石不再西征,而是一路向西,争取在西域、中亚立足。如此,耶律大石就必须要面对一个强大的对手,就是塞尔柱帝国。“西辽”建国前后,中亚的塞尔柱帝国处在极盛时期,压着拜占庭帝国打,曾经强悍无比的罗马军团,被塞尔柱骑兵打得服服帖帖。中亚就这么大,只有更加强的雄主才能生存下来。1141年,塞尔柱出兵攻打葛逻禄,且拒绝接受耶律大石的调停,双方磨刀霍霍。1141年初,岳飞率兵北上,在两淮击败金兀术,十万“铁浮屠”、“拐子马”再一次落荒而逃。7月,西域的卡特万草原,耶律大石御驾亲征,率领2万契丹骑兵与10万塞尔柱精兵进行厮杀,塞尔柱国王桑贾尔也亲自督战。1141年,这一年的大战真不少,都很精彩。卡特万是一片宽阔的草原,适合骑兵进行对决,是一个理想的战场。耶律大石将契丹军分成三部分,右路骑兵2500人,左路骑兵2500人,本人亲自率领中军,总计兵马2万。塞尔柱也是如此,分成三路列阵:桑贾尔率中路,西吉斯坦国王率左路,埃米尔库马吉率右路,总计10万余人。2万对打10万,力量对比悬殊,耶律大石也没把握取得胜利。为此,他事先在草原后方的一条狭窄的山谷两侧埋伏一支骑兵,并邀请葛逻禄骑兵协助,以防不测。也许耶律大石也没想到,就是这个决定,契丹得以扭转败局,取得后的胜利。塞尔柱、契丹,都是以轻骑兵为主,擅长使用弓箭、弯刀,装备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桑贾尔率先进攻,派骑兵从中路冲杀,使用弓箭射击契丹军。耶律大石也是如此,契丹轻骑兵反击,双方在远距离相互射击。冲到一定距离后,双方抽出弯刀,开始进行肉搏战。塞尔柱兵力雄厚,桑贾尔又亲自冲锋陷阵,契丹中路军逐渐不支,被撕开一条缺口。桑贾尔抓住战机,立刻集中兵力朝着缺口处杀来,耶律大石的中路军受到挤压,朝着左路军靠拢,阵型有所松动。接下来,塞尔柱骑兵从左路、右路同时进行,契丹抵挡不住,耶律大石被挤进山谷。眼看就要获胜,塞尔柱士兵关键时刻掉链子,他们忙于抢夺战利品,没有及时跟上追击部队。塞尔柱士兵冲进山谷时,葛逻禄骑兵、步兵构筑起防线,阻挡了塞尔柱士兵的攻势。狭小的山谷中,塞尔柱士兵人数众多,却施展不开。此时,山两侧的契丹骑兵发起进攻,利用弓箭射杀塞尔柱士兵。山谷中的战斗,毫无悬念,冲进山谷中的塞尔士兵全军覆没,桑贾尔的皇后、左路军主帅、右路军主帅都成了俘虏。左路、右路同时失去主帅,在山谷外的塞尔柱士兵阵脚大乱,斗志全无,纷纷溃逃。契丹骑兵乘势反击,斩杀3万余人,大获全胜。卡特万之战,葛逻禄士兵起到关键作用,耶律大石转败为胜。751年,高仙芝率2万唐军也15万阿拔斯军在怛罗斯对决,唐军斩杀敌军8万余人,却因盟友葛逻禄的倒戈,战局急转直下,唐军终战败,退回安西都护府。就此而言,葛逻禄的能量真不小。问题来了,卡特万之战前后,拜占庭打不赢塞尔柱;塞尔柱打不赢契丹;契丹打不赢女真;女真的精锐“铁浮屠”、“拐子马”被“岳家军”压着打。如此,能否说明,当时“岳家军”是为强悍的劲旅呢?

6、

抄书第二天!字写得不好,大家海涵![祈祷][祈祷][祈祷]发头条我是按自己的性情来,有一天没一天的[捂脸]。这次下定决心,每天抄书一篇,这样可以自己增长知识,和大家一起学习。也可以赚点收益。欢迎朋友们监督指导![祈祷][祈祷][祈祷]秦朝末年,秦二世派出骁勇善战的大将章邯率军攻打赵国。赵国兵力很弱,很快就被章邯的军队打得节节败退,不得不退守巨鹿。秦军见状把赵军围困起来,等着他们缴械投降。无奈之下,赵王只好派人向楚国求救,楚怀王任命宋义担任上将军,又下令让项羽担任副将,并且让他们二人率领大军赶往巨鹿,帮助赵国解围。出乎意料的是,宋义率军来到安阳后,当即按兵不动。他整日花天酒地,丝毫不管将士们粮草短缺,生活困顿。尽管作为副将的项羽再三催促宋义赶紧渡江去巨鹿,解救赵军,但是宋义却不以为然。原来,宋义是想等到秦军和赵军两败俱伤之后,再率军进攻,这样便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取得成功。对此,项羽终于无法继续忍耐,他冲动地冲进营帐,以叛国之名杀了花天酒地的宋义。正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在将士们的热情拥护下,项羽成为代将军,楚怀王得知消息也无计可施,当即任命项羽为真正的上将军。通过此事,项羽在楚国树立了威名,在军中树立了威信。他当即派出两名强悍的将军率领精兵渡河,赶到巨鹿与秦军交战。得知这两名将军旗开得胜后,他当即下令全体将士渡河,与秦军决一死战。为了鼓舞将士们的士气,使他们知道自己除了与秦军殊死搏斗之外,根本无路可退,项羽采取了很多行动。他当即下令全体将士凿穿渡河的船只,摔碎做饭用的锅灶,而且还把营地的所有帐篷都烧毁了。此外,他只给每名将士发 了三天的粮食。由此一来,全体将士都意识到他要与秦军决斗,要么胜利要么 死亡,这两条路只能择一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