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慎吾简介(陈慎吾新消息)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8-01 06:24:16 浏览
1、陈慎吾新消息

我是北京协和医院退休医生齐贺斌,今天,给大家介绍介绍我们北京协和医院的中医科。中医科过去叫中医办公室,成立于1955年,1961年正式改名为中医科,当时由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史济招教授担任科室负责人。史济招教授是我的传承老师,我们曾经在史教授诞辰百年的时候,出过一本书叫《北京协和医院史济招临证实践录》纪念老师。之后,中医科曾聘请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陈慎吾、钱淇光、李重仁等为顾问。1979年聘请北京四大名医施今墨的入室弟子著名中医祝谌予作为中医科主任。我是197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的协和,之后也曾长期跟随祝老学习糖尿病的中医调节。当然了,长期的工作中,我们也曾跟随很多西医大家学习,可以说是受用一生,也更提高了我们中西医结合的工作能力。之后的几十年,中医科以中西医结合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主要方向,开展医教研工作,培养了大批的中西医结合的骨干人才。2001年,2010年及2012年被评为北京协和医院先进集体。退休后这些年,我也赶起年轻人的时髦,玩起了自媒体,粉丝数量还不少,不是我自己拍自己剪,是我的学生把我看诊视频传到网上,有很多同病相怜的患者,向我们发出问题,我们再把这些问题拍成科普,很受广大患者的欢迎。这些问题主要是脾胃消化方面的疾病,这与现在的年轻人工作压力大,长期熬夜,长期饮食不规律有关,主要是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导致的胃痛、胃胀、烧心、反酸、嗳气、打嗝、便秘、腹泻,还有一些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导致患者本人焦虑、抑郁、情绪烦躁。总体来讲,这些问题都不重,吃些中药调理调理就能好。肠上皮化生,现代医学称其为“癌前病变”,很多确诊后的患者特别恐惧,我在临床上关于肠上皮化生说得多的一句话就是“离癌远着呢,别焦虑”,如果你也有这方面的问题,记住这句话,当然你也可以给我留言,把问题彻底解决。

2、陈慎吾用药

很多时候给调节黑眼圈的时候都考虑是脾胃的问题,今天看到陈慎吾教授的瘀血病大部分有黑眼圈,确实是给调节指出了一个放向。

3、陈慎吾与陈粹吾的关系

《陈慎吾伤寒论讲义》旁征博引,是陈老多年潜心研究《伤寒论》的成果,现经陈老的儿子陈大启先生及其门生整理出版。书中部分观点与现行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不同,读后令人耳目一新。同时,《陈慎吾伤寒论讲义》也是伤寒学爱好者值得收藏的精品书之一。#陈慎吾简介#

4、陈慎吾学生

已故著名老中医胡希恕趣事胡希恕有一大特点,就是一生气就不吃不喝,只在角落里抽烟。有一次,在东直门医院给进修医生讲《伤寒杂病论》,胡老讲得很实用,很通俗,大家都很赞赏。可是当他讲到《金匮》篇的时候,胡老一上来就说:这是后人编造的,跟仲景无关,不值得学习!这本来是他的学术观点,可惜大家都太固执了,听了之后都很反感,甚至有学生集体退课。为了解决这个尴尬的局面,院领导想请当时擅长金匮、担任北京中医院院长的宗维新教授来代课,请胡老弟子(也是宗先生弟子)去劝说胡老。弟子到了胡老家里,先向师母问好,并说明来意。师母说胡老心情不好,在屋里闷着呢。她示意弟子别打扰他。弟子看见屋里烟雾弥漫,胡老一个人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吃也不喝,一言不发。 弟子见此情形,只好小心翼翼地告辞,并暗自担心事情会怎么样。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师母就转告弟子说师父答应了。当宗先生在台上精彩地解读金匮时,胡老的弟子突然发现后一排座位上坐着一个年纪大的学生。他戴着眼镜,在一个小本子上边写边画地认真记笔记。那个人难道不就是胡老吗?胡老一辈子有三样爱好:喝茶、抽烟、下围棋。 他每天都要喝茶,并且要用一个大茶壶泡着喝一整天。作为中医界治伤寒出名的专家,他能够灵活运用大柴胡汤方剂,并且因为他姓氏和爱好相同而被朋友们取了个雅号叫“大柴(茶)壶”。、胡老看病像下棋一样。他下棋时能记住每一步棋;他看棋时回去后能准确复盘;他经常跟陈慎吾先生复盘棋局;这个共同的兴趣成为两位知交挚友之间重要的纽带。 胡老看病时对于病人外貌印象深刻;无论过了多久都能记得清楚;或许他有时候会忘记某个病人叫什么名字;但只要提起某天某种疾病;胡老马上就能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只有一次例外:他应约去家看病,顺便下了一盘围棋。回到家后,他只记得下棋的情形,却忘了看病的细节。胡老性格刚强,一辈子坚持以自己的临床经验为依据,维护其学术主张,从不畏惧。有一次,胡老在东直门医院给住院病人开了十克大黄的方子。因为学术观点不同,时任东直门医院中医科主任、也是一位医学泰斗的秦伯未先生,在内科查房时,认为其量过大,将大黄一药减为4克,但由于一时大意,事后没有告诉胡老。这件事,激怒了胡老,胡老气愤之下,脱下身上白大衣,怒道:老子不干了!后来经过人劝说,才算平息。胡老生气并非是因为别人私自改动他的处方而没有通知他,胡老认为十克大黄是用来通畅大便的,而减成四克则变成通利小便(可参考胡老讲座),功效完全不同,生气是因为没有弄清楚秦先生的用意,则是害了病人,所以气得扔衣而去。

