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务工作简介(团务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8-01 09:53:18 浏览
1、团务简介

青岩教案事件贵阳人民打响中国反洋教第一枪洋教渗入贵州,早在明代就开始了;1575年,贵州被划为澳门教区。1847年,贵阳教区单独成立,法国传教士白斯德望任第一任主教。1856年,第二任主教法国人胡缚理。胡缚理为了培养神职人员,1859年,在青岩古镇姚家关建成了圣伯多禄大修院,传教士白伯多禄任院长,有修生十余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近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帝国主义列强披着宗教的外衣加紧对中国的文化侵略。胡缚理利用条约中的有关不平等条款,教会俨然成了太上皇,拒绝执行政府条令,激起了官绅民众的怨愤。贵州提督田兴恕和巡抚何冠英于是联名向省内发出“秘密公函”,明确提出洋教是“异端邪说,为害民”,务必随时驱逐。青岩团务总理赵国澍拟执行“秘密公函”。1861年端午节,青岩古镇各族人民按传统习惯,晚饭后出门“游百病”,行至姚家关圣伯多禄大修院。积怨较深的双方发生口角,教会人员继而对村民大打出手。赵国澍获悉派团丁把大修院包围起来,将为首闹事的修士张文澜、陈昌品及教堂管家罗廷荫抓起来关押同时一把火烧了大修院。张文澜收买狱卒,把消息传给了法国人、主教胡缚理。胡缚理即通过法国政府向清政府施压。田兴恕想到胡缚理平时仗势欺压百姓,怒火中的他下令赵国澍将张文澜三人秘密处死。行刑路遇天主教女佣王玛尔在河边洗衣,怕她走漏风声,也将她抓到刑场一同斩首。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的第一枪就这样在青岩打响了。法国驻华公使哥士耆称青岩团务总理赵国澍杀害习教人员,抢劫烧毁教堂等,要求清总理衙门将田兴恕、赵国澍斩首抵命、赔偿等等。清政府迫于压力,除何冠英、赵国澍(镇压乌当“灯花教”造反时不幸阵亡)已故不予追究外,贵州提督田兴恕革职发配新疆。清政府赔偿白银一万二千两。青岩教案事件过去百多年了,仇恨可以放下,但历史不容忘记。图1为姚家关村民介绍教案遗址。图9为主教胡缚理百年前在贵阳甲秀楼前的留影。#团务工作简介#

2、团务工作经历

【崇德学校善行义举榜】[宣传疫情典型事迹] 教师篇(三)崇德学校语文科组长兼三(5)班班主任宋艺老师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了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崇德学校积极开展空中课堂。学校通过各种形式指导家长如何做好“宅家父母”,让学生“宅”而不慌。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合作,老师、家长、学生积极参与,不断丰富线上教学方式,及时更新教育内容。宋艺老师作为三年级五班的班主任,没有丝毫松懈,积极投身到线上疫情防控及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使学生的居家学习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防控疫情、提升学习两不误。她积极贯彻落实上级要求,积极填报统计学生健康状况、户籍等各种疫情防控相关表格;助力发新书,落实学生教材。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知德两不误”她不仅及时更新教育内容、合理布置背诵与练习、及时检查与批改,还针对此次疫情给学生传授一些疫情方面的知识及相关的防控要点,更把学生的心理防护作为一门新课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疫情,积极应对疫情,建立必胜的信心。针对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浮躁心理,她也通过线上家访一一对家长和家长进行了沟通与辅导。疫情当前,人人都应尽职尽责。她在用行动践行者她的态度。崇德学校团总支部委员兼七(3)班班主任朱秋容老师疫情肆虐,停课不停学,虽然给教学带来诸多障碍,但是这可难不倒崇德学校初中部朱秋容老师。她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带头遵守防疫命令,带头主动报告行踪,带头居家不外出,带头做好个人及家庭安全防护、带头不厌其烦地宣传防疫知识。同时,她不仅对情绪失控的学生给予心理辅导,对学生的作息规律以及健康状况常常嘘寒问暖,而且朱老师把网课教学也开展得有声有色。作为学校青年教师,她始终把“奋斗”放在首位。带头参加各种活动,以身作则。为学生们做好引领,起到示范作用! 作为学校团总支委员,她积极配合朱方伟同志的工作,为支部出谋划策。带头缴纳团费,督促团员们完成各项团务工作。她总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活动中成长,在成长中不断进步!”她的工作赢得大家的一致好评。

