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共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d早期主要陈独秀的嗣父陈昔凡实为其四叔,人称“昔凡公”,是个画家,为陈家第一个中过举人之人,后做官,为知县,因治河有功升至辽阳知州,因无子,陈独秀五岁时就过继给他。陈昔凡1913年去世,曾置下庞大的家产。陈独秀完全可以继承,但陈独秀却对其嗤之以鼻,从不愿谈起,更不愿沾嗣父的钱财。
2、陈一凡的简介陈独秀之父陈昔凡画《茅亭远岫》图
3、揭秘:陈独秀与南京(上)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人物,与南京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其中有记载的两次。第一次是来南京“江南贡院”参加乡试,如果考过了就是举人。举人的学历约相当于现在的大专生,就有了做官的基本资格。但陈独秀有没有考中举人呢?听我详细告诉你。陈独秀是安徽安庆人,从小天资聪颖,但性格叛逆,两岁时父亲病死,由祖父教养。祖父管教严厉,他虽然很反感,但还是熟读了四书五经等古典书籍。到十岁时他祖父也因老患病去世,家中便请来先生教他读书,但他对旧式教育极为反感,对先生很不满意,家中只好让已考取秀才的长兄陈庆元教他读书。长兄性情温和,并不压制陈独秀,除了教他四书五经,还教他读《昭明文选》。陈独秀后来回忆说,初读《文选》时,“我也有点头痛,渐渐读出味道来了,从此更加看不起八股文”。他母亲对他期望很高,总是唠叨要他为一辈子没能中举的父亲争光,而且说着说着就流泪了。陈独秀打小怕母亲哭,母亲一哭他也就跟着哭起来。他本不想参加科举,为了母亲不伤心流泪,他只好硬着头皮参加。晚清光绪二十二年即公元1896年,十七岁的陈独秀头一次进考场。他说过,那完全是为了“敷衍母亲”而去的。先是以低名次通过县考和府考,约相当于现在的小学和初中统考,考过后参加院试,约相当于现在的高中统考。院试的考题为“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的截搭题。陈独秀一看考卷心想,这样狗屁不通的题目,只能用不通的文章来对付,他就将《文选》上有关鸟兽草木的古文和《康熙字典》上难认的怪字,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牛头不对马嘴、上文不接下文地填满了一篇皇皇大文”,这让人看不懂的文章反而让主考官惊呆了,认为文思奇异,人才难得,就取他为第一名秀才,秀才约相当于现在的高中毕业生。捷报传来,他母亲高兴得喜泪长流,直呼我儿有出息。全家人也为他高兴,俱赞儒子可教,前途无量。高中毕业就要参加高考,当时叫乡试。接着他跟着长兄到南京江南贡院参加乡试。但他对“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不感兴趣,第一场考试他勉强作了三篇八股文和一首五言八韵诗。第二场考试,他无论如何也不肯再进去了,长兄陈庆元又是骂又是哄,好说歹说才强迫他进了考场。人虽进去了,但他坐在那里发呆,坚决不动笔墨,第二场的《五经》和第三场的策论都交了白卷。他可是个高考“白卷先生”,比张铁生早了几十年。但他不是不学无术之人,他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理想,年岁虽小却心怀天下,一直关注研究安徽江苏长江一带的水文、地理、军事、经济等问题。于是撰写了《扬子江形势论略》。文中,他对长江的自然地理、水文地理、军事地理、经济地理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论述,洋洋七千余言,了引起国人注意,一举成名。他虽在南京名落孙山,末能中举,但对新学新思想还是有兴趣的,几次去日本学习,后来成为新文化的先锋。关于他第二次到南京的情况,因平台字数所限,放在下篇再讲,这里交待一下他家族的简况。陈独秀,原名干生,字仲甫,号实庵,1914年春,反袁运动失败后,他再度赴日本,协助章士钊办《甲寅》杂志,第一次使用笔名“独秀”发表文章《爱国心与自觉心》一文,他虽还用过很多笔名,唯独秀二字用的多,别人都称他为陈独秀,他以后就以此为名了。他出生于清光绪五年八月廿三日即公元1879年10月13日,安徽省安庆府怀宁县一个读书人之家。他在家排行老四,他有一个大哥和两个姐姐,因为他是老幺,所以家里人格外疼他。他的父亲是优质贡生没考上举人,在江苏当个小官,不幸的是在陈独秀出生不久,33岁的父亲就因病去世,祖父决定把他过继给其四叔陈昔凡(举人)抚养。可是他四叔远在东北的辽阳做官,只好暂时跟着祖父一起生活。#陈昔凡简介#
