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主要简介(诗经的简介介绍)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8-01 04:19:11 浏览
1、诗经的简介介绍

“三月三”原称上巳节,因是三月的第一个巳日而得名。《诗经》介绍道“中国情人节古代就有,即农历三月三,它称为上巳节,又称女儿节。”相传“三月三”由上古伏羲和女蜗神话演绎而来,情人游春幽会的习俗已形成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据载在公元前的周朝,农历三月初三就被确定为国家法定的情人节,当天全国的青年男女都要在当地参加聚会,互相寻找中意的对象。尽管七夕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有关,但是由原本两颗永远不能相会的牛郎、织女星,意会成的故事演绎成中国的情人节,总会给人一种凄美感觉,缺少情人节的甜蜜气氛。“三月三”的习俗要比“七月七”早1000多年,作为情人节,“三月三”要比“七月七”悠久得多,典型的多。可是我们这些年,是把2月14日作为了情人节,近几年把“七夕”节作为情人节。蓦然发现原来“三月三”是中国古代时就有的情人节。

2、诗经详细介绍

《诗经》的语言艺术(四)复沓章法《诗经》在章法上显著的特点是复沓的联章形式,即每章字句基本相同,只换少数词语,反复咏歌。这些形式原是来自民歌。初的民歌大都在劳动中产生,由于劳动的需要,此起彼和,自然形成叠章。同时,由于民歌的曲牌往往较短,如果不用反复歌唱的复沓方式,就很难唱得尽兴。《周南. 芣苢》是较典型的例子:采采芣苢,(车前子儿采呀采,)薄言采之。(采呀快快采些来。)采采芣苢,(车前子儿采呀采,)薄言有之,(采呀快快采起来。)采采芣苢,(车前子儿采呀采,)薄言掇之,(一颗一颗拾起来。)采采芣苢,(车前子儿采呀采,)薄言捋之。(一把一把捋下来。)采采芣苢,(车前子儿采呀采,)薄言祮之。(手提着衣襟兜起来。)采采芣苢,(车前子儿采呀采,)薄言襭之。(掖起了衣襟兜起来。)这是妇女采车前子时唱的歌,每章唱的都是劳动的内容,字句基本相同,只换一两个字,便唱出了采集芣苢的全过程,这说明复沓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反复歌唱中,递进地加深内容、增强感情,造成一种优美的意境。清人方玉润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馀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诗经原始》)这段话很好地说明了复杳章法的艺术效果。诗人对复沓章法的运用是很灵活的,《芣苢》的复杳只是一种基本形式,在此基本形式的基础上有许多变化。有些诗只是部分章句复沓,如《郑风·子衿》三章,只是一、二章用复沓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捎信)?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这首诗描写一个姑娘等待情人的焦急心情,诗的一、二章用复沓形式写出了感情的发展,由“衿”到“佩”、由“心”到“思”、由“嗣音”到“不来”。第三章再用赋的方法,具体叙述她焦灼地在城楼上走来走去,一日不见,就象三个月不见一样,不但形象鲜明,而且更好地道出了她的深情。这说明复沓与铺叙互相配合,对思想感情的抒发,是有补充与加强作用的。还有些诗只是兴句复沓,如上文介绍过的《采薇》、《鸿雁》等。《东山》也应属此类,朱自清先生说,《东山》每章前四句“很象是和声”(见《中国歌谣》),实际上应是由和声变成的兴句。复沓的方式多种多样,诗人完全根据内容的需要灵活安排,都能产生出一定的艺术效果。

3、诗经简介及内容

《诗经》简介《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诗经》是我国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诗经主要简介#

4、诗经主要介绍

我国古代的五大宝典,至今仍然得到广泛的使用,以下分别来介绍这五大宝典的创作及影响:1.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其制作过程是由黄帝命令医学大师伏羲、神农等人编撰而成,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和修订,终形成了现在的版本。这部经典集中了古人对人体生理、病理、诊断和调节的智慧,对中国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书之一,被誉为兵家圣典。其制作过程是由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孙武所著,经过多次修订和注释,终形成了现在的版本。这部兵书总结了古人在战争中的智慧,包括战略、战术、兵器、军纪等方面,对中国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 《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易学之源。其制作过程是由周朝的文王和周公所编纂而成,经过多次修订和注释,终形成了现在的版本。这部经典总结了古人对宇宙、人生、道德等方面的智慧,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其制作过程是由周朝的文王和周公所编纂而成,经过多次修订和注释,终形成了现在的版本。这部经典总结了古人对自然、人生、爱情等方面的智慧,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 《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儒家经典。其制作过程是由孔子的弟子们所编纂而成,经过多次修订和注释,终形成了现在的版本。这部经典总结了古人对人生、道德、政治等方面的智慧,对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诗经主要内容介绍

