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儿台简介(望母台的来历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8-01 13:08:45 浏览
1、望母台的来历简介

武昌建城一千八百年及黄鹤楼的变迁武昌能成为城,应该是从公元223年(即东吴黄武二年)开始的。那一年吴主孙权在他的国都武昌(今鄂城),临近的黄鹄山北侧(即今蛇山北侧)筑城,因为此城面对长江,并与夏水(今之汉水)口遥遥相对,故取名为夏口。如今名扬天下的黄鹤楼,当时是夏口城内一处登高凭眺的军事瞭望台。晋灭东吴后,该楼失去军事价值,但随着江夏的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后发展成为黄鹤楼。至今一千八百年。人们一提起武昌城就说:“三台八井九湖十三山”。我七十多了,包括我父亲,都出生在武昌城。终因武昌城年代久远,且改动颇多,又流传不一,所以应该以史记载为据!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汉口的湖泊多。但是资料上说,武昌也是山多水多,更形象的是“开门见山,出门遇湖”。因此人们将城内的山水概括为“三台、八井、九湖、十三山”了。“三台”,是指楚望台、梳妆台、望儿台。楚望台在起义门附近的梅亭山,据说明太祖封第六子朱桢为楚王,朱桢在此筑台遥望明朝当时的都城南京,表达对父母的怀念。其实楚望台早不存在了,清末曾在此建军械库,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在此作指挥部,楚望台因而知名于世。梳妆台指楚王城内寝宫,为楚王妃嫔梳妆处,故址在现今的彭刘杨路省水产局后,高台残址犹存。望儿台筑在高观山凤凰窝。楚王华奎系恭王妃兄王如言之子,抱养在宫中,袭封为第九代楚王。宗人华越等向朝廷揭发华奎非恭王之子,神宗下诏“勘楚”,华奎被暂幽于贡院,王母到山顶土堆望之,故称望儿台。“八井”是指清风井:后恢复在黃鹤楼内;明月井:在高观山下乌鱼池东;九龙井:九龙井街24号;双眼井:九龙井街62号旁、后宰门的小魏家巷;八卦井:九龙小区内.后宰门中营街56号旁;汲水井:(蟹马井、白鹤井、金钱井)均在西山坡;霸王井:紫阳公园内,现存;义井:在长街粑粑巷(今八宝巷);四眼井:在珞喻路西。随着武昌建设的发展,其他井都已湮没。“九湖”:指司湖:横跨都府堤和解放路,都府堤东为大司湖,西为小司湖;西川湖:(即东湖);宁湖:即菱湖,在平湖门内;都司湖:位于武昌解放路;西湖:第一医院处;歌笛湖:武昌造船厂內;教唱湖:水陆街;长湖:仅余长湖小区;紫阳湖:尚存。“十三山”:一说指七山、二岭、三坡、一峡。七山是:黄鹄山、高观山、长春山(此三山为蛇山分段山名)、胭脂山、花园山(崇福山)、凤凰山、梅亭山。二岭是:芝麻岭、巡道岭。三坡是:黄土坡、察院坡、鼓架坡。一峡是螃蟹峡。另一说指:黄鹄山、蔡东山、殷家山、高观山、棋盘山(此五山总称蛇山),炮架山(在武胜门东段)、崇福山(在蛇山北)、凤凰山(在城北)、胭脂山(在蛇山北,)、一字山(在黄鹄山后,尚有高土堆)、朱石山(在黄土坡附近)、梅亭山(在起义门附近)、萧山(在梅亭山西北)。宋孝武帝于454年(孝建元年)在夏口城立郢州,故武昌在那时又称郢城。今日武昌古老的城垣遗址,现存于黄鹤楼后,始建于南朝。武昌有砖城,始于唐。明建立后,朱元璋第六子朱桢分封为楚王,盘踞武昌达二百六十二年之久。武昌城基本定型于1371年(明洪武四年),明朝开国功臣、江夏侯周德兴增拓武昌府城,将城区扩大到黄鸽山(今蛇山)南。城周约20里,辟有9个城门:东有大东门,东南有新南门,南有保安门、望泽门,西南有竹簰门,西有平湖门,西北有汉阳门,北有草埠门,东北有小东门。明代的武昌城,里巷阡陌,衙署丛集,府学、贡院、文庙等文化建筑遍布,文人学士荟萃,俨然是一座政治中心,为当时南方的重要城垣。1535年(明嘉靖十四年),都御史顾磷重修武昌城时,改大东门为宾阳门,新南门为中和门,望泽门为望山门,竹簰门为文昌门,草埠门为武胜门,小东门为忠孝门。就拿“草埠门”来说,明朝初年武昌城北有螃蟹岬、凤凰山二岭横亘,山外是蒿草丛生的浩淼沙湖,形成得天独厚的天然屏障,仅辟 “草埠门”。嘉靖年间取“都武而昌,得地之胜”之意更名为“武胜门”。武胜门外凿有城濠,濠上架一桥,因与江湖相通,桥下鲫鱼汇聚,故得名“鲫鱼桥”。附近厨子就地取材,弄出了一道武昌城的名菜——“武胜门鲫鱼”。而“鲫鱼桥”名虽朗朗上口,但有不雅,后文人们取其谐音,易名“积玉桥”是也。武昌城垣于1927--1928年拆除,拆城司令为邓演达。此后,武昌无城垣。于今仅存的起义门,是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胜利,将中和门改名为起义门。城楼解放前已倾废,1981年,城楼在原址修复,也因此成为老武昌城门中得以留存的城门了。唤民.2023.6.15#望儿台简介#

