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从厚简介(李从厚生平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8-01 05:59:54 浏览
1、李从厚生平简介

他经历四次朝代更替十次皇帝易主,却依然官居高位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也有历经几朝天子的元老,比如明朝的马文升曾辅佐代宗、英宗、宪宗、孝宗、武宗五朝。马文升还不算厉害,毕竟是同朝,五代的冯道才是真正的官场不倒翁,历经四朝十代君王而一直身居高位。在唐朝末年之时,冯道原效力于幽州节度使刘守光。在刘守光征讨定州时,冯道劝谏而下狱,幸被人营救才出狱。等刘守光兵败后,冯道逃往太原投奔了晋王李存勖,李存勖称帝后,他逐步升为户部侍郎。唐明宗李嗣源取代李存勖后,冯道成为兵部侍郎,并被拜为宰相。唐明宗李嗣源驾崩后,唐愍帝李从厚即位,冯道依然身居高位。没多久,潞王李从珂叛乱,李从厚外逃,冯道率百官拥立李从珂。李从珂即位后,先让冯道去了同州,随后又召回拜为司空。后晋石敬瑭灭亡后唐后,建立后晋,依旧拜冯道为相,后又加授司徒兼侍中,进封鲁国公,恩宠礼遇满朝无人能及。石敬瑭临终时,将幼子石重睿托付给了冯道。但是,石敬瑭去世后,冯道和景延广拥立了石重贵为帝。等石重贵即位后,冯道再被加授为太尉,进封燕国公。后晋很快被契丹所灭,冯道投降于耶律德光,中原百姓不受侵害,都得力于冯道的暗中庇护。等到刘知远建立后汉,冯道归附后汉,被授为太师,后又经历后汉隐帝刘承佑。后汉只存在了四年,就被郭威的后周取代,冯道被拜为太师、中书令,郭威对他极为尊重。郭威去世后,柴荣即位,冯道地位依旧。不过,柴荣征北汉时,冯道劝谏惹怒了柴荣,就让他留下主持郭威的丧事。等安葬完郭威,冯道的人生也到了终点,病逝,享年七十三岁。柴荣听闻后,废朝三日,册赠尚书令,追封瀛王,赐谥文懿,冯道也是生死哀荣了。