4、陈独秀风雨人生 书摘:1899年年底,陈昔凡见义和团大闹山东,安排陈独秀兄弟俩回安庆。“关东遭丧乱,飞鸿惊寒弦。”此时正是隆冬季节,一路天寒地冻,惊鸿四野。弟兄俩日夜兼程,风餐露宿。1900年春节前夕,赶回安庆。见到弟兄俩,一身重孝的高晓岚和张氏嚎陶大哭,原来母亲查氏已不在人世了。想到母亲孤苦零丁的死去,陈独秀靠在门边,泪如雨下。——《陈独秀风雨人生》
5、高君曼从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就急急忙忙地到了安庆,去见一直和自己通信的姐夫陈独秀。陈独秀原配高晓岚,和高君曼是同父异母的姐妹,高晓岚小时候受到继母虐待,所以父亲把她带到了安庆,在自己身边长大。高晓岚没有读过书,不识字。而高君曼跟在母亲身边,接受新思想、新教育,后上了大学。高晓岚虽然受到继母虐待,但她格外喜欢高君曼,把她看作是一母同胞的亲妹妹。高晓岚不识字,所以她给娘家的信,都是丈夫陈独秀代笔;娘家人识字的也不多,所以都由高君曼回信。一来二去,二人就越过妻子和家里,直接通起了信。陈独秀的毛笔字很漂亮,高君曼很欣赏,他在信中讲革命、讲留学,让高君曼大开眼界。她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实在很想找机会,见一见自己这大名鼎鼎的姐夫。她从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闲来无事,就急急忙忙地赶到安庆,去见传说中的姐夫了。这时的陈家,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陈独秀的哥哥刚去世,陈昔凡做生意被坑,一病不起。高君曼的到来,算是给家里的一帮小孩子,带来了热闹。延年、乔年十分高兴,玉莹也缠着姨妈,要她讲在北京的趣事,就连很少回家的陈独秀也回来了。但对于高君曼来说,她是孤独的。姐姐高晓岚和陈母谢氏没有读过书,只会谈些家长里短,高君曼和她们说不了几句话,就没了下文。陈昔凡卧病在床,由于辈分关系,也不好聊太多;小一辈中,陈玉莹太小,只有9岁,陈延年又是男孩子。算来算去,这个家里除了陈独秀,她竟然无人可说。陈独秀以往在家里,也是没人可以和他谈天说地,直到高君曼来了,他才在家里待得下去。二人一聊,就是很长时间。陈独秀的熟人,都是高君曼所崇拜的人,陈独秀几句话就带出一个人来,聊着聊着,又扯出另一个人来,根本有说不完的话。高晓岚本来就和丈夫说不上话,想着高君曼来了后,丈夫经常待在家也挺好的,也没往深了想。直到有一天,她进门去拿东西的时候,看到高君曼兴奋而又绯红的脸颊,心里咯噔一下,才意识到糟了。此时此刻,因为妹妹到来的喜悦,逐渐被担忧所替代,她恨不得妹妹当天就离开。但她毕竟是个守礼的人,对方又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赶人的话,她自然说不出口。后来也因为姐姐的默不作声,陈独秀和高君曼,才发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开始发现母亲不对劲的是陈延年,姨妈来了后,父亲在家的时间多了,他自然很高兴。但随着时间慢慢变长,母亲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唉声叹气的次数越来越多。看着关系越来越好的姨妈和父亲,延年觉得,母亲性情大变和姨妈脱不了干系。为了家里的安宁,他从心底真心希望,姨妈快点离开。不过没人去和高君曼说,不希望她待在这个家里,再者又有陈独秀的存在,她怎么会想要离开呢?不久之后,高君曼和陈独秀真的越了雷池,有了夫妻之实,一向三从四德的高晓岚,终于崩溃闹了起来。这个时候,陈独秀的养父母都站在高晓岚这边,大骂陈独秀,事情闹开后,高君曼受不了众人的指责,在陈独秀面前哭泣,让他带自己离开。陈独秀不忍高君曼伤心,他也知道自己闯了祸,在新年开始,带着高君曼去了杭州,他不知道的是,高晓岚已经怀有身孕。高君曼追求爱情没有错,但选错了人,高晓岚是旧社会婚姻下的牺牲品。姐妹俩,一个爱错了人,一个无可奈何,后都没陪陈独秀走完全程。
6、陈独秀的岳父原来是清末安庆统领陈独秀的发妻叫高晓岚,也叫高大众,安徽霍丘人,比陈独秀大3岁。其父叫高登科,当过清末安庆府统领。陈独秀家是一个小户人家,其父叫陈衍中,读过书,但未曾中举,早年就去世。陈独秀在2岁时就过继给了叔叔陈昔凡。叔叔是个举人,却无一官半职。为寻找靠山,经人介绍认识了高登科。高虽是个武官,但会识才,一眼就看中了17岁就考取秀才的陈独秀。这样他做主为长女和陈独秀订下终身。两人于光绪23年结婚,还算和睦相处。高氏没什么文化,但温和善良,孝敬公婆。她先后生了三男一女,即长子延年,长女筱秀,次子乔年,三子松年。陈独秀在四川逝世后,松年将陈独秀的录柩运回安庆,与高氏合葬。#陈昔凡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