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骁骞,央视记者,网络外号:老虎哥,驻外记者的标杆之一。和王冠老师一样都是所有年轻记者学习的榜样。 他的著名作品:在巴西硬核走基层。探访毒贩控制的平民窟。在美国第一批采访被警察跪死的佛洛依德家人。这次俄亥俄这个事件,他又杀入了采访现场。
2、刘骁骞百科简介宅家旅行✈️解锁平行时空的另一个国度书名《飓风掠过蔗田》作者 刘骁骞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古巴的了解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也许是因为疫情困在家里太久,加上我本身就是很喜欢接触新鲜事物的人。所以在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一眼我就决定买下它。记者、游记、陌生国度,这三个关键词对于我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作者刘骁骞9次奔赴古巴,记录下自己所见所闻所想。在这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国度,古巴作为美洲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书里偶尔能窥视见一些“熟悉”的感觉。读到某部分时,我也会感慨,这些经历,我们国家也经历过类似的。这种感觉就像在偷窥平行时空的另一个自己。当然两国区别还是巨大的,只是偶尔有那么一两件熟悉的事情,惊鸿一瞥间能勾起人的回忆。书里大部分内容对我来说还是新鲜的,作者谈到了文化教育、电影还有美食。我也是第一次知道海明威竟然在这个国度里生活了长达22年之久,《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均在此诞生。当然有意思的还是故居浴室墙上的“秘密”,海明威对自己体重的持续记录。这位教科书里出现的作者,在那一刻变得鲜活生动起来。还有就是欧美国家竟然也有过给国民发送“配给卷”的情况,从吃的到穿的鞋都有严格限制。读完整本书不禁令人感慨,记者对于周遭的观察力和洞察力,还有准确形容表达的能力的把握可谓令人拍案叫绝。书里的某些形容可以说已经到了一针见血的程度。里面有一段形容:“我一直想来哈瓦那看看”安迪中每一次采访都这么说。然而这种善意的天真出现在每一个外国访客身上,无论他们来自哪一种文化和意识形态,都是为了验证自己对古巴的既定印象,而非从零开始在认知上探索。我发现这种情况套用在任何地方和人身上都说的过去,就像我们大多数人出发前总会做攻略。当然书里有一部分内容是对时局的大篇幅描写,可能会令人觉得枯燥。对于历史回顾也有些碎片化,对我这种不太了解古巴的人读起来也有些晕头转向。总体来说还是一本很不错的书,作者带我们在平行时空的另一个国度里浅浅畅游一番,别有一番滋味。#刘骁骞简介#
3、刘骁骞介绍这位去俄亥俄州现场采访的央视记者叫刘骁骞,他的著名作品包括在巴西探访毒贩控制的平民窟,在毒窝采访手持枪械的毒贩直击制毒现场;在美国第一批采访被警察跪死的弗洛伊德家人;报道波特兰暴乱的时候刘骁骞也冲在第一线,这次俄亥俄事件他又杀入了采访现场,实乃真勇士也!这才是真正的记者,令人肃然起敬,看他戴的是半面罩带滤罐的防毒面具,脸部皮肤裸露在外,也不知道对皮肤有没有渗透伤害,应该再穿上防护服,好用全面罩,要戴滤芯对这些有毒物质有过滤作用的滤芯,另外没入镜的摄像师也很伟大,希望他们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平平安安的回来,当代新闻人应该像他这样为真正的新闻努力,为真正的弱者发声,而不是为了几千块钱就可以出卖自己的新闻人良知。
