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朗的简介(三国演义王朗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8-01 15:44:19 浏览
1、三国演义王朗简介

《三国演义》92回,诸葛亮阵前骂死76岁的王朗,看者大呼过瘾。“孔明是神人”也被坐实。然而,却有人为王朗正名,老人是80岁寿终正寝。这段历史,到底孰真孰假?书中,诸葛亮骂王朗“厚颜无耻!”王朗口喷鲜血,气绝而亡。甚至在多版影视剧中,这段也被大书特书。真相果真如此吗?试想,2000多年前,70多高龄,阵前对抗,身体隐患极大。从科学的角度分析,王朗也是情绪波动,急患心脑血管疾病猝死。但事实上,王朗是汉朝通晓儒家经典的大家。当年,被汉献帝任为会稽太守。在多次与孙策的战役中,得到孙策的欣赏,甚至舍不得杀掉他。后来,他服务了曹魏三代,被曹丕盛赞为:“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公元228年,病逝于许都,享年80。王朗担任曹魏政权多个要职,为民生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首先,他多次建议帝王,体恤民情,注重农业,减轻百姓的徭役负担。同时,制定法典要慎重,不能乱杀无辜,草菅人命。其次,提倡节俭,反对奢靡。魏明帝曹睿喜欢大兴土木,广纳后宫。但他的执政能力却很一般。王朗多次规劝他“勤耕农、习戎备”。再有就是,王朗通晓各类经典,著作颇丰。著有多种文集,也是一位著名的经学家。《魏书》曾对王朗评价:“高才儒雅,性严整慷慨,多威仪,恭俭节约”。由此可见,真实的王朗并不是演义中说到的”厚颜无耻之人”。而应是个满腹经纶,心怀家国的谦谦君子。

