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上,如何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在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别具慧眼,巧用教学文本,深挖育人资源,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正能量输入,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特级教师于漪曾在一篇文章中回忆她中学时代学《陈情表》时,老师讲到“茕茕孑立”的“茕”字的情景。老师说:“茕”的读音和“贫穷”一样,字形下半部分有一竖,不是一撇。再穷,脊梁骨要硬,要挺得直!老师当年讲的这番话,让于漪记了一辈子——因为老师教的不仅是字音字形,还有做人的道理。面对同一段文本,老师解读的高度和视角,往往决定课堂生成的方向。例如某教师在教学《丑小鸭》一文时,其中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想象其他动物是怎么欺侮丑小鸭的。学生甲:“公鸡将丑小鸭的毛一根根拔下……”学生乙:“其他的鸭子叼着石头砸向丑小鸭……”学生丙:“老猫一脚把丑小鸭踢翻在地……”学生还七嘴八舌说了许多方法,老师和学生都为这些“创意”而喝彩。点评:其实,《丑小鸭》中描写丑小鸭受到欺侮,更多是要引导阅读者感同身受体会它的痛苦,是要培养学生的同情心。上述的教学看似热闹,却无意间宣扬了暴力。这样的教学设计显然是值得商榷的。
2、于漪老师的教育观心得【亲爱的老师,您迈出的步伐,将写下明天的历史!】亲爱的老师,在第38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谨向您致以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这也是d的十八大以来第10个教师节。10年前,总书记发出号召:“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从那以后,在d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开启了一段非凡征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迎来建d百年,完成了彻底摆脱贫困的奇迹一跃,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逢其时,何其有幸!你我握指成拳,共同参与这伟大事业的缔造。回望十年,无数个您四处奔走,把辍学的孩子领回课堂;无数个您扎根乡村,用知识的光照亮懵懂孩童;疫情袭来,您在“云端”守护亿万学子的身心健康;即使是平凡的教育生活,也因为您对减负提质的孜孜以求,而生出了不平凡的万千气象。亲爱的老师,您是新时代“可爱的人”,也是为国家精神奠基的筑梦人。人民教育家于漪常说,人生在天地之间,各有责任。教师的责任更是千钧重。只因他一个肩膀挑着孩子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十四五”开局,国家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培养各类拔尖人才、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你们是冲锋一线的排头兵;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你们是敢为人先的奋进者。亲爱的老师,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长征路上,每个中国教师都是主角,您迈出的步伐,将写下明天的历史。——你的理想信念是什么样,未来就是什么样。我们深知,高强度工作、快节奏生活,老师们真是“压力山大”。然而,恰恰是在现实的映照下,理想与信念更加凸显其意义和价值。“时代楷模”张桂梅,坚守让大山女孩有学可上的理想,活成了我们的偶像;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执着于“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信念,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将生命印刻在祖国大地之上。爱国情、报国志是新时代教师的“魂”,为d育人、为国育才是新时代教师的“根”。当千千万万个教师牢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去拼搏、去担当,教育强国就必定会在我们手中实现。——你的专业能力有多强,应对考验就有多自信。作为教师,您有没有被学生问得无法作答的时刻?有没有发现专业领域又多了些陌生的新词?飞速变化的时代,不确定性存在于每个角落,更存在于教育要面向的未来。只有练就过硬本领,方能“以不变应万变”。优秀教师的优秀各不相同,但通向优秀的路径却有章可循。勤于学习,读“磨脑子”的书,学前沿的知识;善于思考,总能于他人未觉处发现问题,让思维时刻处于活跃状态;勇于践行,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不断获得属于自己的真知灼见。从“教师”到“大先生”,专业内涵在扩展,专业标准在提高,立即行动起来吧,让我们自己、让我们的教育,走向更好的未来。——你的创新素养有多高,教育的天地就有多广阔。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正在影响教育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数字化转型如火如荼,更是给我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新技术+教学”“新技术+资源”“新技术+评价”“新技术+空间”……这是何等多彩的舞台。积极学习新技术新手段,产生新方法新理念,立德树人落地更加精准,教书育人更见力量。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教师,能真切体会到职业的内在尊严与快乐,也能带领学生看到更多的风景、望到更远的远方。后,我们还想与您谈一谈健康问题。影响教师健康的,过重负担是很大的推手。我们呼吁,全社会都要关注这一问题,为教师减负,理解教师,换位思考;作为教师的您,也一定要学会与压力相处,找到化解压力的方法。亲爱的老师,祝您节日快乐!愿您青春常在,愿您桃李满园!(本刊评论员)《人民教育》2022年第17期,原题为《使命与荣光》