2、李从厚为什么会死

#朔州头条#朔州市应县应县,隶属于山西省朔州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地处桑干河中游,大同盆地南端,南部恒山山脉,是桑干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东邻浑源县,西向平朔邻山阴县,北邻怀仁市,南毗繁峙县、代县。南北长47.5公里,东西宽46.5公里。国土总面积1708平方千米,总人口为33万人。地貌基本轮廓为平行四边形,东北、西北为黄土丘陵区,其余均为平川区,是大同盆地的组成部分,丘陵占40%,高原、盆地等平川河谷占60%,盆地中河渠纵横,灌溉方便,但低洼处有小片盐碱荒滩。境内高峰为卧羊场主峰,海拔2333米。一般山峰的海拔在1000米至2300米之间。著名山峰有卧羊场、跑马梁、关帝庙梁、鹰家梁等。应县历史悠久、人文厚重,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新石器时代。应县境内的桑干河支流沿岸便涌现出了北小寨遗址、边耀遗址、小石口新石器文化遗址等。这说明至少在新石器时期桑干河流域的应县一带就有人类居住了。应县春秋以前一直为北方少数民族土方、林胡、楼烦等部落所占。战国初属代,后归赵国、秦为阴馆县地,属雁门郡。西汉时置剧阳县、埒县,同属并州雁门郡。王莽新朝时改剧阳为善阳,东汉初复称剧阳,后废埒县。北魏时,今县境分属桑干郡、繁峙郡,北齐时属繁峙郡辖境,后为突厥攻占。晋又废剧阳县,改为善阳。三国时,属定襄郡地。后魏属神武郡。北齐改属太平郡。后周郡废,置阴城。隋朝时,今县境属马邑郡,神武县辖地。唐朝时,今县境分属云中县、马邑县地,唐末置金城县。唐初为云州云中郡、云中县地及朔州马邑县地,唐末,置金城县。后唐并于金城县置应州,县属之。据《应州续志》记载:“以境内龙首,雁门二山南北相应,城当其间故名”。后唐天成元年,于应州置彰国军。五代后梁时,晋王李克用于金城县置应州。后晋天福元年,入于辽,属西京道。辽时,应州属西京道都部署司,领金城、浑源、河阴三县。宋,属云中路。金时应州属西京路,领金城、山阴二县。元属大同路,领金城、山阴二县。明洪武八年,废金城县入应州,隶属山西布政司大同府。清因明制。民国初年,应州改名为应县,属雁门道,后属山西省第一专署。1937年日军入侵后,隶伪蒙大同省。1945年,日军投降后,属第二战区。1948年5月,应县城解放。1949年10月,应县隶属察哈尔省雁北专区。1952年11月,察哈尔省撤销,应县隶属山西省雁北专区。1958年9月,应县与山阴合并,县府驻岱岳。1959年,两县又分治,属雁北专署,同年忻县雁北两区合并,应县属晋北专署。1961年,撤销晋北专署,雁北、忻县两区复行分治,应县复归雁北专署。1993年7月10日,雁北地区撤销,应县划归朔州市辖。应县有“龙凤之乡、宰相故里”的美誉。应县还有为“北方瓷都”、“山西省文化旅游大县”之称。应县县府驻地金城镇,辖3个镇9个乡、10个居委会、298个行政村,391个自然村。包括金城镇、南河种镇、下社镇、镇子梁乡、义井乡、臧寨乡、大黄巍乡、杏寨乡、下马峪乡、南泉乡、大临河乡、白马石乡。应县境内的主要河流有:桑干河、浑河、黄水河、木瓜河等,均为桑干河支流。应县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境内有:重点保护文物佛宫寺释迦塔、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净土寺、永镇寺、文殊寺、镇子梁水库、边耀新石器文化遗址。应县人文荟萃有:五代十国时期的晋王李克用、后唐开国皇帝唐庄宗李存勖、后唐第二位皇帝李嗣源、后唐第三位皇帝李从厚、后唐大臣安重诲、辽代著名的女政治家,军事家萧太后、辽朝政治家,军事家萧绰、宋代仁宗皇帝的郭皇后、金朝进士,官至宰相高汝砺、清初年著名大臣、谋士鲍承先等均诞生于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3、李从厚真实结局

