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讲:武安君都不得善终吗?(上)公元前224年,项燕在留下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咒语后倒在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铁骑下。伴随着项燕一起倒下的不只有八百年的楚王朝,还有战国武安君这一殊荣。武安君的意思就是以武功安邦,威信安邦所誉名。现如今以我们回首那波澜壮阔的战国时期,会发现许许多多的名臣良将,但受封过武安君这一殊荣的只有四位,分别是秦国白起,燕国苏秦,赵国李牧和楚国项燕。这四位都起到过或促进或延缓历史进程的作用,如果我们再进一步研究一下这四位武安君之生平,我们会发现这一现象——武安君都不得善终,难道真是这样吗?。人生巅峰,受封武安君白起是一个真正从战场上一刀一剑拼杀出来了,所以他的统军水平是十分高的,昭王十四年,白起被封为左更。在这年,他领兵指挥了在他这戎马一生中第一次的大规模战役,并且大获全胜,史称伊阙之战。此战大败韩魏联军,斩敌24万人,俘虏联军主将公孙喜,一举使韩魏不敢西进,打开了秦扫六合之门,并且经过此战,白起受封国尉。白起在受封国尉后,他的权力变得更大,这也代表他能指挥着级别更高的战争,在等了七年后,他指挥了一场灭国之战,当时,楚国虽受张仪之惑败军失地,但并没有在战争上取得毁灭性失败,仍然可以与秦国一战。所以,秦王发动了这场对楚的军事行动,此战,楚国都城被淹,楚王被迫迁往陈县,楚再无与秦抗敌之力。也是经过此战,爱国人士屈原投江殉国,而白起却走向了他这一生权力的巅峰——受封武安君。在白起的同时期还有一位纵横大家。他就是纵横家苏秦,苏秦是东周人,他师从鬼谷子,有着冲天之志,早年间曾经周游六国,四处碰壁,弄得穷困潦倒,然后回到家中头悬梁锥刺股学习《周符》,悟出了许多道理,并且再次游六国。这次出游,他获得了燕文候的信任和资助,终游说成功,身披六国相印,后使六国合纵成功,让秦国铁骑十五年不敢踏出函谷关,苏秦因此也被赵肃侯封为武安君,苏秦也到达了他一生权力的巅峰。在战国后期,赵国后的名将李牧威震秦国,他数次打败秦国,保全了赵国。李牧早年在北抗击匈奴,也是在抗击匈奴中,李牧开创了步兵歼灭骑兵的先例。然后在赵国大厦将倾之际,李牧被调回抗击秦国,在肥之战中,李牧大破秦军,斩首秦军十万,为赵国续命,因此李牧也被赵王封为武安君,威震秦国,成为了秦灭六国途中的拦路虎。后一位武安君就是项燕,项燕有着战国第五名将之称,他的家族就是军人世家,世世在楚国为将,项燕出生在楚国即将灭亡之际,于是他成为了楚国后的顶梁柱,历史将交付给他给秦强烈的一击。他大败了李信军,击退了二十万秦军,和李牧一样,为楚国续命。史书上并没有交代他什么时候受封的武安君,但我猜测应该是在大败李信君之后,同样,项燕在武安君的殊荣下威望大震,盛极一时。戎马一生,武安君之死四位武安君的的来历我们已经交代明白了,但是好景不长,这四位武安君确都在辉煌一时然后死去。他们或死于内部或死于外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四位武安君表面上的死与表面上的没有善终。四位武安君中先死去的就是纵横家苏秦,在六国合纵苏秦名噪一时的时候,齐国却背信弃义破坏盟约进攻赵国和燕国,六国合纵由此瓦解,苏秦由此也从权力的巅峰中被迫下来。此后,苏秦只服务于燕国,凭借游说兵不血刃为燕国讨回来了被齐国占领的十座城池,然后使用反间之计使五国攻齐,让齐遭受到了毁灭性打击,报答了燕国之恩。但是苏秦也因事情败露而惨遭五马分尸,苏秦也成为了四位武安君中死的惨烈的一个。其次死去的就是秦国武安君之白起,在白起长平之战后白起大败赵国大军四十万,使赵国再无逐鹿中原之力,但是秦昭王却害怕白起功劳太大而停止灭赵,迫使赵国签订了城下之盟然后回师。