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王简介(平南王为什么不叫平西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8-01 03:32:46 浏览
1、平南王为什么不叫平西王

建宁公主在守寡七年后,康熙终于平定三藩,于是下旨处死吴三桂所有的孙子,其中包括了建宁公主的两儿子。建宁公主跪着哭求康熙:“姑姑求您,放过我的两个儿子吧!”大部分人所知道的建宁公主,是金庸笔下《韦小宝》的妻子之一。文中的建宁公主刁钻泼辣,身份是康熙的妹妹,是一个虚构人物。历史上真正的建宁公主也叫恪纯长公主,是皇太极的十四公主,顺治帝的妹妹阿吉格,封号和硕公主。所以,她实际上是康熙皇帝的姑姑,而不是妹妹。为了拉拢、稳住吴三桂,顺治帝(实际是孝庄太后的旨意)将阿吉格指婚给了吴三桂的大儿子吴应熊。在清朝,嫡出的公主封号是固伦公主,庶出的公主封号则是和硕公主。阿吉格的生母是皇太极的庶妃奇垒氏,所以她是和硕公主。清朝皇子、公主的婚配权都在皇上手里,基本都是用来政治联姻了。固伦公主一般都会嫁往蒙古,再不济也是嫁给八旗子弟。像阿吉格这种正统的公主嫁给汉人在清朝历史上并不多见,大部分都是宗室之女以公主之名出嫁,就像《红楼梦》里的贾探春一样。可见这位和硕公主在宫里地位一般。六年后,顺治帝改封阿吉格为和硕建宁长公主。建宁公主与驸马吴应熊一直生活在京城,并未藩居云南。实际就是为了控制吴三桂,朝廷将吴应熊留在京城当质子。不过这二人琴瑟和鸣,郎情妾意,生儿育女,过得好不惬意。因为吴三桂为清廷镇守一方,劳苦功高。顺治帝为了嘉奖吴家,不断的给身在京城的吴应熊加官进爵。吴应熊从初的三等子爵到正一品的太子太傅,也不过十五年时间。顺治帝在位期间设立的四位藩王,辅佐八旗,为朝廷镇守边疆平定四方。顺治九年定南王孔有德身亡于文本,他的儿子又被奸人所害,定南王一脉无人继承,于是顺治帝废除了其爵位,从此四藩变三藩。顺治帝去世后,八岁的康熙登基,四位辅臣辅佐。整个朝廷暗流涌动,京城这边鳌拜一家独大,边疆三藩各有异心。三藩中平西王吴三桂军事力量强大,不管是从政治还是军事,各方面他都有能力自立门户。朝廷渐渐的也感觉到三藩没有以前好管理,等到康熙亲政时,撤藩势在必行,只是看何时撤,怎么撤。“撤三藩”是康熙帝政绩之一,这其中各种人情世故的拉锯、尔虞我诈,就是一场政治斗争,的精彩,体现了青年康熙过人的才智与胆识。康熙十二年,三藩之一的平南王尚可喜已年近七十,身体多病,于是上奏康熙想告老还乡回辽东老家。康熙敏锐的感觉到,他等待已久的撤藩的机会来了。于是他不但同意尚可喜的请辞,还将平南藩王一并撤离。康熙这一招让平西王吴三桂与靖南王耿继茂大为震惊,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这二位假意上奏也请求撤藩,想探一探康熙的心意。结果康熙顺水推舟的大笔一挥,准奏了。由此看来,康熙对三藩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三藩中平西王吴三桂是老大,军事力量强大,他造反之心更是蓄谋已久。现在时机已到,于是他联合靖南王以“反清复明”的名义起兵造反。康熙当然知道三藩没这么容易撤,也知道吴三桂试探自己的心思,所以在军事上早就有所准备,甚至在三藩的军队里早就埋伏了朝廷的人。吴三桂何时起兵如何攻打,康熙都了如指掌,所以吴三桂很快就败下阵来。平西王、靖南王从此与朝廷撕破脸。康熙十三年,吴三桂自立为王,称“周元年”。康熙获悉,怒不可竭,将定居京城的吴家长子吴应熊长孙吴世霖处以绞刑。论亲戚,康熙处死的是他的亲姑父与表弟。康熙此举确实让吴三桂身心皆受重创,一病不起。倍受打击的除了吴三桂,还有建宁公主。一天之内她失去丈夫与儿子,任她如何痛哭,也哭不回丈夫儿子的命。康熙二十年,三藩终于平定。平西王吴三桂早在三年前去世,继承他“周”字号王位的是孙子吴世瑶。为了以绝后患,康熙不得不赶尽杀绝,他下令将吴氏一族斩草除根:“二幼孙缢杀,诸庶孙斩首弃市”。这二幼孙之所以区别对待,因为他们有爱新觉罗的血脉,是建宁公主之子。建宁公主痛哭流涕跪求侄儿康熙,求他放过这两个孩子。她已经失去丈夫和一个孩子了,这两个孩子年纪还小,他们没有任何的过错,不该为爷爷的过错承担后果。康熙虽然觉得姑姑可怜,但是谁叫她摊上这么一个野心勃勃的公公?说一千道一万,这两个孩子是吴家的血脉,谁也说不准他们长大了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要怪,就只能怪命运,就只能怪他们为何投胎在吴家。康熙四十三年,建宁公主去世,不知道在失去丈夫、孩子们之后的二十多年,她是如何一个人熬过来的。人的命运就是这样,起起伏伏,浮浮沉沉。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参考资料:【1】《明清史料》