很多同学一直对五代十国这段历史很困惑,明明只持续了几十年的历史,给人感觉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朝代?一文看懂!五代这段历史虽然短暂,但却不能忽视,这是一段唐宋换代之际的重要过度历史时期,只要了解了五代这段历史,才能更好地衔接唐宋两个朝代。五代十国早可以追溯到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局面形成后,到唐末黄巢起义后形成多股敢于直接对抗中央的军阀。在众多藩镇中,先凸显出来的是后梁政权创建者朱温,朱温早年参加黄巢起义,后来归附唐朝,随后以河南为中心,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终成为唐末大的军阀。公元901年,朱温率军开入关中,直接控制了唐王朝,并胁迫唐帝迁往洛阳,并在公元907年通过禅让的方式夺取了唐哀帝的皇位,史称“后梁”。在朱温篡唐后,自然引发其他军阀的不满,其中就有朱温一生劲敌李克用,双方展开激烈对抗,却一时谁也不能打败谁。公元908年,李克用因忧劳去世,本来朱温少一劲敌应该高兴才是,谁知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更能打,竟然用奇兵击败了朱温在北方的防线。朱温曾感慨:“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他坚信李存勖终会夺得自己的天下,让自己死无葬身之地。由于朱温私生活不检点,儿子为夺权将其杀害,后梁从此一蹶不振,后李存勖推翻了后梁政权,建立了后唐。号称“天子骄子”的李存勖是五代时期有机会完成一统的帝王之一,然而李存勖心态明显有点飘,忽视了对政权的巩固,导致后唐政权空心化。公元926年,河北发生动乱,李存勖多次派兵镇压,都以失败告终,不得已派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前去镇压,结果李嗣源到达河北后,部队发生哗变,大家都推举李嗣源为首领,倒戈李存勖,并取得了成功。在李嗣源的治下,后唐迎来了少见的稳定时期,但是李嗣源重病后,其子便开始争权,为此大打出手,其义子李从珂将其幼子李从厚杀害,李从珂称帝即唐末帝。李从珂一直与李嗣源的女婿、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彼此不和,在李从珂即位后,便想要削了石敬瑭的圈,面对咄咄逼人的李从珂,石敬瑭听从部下刘知远的建议,向契丹借兵叛变,并且对辽太宗耶律德光称儿,允诺事后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凭借契丹人的支持,石敬瑭成功推翻后唐,建立后晋,石敬瑭虽然当了皇帝,但是太憋屈,没过几年就一命呜呼了,石敬瑭的义子石重贵即位后不想再向契丹称臣,谁知耶律德光立即挥军南下,灭了后晋。在契丹灭掉后晋时,五代时期出现了权力真空期,一方面是契丹缺乏统治中原的经验,不得已撤回北方,而中原也没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政权来重整江河。在契丹北撤后,石敬瑭的部将刘知远一方面向契丹称臣,一方面慰劳抵抗契丹的武装,迅速积累了政治资本,不久以河东为大本营,在太原称帝,史称“后汉”。公元948年,刘知远病重,召包括郭威在内的大臣托孤,其子刘承祐即位,是为汉隐帝,因为刘知远在位时并没有解决唐末以来藩镇林立的局面,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刘承祐即位后想要收拢权力,因此经常诛杀权臣,结果导致郭威叛乱,成功取代后汉,建立了“后周”政权。郭威在世期间,不断进行政治改革,励精图治,将唐末五代以来军阀割据的局面有所抑制,郭威去世后,其样子柴荣即位,柴荣在位期间,秉承郭威遗志,立下“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想要以三十年时间建立一个太平盛世。柴荣在位期间,文治武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先后击败后蜀、南唐等政权,并积极北伐辽国,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奈何天妒英才,年仅39岁的柴荣就在北伐途中英年早逝,由其幼子即位。柴荣死后不久,赵匡胤就发动了陈桥兵变,自公元960年开始,赵匡胤通过一系列的南征北战,攻灭北汉,击败了五代十国以来后一个割据政权,除燕云十六州外基本完成了全国的统一。五代十国的历史虽然很短,但是他们有诸多相似性,政权基本都建在开封,然而都是中央割据型的政权,平均每个政权只有两到三代帝王就会被推翻。也正因为五代十国以来中央集权式微,虽然北宋在开国后建立了一系列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也导致宋代外强中干的局面,在对外战争中表现不佳。因此,梳理了五代十国的发展历史,就能理解赵匡胤的苦衷,而不是宋弱的锅全部甩到赵匡胤的身上。有人将五代十国总结为“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前面是皇帝的姓氏,分别代表朱温、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郭威,后面是政权的国号,分别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你理解这段历史了吗?

4、李从厚个人简介

张子凡一出场就是李嗣源的义子李从柯或李从厚的原型,居然没人想到他后当了皇帝真是当局者迷。若森这不是故弄玄虚,剧情走向合情合理,是我们这些不良人们太笨了,被子凡和李嗣源的反目迷惑了。除了张这个姓氏,还有子凡这个平凡普通的名字。。[捂脸][捂脸]就像当初火影里那个又矮又笨的漩涡鸣人,一头金色亮眼的头发,都没有一个人猜到他竟然是四代火影的儿子。。人们往往喜欢大开脑洞,而忽略了眼前的事物。。。

