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塘北简介(莆田南梧塘和北梧塘区分)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8-01 08:00:37 浏览
1、莆田南梧塘和北梧塘区分

莆田市涵江区塘北目前划片理想的小学和初中:涵江区第三实验小学和莆田第十七中学!随手一拍。附近很多楼盘上学真的很近!#莆田塘北简介#

2、莆田涵江塘北一号房价

塘北两房两卫精装修拎包入住。大厅有空调需要的速度莆田租房莆田 #民宿

3、莆田涵江区塘北一期六区房价

非法行医、用过期药……莆田涵江多家诊所被罚!涵江塘北门诊部涉嫌使用过期等不合格药品,被罚款1万元。涵江陈新东内科诊所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被罚款5000元。谢贵珠非医师行医,没收违法所得10元,罚款2万元。涵江现代妇科门诊部使用未取得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开具抗菌药物处方,被罚款5000元。莆田市涵江区宁为女人美容美甲店擅自挪用清洗、消毒设施设备,被罚款2000元。

4、莆田塘北新规划

6月28日莆田,涵江利通塘北壹号,年轻人与大妈大战,抢音箱,广场舞扰人#莆田塘北简介#

5、福建莆田涵江塘北安置房价格

近日,莆田交警对一条仅500米长的道路进行违章停车处理,同时出动了了4辆拖车,把停靠在路边的车辆一举清空!这条路位于涵江的塘北社区,平日里有很多车会随便停靠在这条只有两车道的路边,造成道路堵塞。这次交警的严厉执法,也是对这些车主的震慑和警告。关注“莆田百晓生”,每日为你送上莆田新奇闻异事,小道消息[祈祷][祈祷][祈祷]

6、莆田塘北街在哪里

莆田涵江塘北元宵~板凳圈灯,龙灯圈街,祈福天下太平,国泰民安!

