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明朝杨慎(明代杨慎)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8-01 11:06:48 浏览
1、明代杨慎

客死他乡的明朝状元杨慎杨慎,号升庵,四川新都人,19岁中举,24岁中状元武,是宗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他活了71岁,但有35年的时间充军发配在云南永昌(保山)边荒之地,至老死。杨慎的父亲杨廷和是当朝首辅大臣,其弟杨淳为兵部主事。杨慎妻女诗人黄娥之父黄珂是兵部尚书。杨慎年少气盛,参与抗议明世宗倒行逆施的斗争被打得半死,而后被发配边疆,"永远充军"。如果没有这场灾难,凭杨慎的才能与品德,他可能成为一个高级官员,甚至如他的父亲一样成为首辅大臣。但历史没有如果,它有自己的轨道,它要造就杨慎为一个诗人,一个困顿在蛮夷边疆的边荒诗人。苦难出诗人。因为个人的苦难,就会更加关注他人的苦难、国家民族的苦难。杨慎在云南边疆的半生中,深入民间,深入底层;广为交游,视界开阔;远离尘嚣,心性开展;咏史怀古,讽陈时事......诗路大开,诗风大变。以前诗中的才子气、书院气少了,充溢在诗篇中的是来自生活的新鲜与明丽,来自对人生、对历史的深入探寻与思考。如《层台驿》:陡坂千百蹬,破店两三家。湿灶薪无焰,砚田饭有沙。瘦兵宵泣血,猛虎昼磨牙。行路难如此,羁愁一倍加。这是诗人在贵州毕节山区看到的穷苦山民的生活场景。那高山野岭中几间破屋,冷火湿灶,毫无生气。百姓已穷苦到如此地步,但兵役之灾,官吏之残,仍频频光临。这种景象是杨慎在富饶的家乡新都、在他做官的繁华京城很难见到的。又如《军次书感》:凭高一望倍凄然,日暮乌啼生野烟。天地侧身孤旅外,江湖短发乱兵前。屈平憔悴渔翁向,韩信栖迟漂母怜。何事穷愁无伴侣,东风独坐感流年。充军在这荒僻的边疆,天涯孤侣,无限凄凉。极目远望,夕阳西沉,炊烟缕缕,昏鸦点点,更增添许多惆怅。迷蒙中,屈原、韩信的身影从历史深处走再如《竹枝词》之八,其内容和氛围欢快和明丽,把读者引向另一片天地:上峡舟航风浪多,送郎行去为郎歌。白盐红锦多多载,危石高滩稳稳过。这么新鲜、明亮还带有生活甜味和激情的诗,使我们怀疑竟出自这位放逐诗人之手;而这正说明杨慎的乐观放达,要不然,他也真难以熬过那么漫长的岁月,活过古稀之年。杨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在云南几十年,各地设馆授徒,教授了许多少数民族学生。滇南的所有州府志都有他授徒情况的记载,当地名士几乎都出自他的门下。人们"以文章魁天下,以文章教后学"来赞美他。按明朝惯例,充军者年满60岁,可以子侄替役。杨慎过60岁后多次打报告请求"替役",但那些善于揣摩小心眼皇上的权臣们一直推托不办。到65岁时,云南巡抚顾应祥默许他迁居四川沪州。此处虽离新都好几百里,但到底更近了。然而五年后新换的巡抚,硬说杨慎私自潜逃回四川,派人把他押解回云南戍所。年过七旬的杨慎,病老交加又受此辱,悲愤不已,写下《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以抒发内心愤懑: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归休已做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迁谪本非明主意,网罗巧中细人流。故园先陇痴儿女,泉下伤心也泪流。这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呼叫与呐喊,我们从中读到对世事不公正的质问与谴责,读到对所谓"明主"的愚忠与痴情,也读到对自己一生的悲叹与伤感,但唯独没有读出一点追悔与懊丧。这恰恰又是他的悲剧所在。这首诗写成后不到一个月,杨慎便客死在云南边城永昌了。但是八年后穆宗即位,给他平了反,追赠他为"光禄寺少卿"。又过了60年,朝廷再一次为杨慎追封,加谥号为"文宪"。四川家乡和云南一些地方还修建了纪念杨慎的祠堂和庙宇,塑了他的像,以供后人瞻仰。不过此时,他的坟头上已长出参天大树了。#简介明朝杨慎#