2、王朗的真实身份

续说姓氏王的起源与历史,本期说说东海王氏。东海王氏,主要是东海郡郯县王氏,世居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一带,兴盛于东汉末至南北朝,起于东汉会稽太守王朗,就是小说中遭诸葛亮痛骂的那个王朗。王朗,汉魏经学家,曹魏重臣。汉末,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学典籍,而官拜郎中。193年,向徐州刺史陶谦献计,向被凉州兵控制的汉献帝表忠心,陶谦因而被汉献帝升任为徐州牧,安东将军,拜王朗为治中从事,后王朗又升任扬州的会稽郡太守。195年,袁术派部将孙策,离开淮南,进军江东。孙策善战,横扫江东,196年,进军会稽。王朗与孙策交战,兵败,遭孙策追击,只得投降,被流放曲阿县,今江苏省丹阳市一带,穷困潦倒,艰难度日。秋,汉献帝在杨奉韩暹护送下,回到洛阳。兖州牧曹操派兵迎接刘协,刘协迁都许县(今河南省许昌市一带),升曹操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朝廷征召王朗,王朗从曲阿县出发,奔赴许都,因为战乱而道路不通,辗转数年才到任。抵达许都后,被任命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208年,曹操升任丞相。213年,魏国建立,曹操封为魏王。王朗领魏郡太守,后历任少府、奉常、大理。 王朗性宽容,往往宽恕罪犯,有疑点时,判罚都会从轻,他与钟由,都以治狱合理而闻名。220年,曹丕继任魏王,王朗升任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劝曹丕减轻刑狱,扶助幼弱,使人民休养生息。 同年,魏国代汉,改御史大夫为司空,进封王朗为乐平乡侯。221年,吴蜀夷陵之战爆发,东吴向曹魏称藩,以免两线作战,有人建议援助东吴,灭蜀汉,王朗反对,曹丕听从王朗。曹丕征召孙权长子孙登为东中郎将,孙登不来,曹丕于是离开洛阳,到许昌,打算进攻东吴,王朗劝阻。227年,魏明帝曹叡即位,进封王朗为兰陵县侯,升任司徒。228年,王朗去世,谥号成侯,他是曹魏三朝元老。其子王肃袭爵兰陵侯。王朗博学多闻,校注儒家经典,很有名气。王肃,当世名儒,魏末官至卫将军,有子八人。司马懿当政后,王肃站在司马氏一边,与曹爽对峙,并将自己的女儿王元姬,嫁与司马昭为妻。王元姬的长子司马炎,后来代魏,即位为晋武帝,王元姬成了太后。也就是说,西晋诸帝,皆王朗的后裔。王元姬的弟弟们,个个非富即贵,其中:王恂官至车骑将军,袭封兰陵侯;王虔官至尚书,封安寿亭侯;王恺官至后将军,封山都县公。后将军王恺,和散骑常侍石崇斗富,名噪一时。石崇在荆州刺史任上,连续几年,大肆抢劫过往客商,发了大财。王恺家里勇糖水洗锅子,石崇听说,就命令他家厨房用蜡烛当柴火烧。此事传开,众人都说石崇家比王恺家阔气。王恺一听来了气,为了炫富,在他家门前的大路两旁,夹道四十里,用紫丝编成屏障,奢华排场,轰动洛阳全城。石崇一看,就用比紫丝贵重的彩缎,铺设了五十里屏障,比王恺的屏障更长,更豪华。王恺又输一着。晋武帝一看也来了劲,决心帮舅舅一把,于是,把宫里收藏的一株两尺多高的珊瑚树赐给王恺,好让王恺在众人面前夸耀一番。有了皇帝帮忙,王恺底气十足,他特地请石崇等官员上他家吃饭。宴席上,王恺得意地命令侍女把珊瑚树捧了出来,大家看了赞不绝口,石崇却冷笑一声,抄起铁如意,将大珊瑚树砸得粉碎。众人大惊失色,王恺以为石崇是出于嫉妒,气得急赤白脸。石崇嬉皮笑脸地说:“您用不到生气,我还您就是了。”石崇立刻叫随从回去,把他家的珊瑚树搬来让王恺挑选,任选一个赔偿。不一会,随从回来,搬来了一堆珊瑚树。这些珊瑚树,三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株,大的竟比王恺的高出一倍,至于像王恺家那样的珊瑚树,那就更多了。周围的人都看呆了。王恺这才知道石崇家的财富,比他不知多出多少倍,只好认输。这场轰动全城的斗富比赛,以石崇获胜而告结束,石崇成为洛阳头号豪富。针对此事,御史中丞傅咸,上奏章给晋武帝,说,这种严重的奢侈浪费,比天灾还要严重。现在这样比阔气,比奢侈,不但不被责罚,反而被认为是荣耀的事。这样下去怎么了得。晋武帝看了奏章,不予理睬,因为,他跟石崇、王恺一样,一面加紧搜刮,一面穷奢极欲。西晋一开始腐败,这就注定要发生大乱了。300年,赵王司马伦政变,其d羽孙秀,看上了石崇的宠妾绿珠,向其讨要,石崇不给,遭到诛杀,夷灭三族。八王之乱,摧毁了西晋,317年,匈奴人攻陷长安,西晋灭亡。王朗的一部分后裔东渡东晋,王虔的后裔王隆,官后将军,隆子景,景子雅。王雅有子三人:准之、协之、少卿,晋末分别任散骑侍郎、黄门郎、侍中。刘宋时,王雅孙王庆,任员外常侍,庆子王元闵,任护军司马,元闵子王谌任黄门郎,入齐后任南兖州刺史。王准之任司徒左长史,准之子王延年任员外常侍,延年子王僧儒,仕粱为尚书郎,有盛名,是东海王氏在南朝影响大者。萧齐时,东海王氏又有长沙太守王沈。南北朝以后,东海王氏衰落无闻。#王朗的简介#