3、团务工作照

中华民国历史人物之第403位,马鉁(1886一1963)字少坡,白族,云南洱源县人,中华民国陆军中将。1909年入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在滇军任职。护国战争期间,任陆军第五团团长。1920年入日本陆军青山第一联队学习。1922年回国任上校参谋,陆军第五军少将参谋长。1924年任昆明市政工所会办督办。1928年国民政府昆明市市长。1929年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讨逆军第十路军总指挥部参谋长,云南全省团务督练处副处长,处长。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任云南昆绍师管区司令。1944年任云南军管区中将副司令。1949年任云南绥靖公署中将总参议,解放后去了香港定居。1963年去世,享年77岁。

4、团务知识视频

1950年,广西玉林监狱里一死刑犯,用“神奇药水”治好了监狱长的孩子,不仅免了死刑,还当上了药厂的厂长。这是怎么回事?他叫陈善文,在广西玉林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人生经历十分曲折,先后当过神医、土匪头子、入过监,但竟然还能当上药厂厂长和后来的政协委员。1887年,陈善文呱呱落地,出生在当地有名的一地主家里,自幼父亲就为陈善文请了各种先生到家教学,所以陈善文能文能武,血量一身好本领。一天正在家中练武的陈善文突然看到一个家丁慌忙地跑了进来,家丁一进来就表明了自己的身份,表示自己是陈家亲戚赖公的家丁,因为赖公被上上的土匪劫持了,所以才跑出来找陈善文帮助。陈善文一听立马集结了一队家丁,在一阵激烈的恶斗后,成功将亲戚赖公救出,可陈善文也因此受了重伤,好在赖公擅长医术,随后就将陈善文的伤治好了。经此一事,让陈善文对医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就开始跟随赖公子潜心学医。后来,陈善文不止给洋人当过医生助手,还在部队中当过军医,甚至治好了著名粤剧大师马师曾的腿伤,不过打拼几年都没有得到重用。家人看不下去便托人为陈善文在同为玉林人的粤军司令林虎手下找了个军医的差事,林虎对陈善文的手艺也颇为看好,甚至送他去了州军医学校学习了3年的西医。然而不幸的是,在第一次粤桂战争中旧桂系军阀陆荣延兵败退场,陈善文也只能跟随败军回到家乡。有一次,村里有人被土匪用枪上了喉部,邻居想起来陈善文是军医,急忙拉他过来为这位村民诊治,而那位村民在经过陈善文的诊治后,尽然将子弹从口中吐出。从此之后,陈善文声名鹊起,加上村民的宣传,陈善文的名号接着就被传到了玉林县的缙绅陈旭岩耳中。经陈旭岩介绍,陈善文就在县团务总局为伤员治病。民国10年,李宗仁在玉林驻军,并组织成立了军医院,广招医疗人才,陈善文听到消息立马就前往了医院,妄图创出一番事业,在陈旭岩的和推荐下,陈善文便成为了为该院的二等军医官,但这次的军医之旅与上次雷同,陈善文所在的部队又战败了。虽然回到老家可以保命,可陈善文心中依然对军官很是向往。之后在甘定谋的怂恿下,陈善文加入了土匪部队,还被封为支队副司令,一时间好不威风。好景不长,新中国成立后,土匪都被解放军抓获,陈善文也被判了死刑。进到监狱里的陈善文止不住地后悔,在监狱期间,监狱长的小儿子因调皮摔断了胳膊,因为知道陈善文在医学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所以监狱长就请陈善文帮忙调节小儿子的手臂。只见陈善文用手轻轻在小儿的手臂上扭了扭,孩子的手臂就奇迹般地复原了,之后陈善文又做出了正骨水给其涂抹,没几天孩子的手就痊愈了。恰好此时d中央发布了一则文件表示“对于有一技之长的罪犯,愿意伏法者,可以考虑给他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抓住机会的陈善文立即开始整理自己的药方,将这瓶药水交给了监狱管理员,知道正骨水的监狱长,随即决定先不行刑,将这件事情报告给了中央,在经检测后,中央确定陈善文研制的正骨水确实有很大的效用,他也因为这一重大立功表现从死刑变成了七年有期徒刑。当时正值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在战场上受伤后,由于药物有限,伤口经常得不到有效的救治,正骨水在大批生产之后,随即就被送往了朝鲜战场。由于药效极好,救了不少我国战士的命。志愿军为了感谢陈善文,还专门写信给陈善文,令他感动不已。出狱后,陈善文被任命为玉林制药厂的技术副厂长,不仅如此,陈善文还当上了广西第一届政协委员。1978年春,陈善文去世,享年91岁。陈善文虽然犯了很大的过错,但他没有就这样堕落下去,而是洗心革面,把剩下的时间都奉献给了人民群众。陈善文被自己学来的医术所救,将正骨水做大做强,远销国外,成为了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5、团务工作具体内容

