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骏案简介(北京队徐骏)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8-01 16:07:43 浏览
1、北京队徐骏

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是影射大清吗?徐骏被杀是文字狱吗#徐骏案简介#

2、徐骏新华社

中国上下五千年 书摘:像这个案子还是真有反对朝廷的活动引起的,另外有不少文字狱则完全是牵强附会,挑剔文字过错,甚至为了一句诗、一个字也惹出大祸。有一次,翰林官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音bì)字,雍正帝见了马上把徐骏革职。后来再派人一查,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了两句诗:“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他挑剔说这“清风”就是指清朝,这一来,徐骏犯了诽谤朝廷的罪,把性命也送掉了。——《中国上下五千年》#徐骏案简介#

3、浙江省徐骏

1927年,在故宫博物院任职的许宝蘅,在一次清点故宫档案时,无意中发现一个箱子,封口处写着:“奉上谕:非至御前不得开看,违者就地正法!”出于好奇,许宝蘅打算一窥究竟,不料,打开箱子才发现,里面存放的,竟是一摞摞由清朝皇帝御批的“生死文书”。箱中还有一个匣子,里面藏的是汪景祺的《西征随笔》。汪景祺曾在年羹尧账下任幕僚,在随年西征途中,曾根据亲历见闻写下了一系列西征随笔,内容涉猎甚广。后年羹尧事发,在查抄年府时,汪景祺的《西征随笔》被呈到了雍正手上。雍正阅后,大怒,暗示撰此书之人不可留。随后,《西征随笔》亦被封禁。了解清代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当时清军入关后,朝廷很快便下旨,提出了“国语骑射”的四字方针,并明确这一方针是八旗之根本,乃“旗人之要务”。通俗讲,就是要求满人要保持自身的习俗,发扬自身的特长,防止他们在入关后被汉化。而这种对于“汉化”的忧虑,或者说是恐惧,还体现在对文字的异乎寻常的挑剔。雍正年间,一个叫徐骏的进士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就被认为这个“明”字用得居心叵测,有复明倾向。徐骏因此丢了性命,其家中书稿悉数被焚。这样的事在当时亦并非个例。说到底,其实就是当时清廷的掌局者在文化上缺乏自信。而那些“非御前不得开看”的密件,终,亦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不再被封藏,而成为人人皆可翻阅的历史镜鉴。

4、徐骏案

莫道荧光小,尤怀照夜心。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清代徐骏因为后面这十个字被雍正重罚,举家被抄,一时间民间噤若寒蝉,人人胆寒

5、

莫道萤火小,犹怀照夜心。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清·徐骏 《清风涛》)意思是别看萤火虫散发的光亮小,但它依旧有着照亮夜晚的雄心壮志。微风又不认识字,为什么要胡乱翻书呢?

6、

清朝文字狱究竟有多恐怖,因为这首诗,他竟然被乾隆满门抄斩,“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一案发生在雍正八年。当时有一位叫徐骏的翰林院庶吉士,因为在奏章中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被认为是对皇帝不敬。而后雍正帝将徐骏革职,随后查抄徐家,然后找到了徐骏的诗集。又发现诗集中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等诗句。故被认定为是在讽刺满清,怀念旧明之意,终以大不敬罪被斩立决。无独有偶,甚至是离世之人仍然无法逃过文字狱。乾隆二十八年, 徐述夔病故。生前曾著有《一柱楼诗集》,乾隆四十三年被仇家蔡嘉树告发。徐诗中有“明日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等诗句,此时徐述夔已离世15年,厝棺在乡间,仍是被乾隆剖棺割首悬于东台县城示众。而更为夸张的是康照时期的庄廷珑刊刻《明史》案,牵连数百人。浙江湖州富户庄廷珑刊刻《明史》,书中有指斥满人的话,康照二年被人告发。当时庄廷珑已死,仍被刨棺焚尸,庄氏全族和为此书写序、校对、刻字、印刷,甚至卖书、买书的人等,共有七十多人被杀,还有几百人充军边疆。清朝的文字狱,是封建专制主义空前强化的产物。其根本目的是要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树立君主专制和满族贵族统治的统治。它禁锢了思想,阻碍了言路,影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造成了万马齐喑的极其黑暗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7、