5、李从厚生平介绍

在逼杀皇子李从璨与唐明宗李嗣源结怨之后,后唐权臣安重诲不久又得罪了他在后宫中的靠山花见羞(王淑妃)。安重诲有个年轻漂亮的女儿,他想攀高枝把女儿嫁给李嗣源皇帝的儿子李从厚。时年16岁的李从厚是李嗣源皇帝与次妻夏皇后生的第二个儿子,他勤奋好学,幼年时便爱读《春秋》,他因为相貌酷似父亲,因而深受李嗣源皇帝的宠爱。既然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老情人安重诲想把女儿嫁给李从厚,花见羞当然乐见其成,毕竟此时的花见羞还没有为李嗣源皇帝生下儿子,如果安重诲的女儿嫁给皇子李从厚,等于把李从厚也拉到她与安重诲的阵营。28岁的绝代佳人花见羞千娇百媚,是63岁的李嗣源皇帝宠爱的嫔妃,经花见羞从中游说,李嗣源皇帝同意了这门亲事。安重诲得意忘形,便将这件事告诉了宰相孔循。46岁的孔循是久经官场的老狐狸,他20岁时就被梁王朱温提拔为宣徽北院副使,他和蒋玄晖等参预谋杀唐昭宗之事,后又谗杀蒋玄晖。孔循虽然与安重诲曾经是共同陷害任圜的盟友,他内心深处却嫉妒权倾天下的安重诲。孔循也想攀李嗣源皇帝这株大树,他装作很关心地对安重诲说:“你是皇上的近臣,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贵不可言了,有必要再结皇亲吗?”安重诲居然鬼迷心窍,拒绝了把女儿嫁给皇子的这门亲事,他的不识抬举让花见羞觉得很没面子,她恼火。后来安重诲居然上书李嗣源皇帝,把花见羞与唐庄宗李存勖的皇后刘玉娘相提并论,刘玉娘骄奢淫逸、祸国殃民,终被李嗣源皇帝派人杀死。安重诲这是暗示花见羞也会像刘玉娘那样死于非命吗?安重诲因此彻底得罪了花见羞,而女人一旦变心是可怕的。老谋深算的孔循搅坏了安重诲女儿的婚事,又托大太监孟汉琼在花见羞面前进言,说自己有个女儿,知书达礼,人也长得漂亮,想与皇上结个亲家。花见羞因安重诲辜负了自己一片好心,正在生气,她见孟汉琼前来为孔循女儿说亲,也乐得以李代桃,玉成了这门亲事。安重诲这才如梦初醒,知道上了孔循的当,气得大发雷霆,骂孔循不是东西。并立即上奏,调孔循出京,任忠武节度使兼东都留守,李嗣源皇帝勉强同意了。对安重诲来说,重点是孔循终于远离了朝廷权力中枢。年底,李从厚与孔循女儿结婚,孔循去京城参加婚礼,结交花见羞的d羽,意图留在朝中,但安重诲坚决反对,婚礼结束后,李嗣源皇帝命孔循回忠武军。后来李从厚登基,孔循的女儿就是皇后。孔循自己奸诈狡猾,却教女有方,孔皇后品行贤德,为李从厚生了四个儿子。不久孔循又被任为沧州横海军节度使,公元931年病死于任上。孔循虽然只活了48岁,但身为谋害唐昭宗夫妇的主要责任人之一,他竟然在后唐王朝享尽了高官厚禄还寿终正寝了……不久秦州节度使温琪进京述职,并表示想留在洛阳。李嗣源皇帝欣赏温琪,封他为左骁卫上将军,吩咐安重诲选择一个重镇安排他。安重诲推说没有地方有空缺的职位,便搪塞过去了。一个月之后,李嗣源皇帝又重提这件事。安重诲很不高兴地说:“臣已经说过了,近没有岗位空出来,如果陛下实在要安排他的话,那就让他当枢密使吧!”“这也不是不可以。”李嗣源皇帝也生气,“枢密使并不是只有你能做,温琪未必就不能做。”安重诲知道自己说漏了嘴,顿时哑口无言。温琪听说李嗣源皇帝为自己的事同安重诲发生冲撞,反而觉得很害怕,吓得装病不敢出门。成德节度使王建立同安重诲素来不和。安重诲在李嗣源皇帝面前说王建立暗中与反叛的义武节度使王都勾结。王建立也上表指责安重诲独揽大权,愿入朝和他当面对质。李嗣源皇帝便召王建立进京。王建立进京后,在朝堂上同安重诲大吵大闹,说他植d营私,还说枢密副使张延朗把女儿嫁给安重诲的儿子,两人结成儿女亲家,狼狈为奸。因为皇子李从璨被杀之事,李嗣源皇帝已经对安重诲不满,听了王建立的话,当即便召见安重诲。见安重诲怒容满面,李嗣源皇帝很不高兴:“朕打算给你一个外镇,让你暂时到那里去休息一下,让王建立代理你的职务吧!张延朗也放外任。”安重诲不等李嗣源皇帝说完,厉声答道:“臣披荆斩棘,跟随陛下数十年,陛下龙飞九重之后,正在缺人之际,臣任机要,也有三年时间了,现在天下无事,就要将我抛弃在外,我希望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罪过。”李嗣源皇帝更加恼火,他两眼露出寒光,拂袖而起,退入内廷。宣徽使朱弘昭入内奏事,李嗣源皇帝仍然余怒未消地说起了安重诲无礼之事。朱弘昭委婉地说:“陛下平日视安重诲如左右手,为何因一时之气便把他外调呢?安重诲是个心直口快之人,应该没有异心,还求陛下三思而行。”李嗣源皇帝这才稍稍平静了些。第二天召见安重诲,好言安慰一番。王建立请求归镇,李嗣源皇帝却不答应,说道:“你不是说要替朕分忧吗?为什么又要走呢?”“臣在朝,反而叫陛下动怒,不如走了的好。”王建立可怜巴巴地说。“朕知道了,你还是等等再说吧!”为了避免安重诲过度专权,李嗣源皇帝任命王建立为宰相,想以此分散安重诲之权。

