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子畏简介(唐子畏申论)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8-01 13:43:36 浏览
1、唐子畏申论

和唐子畏自道鄙怀上乞归故乡,脱身名利场;二湖风月久,三径菊未荒。钓采聊自给,吟诗作字忙;近来也些嬾,足日高下牀。《唐寅集》于去年读完,江南才子之称乃名至实归。其《花月诗》风流其时,唐寅诗画文章均堪称一绝,至于风流倜傥之影视效果,是艺术创作之必需。袁宏道评唐寅诗文,言简意赅,多为好、好好好;妙、妙妙妙诸语。可谓惜墨如金。以上和诗,乃读完唐寅集后和其诗而作,我们大多数人对唐伯虎的印象还停留在周星驰《唐伯虎点秋香》的影视作品中,而历史上真实的唐寅远没艺术塑造中的幸运。

2、唐子畏先生

中国古代的作弊案科举是中国的国粹,称得上是第五大发明(不知有没有人如此说过)。这一国粹之伟大,使其本身染上了一种无需多说的魔力,西方人在惊讶之余甚至把科举制度看成是近代性之物。殊不知,科举这东西是隋唐时代的产物,古老得很,一千好几百多年了。因为尊崇,人们自然莫不想在科场一展身手,博一个金榜题名、独占鳌头、走马观花、光宗耀祖。但科场从来都是僧多粥少之地,名落孙山才是常态。于是,作弊就出现了,什么夹带、替考、透题等等,无奇不有。所谓的科场案就是这么来的。早的著名科场案,主人公应该是温庭筠。《北梦琐言》说他“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人称为“温八叉”。每次考试总能提前完成,留下大把时间,大约是觉得不可浪费自己才气,于是此君主动替邻座答试题。因为每次考试都能帮助一大群同学,得到了一个“救数人”的绰号。当时考官为防止惯犯温替人作弊,特意给他安排单独座位在眼皮底下答卷。即便这样,温庭筠还是口授了八人的文章。温庭筠的结局怎样?看来唐代科考制度不甚严格,或者此类考场闹剧并不严重。温式浪荡才子,在当时有司看来,让他吃点苦头,不予录取就是。但是越到后来,科举的地位越发重要,毕竟天子开口了,“书中自有千锺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士子们黑发白首追求功名,若一旦发生科场弊案,影响就大了,怕的是“寒了天下士子的心”。所以,相关人士对此无不仔细思量,甚至自己吃亏也在所不惜。宋代欧阳修当考官,实在是太喜欢苏轼的文才,巴不得他“出人头地”,但录取时又怕文章是自己弟子曾巩写的,为避嫌疑,于是果断降低考评等次。明朝初年的一桩科举大案完全可以说明科场案的严酷性。洪武三十年(1397年),发生了“南北榜”案件,即刘三吾科举案。这年春天,礼部会试由翰林学士刘三吾等人主考。榜发时,全榜五十一人皆为南方人,没有一名北方士子被录取。落第举人们纷纷议论,向朱元璋告发说主考官是南方人,有意拔擢其乡人。经过复查之后,榜单维持原样。然又有人上疏,说复审官张信和主考官勾结,朱元璋一听大怒,将二人处死,并亲自阅卷,后选中了六十一名进士全是北方人。因为没有考虑到地域公平的因素,主考官掉了脑袋,说冤也不冤。明代还有一桩科举案,与大名鼎鼎的唐伯虎有关。唐寅“数岁能为科举文字,童髫中科第,一日四海惊称之”(祝允明:《唐子畏墓志铭》)。可惜的是,本有希望连中三元的唐伯虎却因科场舞弊案牵连入狱。据传他伙同江阴徐经(徐霞客高祖)贿赂考官。而事实是考官程敏政和李东阳出题太难,别人答得不好,而此二人鹤立鸡群、过于出色。锦衣卫严查也并无泄题之事,但程敏政仍罢官愤郁而亡,唐伯虎从此绝意宦途。科举给予唐寅的荣誉有多大?“唐解元”成了他一生的标签。给他的伤害有多深?是“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洒脱?不是。科场案后五年,他作《落花诗》,其中有“刹那断送十分春,富贵园林一洗贫”之句,或可明心迹。清代顺治十四年(1657年)“丁酉科场案”,江东才子吴兆骞被仇家诬陷入狱,两年后被流放到东北宁古塔。好友顾贞观四处奔走营救,苦无门路,一直到了康熙十五年(1676年),顾贞观到当时权倾朝野的首辅纳兰明珠府上做塾师,结交上纳兰容若,此事才有了转机。据说,其所作《金缕曲》感动了纳兰容若:“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顾贞观为救吴兆骞奔走二十年,留下一段友情佳话、两首千古名作,但背后的艰辛让人不忍言说。一代文豪鲁迅家也曾遭遇过科场案。鲁迅祖父周介孚科场舞弊案发后畏罪潜逃,因此其父周伯宜被官府抓进监狱顶罪。后来,祖父到官府自首,父亲才被放归。由于大量使钱行贿官府,从此家庭败落。父亲周伯宜被革去秀才身份。他十分伤感,常借酒消愁,死时年仅36岁。科场关乎社会公正。这一点就算是科场游戏专家温八叉也清楚明白。《唐诗纪事》卷六十七记载:“温庭筠任太学博士,主秋试,(李)涛与卫丹、张郃等诗赋,皆榜于都堂。”那一年,五十五岁的温大才子终于混得一官半职,他一出场,即抖落一身花间俗粉,宣称“诚宜榜示众人,不敢独专华藻。并仰榜出,以明无私”。#唐子畏简介#