【团情快讯】在全校上下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关键时刻,近日,西安思源学院“学习二十大、永远跟d走、奋进新征程”主题团日活动竞赛暨活力团支部风采展示赛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展示中心顺利举行。本次大赛以“学习二十大,永远跟d走,奋进新征程”为主题,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围决赛的10个团支部主题鲜明、特色突出,他们围绕“团支部建设”、“团日活动设计实施”、“团支部工作规划”三个部分,以图文视频、节目表演、现场答辩等方式,展示了学校基层团支部在思想引领、基础团务、团员管理、志愿服务、学风建设、青年大学习等方面的工作风采,为全校各级团支部搭建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同时也向大家展示了学校学风建设的优良成果和青年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团务工作简介#

6、团务工作交流

重庆江津区:杜市地名的来历重庆市江津区杜市镇位于江津、綦江、巴南三区交界处的太公山麓。太公山为古巴蜀名山,初听“太公”二字,就会联想到这是一个很有故事的地方。太公山人文景观多,神话传说多。清初,江津县地编为杜市里、笋溪里、思善里“三里”。杜市里简称杜里,包括现在的杜市场、新场、广兴、五福、贾嗣、仁沱等。江津之南一带属笋溪河流域,称笋溪里,而这綦江河流为什么不称綦河里而称杜市里?传说一:是因为綦江河畔有杜村、有杜家沱、有杜氏祠,这是大名鼎鼎的诗圣杜甫十三代世孙,世称“刚直御史”的杜莘老迁居之地。传说二:早年这里曾叫裕隆场,到公元1657年,当时的新皇帝为明穆宗朱载垕,他改年号为隆庆,他被称为隆庆帝。隆庆帝在16岁时,就任藩裕王,所以这裕隆场的名儿就犯了大忌,不能继续再用了。好在这玉皇观下小溪旁的半岛,是好几条小路的汇合点,上有一姓杜的孤老太婆在这里搭了个草棚,卖草鞋和凉茶。她地位虽卑微,但特别善良。于是乡绅们商议,将这里取名杜氏坝。不久,大伙都觉得这坝字不好听,就改成杜氏场。清末,先后迁来此处的李、陈、杨、邹、赖、於等姓对“杜氏场”的叫法提出异议,加之这里集市越来越大,形成了较大的市场,于是杜氏场就改为了杜市场。从此,杜市这个地名沿用至今。曾经,杜市叫过三才镇。现在的杜市街村也改名叫三才社区。这是因为清宣统二年(1910年),江津成立城镇自治会,全县划分为十六个社区,设立了十二个镇乡。这些镇乡之名全是由美好的数量词组成。其顺序为:一都为一德镇,团务办事处设在龙门场;二都为二守镇,团务办事处设在德感场;三都为三才镇,团务办事处设在杜市场;……这“一德、二守、三才、四序、五福、六合、七星、八政、九都、十全”。都是美好吉利的词,取为镇名,更有寓意。三才镇之三才,系天地人,语出《易传.系辞下》:“有头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三字经》曰:“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直至1940年,三才镇才被撤销。也有人说是因为刘氏家族,诗书传家,富贵一方。在清咸丰时出了太学生刘宣府,光绪年间又出了秀才刘极之,后来又出了一个读书人。刘家出了三个才子,于是就取名三才镇。不过,这种说法在地方志上找不到依据。如今,杜市还是江津区小水果基地镇之一,小水果种植面积7000余亩,盛产的小水果远近闻名,有水蜜桃、枇杷、葡萄、李子、梨子、柑橘等。五月,可到杜市镇湘萍村枇杷园采摘五星枇杷和太公山李子。七月,品尝聚丰葡萄。十月,到杜市镇永隆村王国金柑橘园采摘柑橘。柑橘园种植面积500余亩,有椪柑、血橙、脐橙、温州蜜桔、梨橙等品种。杜市镇枇杷、柑橘已获得无公害水果证书,是市民品尝无公害水果的好去处。