3、王朗简介

三国时期有几个王朗?曹操的五子良将于禁早投靠的并不是曹操,他早跟随的是同乡鲍信。鲍信迎曹操做了兖州刺史,后来鲍信在征讨兖州黄巾时战死。这时候于禁并没有马上归到曹操帐下,而是归在兖州军将领王朗麾下。王朗很欣赏于禁的才干,他向曹操推荐,说于禁有大将之才。曹操亲自面试之后,任命于禁为军司马,自此于禁开始为曹操效力。『黄巾起,鲍信招合徒众,禁附从焉。及太祖领兖州,禁与其d俱诣为都伯,属将军王朗。朗异之,荐禁才任大将军。太祖召见与语,拜军司马。』说起王朗,熟悉三国的并不陌生,在演义中王朗是会稽太守,孙策平定江东的时候,两方有交锋(书中还单挑过太史慈),后来王朗兵败跑到了曹军阵营。诸葛亮出祁山,两人有过一场精彩骂战,终技不如人饮恨西北。那么这个(有名的)王朗是不是推荐于禁的伯乐呢?我们知道演义中的人物有些事迹是不全的,需要了解全面还需要参照史书。史书《三国志》王朗传中,有王朗担任会稽太守之前的事迹。王朗早年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而拜郎中,任菑丘县长。 185年杨赐逝世,王朗弃官为杨赐服丧。服丧期满后,获举孝廉、受官府征辟,他都不应命。后来被徐州刺史陶谦举为茂才。公元193年,汉献帝被李傕、郭汜控制,王朗当时任徐州治中从事,他与徐州别驾赵昱向陶谦建议遣使向献帝进贡,以表示对汉室的支持。陶谦听从二人建议,命赵昱带奏章至长安。献帝接到奏章贡品后,感动,(陶谦进贡符合李傕、郭祀的利益)升陶谦为徐州牧、安东将军,赵昱被任命为广陵太守、王朗也被任命为会稽太守。从王朗的传记来看,王朗并没有在兖州担任将军的经历。个人推断:举荐于禁的王朗和担任过会稽太守的王朗,应该不是一个人,大家以为呢?