2、明朝杨慎简介

1524年的一天,大明三大才子之首杨慎的屁股被皇帝下令打了个稀巴烂,随即被发配到云南永昌(今云南保山县)。杨慎是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出生于官宦世家,家世显赫,父亲是大明四朝重臣,内阁大学士杨廷和。杨慎聪明伶俐,博览群书,人送外号"无书不读",11岁开始创作近体诗,24岁高中状元。才名远播的杨慎中状元本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由于当年的主考官刚好是他的父亲,便有很多人怀疑他的状元是走后门来的。无论外面有多少流言蜚语,杨慎有真才实学,一点都不虚,得了状元头衔后,就做了翰林院编修,纂修《武宗实录》。家世显赫,自身实力过硬,如果没有什么意外,杨慎应该官运亨通,一路平步青云。可偏偏意外出现了。1521年,年仅31岁的明武宗朱厚照猝不及防的下岗了,他没有兄弟也没有儿子。皇位就这样落到了15岁的堂弟朱厚熜身上。朱厚熜当了皇帝之后,想认自己的亲生爹为父亲。没想到以杨廷和为代表的内阁大臣觉得不妥,想让朱厚熜任先皇为父亲,认自己父亲为叔叔。朱厚熜不想答应,但刚上位,没什么权力,只能搁置,想着再等等。过了一年,朱厚熜的认爹事件又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分为两派。以杨廷和为代表的大臣仍然坚持自己的主张,而朱厚熜羽翼渐丰,在张璁、王阴阳等人的支持下一定要给自己的父母一个名分,封他们为太上皇和皇太后。关于这个认爹问题,双方争论了两年之久。在这关键时刻,杨廷和急流勇退,上书告老还乡。朱厚熜异常欣喜,顺水推舟就答应了,没了杨廷和,认爹有望。当时杨廷和已经63岁了,为官40载,每天还要和十几岁的朱厚熜争论"继统继嗣"的问题,突然就觉得好心累,你爱认谁当爹就认谁,我要休息了。可他的儿子杨慎却认为一定是张聪下套了,皇帝才把父亲罢了官。杨慎子承父业,继续带着130多个官员阻止皇帝认爹,卷入了"大礼仪事件"。为了打倒张璁,杨慎费尽心思选择了一个杀人不偿命的宝地"左顺门"。70多年前,土木堡之战,由于奸臣王振的愚蠢,二十万大明军队丧命,皇帝朱祁镇也被俘虏。后来在左顺门进行清算,几名王振余d被愤怒的大明臣子当着朱祁钰的面活活打死。于谦逮住想跑的代理皇帝朱祁钰,并说:"这些人死有余辜,请陛下下令百官无罪。"就这样,左顺门就成了杀人宝地,在这里杀人不用偿命。结果杨慎的计划失败了,不仅没杀了张璁,还惹怒了羽翼丰满的皇帝,朱厚熜受够了被人牵制的滋味,要开始反击了。朱厚熜随即就下令锦衣卫把所有闹事地抓起来,但带头人杨慎无所畏惧,还鼓动大家不要害怕,坚持到底。朱厚熜怒气更甚,下令把所有人都打板子,当即就把打死16个官员。杨慎作为带头人,还是死对头杨廷和的儿子,皇帝更是特殊照顾,第一次没打死,隔了几天,又打了一次,还没死,只能无奈下令,流放云南。就这样,一夜之间,朝廷重臣成了流放罪人,幸运的是,命还在。但在流放之路上,想要他命的人实在太多了,有父亲杨廷和的仇人,有杨慎自己在官场上得罪的人。杀手前赴后继,不杀死杨慎誓不罢休。没了身份的庇护,成了罪犯,杨慎也还是那个头脑清醒的才子,一路东躲一下,西绕一下,竟也躲过了杀手的伏击,顺利到达云南。在云南,杨慎远离政治中心,每天和爱妻黄娥你侬我侬,吟诗作对。日子虽过得清苦,但也悠闲自在,有时间就带着爱妻儿女游山玩水,日子过得好不快活。在这里,杨慎也终于明白了父亲当年为什么要告老还乡。相比于悠闲安逸的生活,官场的沉浮繁华,都犹如镜花水月般虚无缥缈。在云南的三十年里,杨慎并没有消沉,没了官场的尔虞我诈,博览群书。著作达400多种,涉及的内容广泛,有天文,地理,书画,音乐,戏剧,宗教等,被后人编为《升庵集》。1559年8月8日,杨慎在昆明病逝。临终前,还用"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来激励后人。如果说"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是杨慎给后人的警醒。而《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则是杨慎对官场沉浮的释然。《临江仙》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妇孺皆知。其中有一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当年为了皇上到底认谁为父亲,父亲杨廷和争吵了两年多,自己又继续了大半年,不仅浪费了时间,还付出了16条性命,这难道不是"笑谈"吗?

3、明朝那些事杨慎

明朝状元列表序号 姓名 籍贯1 吴伯宗(颜值状元) 江西16 杨慎 (中两次状元) 江西39 王华(王阳明父亲) 浙江我只认识这三个状元,你们认识哪几位状元!欢迎留言!#简介明朝杨慎#

4、明朝杨慎的诗

很多著名的诗篇,并不是凭空写出来的,而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当年的杨慎,是明朝正德六年,即1511年,殿试获第一名的状元,但因他意气风发,针砭时弊,毫无顾忌。嘉靖三年,也就是1524年,杨慎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杨慎在嘉靖十七年(1538)从保山回乡省亲从拉鮓zhǎ古渡渡江后,于次年从新都返回保山途中再次渡过拉鮓古渡,夜宿于拉鮓这座小山村,不仅写下了《宿金沙江》,还写下了被作为《三国演义》开篇词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也有人说是1524年,杨慎因得罪了明世宗,被发配到云南充军,在湖北省江陵,正好看到一个渔夫和一个砍柴的樵夫,正在滔滔的江边煮鱼喝酒,谈笑风生。有感而发写出来的《临江仙》。