3、于漪叶连平典型事迹学习心得《落花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鞠躬)我是语文组*号考生。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我对课文《落花生》的教学设想。一、说教材《落花生》是人教版5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这个单元的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情节性比较强,语言质朴简洁,含义深刻。《落花生》是两篇精读课文当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节,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二、说学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面对的学生是这样的,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他们已不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想法开始更加独特,对生活有所体验和感悟,思想也逐步的走向成熟。正是引导他们明事理,知是非,培养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时期。在学习上,他们也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但是就这篇课文而言,需要老师进一步的循循善诱,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用文本架起学生学习跟生活之间的桥梁,让学生们在阅读课文的同时,学会体会生活当中蕴含的哲理。三、说教学目标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赏析文中重点字词,掌握本词的炼字艺术。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分析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这首词的思想感情;感受博大的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感悟课文蕴含的道理为我的教学重点,体会文章详略分明,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则为我本堂课的教学难点。四、说教法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品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为核心的环节。五、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基于此我的导入设计为:出示有关花生的谜语,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问:花生有什么样的作用?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之后播放花生生长过程的视频,引导学生理解本文问题为“落花生”的原因。之后以作者笔名设疑,旨在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篇课文。(二)诵读训练,初步感知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加强诵读习惯的培养,对领悟作者感情,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文章语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伊始我将从指导诵读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首先我会进行示范朗读,然后通过自读、齐读、指名读、竞赛读等各种手段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在学生听和读之前,我会给学生设置以下问题:1.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几件事情?分别是什么?2.四件事情分配笔墨是同样的么?看看这四件事情分别在哪些段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带着问题去听和读,既提高了学生听和读的能力,又为理解本文作者想表明的道理做铺垫。(那么又整体感知环节了解到本文着重描写的是议花生的部分,所以引导学生重点学习议花生的段落。)(三)合作学习,重点感悟从某种意义上讲,教与学的过程就是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些问题可能是不被了解的现象,可能是前后认知的矛盾,还可能是需要挑战的困境。提出的好的问题具有双重意义,第一,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学生学有所获的过程,是教学目标实现的标志;第二,问题本身就是教学的线索,它是牵引,它是驱动教学的重要力量。为此,在这一环节,我将用大屏幕展示出这样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放手给学生,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1.学生分角色读文,指名汇报:谈到花生的好处,兄妹们是怎样认为的?(并在大屏幕上出示姐姐、哥哥、“我”谈花生的画面)2.父亲认为花生可贵的是什么?谈花生,为什么要说到桃子、石榴、苹果上去呢?(这两个问题设置,能够锻炼学生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并为下文体会做人的道理做铺垫。)接下来我会自然的过渡说:课文读到这,同学们,父亲仅仅是在谈花生吗?哪句话明确告诉我们?说说你们是怎样理解的?(通过这一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体会做花生一样的人,领悟做人的道理)未完。。。详询:小学语文《落花生》说课稿_中公教师网