慷慨悲歌的赵国在秦撤军后撕毁了这耻辱合约,而是与秦做后一博,秦王先派王陵为将,但是王陵败退,秦王又令白起为将,但白起看清形势秦军不会打赢后拒绝领兵,触犯了秦王逆鳞,后在楚魏赵三国合力下秦军大败,秦王也因此迁怒白起,让白起自刎。然后陨落的就是赵国武安君李牧,李牧在肥之战大败秦军后,秦国上下知道李牧死赵国才能灭的这一道理,由此秦廷李斯制定了一个十分歹毒的反间计,让李牧被赵国人杀死。李斯贿赂赵王宠臣郭开,让赵王误以为李牧要谋反,召回李牧。然后在李牧回军途中,赵王派郭开斩杀了李牧,赵国由此自毁长城,一代名将由此陨落。秦国也乘机灭了赵国,所以,赵国之亡亡于李牧之死。欢迎大家一起留言讨论,关注BOSS外传,了解更多精彩的内容。参考文献:[1]司马迁《史记》[2]十哲之首——秦武安君白起
2、赵肃侯功绩排名他是当时能与战国七雄之首的秦国相抗衡的诸侯国,其君王不但骁勇善战,还有强大的军事头脑,但就是这样一位君主,却被自己的亲身儿子囚禁致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个敢于秦国叫嚣的诸侯国就是赵国,而那位能征善战的君王就是赵雍,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赵武灵王。当时赵肃侯去世后,他的儿子赵武灵王继位,因为当时得赵国实力并不雄厚,恰好又是新帝登基伊始,所以很多中原大国和周边的游牧民族部落。就想借着这个时候,一举吞下赵国,而赵雍在这腹背受敌的关键时刻,竟选择进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其实就是摒弃中原固有的步兵等部队,选择学习北方地区游牧民族的作战方式,学习骑兵射箭技术,换种军事战术与这些人对抗。而在改革的同时,他还通过各种政策、手段,不但化解了这场危机,还与他国达成了短暂稳定的局面,后来借着当时各国局面的混乱,正式开始了“胡服骑射”的改革。当然经过这一改革,赵国的军事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而赵武灵王也正式开始了率领骑兵射杀天下的计划。经过赵雍的正确指挥,和北方游牧民的战术,赵国不但接连取胜,其国土面积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扩张,因此慢慢的,赵国成为了仅次于秦国的实力雄厚的诸侯国。而赵雍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便有了吞并秦国的计划。甚至还为了自己能专心攻击秦国,特地退位。就准备把所有事情都交给自己的儿子王子何,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还特地乔装成他国使者,前往秦国学习当地的风俗人情。在掌握一定信息后,他就立刻返回赵国开始自己的计划。但在回城途中,他突然做了一个梦,梦里是一位倾国女子在弹奏歌曲。梦境真实到让他觉得此女子存在,于是他便以前皇帝的名义,下令寻找这个女子。谁曾想这位绝世美女竟然真的存爱,甚至还是某个大臣的女儿,于是便顺理成章娶她为妻,婚后这位女子还为赵武灵王生下了一个孩子,爱屋及乌的他就将这个孩子立为太子。但没多久美女死了,他准备攻打秦国的计划也准备实施了,但觉得自己小儿子实在太小,就终将王位给了王子何,又对这个小儿子心生愧疚,竟打算将赵国一分为二,如此荒唐的做法,自然引得自己的大儿子不满,便一怒之下,将赵武灵王困在寝宫三个月,硬是将其活活饿死。而所谓的灭秦国计划也彻底胎死腹中,所以终秦国也没有遭到重创,赵国也逐渐走向了灭亡,而这一切的一切,竟因为赵武灵王的色欲所致,如果他如一开始一般,继续为了国家大业着想,并成功实施他所谓的灭秦计划,那说定真的秦国就成为了赵国的领土。但这一切都是假如,赵王也好,秦国也罢,我们也不过是以一个上帝的视角去评判当时的他们,至于对错,我们也没有资格去定论。