7、团务基础知识

为对日备战。从1933年开始,国民政府开办庐山及峨嵋署期训练团。同年7月,庐山训练开始,是为“中国国民d粤赣闽湘鄂北路‘剿共’军军官训练团”之第一期,至9月,第三期训练结业。三期受训学员共3200人,均系参加江西“剿共”中央直辖部队32个师及若干特种部队之中,下级干部。1934年7月,庐山署假训练再度开办,范围扩大,成为“军事委员会陆军军官训练团”,蒋介石为团长,陈诚为副团长,实际主持团务,共办三期,训练对象为全国中,上级军官。1935年8月,开办峨嵋山军官训练团,共办二期,受训学员5000余人。1937年7月,在庐山举办“军事委员会署期训练团”,共办二期,调训学员7000余人。这些整编军官,日后成为对日作战的骨干力量。《陈诚回忆录—抗日战争》东方出版社,2009年版第9页。

8、团务工作总结

1983年7月15日,为左江地区做出突出贡献的革命者莫一凡在广西南宁去世。友人评价他是“一个坚贞不二”的革命者。1912年莫一凡出生在广西融县的一口革命之家。莫一凡的父亲莫伯贤接受过高等教育,早年曾经担任融县团务总局局长。虽然曾经在国民d手下做事,但是莫伯贤支持子女加入共产d,投身抗日革命事业。一家9口人,6个子女都是共产d员,莫一凡也不例外。1931年春,莫一凡离开家乡,来到桂林高中就读,随后又考入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这里民主革命气氛浓厚,到学校不久,莫一凡就认识了同乡的陶保桓,在他的影响下,莫一凡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进思想,探讨民族存亡的问题,积极投身祖国革命事业。1936年,莫一凡加入到了抗日反法西斯同盟。当年两广事变发生的时候,莫一凡就带领10名同学,开展了反蒋抗日宣传工作。在革命实践过程中,莫一凡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需要有一个坚定的领导力量带领中国人民找出救亡图存的道路,而共产d就是这个力量。于是经过陶保桓介绍,莫一凡加入了中国共产d,成为了一名d员。后来陶保桓不幸被国民d迫害,莫一凡去收敛烈士遗体时,看到手指上被国民d折磨的痕迹,为自己的朋友心痛不已,同时也激起了莫一凡斗争的勇气。1937年10月,莫一凡参加了广西学生军,经过一个多月的集中训练以后,他与280名青年学生走上了抗日前线。1940年,莫一凡参加了国民d当局开办的西南游击干部培训班,毕业后被分配至国民d524团担任政治指导员。当年6月,五二四团前往前线对侵华日军作战,莫一凡就负责动员民众,进行战前动员,同时还帮助部队运输粮食。然而,莫一凡很快就看透了国民d的腐败特征,当时他所在的五二四团贪污成风,莫一凡由于洁身自好甚至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有一次甚至扣留了师长亲戚的走私物品。两年后,莫一凡就因为不满国民d当局,辞职返回老家,途中还被扣留,幸亏有同学的掩护,才勉强逃脱。因为国民d的追捕,莫一凡不得不暂居家中保全自己。1943年,莫一凡在老家避难的时候,收到了中共地下d的命令,让他前往中越边境负责农民起义活动。到达中越边境后,莫一凡改名为陆华,与同志们开展了各种活动,包括开展军事训练班、进行军事训练种种活动。莫一凡为越共方面的干部讲述了关于抗日游击队战术方面的论述。莫一凡在越南期间,不仅为越南革命培养了大批干部,还积极动员当地群众,参与当地抗日军事活动,与越南革命胡志明接下深厚感情。后来莫一凡身边的战友回忆二人相见的场面时写到:“他们就像是久别重逢的战友,谈笑风生,相处得十分愉快。”莫一凡在进行革命活动的时候,没有一点领导的架子,他喜欢在群众中拉家常,了解老乡的真实情况,他喜欢说的就是“革命不是英雄打出来的,是千千万万的百姓共同奋斗出来的。”这种关心同志的真挚感情让很多战友都为之触动。因为常年活动在深山之中,森林里瘴气遍布,而且医疗条件也不先进,莫一凡患上了严重的哮喘。由于治病需要大量的金钱,莫一凡后来不得不求助于战友,经常借钱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开支,去世后家中还负债数千元,战友前来吊唁的时候,忍不住潸然泪下。莫一凡曾经写过一首诗:“革命长河曲折流,长征迈步始从头。万水千山无所惧,不到长城誓不休。”这就他一生革命事业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