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一个有出息的满清八旗官四代是如何发达,平台固然重要,但个人能力也是极为重要阿里衮,全名是:钮祜禄·阿里衮,字松崖,虽然是乾隆朝重臣,但正史上关于他的记载并不多,连生年都不详细。但从他的个人“干部档案”来看,阿里衮进入了核心权力阶层,从他的一生的履历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满清官X代是如何成长的。阿里衮是满洲镶黄旗人,家族实力是的,阿里衮曾祖父是开国五大臣之一额亦都、祖父是康熙朝托孤大臣太师遏必隆、父亲是内务府大臣尹德、二哥是乾隆朝领班军机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兵部尚书讷亲。他的姑姑是康熙的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他的孙女是嘉庆皇帝的第一任皇后。就这个身份妥妥的官世代。可以说,只要大清不倒 ,他们家就有长期饭票。而阿里衮个人能力更是不俗。像阿里衮这样的嫡系八旗贵胄要想走仕途,基本上就是侍卫,领侍卫内大臣,内务府总管,八旗都统,地方实职武将,如果再有能力可以转任地方督抚,后就有机会入阁拜相,阿里衮走的就是这个路子,由于是自己人,乾隆对阿里衮也是刻意的培养。而阿里衮也没有辜负乾隆的期待,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颇有政绩,之所以能这样,很大程度上来自家族的熏陶和影响,毕竟能自由出入阿里衮家的都是国家重臣。阿里衮当官起步就是二等侍卫,这一职务是满洲八旗贵胄的专职,也是培养八旗子弟必然道路,阿里衮在乾隆二年就升任升内务府总管大臣,乾隆六年担任镶红旗满洲副都统,兵部侍郎,乾隆六年调户部侍郎(财政部副部长),虽然无人得知阿里衮实际年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的年龄只能比乾隆小,因为乾隆和阿里衮亲二哥讷亲幼年一起读书,由此说明阿里衮肯定比乾隆小。能在小小年纪(不到30岁)做到如此高官,与能力无关,基本上是因为家族的原因。阿里衮作为户部侍郎并不是在衙门里办公,更多的是作为乾隆的耳目去地方视察,并在各地方协查办案。在乾隆五年,山东地方遭遇水灾隐瞒灾情的情况,阿里衮奉命前往兰山,郏城二县暗查案情,在经过调查,阿里衮上奏乾隆免去二个县知县的职务,并缓征两个县的钱粮。乾隆准奏。当年十一月,阿里衮与河道总督高斌(皇亲)会审江西巡抚岳浚,知府董文炜,刘永锡贪污纳贿案。后三人一律革职。阿里衮自请江西巡抚。乾隆没有同意。乾隆六年四月,阿里衮与大学士查郎阿前往奉天考察地势,半年时间从吉林到黑龙江几千里地方,包括今天的齐齐哈尔,吉林乌拉,宁古塔,乌苏里等地,意思上就是这些地方皆不宜耕种粮食,以及适合屯边的地方调查清楚后,建议宁古塔将军属下兵丁应往何处驻扎。这是满清自开国后,第一次对“龙兴之地”进行调查。乾隆八年,湖南巡抚许容和孙嘉淦弹劾粮道谢济世挥霍公帑,孙嘉淦同请,阿里衮审理后认为是诬陷,许容下狱,孙嘉淦革职。当年十月阿里衮授山西巡抚,乾隆十五年升湖广总督,十六年调两广总督,在此期间迅速处理地方匪乱两次,而后先后授步军统领,刑部尚书,户部尚书。乾隆二十年八月,厄鲁特辉特部汗,阿睦尔撒纳叛乱,乾隆命阿里衮为领队大臣,辅助新定西将军达平定阿睦尔撒纳大胜有功,受嘉奖。这一点比他哥讷亲强多了。又因辅佐兆惠平定大小和卓南疆叛乱有功,乾隆赏云骑尉世职”,封一等公,赏双眼花翎,长子丰升额蓝翎侍卫。