2、望儿台来历

过去,在沧州南部有“一京二卫三砥桥”的谚语。京,指北京,卫,指天津。砥桥,在哪儿?可能就不知道了。砥桥在沧州市东光县境内,位于县域东部七十多里的漳卫新河北岸。如今,这村子只有数百多户的小村落,然而,明清、民国时,这里可是名震一方的名镇。砥桥年代久远。砥桥村南面的漳卫新河,是古黄河下游的鬲津河故道,当地人叫她老黄河。传说当年大禹治水时,曾有河工在此扎棚休息,日久便成了村庄。战国七雄争霸之时,砥桥古镇就有相当规模了,当时叫黑龙港。后来鬲津河水泛滥,将黑龙港冲毁,只剩一角,又改叫铁角镇,不知过了多少年,鬲津河又发了一次大水,又将铁角镇冲垮,砥桥人民整修堤防,建起了一座砖木结构的南北大桥,桥柱粗壮坚固,人们取中流砥柱之意,将铁角镇改名为砥桥镇。砥桥已有3000年历史了。砥桥古镇曾经繁荣,曾有“七十二条街八十四眼井”之传说。有“七十二条街”,这么大的规模,的可与京津媲美,相提并论啊。当时的砥桥,店铺林立,门庭若市,人山人海,生意兴隆。光药铺、杂货铺、皮货铺、糕点铺、当铺、扎彩铺和饭店、盐店、钱庄、银号就有四五十家,林家客店、王家大车店和孙家骡马店有名,远在几百里以外的张家口的客商,都经常赶着牲口来此贸易。砥桥古镇明清至到民国时,商贾云集,街市繁华,为沧南鲁北地区中心集镇之一。砥桥都寺庙众多。村南有"三官庙",村西南有龙王庙,村东偏北有泰山奶奶庙(也称娘娘庙),村东北角上有关公庙,村西北角有土地庙,村中心有玉皇庙。砥桥镇遗留的古迹有村东北角有“廉颇府”,在村东南的大堤上有座"望儿台",村东南约1公里处有白马关遗址等。据传,白马关在战国七雄时由廉颇大将把守,在宋朝时由杨六郎把守,关口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往东有孙张李三個营盘,均为古时驻兵之地。在砥桥,人们至今还在传颂着传说那位叱诧风云且又负荆请罪的赵国大将廉颇的故事。战国时,砥桥是赵国边境重镇。河南是齐国,河北是赵国。廉颇曾在此屯兵驻防,戍边御敌。有一年两国在此交战,结果赵国战败,老将廉颇的儿子廉罡被擒。据说,那是一个夕阳如血的傍晚,波涛翻滚的河水,被夕阳染成赤色,一场混战还在进行,赵齐两国的士兵都杀红了眼,处处是倒地的尸体和丢弃的武器。风猎猎,马啸啸,当双方终于鸣金收兵,各自回归本国军营的时候,赵国的士兵们发现,他们大将军廉颇的儿子廉罡,被齐兵捉去了。每个人都担心着廉罡的安危,这骁勇的小将,一向深得军心,他勇敢善战,与兵士同甘共苦。大家跃跃欲试,纷纷请求杀向齐军,救出廉罡。廉颇知道,敌人正以此为诱饵,设下圈套,引诱或挟迫赵军进攻,身为将帅,决不能为一己之私情,而置军事国事于不利。齐国见赵国按兵不动,便传过话来,可用赵国的四座城池交换廉罡,否则将于某日某时于鬲津河南岸,斩杀廉罡。廉颇没有答应。幽怨的号角声从南岸吹起,齐兵把廉罡带到鬲津河南岸。,廉颇和将士们悲愤至极,又无法营救,众将士纷纷摘下帽子,盛土筑台,老将军登上土台,和儿子廉罡作后诀别。后人为纪念廉氏父子,把土台叫做望儿台。这座望儿台,至今仍昂然屹立于砥桥村南,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这位那位浴血沙场、舍子为国的老将军。抗战时期,日寇侵入,给砥桥带来了无可挽回的灾难,砥桥大集被鬼子赶到张大庄据点,那座坚固的大桥也烧掉了,官道也断了,一个繁华、兴盛的古镇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中。#望儿台简介#