《先秦史》——从《诗经》看先秦的婚礼制度引言:先秦时期的婚姻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品之一,也记录了当时的婚姻风俗和婚礼仪式。本文将通过对《诗经》中相关篇目的分析,探究先秦时期的婚礼制度及其社会意义。一、先秦时期婚姻制度的基本特征先秦时期的婚姻制度,大致可分为四个主要特点:一、男女通婚;二、婚姻以家族为单位;三、自由恋爱和包办婚姻并存;四、有较为复杂的仪式、礼节和习俗等。先秦时期男女通婚是一个相对普遍的现象。在《诗经》的相关篇目中,经常出现男女“力争”,“定之以媾”,后“和姻”成婚的情节,体现了这种婚姻关系的特点。此外,先秦时期也存在通过婚姻联姻来巩固部族关系和政治同盟的现象。婚姻以家族为单位是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在先秦时期,婚姻往往是由家族控制的,其考虑因素主要集中于家族的利益。此外,先秦时期也存在一些与现代“六亲不认”等概念相似的现象,即家庭成员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其婚姻关系越不可行。自由恋爱和包办婚姻并存是先秦时期婚姻制度的又一特点。在《诗经》中,有很多描述男女自主选择伴侣、充满浪漫和舞蹈的诗歌,但也有的诗歌则写到了由父母、长辈等包办婚姻,其间介入媒妁等传统的婚姻惯例。有较为复杂的仪式、礼节和习俗也是先秦时期婚礼制度的特点之一。从《诗经》中可以看出,先秦时期的婚礼除了必不可少的过程,还可能包括传统的输送聘礼、桥牌、举行婚礼宴会等。此外,诗经中也提到了像“毛发严其祖”、“劳亲杀牛”等形式迥异的祭祀仪式,说明先秦时期的婚礼与宗教、传统文化等紧密相关。二、通过诗歌了解婚姻文化《诗经》是中国文化中早的诗集之一,其中很多诗歌描述了先秦时期的婚礼制度。通过对这些诗歌的分析,可以了解先秦时期的婚礼制度和婚姻文化。首先,先秦时期的婚礼通常需要经过许多仪式和程序。在《诗经》中有很多描写婚礼仪式的诗歌,如《式微》和《卫风·氓》等。在这些诗歌中可以看到,婚礼需要牵涉到诸多方面,如婚姻介绍、聘礼、婚约、婚期确定、婚车准备、女方过门、宴席等等。这些仪式和程序都体现了先秦时期对于婚姻的重视,也表现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信仰。其次,先秦时期的婚姻制度十分严格,且男女的地位不平等。在《诗经》中,很多诗歌都反映了男子是家族中的主要继承者,而女子则被视为配偶的对象。男子需要支付大量的聘礼才能娶到心仪的女子,而女子在婚姻中的地位和权利也十分有限。此外,在先秦时期,婚姻的成功也往往需要得到家族的支持和承认,所以婚姻不仅是夫妻之间的事情,更是涉及家族利益和荣誉的问题。后,可以看出先秦时期的婚姻文化强调婚姻的家族性质。在《诗经》中,很多诗歌都把婚姻看作家族之间的联姻,通过婚姻来加强家族之间的联系和力量。婚姻没有个人的自由选择,而是在家族政治和社会地位的影响下进行的。因此,很多诗歌中强调婚姻的成功和幸福与夫妻之间的感情和相互理解并不直接挂钩。而是与夫妻之间的关系是否得到家族的认可和支持紧密相连。三、结论总的来说,《诗经》反映了先秦时期的婚姻制度和婚姻文化,以及先秦时期对于婚姻的重视和传统文化的尊重。同时也揭示了先秦时期男女地位不平等,婚姻成功需要得到家族支持的特点,这些特点在后来的历史中对于中国的婚姻制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参考文献:赵光义. 《诗经》中的婚姻观 [J]. 邗江学刊, 2007(6):175-177.陈梦娜. 先秦文化中的婚姻伦理与亲族关系 [J]. 世界民族,2019(2):111-112.李义虎. 先秦时期婚姻制度及其文化价值 [J]. 陕西社会科学,2014(1):78-81.

6、诗经介绍详细资料

抄写了一点傅璇琮先生《中国古代文学通论》。这部分是关于《诗经》的,这里只抄了风雅颂的分类和对周颂的简单介绍。《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早的诗歌总集,大的特点是受制于音乐。因此《诗经》中的305首诗按音乐的属性分为风、雅、颂三种。其中颂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7、诗经全部简介