3、赵肃侯称王雄才大略的赵武灵王 #夏日大作战#公元前326年,赵雍继承了父亲赵肃侯的侯位,他就是战国史上赫赫有名的赵武灵王。赵雍在赵国四面强敌、风雨飘摇的局势下继承了父亲的权位,不仅没有窃窃自喜,反而是如履薄冰,深感压力山大!赵雍十分清醒,赵国势力弱小,在他的父祖辈时代曾经遭到外敌多次入侵,在战国七雄中只有韩国没有侵略过赵,是因为赵韩两国盟友关系。秦、齐两大强国对赵国更是虎视眈眈,时刻都有吞灭赵国的野心。面对强敌环视的局面,赵雍积极调整外交策略,赵、韩两国结束了与魏国的长期对抗,赵、韩、魏重新结成三晋联盟。同时,赵雍又主持魏、赵、韩、燕、中山五个国家结盟,互相承认对方“王”的称号,即“五国相王”,共同对付秦国和齐国的威胁。赵武灵王在公元前318年参加了由楚怀王主导的合纵运动,与楚、魏、韩、燕组成联军攻打函谷关,由于联军各怀私心,这次伐秦草草了事。次年秦齐为报复五国合纵伐秦,对三晋展开进攻,大败赵军,赵武灵王十二年,中山国突然袭击赵国,占领了赵土数百里。公元前313年,秦国再次攻赵,赵国大将赵庄被俘,蔺城失守。 赵武灵王连遭败绩,痛定思痛,他深刻的认识到,真正能解除危机的办法唯有强国强军! 国家的命运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靠别人!赵武灵王冷静地反思了自己这几年的政策方针和赵国周边的环境,赵国的周围是东齐西秦,南魏东北燕。这些国家都是大国,以赵的国力奈何不了,赵国的发展空间唯有向北打败中山、林胡、楼烦的胡人部落,获得更多的土地和人口,赵国才有壮大的可能。中山是狄人国,是少数民族统治的政权。何况中山之前曾经侵犯过赵国,攻占了部分土地,赵武灵王要攻打中山可以说师出有名,而且还能打着“攘夷”的旗号,中原六国不会抵制反对的。为了吞并中山与北方胡夷,赵武灵王实施了一个在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军事改革——胡服骑射。胡服骑射,顾名思义就是仿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中原古人历来是宽袍大袖,行军作战极为不便,而胡人是紧衣长裤,骑马作战,行动极其迅捷。赵武灵王一改服饰,学习推广胡服骑射。 “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样的军事改革自然是阻力重重。中国历史上的每次改革,如吴起改革、商鞅变法都是阻力重重,各种势力都是以“祖宗法制不容更改”的守旧思想予以阻挠。赵国的一众王公大臣、军中耆宿个个引经据典予以抵制。巜战国策.赵策二》中对赵武灵王在改革中遇到的阻力记述得很详细,由于篇幅的所限,这里不一一列举。所幸,赵武灵王的相国肥义,这个先王老臣是极力支持赵武灵王的。在肥义的支持下,赵武灵王说服了王叔赵成,批驳了宗亲赵文、赵造,以及老将牛赞;力排众议,上至王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胡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骑射”在全军中训练。赵武灵王用王权以铁腕手段自上而下在全国推行“胡服骑射”的军事变革。“骑射”兵是赵武灵王建立的战国第一支骑兵部队。在此之前,我国古代军队只有两个兵种,即“车兵”和步兵,自赵武灵王之后,军队多了一个兵种——骑兵。赵武灵王通过征伐北方胡人,缴获了大量的马匹,用以装备这支新的兵种,在马上练习射箭的本领。战国时期,韩国的弓箭闻名天下,而赵国的弩不弱于韩国的箭。赵弩射得远,而且还有瞄准装置,更有利于骑兵作战。赵武灵王的军事改革,极大地提升了赵国军队的战斗力,新型骑兵成为后来军事行动中的一支重要的突击力量,在中国军事史上影响深远,意义重大!赵武灵王的勇敢进取的强军思想,振奋了赵人尚武为国的精神,不久,赵武灵王挥师北进,吞并了中山、北胡、楼烦等北方少数民族,拓展了赵国的生存空间,使赵国成为战国晚期能抗衡秦国的国家!