4、于漪简介及主要事迹不该跟孩子讲道理吗?你有没有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头疼过?你是不是还在为孩子不听话而忧心烦恼?你有没有跟孩子慢慢地讲过道理?你是不是经常命令孩子却达不到目的?今天我来帮你理一理是不是应该跟孩子讲道理?怎样跟孩子讲道理?于漪老师说过:“我母亲没什么文化,并不懂得什么家庭教育的理论,就是做好人,我们跟着学。她告诉我们,第一,要善良;第二,要宽容,多想着别人。就这么简单。”于漪老师讲的就是言传与身教并重。我认为跟孩子讲道理是必须的,这是正面教育简单、直接、有效的方式。那么怎么跟孩子讲道理呢?第一,寓道理于故事。寓道理于故事是教育的传统方式,也是有效方式。《盲人摸象》、《揠苗助长》、《小猫钓鱼》、《龟兔赛跑》……小时候我们听父母讲过的多少故事至今仍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第二,寓道理于规则。遵守规则是必须的。叫你做就做,没有什么道理可讲。但是我们面对的是孩子,你跟一个不懂规则的人讲必须遵守规则无异于“对牛弹琴”。首先要让孩子明白规则是什么?有什么用?为什么要遵守规则?怎样去遵守规则。这个过程就是父母给孩子讲道理的佳方法。第三,寓道理于读写。“亲子共读”,“亲子书信”就是好的讲道理的过程。读《青铜葵花》,让孩子体会苦难中的坚韧与崇高;读《爱的教育》,让孩子在感动中领悟真善美;读《傅雷家书》,让孩子思考人生、走向成熟……。尝试给孩子写封信吧,也许他心里有诸多委屈和幸福要告诉却不敢表达或羞于表达,书信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沟通心灵的捷径。好的讲道理的方法就是不让孩子感觉到你在给他讲道理,让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你的“道理”。先“共读”,然后“共享”,再“争论”,后“共鸣”。第四,寓道理于奖惩。努力去挖掘孩子的优点,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在和孩子分享喜悦的同时,帮助总结进步的原因和努力的方向,该表扬的时候就要及时出口,该奖励的时候就要及时出手。平时有些道理孩子都当耳旁风,而当他遭遇挫折时,不管他的态度如何,这都是引导孩子汲取教训的佳时机,父母千万不要一味指责,而要推心置腹,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是在帮助我”,而不是“收拾我”。通常情况下,父母对孩子的爱没有边界,用情至深!可是孩子并不买账,他们觉得父母这样做是应该的。朋友们、兄弟姐妹们,我跟你们一样都是为人父母,我们要去讲道理、讲各种道理,各种方式讲道理,让孩子明白“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待人,如何处事”。
5、人民教育家于漪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为了更好的教育》(李镇西 著)读书摘记和心得于漪老师2022年92岁了。我1976年生,今年46岁,叫于漪老师应当是一声奶奶。“于奶奶在上,受孙儿一拜,请多指教。”李镇西老师退休后出书越来越多了,我在思考一个老师他的黄金年龄是什么时候?数学家的黄金年龄是30-40岁,过了这个年龄一般再难做出成就。大器晚成的数学家张益唐是个例。不过,大家百度“外媒:科学家正趋于‘大器晚成’”。这是网易新闻。爱因斯坦曾说:“如果30岁前还没有在科学上做出重大贡献,就再也不行了。”现在研究人员发现,这一巅峰年龄已大大推后,如今,对于物理学家来说,48岁才是黄金年龄。百度“数学家的黄金年龄、物理学家的黄金年龄”都能找到数学家、物理学家的黄金年龄,但百度“教育家的黄金年龄”却找不到教育家的黄金年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这口号中,第一,“学生”是什么?第二,“一切”又是什么?在有的教育者眼里,学生是一片森林,而在有的教育者眼里,学生则是一棵一棵树!对前者来说,“学生”不过是写文章做演讲时的一个概念,而对后者来说,“学生”则是每天面对的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孩子:“王玲玲”“李超伟”“张小凤”“黎茜”“凌越”……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就是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但教育目的除了社会本位还有个人本位。后者着眼于怎样才能成就一个完整的“人”,比如成为好的自己。“因材施教”之“材”不是标准意义上的“成才”,而是每一朵花儿都有自己的芬芳。纪律和规章永远不是手段,而是目的。康德说:“人是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人是高价值。”苏联教育家阿莫拉什维利:“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已经爱得入迷,谁就能获得自己的职业幸福。”这就是为什么好老师都喜欢跟孩子打交道的原因。好老师也喜欢跟知识打交道。这是我的观点。虽然“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教育公平的含义之一,恰恰是差别化对待。李镇西老师说自己不适合当校长,原因之一是缺乏统筹全局的能力,自己适合当老师和班主任,且有天赋。我觉得李老师对自己认识正确。李老师当校长时相当于马克思,对学校起着思想领导的作用。常务副校长是毛主席,主持学校全局工作。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领导首先是思想上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领导。思想上领导相当于马克思,行政上领导相当于毛主席。我的观点:马克思是专业型人才,毛主席才是管理型人才。