5、明朝杨慎

“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一句口号,引出了大明王朝大的廷杖现场,当场打死了16人,100多人被下诏狱,带头杨慎等人一律发配到云南充军。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生于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杨慎出生在官宦之家,乃明朝内阁首辅杨廷和之子。小时候的杨慎是一个神童,有过目不忘之能,他7岁学诗文,11岁写近体诗,12岁写下一篇《吊古战场文》。1511年,在他24岁时,殿试第一,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从此,他正式登上明朝政治舞台。正德十六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因为没有子嗣,于是,他的堂弟朱厚熜被立为皇帝。按照祖制,他必须过继给正德帝的父亲也就是弘治帝为子,称弘治帝为父亲,称自己的父亲为叔父。但朱厚熜又是一个孝子,他死活都不肯,坚持称弘治帝为皇伯父,并想把自己的父亲兴献王追封为皇帝,这在明朝显然是违反祖制。于是大臣们就分为两派。一方面以张璁、桂萼为首支持他这个决定,一方面以杨廷和杨慎父子为首坚决反对,称祖制不可改。嘉靖为生父争尊号变成了一场马拉松持久战,后以杨廷和的辞退归隐告一段落。这在儿子杨慎的眼中,父亲是被赶走的,他必须要接上父亲的下一棒,他把嘉靖尊谁为“皇考”的问题当作国本问题,认为不能动摇国本,甚至上升到了“仗节死义”的地步。1524年七月,因“大礼仪”之争,这里才会发生一起文武百官伏阙的事件。在那场声势浩大的二百人哭阙逼宫的壮举中,他慷慨陈词:“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并带头呼天抢地,痛号请愿。这次彻底激怒了朱厚熜,他迅速采取雷霆手段。他命令锦衣卫把参加请愿的官员姓名登记在册,一共有229人。这些被列入“黑名单”的官员,绝大部分都很惨。其中,一百多人被逮下诏狱,并施以廷杖,当场就 打死了16人。杨慎等几个“刺头”被廷杖一次后,嘉靖还不解恨,命令再将这几人廷杖,然后发配充军,永不招回。所幸命大。遍体鳞伤的杨慎,还留着一口气。但嘉靖皇帝,对于杨慎真是恨之入骨,一辈子都没忘记杨慎。根据明朝的律例,罪犯年满60即可赎身返家,然无人敢受理,明世宗恨极了杨慎。年近七旬的杨慎归蜀不久,就被明世宗的鹰犬派遣四名指挥将他抓回云南。悲愤至极的杨慎不到半年即含恨惨死在一座古庙中,享年72岁。@予香归杨慎是一个正直、博学之人,因为观点的不同,他站在了皇帝的对立面。敢于对抗皇权,自然有一身铮铮铁骨,而代价是断送了前途。后半生困顿于流放地,岁月蹉跎,前程无望,这就成了 明朝历史上少有的悲剧。

6、明朝杨慎的真实生平

400多年前,明朝大才子杨慎在江边写下这首传世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我们大多数人知道这首词应该是在《三国演义》片尾曲中,但是杨慎何许人也了解的不多。杨慎是明朝三大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内阁首辅杨廷和之子。杨慎是明朝正德六年的状元,因嘉靖元年陷入“大礼仪”事件,得罪嘉靖皇帝,被杖责后贬官。其实就是该叫谁爹的问题,引发的权利斗争。因明武宗意外暴毙,没有留下子嗣,但是皇帝还是需要老朱家的人来做的,所以当朝内阁首辅杨廷和,杨慎的老爹,一番操作,选取武宗堂弟明世宗朱厚熜,但是既然选明世宗继位,杨廷和和一些当权派认为,应该先继嗣,后继统。就是你应该先叫爹,再上位。世宗说我就不听你的,我自己有爹,我把我爹立为太上皇,自己再登基不是一个样。杨廷和等当权派认为你个新来的小屁孩,敢不听我的,要给你一个下马威,让你知道知道谁当家,世宗善于玩弄权术,不吃你这一套,现在认了怂,以后岂不是都要听你的,我还就给你刚上了。杨廷和一看,你不听我的我还就不干了,你上台还不是要依靠我干活,以退为进,结果世宗同意杨廷和退休请求,终杨廷和无奈,辞位告老还乡。嘉靖三年,杨慎再次因为这次大礼仪后续事件,太后的封号问题,与皇帝及其支持派再起矛盾,称“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坚守节操大义而死,就在今 日”。领着两百多位大臣左顺门跪哭。结果被锦衣卫逮捕,下昭狱。被廷杖罢官,充军云南。终,杨慎在这山水之间,度过了后半生。体察了民情,看惯了兴衰变得更加豁达,洒脱。写出了这种传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