7、莆田塘北

话说国清塘 濯缨亭 濯缨池国清塘,位于黄石镇、笏石镇之间,东倚天马山、珠坑村,西临谷城山、岭美村,北至凤髻山、定庄村,南至笏石山、汽车站附近。它由木兰溪支流灌注而成,是面积2000多亩的泱泱水泽。塘北之塘堘有一陡门,名“双层桥”,上层安闸门,供排洪水用,下层是人行道。明弘治《八闽通志》之乡贤传中记载:“林国钧,字公秉,莆之姑青人”。在很早的唐代,凤山宫周边地带是名叫“姑青铺”。唐代贞观元年(627年),以姑青铺为首的先民们,在今塘堘,筑堤堘以分湖海,建陡门以防旱涝,造就了面积2000多亩的淡水塘。因工程量巨大,至贞观五年(631年)才完工。因堤堘在姑青铺,人称“姑青塘”。明代状元柯潜撰《送林廷荣赴南和教谕序》曰:“莆邑之林称著姓,居姑青塘者,为唐司马萍公之后,传八世封承奉郎赐绯衣银鱼回年公,益以善振其家”。后来,众人认为以“姑青”一隅之地,命名如此大的水泽,有失大气,又易混淆,即改为与之莆仙方言相近的“国清塘”。国清塘,早见于史志的是《新唐书》,其地理志记载:“莆田东南二十里有国清塘,一名姑青塘,并贞观中置”。《大清一统志》记载:“国清塘,在莆田县东南二十里,唐贞观中置,宋郑耕老有诗,府志:水与木兰相灌注,澄碧万顷,元废,今濯缨池是也”。清乾隆《兴化府莆田县志》第一卷也记载:“国清塘,一名姑青塘,唐贞观五年(631年)凿,周廻三十里,元废,即林氏宅前濯缨池是也,水与木兰相灌注,澄碧百顷,壶公、谷城倒影其中”。又有记载:“国清塘,至元总管郭朶儿时,亦废为田,其遗址在林文俊宅傍所云濯缨亭前是也”。如今国清塘只剩下内外土海、濯缨池等水系。有位哲人说得好,水是生命之源。姑青铺人因农作、生活之需,就向四周发展,临水而居,而凤髻山下临国清塘的村庄,即因塘得名“国清村”。还发展有院前、下坂、田厝、塘堘等自然村。因此,凤山宫属这些姑青铺发展出来的村庄,至今不变。国清塘仿佛是一面镜子,倒映着天光云影、碧野青山。巨大的湿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白鹭等数十种、省级重点保护生、动物,在此栖息、繁衍。如今,已在这里开发建设“土海湿地生态公园”,栽植垂柳、榕树、芦苇等植物,形成湿地景观。秀屿区又在古塘畔,新建一条东西走向的清塘大道。2014年5月,以国清塘、濯缨亭为主景的“清塘栖鹭”,被莆田市选为新的二十四景之一。在国清塘的北面,有座似亭非殿的古建筑,名曰“濯缨亭”。它朴实壮观,雅俗共赏。话说南宋时,国清村(今定庄村)林国钧,创办红泉义学、倾资倡建熙宁桥、铺设本村至莆城石板路、助建木兰陂,功勋卓著。高宗朝,由里选版授迪功郎,又以其二子皆贵,加封承奉郎,赐绯衣银鱼袋,并准他在家乡盖房纪念。所以,国钧就在村中,建设了一座呈凹字形、相当于民间五厢房的独特房子。整座建筑居高临下,俯瞰着国清塘。宋代著名儒学大师朱熹,年轻时曾慕名多次来红泉义学,听光朝讲课,与国钧、光朝交情至深。他应国钧之请,重游国清塘,为这座建筑题写“濯缨亭”竖匾、“天光云影”横额及“龙角”旗旃。素有南夫子之称的理学家林光朝,未出仕之前,受族叔国钧之邀,经常在濯缨亭,授徒传道,讲学其中,因此濯缨亭又雅称“传道里”。清知府陈池养作诗《濯缨亭》,赞曰:“艾轩讲学为莆唱,国清之塘成名区”。南宋绍兴初,林国钧特地从五台山五郎庙,恭请爱国名将、巡瘟驱瘟大神杨五郎香火,安座在家乡凤髻山麓,初名“篁岭堂”,后称“凤山宫”。因其历史悠久,信众尊称“凤山祖庙”。相传,濯缨亭竣工庆典,朱子也应邀参加,人们也将篁岭堂中主祀的杨公太师圣驾,请进亭中同贺。当时,南风劲吹,烛光摇曳,朱子见此情景即祈祷:“四月多南风,如有北风更好”。话音落地,转刮北风,亭内灯烛通明,香火鼎盛。这里又成为杨公太师每年两次出郊佈福的驻驾之地。明弘治《八闽通志》宫室卷载:“濯缨亭,在兴化府景德里国清塘上,系南宋承奉郎林国钧所建”。明弘治《兴化府志》之里图考景德里中载:“郑庄,宋承奉郎林国钧家聚族于此,而李氏、宋氏亦在焉。”清乾隆《兴化府莆田县志》之里图考景德里中载:“郑庄,一曰定庄,有濯缨亭。”一千五百多年来,从姑青、国清、郑庄,到今天的“定庄”,村名几多变换,但“濯缨亭”名称永远不变。濯缨亭已然成为在外游子思念家乡的地标。在京为官的回年公12世孙文俊,与来探亲的从侄长芳团聚,就有“别久重逢问濯缨,尊前相对夜灯明”之诗句相赠。解放前后,濯缨亭中朱子所题之墨宝,相继被贼人所盗。1949年初,该亭成为濯缨小学的创办地。1972年改建为戏院。2015年在原址重建,再现“碧野濯缨”、“天光云影”的秀丽景色。濯缨亭又成为定庄文化活动中心的主建筑,为定庄建设省“美丽乡村”示范村,而贡献一份力量,也为我市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