2、谁是现在的平南王

清朝年间,康熙召见平南王尚可喜,皇太后感其功,赏给其母一件薰貂领花绸锦袍。尚可喜接过锦袍可就作了难了,因为他是父亲的二房所生,而由正房养大,这样一来,他便有了两位母亲,把锦袍给谁呢?回到家后,尚可喜把皇太后赏赐这件事给两位母亲说了,两位老太太都说应该得到这件锦袍,吵得不可开交。尚可喜为这件事左右为难,没办法便拟个奏折,想禀告皇太后两位母亲争执不下,而把赏赐退回。奏折刚拟好,被幕僚金光看到了,他急忙找到尚可喜,认为把这事禀告上去,有失尚府体面。尚可喜问他可有办法,金光想了想,便提议将“争执不下”换成“礼让不迭”,尚可喜闻听连连点赞。皇太后收到尚可喜的奏折,弄清楚了原因,连连自责:“是我不了解情况,让尚爱卿为难了。”皇太后不仅多次赞赏尚可喜两位母亲的贤德,还命人又照原样另做了一件锦袍,一并赏赐给两位老太太。尚可喜的两位母亲得到锦袍后,知道皇太后赞赏自己谦让的品德,心中很是愧疚,二人诚心改去自私的德行,从此真的互敬互爱。幕僚金光仅仅更改了几个字,不仅保住了尚府的体面,而且还促使尚母知晓礼节,真是功莫大焉。