马克思是政治学家,毛主席是政治家。两人只相差一字。政治学是门专业,所以马克思是专业型人才。李镇西老师精通教育,但教育是门专业,所以李老师是专业型人才。李老师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在《写给〈班主任〉的第一封“情书”》里,你会发现李镇西老师是我国建立“班主任学”的先驱之一。在李镇西老师刚当班主任年代即1983-1985年全国老师和d还没意识到班主任也是一门专业,同数学老师、物理老师一样。教育成功的诀窍之一,就是永远不让学生对他自己感到绝望。老师绝不要因为生气说出下列话:“我永远不会相信你了!”“看来你是教不好了”“这是后一次原谅你了!下次再犯,你就别来上学了!”“我没有你这个学生”“你是无可救药的!”……。李老师说:“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冤枉学生一次。”我想起刚参加工作时,大概2001年对一个学生讲过:“我懒得理你。”学生说:“老师,不要这样。”我伤了学生自尊。老师的失误不能原谅地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这是李老师的劝导。我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了。套话不一定是真理,但真理往往是套话。比如“考上大学并非人生成功的途径。”这似乎是套话,但这确实是真理。
6、于漪有何缺点辛苦学习两年不授荣誉证不发结业证,李镇西博士工作站缘何还持续火爆?昨晚,成都知名教育公众号“镇西茶馆”挂出招收李镇西博士工作站第五期研修员启事。日前,李镇西从丹麦返蓉。他修改完访丹期间见缝插针写下的四万五千多字,简单回应了国内网友对他拍摄和发布丹麦风景的指责;又马不停蹄,跑到贵州铜仁拍摄中国风景。不要认为此举是在修复与指责他的粉丝的关系,其实他是一以贯之。在他的辞典里,美不分国界,风景属于人类财产;外国的风景,中国的风景,他都要发。昨晚的“启事”发布后,我第一时间向多位当教师的学生通报,有奔走相告之意,并鼓励符合条件的王佳等学生积极报名,争取考入研修班。为什么我会如此关注“李镇西博士工作站”呢?其实我也不止是关注该工作站。自从1995年在成都教育宾馆听李镇西首场教育讲座以来,关于李镇西教育人生的动态,便都在我的关注范畴。大到2007年他给时任国家写信并得到重要批示;小到他出版的新书信息;甚至他旅游到某个古镇所拍摄的风景照片……这样的关注,一晃已经28年。我个人受益匪浅,用“李镇西改变了我”来盘点自己的教育之路,我认为是恰当的。且先来扒一扒昨晚镇西茶馆推出的“招人启事”。缘起。2015年8月,李镇西卸任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退居二线。基于教育情怀,感恩之心等因素,他牵头组建这么一个团队,旨在用他几十年的经验教训和特殊资源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性质。博士站冠以李镇西名,并非指其本人学历,尽管他是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也并非指学员通过学习即要取得博士学位。此“博士”二字,只意味着——参加者有着“博学之士”的共同追求。研修以两年为一期;结束后不发结业证、荣誉证之类,也没有评优晋级的优先。站内基本建设费由武侯区教育局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学员没有学费、培训费及杂费,外出考察所涉及经费,由学员所在学校报销。研修以平时自学为主,每月集体研修时间为一天;一学期请假两次,即为自动出局。方式。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思想交流,观点碰撞,课堂观摩,读书分享,共同成长。管理。工作站管理去行政化,实施自觉、自主研修。不要求写规划,写总结,没有培养目标,更没有过程评估及达标验收等。这就是我从“招人启事”中扒出的基本信息。这与此前四期的招人启事大同小异。其实,老师们更关注的是,“李镇西博士工作站”的研修实质究竟如何呢?以我对三、四期研修班的持续跟踪,个人的总体感受是:一位教育战线的老同志,带着一群年轻人,在教育理想的原野上,幸福而快乐地走着,渐渐靠近理想的教育。他们的具体研修生活,我用六个聆听来表述:其一,聆听大师的声音。作为普通教师,一辈子遇到一位大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研修班的成员通过李镇西的人脉资源,却见证了“众星闪耀”:于漪,流沙河、杨东平、魏书生、贵、窦桂梅、黄全愈、吴正宪、华应龙……他们前前后后,陆续来到学员中间,又是开讲座,又是上示范课,又是同学员喝茶聊天。美!其二,聆听名门的声音。学员考察国内名校,先后到北京四中、101中学、育英学校、清华附小、中关村二小、史家胡同小学、上海新世纪双语学校、建平实验中学、复旦附中青浦分校……他们不仅走进校园“参观”,而且可以深入课堂,深入学生,与名校教师进行各种交流,领略不同的校园文化。爽!其三,聆听生活的声音。在李镇西的引领下,学员通过“四个不停”(不停阅读,不停写作,不停实践,不停思考)和“四个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自己学习,向学生学习),每个人的生活注定会装进不同常人的内容,也注定会有一种引力,把他们引向“过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妙!其四,聆听学生与课堂的声音。当学员们回到自己的学生与课堂,会发生什么呢?当我阅读学员们结业时的个人总结,深刻地体会到,作为教学核心部位和主要环节的阵地,已经有新生的讯息,那是萌动的声音,拔节的声音,抽条的声音,开花的声音……赞!其五,聆听心灵自由飞翔的声音。马边支教行、柳江夜游、三苏祠凭吊……一帮二十、三十多的年轻人,跟着李镇西“也曾终日游荡在故乡的青山上”“也曾终日逍遥荡浆在绿波上”……他们举杯畅饮,引吭高歌,制造献给李老师的惊喜和浪漫,演唱班歌,畅谈理想……疯!其六,聆听自我成长的声音。他们有的开通了自己的公众号和博客,有的在报刊发表了作品,有的独立举办了论坛、讲座、报告会,有的出版了自己的专著……更深刻的是源自心底的教育觉醒与教育使命,它会于潜移默化中带来课堂的改变,班级的改变,教育的改变,事业的改变。绝!(图片来自李镇西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