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石雕简介(乾陵石雕故事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8-01 09:30:05 浏览
1、乾陵石雕故事简介

武则天墓前61个无头石人,千年来无法解释,却在1971年解开。武则天驾崩后与唐高宗李治合葬,墓葬被命名为“乾陵”,地址在陕西咸阳乾县的梁山。而在这陵墓的朱雀门外,61尊被削去脑袋的石人静默地立着,这些石像究竟为何立于此?它们又有何玄机呢?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让我们来接着往下看。时间来到了1971年,几个乾县的农民在锄地时竟然挖出了“人头”!他们见这石质人头颇像文物,便不敢怠慢,立刻送去了县文管局。文管局的专家一看到这“人头”,就大致了然这东西是“乾陵”外石人的头。次日,经过现场的仔细比对,这“人头”不出意料地跟其中一尊石像匹配上了。“头”和“身体”配对成功后,这尊石像的身份也就清楚了,专家们根据其发型和面部结构判定这石人的各项特征都与少数民族人相似。大家都对此结论感到惊讶,毕竟印象中的墓葬雕像人物一般都是汉族人,比如秦始皇陵的兵马俑。接着,文管局便开始对这61尊石像的身份展开研究。其中一个线索是,这些石像背后均有刻字,但由于年代久远,这些字已经很难辨认了。见招拆招,专家们用尽各种办法终于识别出部分石像的文字:“波斯王卑路斯”、“默啜使移力贪汗达干”和“吐火罗王子持羯达犍”等。另外,专家们还发现在这61尊石像中,腰间别有“鱼袋”的有20尊。而鱼袋是指唐代放官印的一种佩袋,是骑马出行时方便收纳官印的物品。后来,又有一颗石刻人头被发现,而这颗人头的典型特征就是发饰夸张,经过比对,这颗“人头”也属于“乾陵”外的某尊石像。专家们又结合其他方面的特征,判定这尊石像的本体是突厥人。至于为何制作如此多的少数民族人的石像立于皇陵之外,与唐和诸藩属国关系进步有关。由于忌惮于大唐的国富兵强,唐高宗驾崩之后,唐的不少藩国都派代表前来吊唁,武则天十分感动,认为此番景象值得铭记于史册,便着人为前来吊唁的藩臣雕刻石像,以示友好和敬意。因此,这六十多尊石像实际上是大唐国际化的重要标识。武则天此举可谓一箭双雕,一方面宣扬大唐的威严和强大,另一方面也昭告天下:大唐是一个对外开放、对内民族大团结的国家。正如王维曾在诗中称赞盛唐道:“万国衣冠拜冕旒”,早在一千多年前,大唐就已经实现了统一,且施行多民族共同治理国家的政策,少数民族的领袖可以参与政权管理。除此之外,数量如此之多的藩君石像,也凸显了盛唐在外交方面的辉煌成就和极大进步,毕竟对比之下的初唐,唐太宗的昭陵外只有14个国家的藩君石像。那么,既然这群石像有着如此积极的历史意义和政治内涵,它们又为何被破坏以至于“身首异处”呢?流传较广的说法有两个:天灾和人祸。天灾,此种说法认为石像是在地震中被破坏的,但显然这种说法难以令人信服,因为陵墓外距离这些石像不远的石翁仲是完好无损的。况且,石像只是少了头,而头以下的身体却保存完好,这更证实了罪魁祸首并不是地震。人祸,这种说法解读甚多。有的人认为是盗墓贼不满空手而归,于是恼羞成怒将气撒在这些石像上。也有人认为石像是这些藩君的后代破坏的。唐灭以后,树倒猢狲散,附属国不再依附大唐,自然见不得自己的祖先在此给唐皇守灵,于是便产生了报复之心。这个版本的原因细节十分丰满。传说他们为了报复,便使坏心思来搞破坏,欺骗当地的百姓说这些石像不祥,半夜会变成妖怪来祸害人,还会传播瘟疫,只有砍去它们的头颅,才能免于其害。农民听信谣言,便对石像进行了破坏。至于这两个原因,你更倾向于哪一种呢?于笔者而言,我更信服人祸,毕竟人祸比天灾更灵活更有发挥空间,但至于是不是藩君后代所为,还有待考证。或者,是一些途经此地的人动了歪心思,将这些石像的头颅砍去,拿到文物市场上售卖,一如当年圆明园流落在外的兽首?毕竟此地正处关中,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而且,如果适逢战乱时节,发生这种偷盗之事的概率是极大的。