3、唐子畏

草屋藏珍清.顾鹤庆《仿古山水册》赏析清.顾鹤庆《山水册》10开选五,设色纸本。29.2x39.2cmx10,2004年购于嘉德秋拍。钤印:鹤庆之印(三次)、强庵、鹤庆之印、子余、张庵、顾鹤庆印、鹤庆、顾子余书画印(二次)、张庵、鹤庆之印。款识:(一)黄子久春林远岫。(诗略)(二)王叔明花溪渔隐。(诗略)(三)倪元镇渔庄秋色。(诗略)(四)陈惟允溪山秋霁。(诗略)(五)王孟端湖山佳趣。(诗略)(六)沈石田柳洲烟艇。(诗略)(七)唐子畏水亭午翠。(诗略)(八)文徴仲郭西闲泛。(诗略)(九)文德承万壑松风。(诗略)(十)心境迥出天机,秋水春山,恍与神遇,一时兴发,写成此册。虽诸贤画卷向所未见,取境诗意而点色用笔亦略师其人,不审能如香光所云:不埃考据,默与古契者否?丹徒受业生顾鹤庆谨记。伊立勋(1856-1941)题签:顾张庵仿古册水画册。雪童先生珍藏。辛未仲春伊立勋署。铃印:峻斋莫瞻跋:款署"嘉庆壬戌立秋日,韵亭莫瞻题。"铃印:瞻、莫曾经雪童收藏。顾鹤庆是乾、嘉时期京江画派的中坚,与潘恭寿皆擅摹古。此册系他嘉庆三年在法式善(1753-1813)家中读他十二首题元明画诗,而追拟各家画法并写法氏诗意所作。法式善在当时诗名很大,交游极广,顾鹤庆自称受业,当是他的弟子辈,为老师作他的诗意画,当必倾全力赴之,其认真可见诸笔端。此册青绿、浅绛、水墨种种毕备,是他的精作。顾鹤庆 (1766-?)字子余,号韬庵,丹徒(今江苏镇江)人。诸生。性潇洒,工诗文,善行草,好饮。入都,馆亲王府。纵观名迹。宋人千岩万壑,无一笔不简,元人枯竹瘦石,无一笔不繁,鹤庆得之。尝作驿柳诗,属和者众。因并善画柳,人称顾驿柳。善诗,著《韬庵集》。一2023年3月记于江城#唐子畏简介#

