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6月2日,国学大师、清华大学教授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被人救上来时已断气。当时昆明湖的水很浅,薄薄的水铺在湖面,下面是污泥与烂草,他是被污泥和烂草堵住嘴窒息而亡。当天早上他洗漱完毕到饭厅吃完早餐,又到书房坐了会儿。他来到清华园办公室,准备给毕业研究生评定成绩,发现试卷在家忘了没带来,就让人又回家取来,然后对试卷做了很认真的进行了评定。王国维又和侯厚培商讨下学期招生事宜,两个人谈了很久,然后王国维向侯厚培借二块大洋,侯厚培没有,就给了他5元钞票。王国维出校门,雇了辆人力车去了颐和园。据园子里的园丁说,当时园子里人不多,王先生上午约10点钟到的,在石舫前兀坐了好久,然后进入鱼藻轩中,吸纸烟,后头朝下投湖自沉。这是他第一次去颐和园也是后一次去。家人在他的口袋里发现了遗书: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殓,即行藁葬于清华茔地。汝等不能南归,亦可暂于城内居住。汝兄亦不必奔丧,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门故也。书籍可托陈吴二先生处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不能南归。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然苟谨慎勤俭,亦必不至饿死也。五月初二父字。王国维之死,众说纷纭,有殉情,惊惧一说。他选择自尽在清代的皇家园林里,有人说,他是死于文化。王国维穿着长袍马褂,头上拖着满清人的长长的辫子,1911年差不多都剪掉辫子了, 但王国维没剪。他拖着一条大清的辫子,为大清殉情。这个说法又说不通,王国维是个汉人,满人建立的国家满人执政,大清亡了,之于汉人的王国维来说也不算是亡国。惊惧说也不可信,一个连死都不怕的人还怕不剪掉辫子而遭遇屠杀吗。关于王国维之死陈寅恪说:“世之人大抵能称道其学,独于其平生之志事颇多不能解,因而有是非之论。寅恪以为古今中外志士仁人往往憔悴忧伤继之以死,其所伤之事、所死之故,不止局于一间一地域而已,盖别有超越时间地域之理性存焉。而此超越时间地域之理性,必非其同时间地域之众人所能共喻。”大致意思是说王国维之死是死于信仰,学术信仰。因为他的精神世界是唯美的 ,近乎主义。他的纯粹正是他自沉的客观原因。王国维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就用这样一种决绝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王国维之死,是一个世纪的谜语。现代专家分析可能王国维患有抑郁症或自闭症。不是一种因素导致他走上自沉的道路的。王国维三种境界之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人间词话》是王国维著的一部文艺批评著作,是晚清时期具影响力的文艺美学著作。包括他亲手删改后的64则《人间词话》原本及剔除掉的49则稿的完整呈现。喜欢的宝宝戳下方商品卡即可购买!
2、1927年,王国维与侯厚培商讨招生计划,突然,王国维很突兀地开口,向侯厚培借了5元钱。之后,他走进了颐和园,在昆明湖旁吸了一只烟后,决绝的跃入了水中。等人们将他救起来后,发现了奇怪的一幕。王国维是近代有名的学者,他在教育、哲学、文学、历史等方面都有着很深的造诣,特别是在美学领域,他西方哲学和美学与中国古典哲学和美学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梁启超曾评价他:“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用哪一方面的学者来称呼他可能已经不适用了,所以,很多人称呼他就只是学者两个字,因为他无愧“学者”这两个字。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有着高深学位的人,终却选择以一种悲哀的的方式离开人世。那是1927年的一个上午,,王国维像往常一吃完早饭就去了办公室,然后就平静的重复每天的工作,给毕业生评阅试卷,跟办公处的人谈论下学期的招生事宜。然而,谈完招生事宜后,王国维就开口问办公处的侯厚培借了5元钱,之后,王国维就坐上了人力黄包车走进了颐和园。他在昆明湖前点燃一根烟,面对湖站了一会儿,等他一根烟抽完之后,他突然决绝地跃入湖中,就这样离开了人世。等人们发现将他救起后,发现他的口鼻里都是污泥和烂草。其实昆明湖的水很浅,王国维死的时候衣服都没有湿透。看样子他当时真的是万念俱灰,直接一猛子扎进了淤泥里,就这样直接头朝下窒息而亡。王国维死后,人们在他的口袋中发现了一份遗言,上面写着: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看到这份遗书,很多人觉得王国维是为了“殉清“,但其实,王国维是汉人,虽然他到死都还留着辫子,但根据他的文章可以看出,他并不是这种不知变通的人。