6、李从厚后的下场

“敢有为石敬瑭、吴三桂之所为者,天下共击之!”这是1905年8月发表的《同盟会宣言》中的内容。石敬瑭何许人也?竟能与卖国贼吴三桂相提并论?石敬瑭生于太原,寡言笑,喜读兵法,他是后唐闵帝李从厚的姐夫。闵帝没有人君之量,执掌朝柄的是朱弦昭和冯斌两个人,只知道结d营私、排斥异己,从而逼反了潞王李从珂,他是闵帝父亲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打败闵帝,攻入洛阳,自立为帝。闵帝慌忙奔逃,路上遇到石敬瑭,没想到石敬瑭押着闵帝向新主李从珂效忠,闵帝与皇后及其四子被鸩杀。后唐末帝李从珂继位后,对石敬瑭很不放心,石敬瑭对此心知肚明。为了试探李从珂对自己的态度,石敬瑭上奏要求辞去军权,请调到别的地方任节度使。李从珂打定主意,下诏调任石敬瑭。于是石敬瑭撕破脸皮,上书说李从珂不是李嗣源的亲儿子,要求他让位于许王李从益。李从珂大怒,派兵进伐石敬瑭。以石敬瑭的兵力,绝不是李从珂的对手。于是他就称臣于契丹主,认其做父,约定只要契丹主前来相助,日后割让燕云十六州给他,另外每年进贡三十万帛。契丹主耶律德光比石敬瑭小十多岁,但石敬瑭愿意当他的儿子,耶律德光大喜,马上册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石敬瑭在契丹人马的增援下,大军直进,进攻洛阳,李从珂兵败自焚。石敬瑭送给契丹燕云十六州后,北方少数民族可以骑马直侵至黄河岸边,历朝历代一直恃为天然屏障的地区不复存在。汉代的刘邦和唐朝的李渊,都曾因想实现个人野心而向北方少数民族称臣、和亲或纳贡,但从未答应割让给对方大片土地。石敬瑭在中国历史上开了先例,因此享受“遗臭万年”的待遇。#李从厚简介#

7、李从厚后结局

后唐政权是怎样走向末路的。后唐建国后,李存勖不仅不问政事,还宠信宦官。疑忌功臣。他任用孔谦,重敛急征,致使“四方饥馑,。军士匮乏,百姓怨愤。众叛亲离”。公元926年,李存勖助听信谗言,冤杀了大将郭崇韬。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后唐诸将声称要发动兵变,与李存勖正面对抗:其中,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在将士的拥戴下率先反叛,曾叱咤天下的李存勖的终毙命于流矢。李存勖死后,李嗣源于洛阳称帝,是为明宗,改元天成。李嗣源继位后,革除了李存勖时期的很多弊政,如废黜孔谦所立的苛敛之法:下令储镇处斩担任监军的宦官:禁止中外诸臣贡献珍玩奇物:消减宫内元员,仅留宫女100人。李嗣源在位8年,天下泰安,战事甚少,农民连年丰收。公元933年,李嗣源病逝,后唐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帝位又展开了厮杀,这似乎已成了末世王朝的定律,一旦帝位传承不能按照正常的嫡传纲常进行。那么该王朝将走向末路也毋庸置疑。李嗣源死后,其于李从厚继位,是为闵帝。次年4月,李从厚被其义子李从珂起兵杀死、李从珂自立为帝,是为末帝。公元937年1月11日,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勾结到契丹部族,率兵攻入洛阳,逼迫李从珂自杀。立国仅14年的后唐自此从历史的舞台上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儿皇帝”石敬瑭建立的“后晋”。#李从厚简介#