3、平南王是谁

明末清初时期,很多汉人降将在屠杀自己同族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如在当时全国推行“剃发令”、导致无数汉人因不肯剃发,惨遭杀害的孙之獬,“嘉定三屠”的元凶李成栋。今天要说的是,清初时期汉人平南王尚可喜。尚可喜, 生于1604年(万历三十二年), 祖籍山西,后迁至北直隶衡水县,再后来尚家举家迁到辽东,他的前半生都在辽东度过,应该算是辽东人。尚可喜全家从军,他也早早加入了辽东的东江军,因为战功卓著至副总兵。江东兵变后投靠后金,顺治六年被封为平南王,康熙十四年晋封为平南亲王,康熙十五年,七十三岁的尚可喜病逝,谥号“敬” 。对于尚可喜有人曾给出评价:“后金肆虐辽东时,尚可喜和父兄一起为了民族被压迫和奴役奋起反抗战斗,在江东总兵毛文龙的麾下投入到反抗后金侵略的战斗中,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浴血奋战,并且战功卓著。这十年是反抗侵略、为国效命,悲壮的十年,是他一生中为有意义、为光彩的十年。他的父兄都战死疆场,全家数百口人在战争中罹难。但此后尚可喜在痛感被长官逼迫,个人性命危险之时,选择投降后金,对自己的同胞大肆举起屠刀,可谓罪行昭著。”尚可喜自幼随父从军,弓马娴熟,有勇有谋,深通军事,深得皮岛总兵毛文龙的赏识,被收为养孙,赐名永喜。 尚可喜父亲尚学礼一日在巡逻时,遭遇后金军队,力战殉国,尚学礼死后,他的所有的部众都投奔了尚可喜,将他视为新的统领。毛文龙被袁崇焕擅杀后,东江军迅速瓦解,新任总兵黄龙被部下拘禁,兵变的幕后主谋是沈世魁, 尚可喜率军平定了兵变,支持了黄龙。崇祯六年,黄龙兵败自杀,尚可喜的妻妾、家眷数百口没能及时逃走,他们不愿受辱,全部投水而死。黄龙死后,沈世魁上任东江总兵,他刚上任就马上安排要除掉和自己关系不和的尚可喜。尚可喜自然清楚自己如果待下去,自然不会有好果子吃。他当时还有其它的选择,但他选择了率领自己的所有部将直接投奔自己的敌人后金。皇太极得知尚可喜投降的消息后,大喜过望,直呼“天助我也”,亲自出城三十里相迎,将尚可喜带来的部队取名为“天助兵”,归入汉军镶蓝旗。 清初,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个明军的降将,都被清封为王,他们也称为“三顺王”。尚可喜投降后在打击李自成、和后来的南明政权上不遗余力,为了对新主子表忠心,尚可喜还制造了一系列惨绝人寰的屠城案,其中以“广州大屠杀”和“潮南大屠杀”为恐怖和令人发指。顺治七年,尚可喜和耿仲明的儿子耿继茂率领清军包围广州,劝降失败后,对广州城发起猛攻,城内的居民誓死抵抗,本来预计一个月的战斗整整打了十个月,造成清军大量伤亡。 城破的那天,为了泄愤,尚可喜下令进行屠城,大屠杀持续了十二天,史称“庚寅之劫”,数十万人在这次屠杀中遇难。三年之后,尚可喜与耿继茂继续率军攻陷潮州、南雄,再次举起屠刀,乾隆年间的《潮州府志》记载,“纵兵屠掠,遗骸十余万”。清初天下刚定,尚可喜驻守广东地区,对自己区域内的人们进行高压通知,效果显著。顺治为了挟制他,将他的长子尚之信召入京城为人质,做了御前侍卫,封为“俺答公”。康熙执政后,尚可喜上书,说自己“年老多病”希望长子尚之信回藩协助自己处理事务,康熙答应了他的请求。没想到尚之信回到藩属地后对周围的人“小则鞭打辱骂,大则扑杀之”,周遭的人望而生畏。尚可喜也拿长子尚之信毫无办法,有人建议尚可喜“立贤不立长”,上书朝廷将王位传给次子尚之孝,于是尚可喜上书朝廷希望能改立继承人。没想到,尚之信的做事方式超出了尚可喜的想象,尚之信四处大闹,逼得弟弟尚之孝自己出来表态放弃继承权,尚可喜无可奈何。此时,尚可喜年事已高,上书朝廷要告老还乡,康熙正担心藩王做大作乱,顺水推舟同意了他的请求,又以“尚之信跋扈难制”为由,下令撤藩,尚可喜倒是无所谓,尚之信大为恼怒。恰好这时,“平西王”吴三桂反了,吴三桂和耿精忠率军打到了广东 ,尚可喜想要为朝廷尽力想要守住自己的领地,但他的军队在与吴三桂的较量中屡受重创,广东全境岌岌可危 。吴三桂深知尚可喜和自己的长子不和,暗中派人联系尚之信许诺事成后封尚之信为王,世守广东。二人一拍即合,尚之信马上发动兵变,囚禁了尚可喜。尚可喜知道自己的儿子兵变后,悲愤不已,病情加重,不久就死在囚禁的地方。尚可喜的一生,前半生在抵抗侵略,后半生对自己的同胞举起屠刀大肆屠杀,其实他的一生都在追寻利益,没有民族大义,尚可喜也被收录在乾隆时期编著的《贰臣传》中,应该是一个比较中肯的定位。