其实,王国维的死,更多的跟他生活不如意有关。其中对王国维影响深的是他儿子的死,王国维曾对儿子寄予厚望,然而,他的儿子却在27岁那年病死了,让王国维深深的体验到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哀。王国维儿子去世后,他的儿媳随后也被娘家接了回去。王国维的儿媳妇是他挚友罗振玉的女儿,在参加完他儿子的葬礼后,儿媳妇直接就跟娘家人走了,属于是不告而别。王国维对于这种行为十分难以接受,他觉得儿媳妇既然已经嫁到他家,就是他家的人,就算是儿子去世了,他也能将儿媳妇的生活安排好。因为儿媳妇回娘家这件事,王国维和罗振玉这对几十年的老友间竟多了很多笔墨官司,后双方居然闹到了绝交的地步。儿子的英年早逝,儿媳的决绝离去,多年相交的好友又与他断绝关系,再加上政事和时局的影响,所以,王国维这个天性就有些忧郁的人,就这样选择了离开人世。王国维的离世其实是一件挺令人惋惜的事情,如果他没有离去,我们可能会看到他更多的作品。然而,就是因为他具有文人的敏锐,他也具备了文人的敏感,所以他后才会选择这样一条决绝的道路。#侯厚培简介#
3、王国维始终未剪辫子,一次夫人给他洗头时说:都到这个时候了,还留着这个东西做什么?王国维答到:正是因为已到这个时候了,我还剪他做什么?1877年王国维出生于浙江杭州府海宁州城。王国维的父亲王乃誉,是宋安化郡王三十二世裔孙。王氏家族因抗金名将王禀及袭封前爵、赐第盐官的王沆,在海宁受到当地人民的长期敬仰。四岁时,母亲凌夫人去世,他和姐姐蕴玉的生活主要由叔祖母照顾,而他的读书生活,则主要受到其父王乃誉的影响。王国维生活在一个富有文化修养的家庭里,从小聪颖好学。1883年,他先后入邻塾从师潘紫贵及陈寿田先生就读,接受过塾师的启蒙教育,并在父亲王乃誉的指导下博览群书,涉猎了传统文化的许多领域,并初步接触到近代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维新思想,逐步形成了读书的志向和兴趣。1892年7月,王国维入州学,参加海宁州岁试,以第二十一名中秀才。与陈守谦、叶宜春、诸嘉猷被誉为“海宁四才子”。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政府解体,王国维携全家随罗振玉东渡日本,在日本住了四年。在罗振玉的帮助下,他有机会静下心来做学问,研究方向转向经史、小学。他与罗振玉一家相邻,平时互相切磋,往返论学,协助罗氏整理大云书库藏书,得以尽窥其所藏彝器及其他石器物拓本,并与日本学者广泛交流。他治甲骨文字,始于此时。由于专力于研究新发现的史料,并能以古文字学为基础,研究古史,从古器物到古代书册、服装、建筑,所涉甚广,著述甚丰。后来为了生计问题,有同乡邀请王国维回上海为英国人哈同编《学术丛编》杂志,他不愿再以全家生活有累罗振玉,遂于1916年回国。1921年年初,马衡受北京大学委托,再次来书邀王国维出任北大文科教授,王国维拒绝了。1922年年初,王国维允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通讯导师,但没有接受酬金。1923年春,当时溥仪要选海内硕学之士,王国维经升允推荐,到北京充任逊帝溥仪的南书房行走。他一直对溥仪的知遇之恩心怀感激。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紫禁城,王国维拖着一根小辫子,颓丧萎顿依然服侍在溥仪的左右。清华要聘任王国维当国学院教授,王国维首先请示于溥仪,得到溥仪的恩准,才敢应聘。在清华执教两年,王国维每到春节都要跑到天津去觐见早就逊位的溥仪。王国维骨子里,是一个守旧的人,抱残守缺,观念老旧,一肚子忠君之事的老派思想,而且身体力行。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把皇帝溥仪赶出紫禁城,王国维引以为奇耻大辱,要和罗振玉等一帮清朝遗老约定投金水河殉清,苦于家人阻拦没有成功。两年后,国民d北伐节节胜利,眼看着就要扫荡黄河,入主京师,湖南湖北一带的前清遗老被北伐军抓起来砍了头,王国维听说之后惊惧不已。1927年6月2日,王国维照常早起盥洗,照常至饭厅早餐,照常来到办公室,很认真地给毕业研究生评定成绩。然后,王国维又与研究院办公处的清华同事侯厚培商讨下学期的招生计划,谈毕,王国维很突兀地跟侯厚培借了五元纸币,随即走出清华园,雇了一辆人力车,前往颐和园。王国维下车后径直走到昆明湖鱼藻轩停下,慢慢吸完一支香烟,11时许,头朝下跃入水中,自沉而死,终年50岁。当王国维的尸体被打捞上来时,人们从他的内衣口袋里发现了一份遗书,开篇有16字遗言:“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对于王国维的死因,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都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一代大师,终选择以这样的方式来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这应该是多种原因集合的一个结果。