一本通俗的好书——读《古诗词课》中国文学的特质就在于诗词,尤其是诗歌。这个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所以孔子把古代诗歌编辑起来,起名字叫《诗经》。可见其地位和重要性。在孔子看来,诗歌的作用极大,可以抒发情怀,可以记录历史,可以作为兴亡的宝鉴,而且,“不学诗,无以言”,把它放在衡量自身素养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于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读诗是不行的。记得很小的时候,启蒙家教,学的就是古诗。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很早的教材了。静夜思,这名字都很接地气的。上了学,也是学习的诗歌,唐代李绅有个《怜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既有生活写照,又有诗情哲理。其它的很多,一时半会儿回忆不起来。诗歌如此重要,搞研究的多,教学创作的却很少。起码,在学生学习阶段,是没有听过的。都是读诵,背诵,作为一种知识掌握,但是创作实践基本没有。这个和古代是不同的,因为诗歌创作是如同今天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一样的重要课题的,是登堂入室的敲门砖,也是必备手艺。任何一个走仕途的人,如果不会作诗,那他是上不了台面的。民间那些隐士,很多都是诗歌高手。其实,这项技能也是个人素养和能力的一个体现。古代诗歌作品辉煌斑斓,研究的很多,现代讲解的更如过江之鲫。不过讲的深层次,讲的好的不多。因为,诗歌虽然字数不多,可是要讲好、讲透,没有深厚的研究功力,考证的功夫,那是不行的。要在创作史和历史,以及诗歌本身发展规律上,都有深刻的了解,并且能够贯通融汇,然后结合具体作品,才能把事情讲出条理,讲出秩序和门道出来。《古诗词课》其实是这方面很好的一个例子。作者骆玉明先生是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和研究。在日常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关于诗词的知识,这种背景因此可以把诗词讲的风生水起,令人兴趣盎然。在大学课堂上,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同理,课堂上的经典,拿到了社会上,也受人喜欢,因为人们的需求和认知点都是差不多的。读了这本书,对于诗词的一些常识以及历史,就会了解个概略,并且在一些关键点上,有所掌握。本书六讲,从时间顺序开始,也从作品历史开始,从《诗经》《楚辞》一直讲到唐代诗歌的各种特点,后一讲讲了《词的演化》。可以说,捋顺了中国诗词的概略情况。这里面在介绍知识点的同时,也能激起一些人的创作欲望。我的一个不成熟的观点,就是不能仅仅研究诗词的理论、历史,还要搞好创作,这才能继承发展好这项传统文化功课。尤其是在课堂上,就要开始学习,而不是让它仅仅作为成年人的兴趣爱好。要把它作为一个伟大工程来实践,那样才更有意义。这也是读了《古诗词课》之后,一个更加明了、清晰的想法。这项工作要积极推动。2023年4月6日#诗经主要简介#

8、诗经简介

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①所谓伊人②,在水一方③。溯洄从之④,道阻⑤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⑥蒹葭萋萋,白露未晞。⑦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⑧。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⑨。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⑩。蒹葭采采(11),白露未已(12)。所谓伊人,在水之涘(13)。溯洄从之,道阻且右(14)。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5)。注释①蒹(jiān):没有长穗的芦苇。葭(jiā):初生的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白露:露水本无色,因凝成霜呈白色,所以称“白露”。为霜:结成霜。这两句是以眼前所见的景色起兴,既点出深秋季节,又衬托出诗人当时惆怅的心情。②所谓:所说,这里指心里念叨的。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③一方:那一边,指对岸。④溯洄(sù huí):逆流而上。从:跟随追寻。之:代“伊人”。⑤阻:艰险。⑥游:流,指直流的水道。宛:仿佛。中央:中间。以上六句写无法寻找意中人。意思是:我想念的人儿,在河的那一方。沿着上游曲折的河岸去找他(她),道路艰险又漫长;顺流而下去找他(她),仿佛就在水中间。⑦萋萋:茂盛的样子。晞(xī):干。⑧湄(méi):岸边,水与草相连的地方。⑨跻(jī):地势渐高。⑩坻(chí):水中的高地。(11)采采:鲜明的样子。这句与上两章首句互文见义,蒹葭长势茂盛,色彩必然浓郁,所以说它“鲜明”。(12)已:止。未已,没有全干。“霜”“晞”“已”三字表示时间的变化,大约是从清晨到午前的光景。(13)涘(sì):水边。14()右:弯曲。(15)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译文芦苇一片青苍苍,地上白露变成霜。心上人儿在哪里,就在河水另一方。逆着水流去找他(她),道路险阻又漫长。顺着水流去找他(她),仿佛在那水中央。芦苇一片密又繁,露水珠儿不曾干。心上人儿在哪里,就在河水那一边。逆着水流去找他(她),道路崎岖攀登难。顺着水流去找他(她),仿佛在那水中滩。芦苇一片密又稠,露水珠儿未全干。心上人儿在哪里,就在河水那一头。逆着水流去找他(她),道路弯曲实难走。顺着水流去找他(她),仿佛在那水中洲。作品简介《蒹葭》是《诗经》305篇中抒情的部分,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爱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阅读训练1. 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苍苍:(2)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伊人:(3)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洄:(4)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晞:(5)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沚:2. 诗中表现季节和时间变化的句子是“ ”“ ”“ ”3. 诗中表现伊人所在地点的诗句是“ ”“ ”“ ”“ ”“ ”“ ”4. 如何理解诗中的伊人和对伊人的追求?5. 此诗表现什么样的情致?6. 《蒹葭》中诗人在三章诗中反复强调所求对象难以找到,对此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诗中强调河水之隔,道路漫长,重在说明寻找理想爱情的艰难。B. 诗中的“伊人”其实是不存在的,只是理想中的情人。C. 诗中三次反复,重章叠唱,突出困难,从而反衬了寻找伊人的决心。D.诗中反复说明伊人难得,说明伊人是虚幻的,不可能找到他(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