8、李从厚之后的皇帝

冯道此人生于晚唐,经历了晚唐、桀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六个政权王朝,先后效力于燕王刘守光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唐明宗李嗣源、后唐闵帝李从厚、后唐末帝李从珂、后晋高祖石敬瑭、后晋出帝石重贵、后汉高祖刘知远、后汉隐帝刘承祐、后周太祖郭威、后周世宗柴荣等十一位帝王,期间还向辽太宗耶律德光称臣,而且始终担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铁打的相位流水的皇帝,这样的工作简历,古往今来,可以算是独一份了。冯道为什么能这么牛?从下面几则小故事可窥探一二。晋高祖石敬瑭在位,向契丹称自己为“儿皇帝”,儿子要见老爸,就得选派大臣代表自己出访,出入虎狼这地,这趟公差搞不好会丢性命,群臣都不敢前往。冯道获悉此事,便在纸上写下"道去"二字。手下人闻之变色,双手颤抖,泪流不止。晋高祖也劝道:"你官高德重,不宜深入契丹。"冯道回答道:"陛下受契丹的恩惠,臣受陛下的恩惠,臣去有何不可。"冯道到达契丹后,耶律德光早闻冯道大名,高兴,有意将冯道留在契丹。冯道道:"晋朝与契丹是父子国,我在两国都是臣子,在哪都一样。"他甚至故意买了够用大几年的薪炭,装出一幅在苦寒北地的契丹享受生活,好像是要永远留在契丹,丝毫不思念故土的样子。后来耶律德光突发善念,准许冯道回国,冯道哭着喊着三番五次找耶律德光评理,说:“大王您这是看不老臣呀,要赶老臣走,我是决意留下来辅佐大王的。”耶律德光说:你的心意我领了,你老胳膊老腿的,莫把老命丢在这里了,还是回去吧。冯道这才启行南下,走走停停用了两个月才走出契丹国境。随从问道:"我们都恨不能长翅膀快飞回去,您为什么还要住宿停留呢?"冯道道:"纵使急速返回,若契丹人真要追赶,也终究逃不掉。慢慢走反倒安全。"公元947年,契丹第三次南下攻灭后晋,辽太宗耶律德光骑着高头大马接见后晋一帮降臣,耶律德光指着为首的老熟人冯道嘲笑道:“你为效力后晋身居高位,却不见什么功绩,把江山都弄没了,来见我干嘛呢?”众降臣都吓得瑟瑟发抖,冯道却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不紧不慢地答道:"我没有地盘,没有兵马,怎敢不来。"耶律德光见冯道表现得很镇定,又嘲笑道:"你是个什么老头?"冯道叹道:"我是个无才无德、愚蠢迟钝的老头,今天来见。"耶律德光听后有些欢喜,就又问道:“今天下战乱,怎样才能使天下百姓过上太平日子?”冯道说:“现在就是佛出世也救不了,只有您皇帝救得。”耶律德光一看这人有点意思,为笼络人心,就任命任冯道为太傅。冯道不幸生逢乱世,一生都在战乱中度过,不是在投降新主,就是在降新主的路上,却总能成为如狼似虎的军阀们的座上宾,成为他们极其信服的能臣贤相?主要还是他的政治声名,政治智慧,和身段柔软的处理哲学,在危难中觅生机,在夹缝中求生存,在十几个皇帝手下当了20多年宰相的人,始终洁身自好,既不贪财又不好色,而且尽量为老百姓办实事做点好事,减少战争的创伤,终以七十三岁的高龄平稳度过神奇的一生,冯道支世,周世宗柴荣废朝三日,为他举行了国葬,册赠尚书令,追封瀛王,赐谥文懿。这样的绝世奇才吗在数千年的中国史上,谁还能找出第二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