4、三国中的王朗简介

三国时,曹丕突然想恢复历史悠久的宫刑,钟繇当场表示赞成,建议立即执行!王朗却反对道:我实在是难以接受………王朗,山东临沂人,士族出身。少年时,王朗曾拜在太尉杨赐门下学习儒家经典。成年后,他又先后当过郎中和县令。恩师去世后,王朗毅然辞官为其服丧,饱受朝野赞誉,更因此被举为茂才,成了徐州刺史陶谦的一名幕僚。汉献帝被董卓劫走后,王朗建议陶谦向长安朝廷进贡,以表示自己心怀汉室。陶谦依计而行,果然受到了献帝的嘉奖,于是从刺史升级为州牧,王朗也沾光成了会稽太守。王朗上任的三年后,江东遭到了孙策的进攻。他虽然侥幸打了几场胜仗,却终为孙策所擒。王朗温文尔雅,一看就是个文化人。孙策不忍加诛,还让张昭劝他投降,但王朗就是不干,结果惨遭流放数年,过得朝不保夕,穷困潦倒。官渡之战后,曹操给孙权写信,让他赶紧把王朗放回来。孙权当时羽翼未丰,不敢不从,便让王朗独自上路,任他自生自灭。当时战乱侵犯,漫山遍野都是盗贼,赶路困难。王朗走走停停,竟用了好几年才赶回许昌。曹操可怜他辛苦北归,就给他了他一个谏议大夫的职务,后来又让他做了自己的参谋。一次宴会上,曹操喝多了几杯,便笑话王朗打仗不行,不光败给了孙策,还砸了自己的饭碗,言语中充满了讥讽。王朗却感叹道:“人要言行得体,是真难啊!”曹操听完一愣,问他啥意思?王朗说:“当年我做会稽太守的时候,本该抵御乱兵,却被孙策打到投降,这叫未可折而折。如今我远道而来,丞相您非但不以礼相待,还出言讥讽,这又是可折而不折。所以,做人真难哪!”曹操一听,也觉得自己有点过分,于是向他致歉。王朗有个大小,叫刘阳。此人也是名士,且忠于汉室,曾试图刺杀曹操,却没能得手。当曹操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刘阳已经去世,于是他就四处寻找刘阳的家人,企图复仇。刘阳的儿子当时害怕极了,他到处投奔亲友,却没有一个人想收他。王朗见大侄子可怜,便偷偷把他藏在家中养了好几年。之后,王朗一有机会就向曹操求情。曹操这个人脾气虽然大,却也听劝,他见王朗讲的在理,就赦免了刘阳的家人。曹操称魏公后,王朗又被加官晋爵。他在担任大理期间,以善于治狱而与钟繇齐名。七年后,曹丕称帝后,王朗又晋位司空,成为三公之一。虽然位极人臣,他仍不断劝说曹丕宽缓刑罚、休养生息,倍受群臣赞誉。但在夷陵之战时,王朗还是办了件糊涂事,让曹丕丢尽了脸。当时孙权与刘备开战在即。为了争取曹魏的支持,孙权特向曹丕称臣,并声称愿意遣送太子孙登入质洛阳。曹丕询问诸臣的意见时,大多数人都同意联吴灭蜀,王朗却提出个更刺激的建议:趁二虎相争之际,独吞蜀汉!曹丕颇为心动,但当时吴国迟迟不肯动兵,而且天天下暴雨,行军十分不便,此议终不了了之。后来孙权打赢了,曹丕叫他赶紧把儿子送来,孙权却百般推脱,就是不送。曹丕于是召集兵马,准备南下攻吴。这时王朗又蹦出来阻止,说万一咱们刚出兵,孙权就把儿子送来了,那脸上多没面子,不如再等等。结果曹丕等了好久,孙权也没有兑现诺言,脸上十分无光。曹操生前曾一度想恢复宫刑,但群臣中仅有钟繇表示赞成,群臣皆不同意,此事便没有实行。后来曹丕也想起来这事,又召集群臣开会讨论。钟繇再次表示赞成,王朗却带头反对,称宫刑令人太不愉快,还是不要恢复的好。满朝文武纷纷支持王朗,结果这事又被搅黄。曹丕执政的晚期,曾下令文武百官举荐贤才。王朗当时年事已高,就推荐恩师杨赐的儿子杨彪代替自己担任司空。曹丕虽同意重用杨彪,却不许王朗辞职。但王朗确实也没有说谎,他当时的身体状况已经很差。曹丕去世后仅两年,王朗亦撒手人寰,终年不知几何。后说一句,诸葛丞相将王朗责骂至死的故事,是《三国演义》里面的情节,《三国志》中并无记载。