乾隆二十五年阿里衮任领侍卫内大臣,图像紫光阁,后任礼部尚书,御前大臣加太子太保衔,乾隆二十九年为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乾隆三十年接任云贵总督。恰逢缅甸和云南发生武装冲突,阿里衮带病作战,病逝于军中。乾隆得知消息后,追加封号为果毅继勇公。阿里衮虽然是依靠家族力量当官,而且起点颇高,但从经历来看却不是膏粱子弟在,文武都都行,而且能立军功,后还战死在军事一线,实属难得,这官四代能如此晓勇,也是异数。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2、王濬势力图明嘉靖陆釴编撰的《山东通志》说“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汉末随从父玄往依刘表,避居襄阳隆中,自比管乐。昭烈屯新野,徐庶器而荐之。先王凡三往顾亮乃见。”清雍正岳浚编撰的《山东通志》也说“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汉末随从父玄往依刘表,隐居襄阳隆中,自比管乐……”清嘉庆许绍锦编撰的《莒州志》说“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亮早孤随从父玄往依刘表,居襄阳隆中,自比于管乐……”而莒州在东汉就属琅琊郡管辖且就与诸葛亮故乡琅琊阳都县接壤。#岳濬简介#
3、虞先濬简介乾隆初期,在官制上基本沿用前朝官员。有的官员习惯了雍正时期的严苛政策,不能接受乾隆的宽仁政治。为了推行新政,乾隆严厉地处理了这些反对新政的官员。河南巡抚王士俊就是一个强烈反对宽仁政策的典型。乾隆即位后,户部尚书史贻直多次上书陈述河南垦荒的危害,他说:“河南一带,百姓卖儿卖女,就是为了应付国家的劳役。”乾隆听说后下旨,对雍正苛严政治的积极执行者田文镜予以谴责,说道:“河南地方,自田文镜为巡抚、总督以来,苛刻搜求,以严厉政策为主,而属员对他的命令执行得更加厉害,以至于该地剥削成风,河南人民生活困难加剧。”当时的河南巡抚是王士俊,他督促州县开垦的措施严厉,为此,乾隆把王士俊调任四川巡抚,实际上是降了王士俊的职。王士俊在雍正时期以耿直闻名天下,于是便进言指斥时政,说:“近的一些奏折,都意图翻前朝的案,甚至有人对大家说,只需要将世宗皇帝(雍正帝)时候的事情翻案就是好的奏折,如果这种言论传遍天下,后果将不堪设想。”王士俊的这几句话,十分厉害。他不仅是针对某一事或几件事,而是将矛头指向所有之事,囊括了乾隆即位以来十一个月的整个朝政。更为严重的是,王士俊通过指责群臣以翻驳前案为名而影射新君,实际上是把乾隆当作去翻父皇所定之案的不孝之子。王士俊由此彻底否定了以宽代严、革除弊政的指导方针,然而他的这些举动不仅涉及对新皇帝的评价问题,而且关系到新政能否继续施行,若不加以制止,便会混淆视听,扰乱人心,新政就会有夭折的危险看过王士俊的密折后,乾隆十分愤怒,马上在奏折上严批申饬,并将原折发于总理事务大臣和九卿传阅,又在养心殿严厉驳斥王士俊的欺君悖理之行。他批评王士俊所言是:“大悖天理”,侮骂皇上。乾隆还详细论证了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方针的一致性,强调说:“我的爷爷、父亲与我的想法,原本就没有丝毫的差别。但任何法律施行久了都会产生不少弊端,因而不得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以维护国家法律的有效性,这是自然规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可是这个王士俊却指责我在翻前朝的案,他这话是什么意思,又是什么居心呢?”