4、唐子畏作品

采菊图。采菊图唐寅【明朝】公元纪年: 1470~1523AD描述:此画陶渊明持杖行走,一仆手捧瓶菊随侍。菊为陶渊明隐居生涯中,所钟爱的花卉。除了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被公认为陶诗的佳境界外。如「秋菊有佳色。」、「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菊的秀芳,随着陶渊明清高的人格,成为君子的象征。因此画家画陶渊明像,也常配以菊花,两相辉映。形式: 轴质地: 绢本印记款识:【款识】东篱寄趣。悠悠自然。鞠有黄花。仰见南山。好友我遗。清酒如泉。一举如醉。我我忘言。夫斯民也。无怀葛天。晋昌唐寅。钤印二。唐子畏。南京解元。唐寅(1470~1523AD),字子畏、伯虎,号六如,江苏无县人。天资聪颖,性格潇洒放荡,自命为將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画。成就上远超过其师周臣,为明四家之一。字画 #收藏爱好者

5、唐子畏个人资料

[机智]唐寅故居是明代江南四才子之一唐伯虎的故居。唐寅故居遗址即宝华庵,又称文昌阁。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平门内西大营门双荷花池13号&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廖家巷28号)始建于弘治十五年,唐寅过世后不久,便逐渐倾圯,至明代末年已大半荒芜。清初清顺治年间,时名医沈明生改筑成“唐家园”,人称“六如泼墨处”,又得一时之盛。乾隆年间,僧禅林道心改建成宝华庵,当年水阁环池,极为清旷,为一游赏胜地。1982年,宝华庵以唐寅故居遗址的名义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遗产类型为“古建筑”。史料记载,桃花坞一带早是农桑之地,到宋熙宁年间,梅宣义在此筑台冶园,柳堤花坞,风物一新,称“五亩园”,又名“梅园”。宋绍圣年间,枢密章楶在五亩园南筑“桃花坞别墅”,占地七百亩。章氏子弟在此基础上又广辟池沼,建成一座庄园式园林,人称“章园”。梅、章两家为世交,梅宣义子梅采南、章楶子章咏华,仿效曲水流觞典故,将两园池塘打通,建双鱼放生池,一端通梅园的“双荷花池”,一端通章园的“千尺潭”。当时吴郡人多于此春游看花,一时鼎盛。直到宋末兵变,连累梅园、章园也废圮不堪。1507(明正德二年)唐寅选中城北桃花坞,建了一优雅清闲的家园,度其轻狂生活。那时章庄简的别墅久经风雨沧桑,早成一片废墟,尽管元以后后人又屡有兴建,但规模大不如前。不过唐寅看中这里景色宜人,更有一曲清溪婉蜒流过,溪边几株野桃衰柳,一丘土坡,很有几分山野之趣。于是第二年,唐寅用卖画的积蓄买下了章氏的桃花坞别墅,再行修葺,改名“桃花庵”。明弘治戊年,解元唐子畏别业,大半荒芜。顺治初年,云间沈明生徙苏得之,构亭台,植树木,有池曰长宁,植荷花,岸夹芙蓉。跨塘做亭曰蓉镜,文恪公荃题额。又有梦墨楼、六如亭、桃花庵。梦墨楼,址在池侧。六如亭,桃花庵在宅旁。时人称为唐家园。到了乾隆年间僧禅林道心改建为宝华庵,有屋十余椽,水阁环池,极为清旷。嘉庆年间,吴县知县唐仲冕重修。民国初年,爱国士绅费仲深购得唐寅故居一角,建“归牧庵”。为免除水患,1911年对故居遗址建筑按原样进行了翻修,填高了屋基。《吴中胜迹》记载:建筑面积511平方米,坐北朝南,大致可分为两路两进房屋。西路头进为临池而建的水阁,第二进为殿堂,清静幽深。在水阁东侧有清代石板小桥“青莲桥”跨池,以通出入。1987年对水池进行了浚治,池周增设石栏,并与池西岸配植花草,铺筑曲径,美化了环境。现唐寅故居建筑为解放后移建。经复原后故居内所有的堂、斋、室名称都出自唐寅书画作品,具有鲜明的主题色彩。故居牌匾上写“唐寅故居”四字由原中国书法协会副主席言恭达所题写。穿过大门,站在青莲桥上,东西双荷花池映入眼帘,美不胜收。其中,西荷花池旧时曾被填掉,现在已重新恢复。六如堂—览生平,学圃堂—忆故友,寤歌斋—行风雅,蛱蝶斋—念深情…。唐寅故居的重建,让脑中的故事有了具象的场景。他一生仕途坎坷,到底是风流倜傥还是悲情一生,如今每个看客心里或许都有了自己的答案。[思考]@头条号 @微头条小秘书 @名城苏州 @看苏州 @头条旅游 @逛苏州 @悠游苏州 @美苏州