5、王朗被骂死

《三国演义》中的十大“喷子”十 王朗王朗可是文武双全的代表人物,早年在孙策席卷江东时,为严白虎出头,痛斥孙策贪心不足的同时还大战东莱太史慈。之后出仕曹操,一路做到三公之一的司徒,在曹魏可谓德高望重。晚年,年过古稀的王朗随曹真出战蜀汉,打算凭借一张嘴说服诸葛亮,其实多少有点倚老卖老的成分在。在训斥诸葛亮的话中,王朗站在大义的角度,引经据典把诸葛亮好一顿喷,可以说这老流氓是个有文化的喷子。可惜,他的对手是诸葛亮,是个多面手,于是王朗被反噬了……九 张飞张三爷不仅打仗猛,性格猛,嘴也特猛,屡次挑衅大骂吕布,经常拿着不是当理说这些就不提了,就凭他一句“三姓家奴”就足够在汉末三国的喷子大军里占据一席之地了,典型的杀伤力不大侮辱性极强。属于话不多但直击要害型喷子。八 袁术袁术在演义中是典型的二世祖形象,仗着四世三公袁家嫡子的身份,不把任何人放在眼中,嘴跟个破鞋似的,得谁糟践谁,刘备、关羽、孙策这些当世人杰都被他损过,连他哥哥袁绍他都是一脸的瞧不起。自恃身份,得谁怼谁,但是毫无根据,而且自视过高,不然也不能在得到玉玺后就虎了吧唧的称帝,被群起而攻之,终走向灭亡。值得一提的是,袁术后也是被怼死的,饭都快吃不上了,还要蜜水,直接被手下回怼给气死了。七 许攸许攸这个人多少有有点看人下菜碟,他和袁绍、曹操都是发小,结果在袁绍麾下时老老实实,连屁都不敢大声放。可是到了曹操处,马上换了一副嘴脸。他自恃是曹操的及时雨,运筹帷幄之中就帮曹操火烧乌巢,为官渡之战的大胜立下大功,于是全无上下尊卑,对着曹操一口一个“阿瞒”,在邺城堵着城门大放厥词,曹操气得够呛还无可奈何,于是这傻缺又去喷许褚,结果被这个五百年前的一家子直接给咔嚓了。六 曹操曹操是汉末著名的文学家,有现在话说有文化,而且必须承认,论综合能力,曹操在那个时代是数一数二的人物,即便演义将他打成“反派”,也改变不了这一事实。在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曹操展现出气吞天下的气势,普天之下的英雄皆入不了他的法眼,被他一顿糟践。而后来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表面是夸孙权骂刘琦、刘琮,实际是把自己摆到父辈品头论足。不得不说,喷子不可怕,就怕喷子有文化。五 关羽关羽是出了名的傲,后期这种傲已经到了一种病态的地步,而且不分敌友,“全屏”伤害。封五虎的时候,对黄忠不满,直接称其为“老卒”,屡次侮辱诸葛瑾不说还称孙权的儿子是犬子,等于变相骂孙权是狗。甚至死了之后,附体吕蒙,都对着孙权破口大骂。关羽的行为很像现在网络上那些狂傲的喷子,觉得天老大、地老二、自己老三,不把一切看在眼中,实际上在别人眼中,不过一个冲动匹夫罢了。四 张松张松长得极丑,其实曹操长得就不怎么样,然而在见到张松后不仅没有引起共鸣,反而心中抵触,猜测张松已经丑得有些恶心人了。然而或许正是因为丑,所以张松才更傲,更刻薄,想以此来掩饰他的丑,于是原本打算献图于曹操的张松一顿作,见谁怼谁,连一向恃才放旷的杨修都被怼得服服帖帖。结果曹操根本不鸟他,张松若非使者身份,差点“装比被雷劈”。所以有时候做喷子也要量力而行。三 陈琳陈琳很有文化,文章写的让大文豪曹操都叹为观止,骂曹操的檄文能把曹操骂惊了,想想这得是什么功夫?可是真正见了曹操本尊,陈琳就萎了,用今天话说,陈琳是纯纯的键盘侠,而且是胆子很小的那种。在生活中欲求不满,或者为了巴结上位者投其所好的对他人进行诋毁,但是到了现实中却痛哭流涕,总而言之一句话——啥也不是。二 祢衡汉末三国第一作死型喷子,同时还喜欢裸奔,属于读书读魔怔了的精神病,无缘无故就给曹操及其麾下文武一对臭骂,说的别人百嘛不是,而他看中的两个人——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和他一样属于作死型,不得不说物以类聚这句话说得太对了。曹操为了不背负杀贤的恶名,将他派到荆州,祢衡故伎重施,把刘表又一顿臭骂。刘表当初能够单骑定荆州,那也是人精,知道曹操想借刀杀人,哪能中计,于是派祢衡到江夏黄祖那。祢衡到哪也不带消停的,骂完了黄祖打算赶往下一个目的地时,结果黄祖不按套路出牌,直接把他给咔嚓了,从此,这个世界清净了。一 诸葛亮其实至少九成人认为祢衡才是三国第一喷子,尽管祢衡确实更能喷,但是从后结局看,诸葛亮无疑技高一筹。诸葛亮的嘴就像加特林,早年就把东吴众文臣一顿突突,后来在两军阵又偷换概念加人身攻击,直接把王朗给突突死了。诸葛亮能喷死人,而祢衡因为喷把自己害死了,高下立判。所以演义中接近神的人物——诸葛孔明,才是三国的“喷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