3、河北望儿台

登百望山春节后、也是康后,第一次登百望山百望山森林公园,是北京市内近的自然生态森林公园公园不算大,但公园内建设的很好,登顶的路有很多,既有平顺的上山车道、也有一定强度的楼梯步道,满足不同体力消耗的需要今天,因为工作日,更清净些,山上的流浪猫狗也较少受到打扰,可以安静地晒晒阳光站在山顶,眺望不远处、东南向的钢筋水泥城市和西北的蓝天叠山,恍如两个世界今天走到了佘太君庙、望儿台、黑山扈抗日战斗”纪念园,还有一个神秘的、锁着大门的法国教堂静静地走在无人的山路上、看着落日余晖撒在远山上,心境也平和了许多

4、北京望儿台

蹬“百望山”怀古*文/云祥翠柏苍松哨岭葱,朝霞夕照望山红。只今惟有佘君庙,犹记杨门盖世功。*百望山是太行山北的一个山峰,有“太行第一哨之称”,提词“太行前哨”,位于香山东侧,峰顶有“佘太君庙”和“望儿台”,据传杨六郎与辽兵在山下大战,佘太君登山观战为六郎助威,因此又叫“望儿山”。

5、望儿台的故事

今天终于有时间爬了一下百望山,说句实话百望山森林公园真的不大,而且还是收费的,成人票需要6元,买完票爬到山顶只用了三四十分钟,今天天气好,爬山的相对多一些,上面也没什么景点,而且植被也不茂盛,就一个望儿台、望京台算是景点了,下山后还走错路了,走到了军事禁地,没办法只能从一个医院大院出来了。

6、望儿台在什么地方

顶着39度的高温爬了北京百望山,它离颐和园仅3公里。下午两点半起爬,6点半下山,整整四小时。四小时里,把百望山上所有的景点翻来覆去转完了,登顶后感受了一下皇城在脚下的感觉,说实话,挺酸爽。重点说一下这座山跟我爬过的其他山的不同吧!大的不同在于:这座山上的文化历史感特别浓厚。山名“百望山”又名“望儿山”,它本身就是一个故事:北宋时期,杨家将代表杨六郎和辽兵作战时,其母佘太君曾在这座山上观战并为儿子助威,此山后来便被唤做“望儿山”。山顶还有佘太君庙,望儿台等历史古迹。百望山本身还是中国早的抗日战场,1937年,抗战爆发后不久,游击队曾利用这座山上的有利地理位置打下了日军一架战斗机,并打死多名日伪军,缴获了很多日军武器。当然,也有无数战士在这场战斗中牺牲。也因为这是点燃抗日烟焰的地方,抗日将士杨成武将军特地在山上的黑山扈题了一块“黑山扈抗日战斗”的碑,碑旁的石头上还记叙了战斗事迹。碑后还有抗日纪念馆(因为时间关系,这趟未亲临)。让我意外的是,这个早的抗日点上,居然有个日本人盖的中日友谊亭,亭前还有一块碑。看到这块碑,但凡懂历史的,都会觉得有些意味深长。整个山上,除了森林,多的就是碑文,几乎每走两三百米,就能看到一个碑或者碑林。大的碑林在百望山的东面,大碑林有碑亭、碑廊、艺术墙等等,历代厉害书法家的书法作品都能在这里被找到,我甚至还在碑林中找到了启功的书法作品。走进百望山,更像是走进一座野外的文化馆,馆里应有尽有。就连宗教的踪迹,也能在这里被找到。半山腰上的天主教堂,就是宗教的踪迹。天主教堂建于1919年,是由一些法国人所建。后来,曾有比利时、德国等9个国家的传教士在这里传教。天主教堂下有个圣母洞,史建于1923年,圣母洞当时还供奉着圣母像。如今圣母洞的圣母像已经不知所踪,但透过山上遗留的圣母洞,我们依旧能想象当年的盛景。相比爬普通的山,爬百望山更像是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感受文化历史。说实话,这种感觉有些奇妙。相比南方的森林,百望山的林木种类并不算多,但因为其森林覆盖面积达到了95%,置身其中,那种放松惬意,比南方的普通森林还要更甚。怎么说,有一种“吸氧”的感觉,也难怪多数人将百望山比作天然氧吧。陪我一同游百望山的张教授告诉我:百望山美是10月,因为那时候红叶满山,漂亮。他还说:“北京有四个看红叶的地方,百望山就是其中之一”。百望山海拔只有200多米,低于湖南的岳麓山,但如果要和我一样把所有景点全部走完,那非得四个小时以上不可。另外,如果夏天爬山,一定要做好防晒。后,百望山上的惠风桥一定要走走,那里不仅景色如画,还能吹到惬意的风,并顺道欣赏天澄湖的灵秀。对了,每一座山,山顶的风景总是好,百望山也是如此。在百望山吹着山风看颐和园、圆明园、中关村等等的感觉,真的巴适。