2、乾陵石雕作品赏析

上陵路边有两狮,左为雄来右为雌。正面细观韵味深,雄裂雌全天阴沉。如此高大石狮少,雌雄在此太奇妙。天下石狮千万种,乾陵石狮威猛。

3、陕西乾陵石雕图片大全

乾陵游记:乾陵是中国两位皇帝的合葬墓,而且还没有被挖掘,武则天的传奇人生更增添了一些神秘色彩。作为一个新西安人,回老家走高速就会经过乾陵,但是一直没有去过,直到昨天(2023年2月2日)我弟推荐并我一起去看看。进入陵区,看到很多司马道两侧的石像就很震撼,都是一整块石头雕刻的,又重又大,呈现出唐朝正盛时的国力。往前走还有无字碑,述圣纪碑,61藩臣像,还有一对栩栩如生的大狮子,仔细看狮子两只耳朵向后竖着,随时有进攻的准备,让人感觉肃然起敬,无不彰显着王朝的威严。随后我们驱车前往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和乾陵博物馆参观。这两个墓都是可以进入墓室参观的,两侧有很多精美的壁画,墓道两侧还有唐三彩等文物,里边有石棺,石棺上的刻画更是精美绝伦,很让我们现代人惊叹古代的文化艺术。由于时间仓促,没来得及参观章怀太子墓,于是看中了两本书带回来慢慢看,书的画面拍的很美,就是装订很一般。之后我们进入县城品尝了当地的乾县豆腐脑、油馍、油糕等小吃,真是好吃不贵回味无穷,离开是时还带了馍豆、夹馍酱。给大家一些旅游攻略仅供参考:1.如果时间充分的话尽量从陵区南门进入,拾阶而上,能够更加深入体会到大唐正盛时的繁荣和封建礼制礼仪的威严。2.来之前尽量做一些功课去参观更有意思,感受历史的跌宕起伏,也可以找个导游细细讲解细细品味。3.陵区离县城不远,一定不能错过乾县豆腐脑。补充:乾陵远远望去,犹如一位睡美人躺在大地(如图7)。

4、乾陵石雕翼马

华夏名胜古迹——亁陵【乾陵】在陕西乾县西北梁山上,系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墓。陵墓依山修建,原有围墙两重,四方皆有阙门及石刻,其中以南门石刻保存较为完整,计有六榜柱华表一对,翼马与驼鸟各一对,石马五对,将军像十对,《述圣记》与《无字碑》幢各一,以及当时参加高宗葬礼之各国使者石刻像六十一尊,多数头部已不存。石刻体型高大,制作精湛,翼马即高达五米余。内城四门各有石狮一对,高三米余,姿态生动威武。乾陵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为唐陵中具有代表性的陵墓。

5、乾陵石雕的意义

中秋假期,路过乾陵。拍一张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夫妇的塑像,然后匆匆赶路。乾陵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两个皇帝的合葬墓,也是的没有被盗的唐代帝王陵墓。乾陵中引人注目和遐想的就是那座高耸的无字碑。关于无字碑,有很多传说和解读。我想之所以没有书写碑文,可能是唐人不知道该怎么写了。武则天当政的时候,以铁腕手段打击关陇集团和李唐宗室势力,自然得罪人不少。聪明的武则天在神龙政变之后,担心死后被政敌鞭尸,所以在临死的时候留下遗言,取消帝号,与高宗合葬,这样政敌就不敢在高宗墓上动土了。但是墓碑上刻上谁的名号呢,这就让人为难了。只刻上高宗的名号吧,但是墓中明明还有个女皇帝;刻上则天大圣皇帝吧,但是她在临死前要求取消了帝号;刻上则天皇后吧,但是她千真万确的就是一代正统皇帝,称帝十几年。无奈之下就干脆啥也不写了,留个无字碑任由后人评说。历史上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谁也不知道,我也只是胡乱猜想,未必一定对。#乾陵石雕简介#

6、乾陵石雕像

主题:【情满陕西八百里 秦川处处有风景——乾陵】(36)摄影:【赵谢荣】乾陵位于西安以西80公里的乾县,是“唐十八陵’中保存完整的一座皇家陵园,是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陵墓,也是中国历史上—座两个皇帝的合葬墓。它由三座巍峨挺拔的山峰组成。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峰峦叠翠,石雕如林,有唐代帝陵之冠的美誉。#乾陵石雕简介#