违反祖制,这是多么重大的失德之行,乾隆当然不会容忍这一指责,因此他痛骂王士俊:“你真是一个奸邪小人,投机取巧的恶习牢不可破,外表耿直也只是为了牟取自己的私利,竟然敢将悖理的言论,擅自陈奏给我。”随即下令将王士俊革职并捉拿回京。原本打算斩首,后来又采用宽容之策,免他死罪,驱逐返籍为民在雍、乾政权交替时,甘肃巡抚许容也是以刻薄而闻名的封疆大吏。当乾隆下令赈恤灾民,树立自己仁君形象的时候,许容却按雍正时的旧规,仅发给贫民三月口粮,并且数量很少。乾隆对此十分不满,下谕给许容,说道:“宽政莫先于爱民,甘肃用兵以来,百姓为国家危难踊跃捐粮,现在遇到歉收,应当加恩赈恤。你做事太实在,而理财过于刻薄。国家救济贫民,不要什么时候都斤斤计较。”但是,许容仍迟迟不予照办。乾隆对许容无视自己的谕旨大为恼火,他不能容忍这样的人继续担任封疆大吏,便找了一个借口将其解任,并给予严厉谴责。不久,乾隆觉得不能就这样便宜了一个处处与自己作对的大臣,如果不严办他,以后还会有其他大臣敢于违抗自己的旨意。因此,乾隆暗示大学士查郎阿弹劾许容有隐匿灾情、祸害灾民、结d营私的过错。乾隆马上下令将许容押解来京,交刑部治罪,刑部审定后给予了杖责的惩罚。乾隆考虑到自己的一口恶气已经出了,况且这个大臣多少还有一点功劳,同时也为了让其感激自己的恩德,便下旨同意免除他的皮肉之苦。此后许容虽然复出为官,但名声已经扫地,后是郁郁而死。对于其他施政较为严苛的官吏,乾隆反复阐明宽仁的方针,让他们以百姓的休养为己任。比如,广东布政使萨哈谅上奏办理征税情形,乾隆即下谕说:“征税骚扰百姓的弊端,我已经了解了,看你们办理的情形,仍然沿袭原来刻薄的陋习,但是我特意降旨宽大百姓,想让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我的恩惠,如果你们稽查不得力,只知道中饱私囊,而百姓不能从我的特旨中得到好处,那么你们这些地方大员的罪过是不可饶恕的。”除了此谕外,乾隆还分别给四川总督黄廷桂、广东巡抚杨文斌、福建布政使张廷枚等人下谕,要他们减轻百姓负担,不要做那些急功近利、苛刻百姓的事。他说,对那些“以苛为察,以刻为明,以轻为德,以重为威,此则拂人性、逆人情者”,要严加查办。在清除严苛的官僚时,除王士俊、许容外,因“严苛”被处置的官员还有很多。比如,山东文登知县王维干曾杖毙二人,是个残忍刻薄、如疯如狂、肆无忌惮、草菅人命的酷吏。乾隆听说后,先让巡抚岳浚审定后写出详细的上奏条文,然后严厉斥责岳浚道:“像这样酷劣的地方官,你作为巡抚,为什么不进行查参?这次根据我的旨意严审王维干,不得维护他以前的罪行,如果有丝毫的包庇和隐瞒,一定对你从重处理。”总的来说,通过对一批推崇严苛政治的官僚加以处分,表明了乾隆意图通过整顿法纪来维护自己政治革新的决心。
4、潘濬简介明嘉靖陆釴编撰的《山东通志》说“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汉末随从父玄往依刘表,避居襄阳隆中,自比管乐。昭烈屯新野,徐庶器而荐之。先王凡三往顾亮乃见。”清雍正岳浚编撰的《山东通志》也说“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汉末随从父玄往依刘表,隐居襄阳隆中,自比管乐……”清嘉庆许绍锦编撰的《莒州志》说“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亮早孤随从父玄往依刘表,居襄阳隆中,自比于管乐……”而莒州在东汉就属琅琊郡管辖且就与诸葛亮故乡琅琊阳都县接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