6、唐子畏到底是什么人

黄宾虹论章法自来有笔墨兼有章法者,大家也;有笔墨而乏章法者,名家也;无笔墨而徒求章法者,庸工也。古今相师,不废临摹,粉本流传,原为至重。同一画稿,章法犹是也,而笔墨有优绌之分。笔墨优长,又能更变章法,戛戛独造,此为上乘。章法屡改,笔墨不移。不移者精神,而屡改者面貌耳。昔九方皋相马,能知其为千里者,以赏识于牝牡骊黄之外,而不在皮相之间。夫惟画有章法,因易与人可见,而不同用笔用墨,非好学深思者不易知。独浅尝轻涉之徒,不先习笔墨,但沾沾于章法,以为六法之要指,如是而止,岂不傎欤?虽然,章法阴阳开阖之中,俯仰回环,至理所存,非容紊乱。法备气至,功在作者。而况南北异候,物土攸分,方域不同,师承各异,古今递变,繁且赜也。不善变者,守一先生之言,狃于见闻,虽有变换,只习移前搬后法耳。此不可以言章法。画有章法,肇于文字。近人华石斧学涑著《文字系》,言昔者伏羲作卦,首取天象,先民未解地文,故凡仰观所得,画属于天。斯言甚确。古以参商二星记晨昏。二星不能相见,故转为不齐之义。例如蓼为竹之参差,为木长草盛之不齐貌。《易》 云:天下可观莫如木。花枝树叶,至为不齐。古音读参与三同声,故常假为三。例如糁为三岁牛,骖为驾三马,三才称天地人。《说文》云“王”字,三画而联其中谓之王,人与天近,故中画就上,学贯天人也。老子云:圣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以天生之物,人所不能造;人造之器,天亦不能生。天生者无不参差,故常自然。而人造者每多平真,必事勉强。技进乎道,由勉强而成自然。所谓师今人不若师古人,师古人不若师造化,即人与天近之旨也。欧人言不齐觚三角为美术,其意亦同。三代彝器,阳款阴识,文字之迹,著明分行布白,于不齐之中,伦次齐,表见章法,是为书画同源之证。今之论者,以为北宗多方,南宗多圆;南宗重笔,北宗重墨;南宗简淡,北宗绚烂,殊不尽然。用方而妄生圭角,便易粗俗。唐子畏于方折棱角之处,格用北宗,无不圆转,倪云林仿荆关折带皴法,峰峦用方,平远之势,不拘迹象,天真幽淡,所以为高。

7、唐子畏祖籍是哪里人

唐寅《致施敬亭札》行书,尺寸26×38.5cm,上海博物馆藏。钤印:唐子畏图书(朱文)、唐寅私印(白文)【释文】侍生唐寅顿首再拜。敬亭施大人先生,匆匆一別,便阅寒暑,久闕修问起居,悬想公余多暇,令闻昭彰。当今侧席求贤,明府岂能安坐。友生温子载,有太平之行,附此展敬,伏惟纳福,皇恐不宣。侍生唐寅顿首再拜。敬亭施大人先生下执事。子载善刻碑文、牌扁,并善书,并此奉启。寅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