4、赵肃侯小说从公元前335年、战国晚期的赵肃侯开始,中国陵墓建设进入预作寿陵的阶段。也就是说,陵墓设计建造不是人死后才开始的,而是在即位后不久、主人还健在时就开始建造陵墓,这样做的好处是,当主人去世后安葬时,就不会太匆忙。根据《礼记·王制》记载,先秦时候周朝的制度是,周王去世后,殡七天,开始为陵墓选址,然后建造,在七个月内完成安葬任务,就是所谓的“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等而下之的低级贵族是“三日而殡,三月而葬”,从文献资料看,大家都严格按照周礼来安排丧葬活动。预作寿陵后有个问题,就是陵墓建造好以后怎么办?根据这时候的墓葬制度,高等级的陵墓竖穴土圹木椁墓,就是从地表挖坑挖下去,到一定深度后,建造木结构的墓室。从墓室建好到墓主人辞世下葬,这期间的时间长度是不确定的,总不能这样,主人不死,墓室就露天一直放在那里吧,那怎么办?我的理解是,墓室造好后,马上就将多条墓道的其他墓道回填,墓室也回填直至地表,但一定会留下一条主墓道,将主墓道建设成有顶的隧道式,一直通到地面,地面上还建造有能将墓道出口遮挡住的建筑。这样的话,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即使墓主人一直很健康地活着,也不怕已经建好的墓室受到风吹日晒雨淋的伤害,出现坍塌现象。等到需要的时候,就把死者下葬,将墓道封闭起来,地面建筑拆除掉,建造封土,然后再完成其他陵园工程项目。根据文献的记载,秦始皇陵的东墓道里设置有多道门。一般来讲,带有墓道的墓葬都会在墓道和墓室连接处安装墓门,选材多用石块、木头、土坯或者砖。秦始皇陵的东墓道有三道门,正如文献中说埋葬秦始皇时,“闭中羡,下外羡门”,羡就是墓道,既然提到中门、外门,那肯定还有内门。一个闭,一个下,门的样子很有可能类似于咱们今天的电梯门和商铺的防盗门。说到这,我们不禁感慨,秦陵地宫的这些事情,正因为司马迁的一笔带过,才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的猜想空间,也让我们更加期待秦陵考古的未来。在秦陵工地,无数个日日夜夜,让我深刻感受到,每一次的发掘,都会有意想不到的现象出现,每一铲泥土的掀开,都能为我们带来不断的惊奇!无法预测,出乎预料,这是啥,这几个词,是我们在秦陵考古中的常用词。#赵肃侯简介#
5、赵肃侯是哪里人[流泪][流泪][流泪]谁见过如此葬礼,谁见过?如此民心,在他们的记忆中,战国以来,赵肃侯的葬礼,要算隆重的了。六大战国各派出了1万铁骑组成,护藏大方阵,邯郸城外的十里原野上旌旗蔽日白幡招展,雄壮极了。然事后想来,那都是“礼有余而哀不足的排场而已,如何比得过这万千乡野,匹夫为国君,义勇抬灵,竟在大雨中抬上了六里北坂?如何比的这举国震颤的哀痛?如何比得这无边无际的汹涌哭声?其人若此,天下何安?公元前338年,壮志未酬的秦孝公嬴渠梁逝世了,时年46岁。出丧那日,国人民众无不身穿麻衣,头戴孝布,在通向北坂的大道两边夹道祭奠。咸阳北门到陵园的十多里官道上。祭品摆成了一道长河,每隔一段,就有老人们圈坐草席上手,持陶俑、竹禠、木帮、瓦片吹奏着。悲情激越的秦风殇月令人不忍卒听......这一切,倒是应了孔子对葬礼的一句感慨。”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日上山巅,隆重简朴的送葬行列出了咸阳北门。