7、乾陵石雕为什么没有头

武则天墓前有61个无头石像,与真人的身材大小相仿,背后还刻了大量的文字,千年来无人能够解释,谜团却在1971年解开,发现线索的是乾县的两位老农民。作为高宗李治与一代女皇武则天合葬地,乾陵在唐十八陵中十分的壮观,然而这61个石像,他们是谁?找到头像就是一个关键。1971年秋天,乾县的两位农民正在田里劳作,突然,在锄头挥下去的瞬间,碰到了一个坚硬的东西,看到底下有东西,二人好奇的扒开周围的土,左右打量了一番,发现是个石制的头像,于是乎,二人合力把它挖了出来。因为陕西乾县素来就挖掘过不少文物,两位农民虽然不知道头像来自何方,但是也知道极有可能是文物,随后二人就喊来几位村民,把石像头拉到了当时的文物部门。文物专家定睛一看,顿时来了兴致,第一反应就认为与乾陵有关,因为头像大小、制式,与乾陵的无头石像十分相似。专家不敢怠慢,迅速前去比对,果然不出专家所料,头像与其中一尊无头神像严丝合缝。接下来的一幕更令专家大跌眼镜,根据石像的发型、五官、脸型,可以判断出石像是仿照少数民族人像造的,起初大家一直以为这些造像,与其他帝王陵墓中的陪葬石像一样,是汉人造型。为了尽快解开谜团,当地文物局去省城请来多位专家进行研究。专家组成立后,就火速展开了搜索工作,希望能通过在发现地的密集搜索,找到更多的石像,这一次又找到大量相似的石刻头像。有了更多的研究对象后,专家组展开了研究,首当其冲的是石像背后的文字,这是石像所能提供的,有价值的信息,虽然岁月漫长,很多文字有所损坏,专家还是从中破译了七尊石像的身份,其中有“波斯王卑路斯”、“播仙城主何伏帝延”、“吐火罗王子持羯达犍”。另外,他们还发现61尊的石像中,有20位腰间配有“鱼袋”,这种物件不是普通人能够享有的,只有当官的才会携带,那时候的官员,出门多骑马,为了方便就把官印放在鱼袋中,系于腰间。所以这些人不仅是外国人,地位也极其尊贵。展开调查后不久,专家又发现一颗石像头,这颗头像的民族特征更加明显,头上整整扎了十几条辫子,专家一眼就判断出,这是突厥人。对于这些石像的身份,宋朝一位名叫“游师雄”的官员曾做过记录,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唐朝时期的各族官员、皇族,还有一些镇守边关的大将。在唐高宗去世之后,举国进入哀悼的气氛中,其中大唐旗下的众多藩属国,也派人赶到长安来吊唁高宗,这些人中皆是各地位高权重的贵族大吏,看到吊唁的场面,武则天十分的感动,于是就命人打造了61尊蕃臣造像,此举既显示了大唐盛世的威严,有展现了周边各民族对唐王朝的拥护。身份之谜由此解开,那么石像的头为何都散落在田地里呢?对此专家有两种猜测。其一是因为天灾,明嘉靖年间,关中平原曾发生过史无前例的大地震,据说震级高达8级,由于发生在半夜,还致使83万人死亡,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死亡人数多的地震。而乾陵所在的区域距离震中华县仅100多公里,所以专家判断,地震造成头像掉落的可能性极大,另外还有一句明末的诗可以佐证,一位诗人曾在地震后来过乾陵,并写下“赤马剥落离倒旁”的诗句。这也说明了此人来到乾陵时,石像已经是东倒西歪,四处散落。专家解释说这个可能性极大,石像的材质本就不像铁制品那么结实,如果经历剧烈震动,石像倒地,石像的颈部是容易断裂的。这一说法,很快就受到了其他人的质疑,既然因为地震损坏,那为何石像的下半身完好无缺呢?所以这时候又提出了第二种说法,那就是人祸。五代十国时,梁国人温韬曾出任耀州节度使,在关中,他是说一不二的权臣,在任七年,利用职务之便,温韬作案疯狂。趁着战乱,他盗掘了大量的唐朝皇陵,盗取珍宝后,他还不忘毁坏陵墓,因为从少年时,温韬就曾因偷盗出名,这个史上大的“盗墓贼”还有“盗圣”之称。据说,温韬性格暴躁,唐代的诸多皇陵,他都得手了,唯独乾陵没有得逞,所以毁掉石像,他也极有可能是罪魁祸首。后来专家又几次开展发掘工作,只可惜被找到的石刻头像少之又少。除了神秘的无头石像,乾陵的历史也极具神秘色彩,从已有史料可以看出,乾陵算得上被盗掘严重的皇陵,奇怪的是地宫从没有被人挖到过,是唐十八陵中保存完好的一个。直到1958年,几名农民无意间炸开了墓道口,在发掘到墓道后,就被叫停,并在1961年进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作者:刘海编辑: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