4、1927年6月2日,王国维投颐和园昆明湖自杀身亡,年仅51岁。 王国维之死,是一个世纪的谜语。近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猜测自杀原因,众说纷纭。有殉清说、殉文化说、罗振玉逼债说、悲观厌世说、性格阴郁说、家庭原因说、受叔本华哲学影响说、梁启超陷害说、综合原因说等。当时昆明湖里的水很浅,污泥很厚,王国维沉湖后,口鼻都被污泥堵塞窒息而亡。尸体打捞上来后,大家在他口袋发现了一封遗书。遗书上开头的16个字,让后世猜不透原因。“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殓,即行槁葬于清华茔地,汝等不能南归,说可暂于城内居住……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不能南归,我虽无财产分文 遗汝,然苟谨慎勤俭,亦必不至饿死也。”两年后,清华国学院同仁很是怀念,于是陈寅恪撰写《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当天早上的情形是这样的。王国维先生盥洗完毕到饭厅吃早餐,餐后书房坐了会,到清华园办公室后,准备给毕业研究生评定成绩,却发现卷子没带来,又打发人回家取来。王国维认真地评定后,又和研究院办公处侯厚培谈了好久下学期的招生事宜,谈完了,跟侯厚培借2块大洋,侯厚培给了他五元钞票。王国维出门雇了一辆人力车去了颐和园。当天上午他吸烟好久,于11时左右,他一跃而下,在昆明湖鱼藻轩自沉。据颐和园的园丁说:“先生约上午十点钟左右进园”,“初在石舫前兀坐,久之,复步入鱼藻轩中,吸纸烟”。梁启超所说:“他平日对于时局的悲观,本极深刻。近的刺激,则由两湖学者叶德辉、王葆心之被枪毙,静公深痛之,故效屈子沉渊,一瞑不复视。”1927年的中国,当时国内政治形势动荡,北京高校内很多知识分子都很不安,北京随时都会爆发狂风暴雨,但王国维是一个纯粹的学者,不沾政治圈。狂风暴雨的是王国维的死。他选择了50岁时,非正常死亡。他在《人间词话》中,说有境格自高。有境界是人生的一种纯粹,纯粹不是平常人所说的单一,而是去伪存真,纯粹是指精神世界里的干净,这样的干净才能够散发出真正的智慧,博大之境界。有人说他死是惧怕国民革命军,有人说是是与清室的关系等等,他同情清室的遭遇,拒绝政治和d派。殉情、怕死、怕穷?当时流传着还有很多各种种样的说话,一个学贯中西,精心于学问的学者,怎会为了些红尘俗事想不开,怎会为这些世俗之事而自杀呢?何为五十之年,只欠一死?读他的遗书,怎么都看不出这是一位将死之人要留下来的话,语气那么沉着冷静在交待自己的后事。他的《人间词话》中为经典的,是他提出了人生唯美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是王国维的文艺批评类著作同,喜欢的宝宝戳下方蓝色链接或【看一看】即可购买!网页链接
5、1927年6月2日,在颐和园的昆明湖边,一位园丁看到有人投水,慌忙大喊:“不好啦,有人跳水啦!”仅仅几分钟后,捞上来的人已经没有了气息。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王国维。按阴历算起,这一天正是五月初三,离端午节还差两天。有人说王国维是效仿了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的做法,跳进昆明湖水了。在王国维的口袋里,有一封写给他儿子王贞明的遗书:“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殓,即行藁葬于清华茔地。汝等不能南归,亦可暂于城内居住。汝兄亦不必奔丧,固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门故也。书籍可托陈吴二先生处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不能南归。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然苟谨慎勤俭,亦不至饿死也。五月二日,父字。”也就是说,王国维一大早出门就是去寻死的。他一切已经安排好了。据目击证人讲,在前往颐和园自杀的路上,发生了一起意外。王国维突然想起还有一件事没做好,那就是给弟子谢国桢写的扇面,把桢之名,误写为兄。为此,又折回位于清华的办公室,用墨笔涂改,把“兄”改成了“弟”,然后再回到颐和园,自沉于鱼藻轩前的水中。就在出事前一天,王国维的弟子姜亮夫去家中拜访,当时王家中很乱,王正在整理稿件(事后看显然在处理后事)。此前,王就犹豫地征询姜的意见,问他要不要剪辫子,姜劝他不必计较形式,王才释然。