7、陇西望儿台

百望山是个有文化的地方,突出的代表就是那些碑刻,一进公园大门就有,之后还有好几处,而且比较集中,数量还挺多,有古人的,有现代人的,各有特点,让人大开眼界。我一路看一路拍照,专门选了一些大名鼎鼎的古人,比如颜真卿、柳公权、贺知章、褚遂良、杜牧、欧阳询、怀素、张旭、赵孟頫、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傅山等。除了这些知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之外,还有几个是皇帝,比如赵炅、赵构、朱见深等。赵炅这个名字可能对很多人来说比较陌生,他其实就是宋太宗赵匡义。这是他的本名,后来他哥赵匡胤当上宋朝开国皇帝,为了避讳,他改名叫赵光义,再后来他自己当上了皇帝,又改名叫赵炅了。百望山有文化的另一个代表是佘太君,山顶的望京楼下有佘太君庙,庙门两侧的门柱上有一副对联:“尽忠报国杨家将士惊天地;碧血丹心巾帼英雄扭乾坤。”除了佘太君庙,还有一处望儿台,据说是当年佘太君站在那里企盼杨六郎得胜归来的地方。因为那些碑刻,给百望山增加了许多文化韵味;因为佘太君和杨家将,给百望山增加了许多故事。那些古人都已经走入了历史深处,但他们流传下来的文化和故事却经久不衰,融入了后世人的血脉和精神,并且还将继续流传下去。对了,百望山的门票只要6块钱,这是我所见过的收费景区中便宜的一个了。相比起来,北京后花园39.9元的门票就未免太贵了一些。

8、望儿台典故

3.18 百望山是个对宝爸宝妈极其友好的遛娃神地,从呦呦还坐小推车的时候开始,我们已经爬了数十次。今天暖和,想必山桃花已经开放,我们再次选择了百望山。16号线到达马连洼,出西北口往西一眼就能看到。天空湛蓝,山花烂漫,如烟如雾,让人心情开阔喜悦。这次我们根据博主“主理人演舟”推荐,走了一条未全程走过的路线,惊喜连连。从东门上山,走331步道。这是一条直达望京楼顶峰的上升路线。由于爬升很快,不一会儿就走到了半山腰,可以俯瞰北京城全景,让人很有成就感。在回首亭稍事休息,途径老龙头、望儿台,我们很快到达顶峰。山顶上无风,太阳很灿烂,游人多。往下看,半山腰、山路上、草地上,游人也很多。我们在揽枫亭休整过后,在玻璃栈道上打卡拍照,然后准备延241步道下山。同样,这也是条一路向下的台阶路,十几分钟就到达山脚。一片开阔的草地上,有游人铺着野餐垫,大快朵颐。还有爱玩水的孩子,在旁边的天澄湖边玩耍,靠近南岸的背阴处还有些冰雪没有消融。我们也在这里停留,再次享受了暖暖的春光,好不惬意。过了天澄湖,我们踏上了山间的222步道,这是一条平坦的山间木栈道,依溪而建,可惜溪中没有水,少了一份活泼生动。路边的山桃花开的正盛,拍照赏花,你追我赶,这段路再适合不过。222步道的尽头是黑山扈战斗纪念园,这是为了纪念“1937年9月8日,由中共中央北方局直属东北工作特别委员会组建的国民抗日军在海淀黑山扈地区与日军展开激战,取得的胜利”于2015年建成。再往前走是天摩拱门,经过儿时山林,我们到达了2号公路,经过亭,我们返回到了熟悉的上山大路1号公路上。这回我才发现,原来我们还在半山腰上,难怪241步道没走几步就下山了,原来我们走到了山中平坦开阔的地方。我们延着1号路返回了东门。从11:00上山,14:00到山脚下,我们总共用时3小时,大概走了一万步,孩子全程走下来,强度始中偏低。我们约定下次走其他路线,再次探索百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