5、陈慎吾书籍

胡希恕简介及经方核心特点(一)胡希恕又名胡禧绪,1898-1984,辽宁沈阳人,毕生从事仲景学说教学和临床,擅用经方疗效卓著成就非凡,被称当代“经方大师”。其中学时喜欢足球,颇受国文老师王祥徵赏识。这位老师可非一般人也,乃清末国子监进士出身,我想相当于现在的中科院院士吧。后被太医逼迫学医且渐生兴趣,从政长沙县长后逢战乱改做国文老师,业余行医,在当地名气很大,为传医术收下胡希恕等四徒。胡希恕聪颖爱学,四徒中成绩佳,高中毕业参加中医考试便取得执业资格。因胡老不满足现状,后又考上北京交通大学前身的商专,其间恰逢疟疾大流行,身为学生的胡老便利用所学的经方众多同学,遂名声大振。大学毕业先后做了英飞老师、电业公司会计股长、市政公署营业股长,终因不愿服务于日本鬼子逃离家乡,便在北京开启了悬壶济世之路。解放初期,与陈慎吾等京界名医办学讲课,培养了大批后世名医,后调入北京中医学院教学临床终老。我们可以看出,胡老生逢乱世坎坷半生,取得如此成就,得益王师,更源于天赋和勤奋。受王祥徵影响,他教授《伤寒论》不用赃腑学说,提出伤寒六经非内经经络,而是来自八纲的独特学术观点,震惊了当时整个中医界,人民日报刊文介绍,就连身为伤寒泰斗的刘渡舟也赞誉有加自愧不如。学习胡希恕经方,我们必须把胡老经方核心特点铭刻在心,在没有能力融会贯通前自觉排斥他说,比如内经释伤寒、易经释伤寒等等,否则你总走不出迷茫困惑的怪圈。胡希恕经方医学核心理论特征有三个,下面就是第一个:*伤寒六经辨证不同于内经的脏腑经络辨证。

6、陈慎吾医案

门人陈大启回忆胡希恕老中医:用十枣汤给自己调节胸水,药到病除胡老的学术思想与我父亲(陈慎吾先生)基本相似。他们从1935年底开始就在一起,胡老大概是那时从东北来到北京的。初,他在我们家住着,后来等全家过来了,就搬到灵境胡同那儿住了。 我父亲大概是在1930年前后拜朱壶山先生为师,而朱壶山是唐宗海(唐容川)的学生,属于中西汇通派。胡老常常来我们家,他和我父亲一起学习、研究、探讨,一直持续到1937年左右,他们在灵境胡同的西口路北建立了一个国医联合诊所。胡老和我父亲性格相投,因此几十年来,他们经常一起讨论、下棋、喝酒。总的来说,胡老和我父亲的学术观点比较相似。一些我父亲原来的学生,因为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冲击,他不再教授了,但有些学生转而向胡老学习。比如,樊正伦就是胡老的学生,他很刻苦并且很有自强精神。 1956年,我父亲成立了北京汇通中医讲习所,后来把讲习所交给北京市中医学校接办,自己就加入了北京中医学院的工作。当时,胡老还没有进入北京中医学院,但学院请他来讲课。我父亲进入北京中医学院后,担任了伤寒教研组组长,而胡老则在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东直门医院工作。我出生于1926年,1935年底开始见到胡老时还不到十岁。一直到80年代胡老去世,我都经常见到他。我记得后一次在医院见到胡老的时候,他病得很重,有胸水和下肢水肿,但他自己用十枣汤调节,服用后胸水和下肢水肿都消退了。 胡老在学术研究方面有魄力,他有几个得心应手的方子,比如小柴胡加石膏。当时我父亲也用这个方子,但他用起来相对谨慎。胡老对我家的影响大,尤其是对我的影响更大。除去我父亲不算的话,我的第一位老师就是胡老,之后是于道济先生、赵锡武先生、余无言先生,以及穆伯陶先生等。我在学医时,学习了《伤寒论》《金匮要略》,有时候也学习《黄帝内经》或《医宗金鉴》等各种心法要诀。胡老指出必须要看温病相关著作,否则就无法了解学术的发展。此外,还要了解不同时代的流行病情况。在医学方面,胡老主要研究仲景学说,但并不排斥温病学派,并且还借鉴现代医学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