雍正朝时,原庶吉士徐骏写过“明月有情远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的诗句,被依“大不敬律”而被杀。

8、

雍正八年的一天夜里,刑部侍郎徐乾学府上突然灯火通明。儿子徐骏不知什么时候已被御前侍卫捆绑在地,他不明所以正要上前,却被太监宣读的圣旨,吓得七魂出窍:“刑部等衙门议奏,原任庶吉士徐骏,狂诞居心,悖戾成性,于诗文稿内,造为讥讪悖乱之言,应照大逆不敬拟斩立决,将文稿尽行烧毁。从之。”原来是徐骏随手写的一首“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小诗,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这首原本写风和心情的诗,被雍正皇帝给曲解成了“清风”就是指清朝。徐骏借诗讥讽朝廷来路不正,不合正统,是没文化的夷人犯乱,推翻了明朝这本书。于是处死了徐骏。看来误会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啊?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衍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文古。那有没有哪些经典的古诗文也被我们误解了呢?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误读:落霞与野鸭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其实落霞在古代有三种意思:⒈ 晚霞。如:南朝梁简文帝《登城》一诗:“落霞乍续断,晚浪时迴復。”又如:明朝文徵明《丁亥元日次才伯韵》之二:“即须作伴还乡去,沧海东头看落霞。”⒉ 琴名。如:旧题汉郭宪《洞冥记》卷三:“握凤管之簫,抚落霞之琴。”又如:唐陆龟蒙《夜会问答》诗之三:“落霞琴,寥寥山水扬清音。”3:飞蛾。如:唐朝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鶩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什么说这里的落霞是飞蛾,而不是晚霞呢?事实上,滕王阁隶属南昌。因此落霞的含义必须放在南昌的地理环境中去分析。宋代吴曾说。“落霞非云霞之霞,盖南昌秋间有一种飞蛾,若今所在麦蛾是也。当七八月间,皆纷纷堕于江中,不究自所来,江鱼每食之,土人谓之霞,故勃取以配鹜耳。”由此可见落霞指的是飞蛾,而不是晚霞。二“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误读: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醉酒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之仙。船在古代也有三种意思:1 :船舶、运输工具。如:唐朝白居易的《琵琶行》:“来去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2:指酒杯。如:宋朝苏轼的《坐上赋戴花得天字》:“醉吟不耐欹纱帽,起舞从教落酒船。”3:方言,衣纽。如:《池北偶谈·谈艺九·船》:“蜀人谓衣纽曰船。盖方言也。又如:唐朝杜甫的这首《饮中八仙歌》“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里的船字容易被误解,事实上指的是衣纽或衣襟。我们都知道,杜甫是用漫画素描的手法写了”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醉酒后的姿态。充分表现了他们嗜酒如命、放浪不羁的性格。这句“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说的是李白醉酒后敞开衣襟,天子来了也满不在乎的洒脱的形象。《康熙字典》里也明确记载:“”衣领曰船”,“或言衣襟为船。”这里的“不上船”,并非不登龙舟,而是敞开衣襟,衣衫不整的样子。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误读:不孝的行为有三种为严重的是没有子孙后代。正释:这句话有两个容易误解之处:一是“三”是泛指很多,并非指具体的数字三。二是“无后”,这句话的全句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意思是不孝的行为有很多种,没有做到尽后代的责任为不孝。舜没有告诉父母就娶妻,是没有做到尽后代的责任。这里的“无后”是指没有尽到后代的责任,而非没有子孙后代。通过上面几个例子可以看出,或望文生意或断章取义,导致我们对很多古诗文的有了误解。那么遇到疑惑多加考究,不轻信。就是解决这种误解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