4、刘骁骞个人简历80后记者刘骁骞,堪称央视“猛”记者,曾多次“玩命式”采访。惊险的一次,是他曾试图探寻巴西贫民窟的贩毒集团。1988年,刘骁骞出生在福建泉州的晋江,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传大的葡萄牙语专业,在校期间就作为公派交流生,前往巴西和西班牙的大学进行交流学习。在交流学习期间,当地种种恶劣的现象,勾起了他的好奇心,他决心探寻拉美的社会深处。于是在毕业之后,他进入了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并在一段时间的历练之后,成为了央视拉美中心记者站的成员,常驻巴西。2014年,他决定前往巴西一个贫民窟,采访当地毒贩。而这个贫民窟,位于巴西的第二大城市——里约热内卢。在那里盘踞的736个贫民窟里,这个贫民窟又是为凶险的一个。曾有一位优秀的记者,试图偷拍毒贩的交易过程,被发现后抓住,折磨数日后,被一把火烧死,之后还有无数的优秀记者前仆后继,却纷纷折损于毒贩之手。不过,刘骁骞也并非有勇无谋的等闲之辈,其实,在决定前往之前,便已经做好了一系列准备。早在一年前,就已经开始布局。通过牵桥搭线,联系到一位线人。这位线人,是当地毒贩高层的侄子,从未参与贩毒,学过摄影,也曾梦想过当一名记者,这才对刘骁骞的采访颇有兴趣,表示将尽全力帮助。而之后线人联系到刘骁骞,表示毒贩们接受这次采访,因为想趁着世界杯开赛,展示自己的力量,形成震慑力。听起来似乎理由十分充足,但即便如此,也依然需要莫大的勇气。因为前往毒窟,既要防备手握武器、阴晴不定的武装人员,又要防备政府与他们之间突发的交火。而当他第一次前往采访的过程中,并没有能够找到自己满意的信息,只是看到了众多普通家庭在制作和包装白色粉末,并没有专门的制毒工作室。于是他毅然决定第二次前往,并且这次更加深入,直接对毒贩进行采访,这一次终于找到了自己满意的信息。此后,他还数次跟随当地警方,见证双方交货过程,还多次随着部队剿灭毒贩的行动中实地调查。这样的记者,他们永远在一线,让我们能够了解到,这个纷扰世界中,一抹隐藏在暗处的真相,成为我们穿越偏见和迷雾,看到复杂世界的另一面的眼睛。他们值得我们去怀抱热烈的尊敬!他们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化作我们观察世界黑暗的眼睛!愿中国记者都能有这样一番觉悟,也愿民众对这样的记者怀有诚挚的敬意和助力!
5、记者刘骁骞你知道在巴西,毒贩对“背叛者”,有一种极其残酷的处决方法,称作“微波炉”吗?毒贩将一圈圈轮胎套在人身上,然后浇上汽油,点上火,直至受刑者被活活烧死。在刘骁骞的《陆上行舟》里,他写道,贩毒集团对这种“微波炉”的处罚方式情有独钟,主要是因为“它足够残忍,而且能够抹去作案的痕迹”。要知道,对于毒贩来说,杀死一个人很容易,但是后续处理不好,却会很麻烦。看过美剧《绝命毒师》的朋友们对此应该印象深刻:老白和小粉师徒二人用强酸处理,后却把整个浴缸、地板烧穿。除去以上的原因,毒贩使用“微波炉”法还因为,焚烧轮胎时,扬起的黑烟和临死前的惨叫声,就是对周围“贫民窟居民直接的震慑”。刘骁骞提到了一个记者同行,是巴西环球电视台的,名叫蒂姆。2002年,因为蒂姆用隐形摄像机偷拍了里约热内卢的一个露天毒品集市,在电视台播出后引起较大反响。一批毒枭因此被通缉和逮捕,给毒贩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蒂姆在七个月后后失踪,经过警方大规模调查搜捕,涉案的犯罪嫌疑人才向警方承认,“他们绑架了蒂姆,对他严刑拷打,用香烟烫瞎了他的眼睛,用刀砍掉了他的四肢,后才对依然有知觉的蒂姆使用了‘微波炉’”。——刘骁骞《陆上行舟》又过了一个月,蒂姆在一处隐蔽的垃圾场被发现,只剩下了几块烧焦的残骸,通过DNA检测才确定了这就是蒂姆。致敬,那些奋战在缉毒一线的英雄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