4、景甜平南王

1673年,平南王尚可喜,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于是上书给康熙,让儿子尚之信做平南王,自己则回去辽东老家去养老。他本来只是想试探一下康熙的态度,不料康熙直接命他带领家眷和士兵回辽东,并且撤销他的广东“藩领”。康熙的这一步,吓到了吴三桂和耿精忠,他们为了试探康熙也上书请求退休,撤藩,康熙连忙说“好”,并且派了钦差去昆明,督促吴三桂早日启程。康熙这么不给面子,吴三桂想了想,终于决定在这一年的十一月二十一日,正式跟康熙翻脸。这一天,他特地穿了大明的衣冠,率领一群将士前往永历的坟前祭拜,祭毕大哭,这一哭,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吴三桂起事之时,声势浩大,西南响应,如当时的贵州提督李本深,以安顺响应吴三桂,不久贵阳也主动投降。吴三桂以泰山压顶之势攻入湖南,大将马宝拿下常德,夏国相拿下澧州,吴应麒拿下岳阳,吴三桂进驻常德。四川的提督郑蛟麟,总兵谭宏、吴之茂,接到昊三桂的檄文,也决定反清。四川 的巡抚罗森,本想从湖南调兵,抵御攻入四川的吴军将领王屏藩,但在郑蛟麟的劝说下,挂上大明旗帜。清朝的经略大学士莫洛率兵开抵四川西北的宁羌,被陕西提督王辅臣杀了,王辅臣决定反清以后,奉了吴三桂之命,向甘肃发展,一直打到兰州。在湖北,有襄阳的总兵杨来嘉与郧阳的副将洪福同时决定反清,占了穀城、均州等地。在河南,有驻防彰德的“河北总兵”蔡禄,更重要的是在桂林的“镇守广西将军”孙延龄(孔有德的女婿),与在福州的靖南王耿精忠,也都反清,派兵进攻浙江,而且欢迎郑经在福建登陆,攻广东的潮州、惠州,并答应把漳州、泉州割给他作为酬劳。康熙向吴三桂挑战,挑起了如此大祸,但是他并不慌,他听从索额图的建议,分遣军队,到几个军事要地驻扎,节节策应。荆州(湖北江陵)重要,他任命顺承郡王勒尔锦为宁南靖寇大将军,前去荆州,抵住在常德的吴三桂本人。他又派马哈达去兖州、廓尔坤去太原,作为后劲 ,此外,西安、汉中、汝宁、南昌、安庆也摆了不少兵,他又创立军事驿站的制度,使得前方的消息在几天之内便传到京城康熙与吴三桂似下棋一般,吴三桂走完了,到康熙了。康熙的第一个胜仗,是在浙江,战事一开始,他就派兵部侍郎李之芳到杭州,“总督浙江军务”。当时耿精忠的三个大将马九玉、曾养性、白显忠,攻进浙江与江西,占了金华、处州、天台、义乌、建昌等处,温州的守将祖宏勋也换了旗。李之芳这人对清朝很卖力,不在杭州偷安,偕同满洲兵都统赉塔到衢州与耿军死斗,康熙十五年(1676年)八月,赉塔大破马九玉于江山县的大溪滩,穿过仙霞岭,进入福建,两个月后,耿精忠投降,留在浙江的耿军失掉后援,慢慢被李之芳解决。康熙的第二个胜仗,是在江西,他在康熙十三年派安亲王岳乐为定远平寇大将军,进驻南昌。当时,赣北各地差不多全为吴军与耿军占领,岳乐不愧为满洲将门之子,很快便收复了饶州、抚州、广信、景德镇、上高、安福。康熙的第三个胜仗,是在西北方面,他在康熙十五年选用曾经反对撤藩的图海,为抚远大将军,率领满洲八旗的精锐,去甘肃平凉对付王辅导班臣,图海去了以后,一举而占领平凉北边的虎山墩,王辅臣投降。难打的是吴军夏国相所坚守的萍乡,康熙很了解新武器的重要,于是委任西洋人南怀仁负责铸造新式的炮,这新式的炮比吴三桂所有的炮厉害得多,康熙敕发了二十尊,输运给岳乐,于是岳乐就在康熙十五年二月打下萍乡,进兵湖南,于十六年攻下醴陵、浏阳,威胁长沙。吴三桂听到长沙危险,亲自从常德回来布防,叫马宝坚守,他再去德,中途被清将穆占邀击,败走衡州,吴三桂从此进入颓势。虽然尚可喜的 儿子尚之信已经在康熙十五年月决定反清,并接受吴三桂的号令,但是吴军所占的吉安、衡州、郴州、永兴却被清军夺了去。吴三桂叫马宝离开长沙,以全力攻永兴,攻了很久,攻不下来,清军却由赣南打近进了韶州,,尚之信又降了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八月,吴三桂去世。吴三桂的大错误,是滞留在常德与常德附近的松滋,他也许是在梦想与清廷划江而守,平分天下,但忘记了“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大道理。康熙呢,却指挥若定,处处主动,终以一个十几岁的、生长在深宫的青年的身份,击败了一个身经百战、六十余岁的老将,实在是让人佩服!