可送葬长龙堪堪行进到北坂塬下,突然之间,晴朗的天空乌云四合,雷声隆隆沙沙,雨幕顷刻间笼罩了咸阳原野。北坂官道又长又陡,此时的夯土路面顿时油滑明亮,看到骑着的马蹄一滑,数次连续跌倒了五六匹战马,雨大路滑,灵车如何上的了这六里长坡,太子赢驷与送葬大臣们束手无策。按照古老的习俗,初丧大雨乃上苍落泪,本身倒不是“破伤”,然则若因此阻挡了或扰乱了葬礼,照常进行,则是大大的“破丧”,列国使臣们期盼和希望天下因此而将秦孝公看成一个遭受天谴的暴君。正在此时,雨幕中冲来数百名白发苍苍的老人。身后是一大片整数排列的赤膊壮汉,他们当道跪成一片,为首一个老人嘶声高呼,天降大雨,上苍哀伤,我等子民,请抬秦公灵车上山。老人豁然站起,转身高喊,父老们散开,老人们哗然闪开,道中豁然现出一个粗大圆木纵横交接成的巨大木架。老人又一挥手,十多名赤膊壮汉哗啦啦一阵响动,又给木架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木板。老人回身跪倒,商君,请国君灵车。商鞅泪眼朦胧,嘶声下令,灵车上驾,灵车隆隆驶上了木架,驭手利落的卸去了马匹。老人从怀中摸出一面白色小旗,高喊一声,堳县后生听了,前行30人,挖脚坑,第一抬99人上,只听赤膊方阵中的一声,四排手持大杠粗绳的壮汉肃然出列,迅速站到木架四面,咔咔咔三声大响,整齐划一的甩下了大绳,接近了木架,大杠插进了绳套。连环动作整齐利落,不愧是久有军旅传统的老秦人。雨幕无边,天地肃穆。白氏老族长向灵车深深一躬,举起令旗,猛然一脚跺下,嘶声高喊,老秦人呦,送国君,好国君哟,去得早哟,日子好哟,公何在哟!六里长的漫漫长坡,在老秦人撕心裂肺的号子声和遍野痛哭声,灵车走了整整一个时辰,当灵车被万千民众簇拥着,抬上莽莽苍苍的北坂时,风吹云散红日高照!
6、赵肃侯的人物简介春秋战国(宋、郑、吴、越、燕、赵、魏、韩),历代君主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战国不全然包含在东周里。春秋五霸有多种说法孔子和孟子的说法: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墨子和荀子的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等其他古籍说法涉及齐、晋、秦、楚、宋、郑、吴、越,共八国。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奠定战国七雄格局。公元前386年,田和列为诸侯,七雄格局正式形成。战国七雄(秦、楚、齐、燕、赵、魏、韩)以下就以这12国(再以宋、郑、吴、越、燕、赵、魏、韩)列举宋国(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86年)从宋襄公开始列举1.宋襄公:子兹甫。谥号:襄公2.宋成公:子王臣。谥号:成公3.宋后废公:子御4.宋昭公:子杵臼。谥号:昭公5.宋文公:子鲍革(鲍)。谥号:文公6.宋共公:子瑕。谥号:共公7.公:子成。谥号:平公8.宋元公:子佐。谥号:元公9.宋景公:子头曼(子栾)。谥号:景公10.宋后昭公:子特(子得)。谥号:昭公11.宋悼公:子购由。谥号:悼公12.宋休公:子田。谥号:休公13.宋辟公:子辟兵(璧兵)。谥号:辟公14.宋剔公(剔成君):子剔成15.宋康(献)王:子偃。谥号:康(献)王郑国(公元前806年-公元前375年)从郑庄公开始列举1.郑庄公:姬寤生。谥号:庄公2.