这次王直接告诉他:“亮夫!我总不想再受辱,我受不得一点辱!”姜觉出王的不安,就把话告知陈寅恪。希望陈教授能去劝劝他。因为陈寅恪、吴雨僧等教授,是王国维少有的知已。他朋友很少。不巧的是,那天陈寅恪恰要去看女朋友,想第二天再去看他,不想就出事了。王国维的另一位老朋友金梁,在出事前3日,曾到学校拜访过他。当时王国维平居静默,但感觉忧愤异常。金梁安慰他。后来不知怎么谈到了颐和园,王国维说:“今日干净土,惟此一湾水耳。”也就是说,死的决定已定下了。金梁还说,他必死的心,在遗嘱里已经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待言矣。我与他相交已经30年了,又在3天前见了一面,是生死之交,清楚他了。据王国维女儿回忆:“五月二日晨起,先母照常为他梳理发辫,并进早餐,无丝毫异样,全家人万万没有料到竟会在当天投水自尽……”王国维儿子也回忆说,他父亲身边从来不带钱。那天上午他在学校跟研究院的一位湖南籍助教侯厚培借了5块钱,叫了部洋车坐到颐和园门口,买了门票进去,洋车夫在外头等,等了许久不见他出来,就上前问守门之人,那人说:“唉哟!有位老先生跳湖了!”洋夫忙回清华园报讯。关于这位帝师死之谜,各种版本皆有。说法五六种之多。一种说法是被亲家罗振玉逼债致死。王国维和罗振玉早关系应该是师徒关系。罗振玉资助王国维前往日本留学,在生活和学术上都有很大帮助。可以说,没有罗的帮助,王的日本之行难以行成。王国维为报恩,就把自己的几部著作权名以罗振玉的名义出版。后来两家成了儿女亲家,成了朋友亲戚关系。罗振玉的女儿嫁给了王国维的长子。但是没几年,大儿子英年早逝。罗振玉把女儿接回家。两家关系出现裂痕。王国维至所以能够“南书房行走”,也是靠罗振玉的推荐。是罗把王推荐给溥仪,从而当上了帝师。说逼债致死,是曾盛传他俩合作做过生意,结果亏损,罗向王逼债,王无力偿还,以死了结。第二种说法是殉清。为已经退位的大清帝国殉节。溥仪也赞同这种说法。第三种是对时局的恐惧。当时正是北伐军胜利之时,听人谈及北伐军如何侮辱知识分子,这个消息刺激了他。他留下“五十之年不堪再辱”的遗笔。与其到时候受辱而死,不如趁北伐军未来时,索性做了清室的忠臣,到清室的花园里死了,可以落一个千载流芳。第四种是丧子说。王国难爱大儿子,儿子的病逝,对他心里打击很大。再加上罗振玉又把女儿接回家,分明是看不起他。第五种是对传统文化的悲观失望。据陈寅恪解释,王国维心态悲观,对传统文化的失望与矛盾,是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说他是殉了中国本位的文化。还有其他说法。但有一条清晰的线索即是,王国维投湖自杀,是一个深思熟虑的决定。不是一时冲动所致。一个人如果真的处心积虑相死,那是难不住的。只可惜了这位帝师一身的学问和本领。他是和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并列的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他去清华教书,还是溥仪下了谕旨才接受清华的聘书。因为当时清帝已逊位,他也没事干了。胡适欣赏王国维的学问,就向清华国学院推荐。于是校长曹云祥发出了邀请。聘期是3年,月薪为400大洋。但王国维实际上只教了2年,就投湖了。王国维是一代大儒,一个文化巨擘。他的学术地位和学术贡献,已成定评,得到世人公认。他的西洋哲学、古文字学、声韵学等,都有很深的造诣。我们普通作者可以看一看他的《人间词话》。可惜了,后来再难有跟上者。他的消失是中华文明的一大损失。
6、1927年6月2日,50岁的王国维早早起床,穿戴整齐,让夫人为他梳好油光锃亮的辫子,叫来儿子,女儿,坐在那张八仙桌上吃过早餐,夹着公文包像往常一样出门了,潘夫人万万没想到,从此以后天人永隔。王国维早上八点到了单位清华大学研究院办公室,处理完公事,向同事侯厚培借两元钱,侯厚培大方的递给他5元钱,他出门花5角叫了一辆黄包车,直奔颐和园,用1块钱买了门票,兜里还揣着3块5毛钱,扑通一声,直接投身昆明湖几分钟后,听到有人跳水的园丁大声呼救:“有人掉到水里啦!有人掉到水里啦!”被打捞出来后,王国维口鼻塞满淤泥,已经咽气。但他神情安详,从此以后他的世界里寂静悠远,没有任何声息。检验官在他衣袋里发现一份遗书,开头有16个字:“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王国维先生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学者。他的《人间词话》脍炙人口,对后世影响很大,叶嘉莹先生对王国维评价很高,她认为王国维追求的东西跟我们当前一般所谓的“学者”所追求的东西不同他是真正追求学问的人,追求真理的人,他治学的目的就是解放思想。然而,王国维先生终究没有如愿,带着对清末政府无能的羞愧,带着对外国列强的痛恨,带着对军阀的混战,国无可救的愤怒离开了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