5、平南王的真实身份

公元1650年11月24日,清朝平南王尚可喜率领满洲军队攻陷广州城,开始了长达12日的“广州大屠杀”。据历史记载有70万人死于屠杀。青少年时代的尚可喜为了追寻父亲,徒步到了父亲从军的皮岛,随后做了明东江总督毛文龙的养孙。在与后金征战的过程中,尚可喜的父兄先后阵亡。无奈他成了父兄军队的首领。后来尚可喜的家眷百余人口遭到后金的屠戮,然而这仍然阻止不了尚可喜他的汉奸之路。在内讧中怕遭到毒手,他毅然决然地带领万余人部队投靠了后金。当时人丁稀少的后金皇太极大喜过望,封他为清顺王。尚可喜投奔后金仅仅过去两年,后金的国号由金改为大清,清兵入关后,尚可喜一路追击李自成余部,后又为大清大战南明势力不余遗力,因功被封为平南王。当他的大军到达广州城下,遭到了守将杜永和的强力阻击。杜永和早先围城掘河三道,使河水和海水相通,只有广州西北外通陆地而成为易守难攻之地。尚可喜围困广州城10月有余,死伤无数,竟然寸功未尽,但是意外还是发生了。广州城的一个守将范承恩因杜永和酒后讥笑他为草包儿怀恨在心,打开城门降清。至此广州城陷落,杜永和乘船逃离。尚可喜大开杀戒,70万汉人死于他的屠刀之下,直到12月5日才放下屠刀,却无耻的强令城内幸存的男女老少跪下感谢他的不杀之恩。尚可喜年老生病,直到弥留之际还要穿着当年皇太极所赐官服,想着到另外一个世界在去服侍他的主子。尚可喜牛的并不是他的“忠诚”,而是他的“小弟弟”。他的繁殖能力甚至超过康熙,康熙有35个儿子,尚可喜有37个儿子。他的子孙繁衍不乏成功人士,所以尚可喜纪念馆、尚可喜研讨会应运而生。尚可喜得后人热情地讴歌他们的这位老祖宗:“认清大局,顺应潮流,既能与时俱进,又能把握机会。。。”这足以让“西湖三杰”中矢志抗击女真的民族英雄岳飞和张煌言羞愧得无地自容。时代不同了,汉奸也能华丽转身。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6、平南王是什么时期

尚之信是平南王尚可喜的长子,他酗酒暴逆,凌虐藩下。一天,王府有个太监去见尚之信,正好遇到尚之信喝醉了。尚之信见太监肚子大,就说:你的肚子里必有奇宝,我剖开看看!说着,就用匕首划开了太监的肚子。太监当即毙命。王府有个堂官叫王化,已经六十多岁了。盛夏酷暑,王化敞开衣襟,立在庭院里。尚之信见了,笑着说:你的胡子眉毛太白,晒晒就黑了!于是,他让人把王化绑起来,在烈日下暴晒。从上午9点,一直晒到下午6点,差点儿把王化晒死。尚可喜知道儿子的所作所为后,十分气愤,就把尚之信叫去,打了30大板。然而,尚之信不仅不悔改,反而变本加厉了。参考:《广阳杂记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