郑昭公:姬忽(后复位被杀)。谥号:昭公3.郑厉公:姬突(后复位)。谥号:厉公4.郑子亹:姬子亹(公元前695年,高渠弥射杀郑昭公,拥立公子亹为君,史称郑子亹。公元前694年,郑子亹参加首止盟会遭齐襄公杀害)5.郑子婴:姬婴(仪)。公元前694年,齐襄公杀掉郑子亹,郑国大夫祭仲迎立公子婴为君。公元前680年,郑国大夫傅瑕杀掉郑子婴,迎接郑厉公回国复位。6.郑文公:姬踕。谥号:文公7.郑穆公:姬兰。谥号:穆公8.郑灵公:姬夷。谥号:灵公9.郑襄公:姬坚。谥号:襄公10.郑悼公:姬沸。谥号:悼公11.郑成公:姬睔。谥号:成公12.郑釐公:姬恽。谥号:釐公13.郑简公:姬嘉。谥号:简公14.郑定公:姬宁。谥号:定公15.郑献公:姬趸。谥号:献公16.郑声公:姬胜。谥号:声公17.郑哀公:姬易。谥号:哀公18.郑共公:姬丑。谥号:共公19.郑幽公:姬已。谥号:幽公20.郑繻公:姬骀。谥号:繻公21.郑康公:姬乙。谥号:康公吴国(约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473年)从吴王阖闾开始列举1.吴王阖闾2.吴王夫差越国(公元前2032年-公元前222年)从越王勾践开始列举1.越王勾践2.越王鹿郢3.越王不寿4.越王朱勾5.越王翳6.越王诸咎7.越王错枝8.越王无余9.越王无颛10.越王无彊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从公元前 386年在位时君主开始列举1.燕后简公:燕载(款)。谥号:简公2.燕后桓公:燕寇。谥号:桓公3.燕后文公:燕乞陶。谥号:文公4.燕易王:燕文远5.燕王:燕哙6.燕王:燕子之(齐国灭燕)7.燕昭王:燕职。谥号:昭王8.燕惠王:燕秋寿。谥号:惠王9.燕武成王:燕荤。谥号:武成王10.燕王:燕喜(秦灭燕)赵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2年)从公元前 386年在位时君主开始列举1.赵敬侯:赵章。谥号:敬侯2.赵成侯:赵种。谥号:成侯3.赵肃侯:赵语。谥号:肃侯4.赵武灵王:赵雍。谥号:武灵王5.赵惠文王:赵何。谥号:惠文王6.赵孝成王:赵丹。谥号:孝成王7.赵悼襄王:赵偃。谥号:悼襄王8.赵幽缪王:赵迁。谥号:幽缪王。(秦灭赵)9.赵代王:赵嘉(自立为代王)10.赵王:武臣(自立)11.赵王歇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年)从封为诸侯时列举1.魏文侯:魏斯。谥号:文侯2.魏武侯:魏击。谥号:武侯3.魏惠王:魏罃。谥号:惠王4.魏襄王:魏嗣。谥号:襄王5.魏昭王:魏遫。谥号:昭王6.魏安釐王:魏圉。谥号:安釐王7.魏景湣王:魏增。谥号:景湣王8.魏王假(秦灭魏)9.魏王咎10.魏王豹韩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30年)从封为诸侯时列举1.韩景侯:韩虔。谥号:景侯2.韩烈侯:韩取。谥号:烈侯3.韩文侯:韩猷。谥号:文侯4.韩哀侯:韩屯蒙。谥号:哀侯5.韩懿侯:韩若山。谥号:懿侯6.韩昭侯:韩武。谥号:昭侯7.韩宣惠王:韩康。谥号:宣惠王8.韩襄王:韩仓。谥号:襄王9.韩厘王:韩咎。谥号:厘王10.韩桓惠王:韩然。谥号:桓惠王11.韩王安(秦灭韩)(韩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