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寅生简介(山西韩寅生)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8-01 16:11:07 浏览
1、山西韩寅生

1936年12月12日爆发的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件震惊中外,影响深远的大事。30多年前我看到原杨虎城部政治处长申伯纯先生写的《回忆双十二》一文,就想把这次事件的始末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60年代初,在杨虎城将军的机要秘书、原陕西省政协副主席王菊人先生指导下,利用工余时间开始了西安事变及杨虎城将军生平史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力图尽可能详尽地、实事求是地把这一历史转折关头的资料保存下来。本大事记采取按时间顺序编排,并按事件和问题适当集中的叙述方法,其资料来源,是根据当时出版的各种报纸杂志的记载和事变参与者的回忆,其中有的公开发表过,有些还没有公开发表。由于笔者长期在陕西地区从事历史教学工作,采访的对象多为原十七路军中工作的将士,而原东北军官兵及当时在该军工作的人接触较少。所以这个资料不能也不可能概括西安事变的全貌。又因为每位当事者参与的只是事变的一个侧面,所以有些材料又难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个别事实,某些情节,可能还有不够准确的地方,恳切地希望对这一事件研究有素的同志补充订正。本大事记力求观点正确、内容充实,尽量做到“大事不漏,要事不遗”。并力求查清时间,日期查不清者,附于月末,冠以“是月”标志。月份查不清者,放于年末,冠以“是年”标志。或列于适当的日期、月份之间。同年、同月、同日发生的事情,在条目前用“△”标明。在搜集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申伯纯先生的《西安事变记》、米暂沉先生的《杨虎城传》及其他当事者的回忆文章。并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史部、全国政协、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资料室、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西北大学图书馆、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纪念馆、陕西人民出版社、陕西省政协、延安纪念馆、空军第二高射炮兵学院政治部等单位,以及王菊人、应德田、刘澜波、刘鼎、童小鹏、高崇民、申伯纯、赵寿山、徐彬如、孙蔚如、米暂沉、王炳南、江隆基、苏济吾、李德明、d伯弧、韩望尘、李金德、周梵百、冯钦哉、张韬安、王维之、白志钧、杨复振、李百朋、窦荫三、韩寅生、杨茂三、王劲哉、孙辅丞、孙作宾、张德枢、孙铭九、王玉瓒、熊正平、苏资琛、阎揆要、陈元方、刘玉衡、汪锋、李连璧、郭维城、孙达生、刘培植、卢广绩、宋黎、谢雪萍、赵维振、赵守礼、苏廷瑞、亢心栽、申明甫、于明江、韩卓如、原政庭、李慕愚、方仲如、张光、张风川、汤玉明、王家勋、刘威诚、呼延立人、任子杨、王子宜、马文瑞、王金鳌、马青苑、毕梅轩等人的热心帮助。他们有的应编者请求,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回答编者提出的问题。有的专门写了书面材料,或拿出尚未公开的文稿供作参考。初稿写成后,原中共陕西省委书记、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任陈元方同志抱病修改订正,补充材料。原中共三原县委书记白玉洁、三原县副县长幸斌、陕西人民出版社鲁剑、林理明、胡海、阎衍林、郭洛夫、杨健禧、王敏、王福礼、赵华、姜民生等同志给以大力支持。全国政协西安事变史办公室、陕西省地方志编委会省志处看过初稿后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日本长野 生先生及美国的史学工作者还寄来了他们的著作供作参考。如果没有他们的热心帮助,要编成这份文稿是不容易的。在这份书稿付印之际,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文稿写好后,请陕西师范大学中共d史教授房成祥通审、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李敬谦参与通审。王菊人、周梵百,郭维城、宋黎、应德田等还认真地审看了部分章节。1993年6月19日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召开审稿会,通过终审。参加审稿的有编委会主任朱星联;副主任冀东山、鲍澜;处长杨文学、冯鹰;副处长郭承富、周宝珊及省志处范军等。遗憾的是:王菊人、高崇民、刘鼎、郭维城、陈元方、申伯纯、赵寿山、申明甫、孙蔚如、苏廷瑞诸先生没有看到书稿的付印已先后作古,在这里对他们表示深切的悼念。由于笔者水平很低,占有资料不足,而事变涉及的面又很广,有些侧面还须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所以这份资料一定会有不少疏漏和错误,恳请革命长辈、专业工作者、广大朋友,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核实订正,修订补充。杨中州1993年5月于郑州大学

2、韩寅生与驻马店

1929年初,杨虎城率部去清剿山东巨匪刘黑七,山东省主席孙良诚说:“杨虎城的十四师不过万把人,去招惹刘黑七,我看他是进了山东就不要想再出来。”当时莒县一带为巨匪刘黑七盘踞,约有3个师,奸掠烧杀,为害极大,也相当凶悍,民众恨之入骨。山东省主席是冯玉祥部的孙良诚,屡剿刘黑七失利后,蒋介石命令十四师开赴胶东剿匪,孙良诚不相信杨虎城能剿灭刘黑七,出言讥讽。在接受了赴山东剿匪的任务后,杨虎城部不少人对前途仍很担心,团长赵寿山对杨虎城说:“敌我力量甚为悬殊,不止蒋介石,就是孙良诚也想趁此把我们消灭,但去胶东剿匪对我们也未必不是有利之机。我们把土匪剿清以后,就可以胶东为立足之地,谋求发展,这样才会有前途。”杨虎城很赞同赵寿山的看法,让赵寿山团为先锋,先期开往胶东。赵寿山团开到临沂。群众听说要剿灭刘黑七,无不高兴,自动帮助部队筹办粮秣,搞运输,大批青年都自愿参加了部队。为了便于剿匪,杨虎城将随后调去的段象武、韩寅生两团也划归赵寿山指挥。不久之后,杨虎城率十四师主力也赶到,2月下旬,杨虎城只留了一个营驻守临沂,他将主力分为三路,自己亲率中路军,左路指挥为赵寿山,右路指挥为武勉之,三路同时向刘黑七匪部驻地莒县、大店发动进攻,迅速拿下了刘黑七的巢穴,一举击溃刘匪主力。刘黑七只带了17个人逃往天津暂避。击溃刘黑七后,杨虎城又率领全师,进攻割据诸城的顾震,顾震平日和刘黑七勾结,名为北洋军阀残余,实为土匪。顾震匪部战斗力极差,一触即溃,杨虎城部七天之内连下八个城寨,后一举拿下诸城,俘虏了顾震的家属(后派人送回),顾震见大势已去,逃去了大连。击败刘黑七、顾震后,杨虎城部暂时集中在诸城、潍县一带进行休整。这时,胶东还有一股力量,那就是控制烟台地区的刘珍年。刘珍年部的军纪较好,有兵力近二万人,杨虎城对刘珍年印象不错,两军达成了互不侵扰的协议。这次胶东剿匪,从出发到结束,不过十几天,杨虎城师不过一万多人,却一举击败了刘黑七、顾震部总计近三万的武装,名声大振。蒋介石在去电嘉奖杨虎城的同时,也对十四师的战斗力产生了忌惮,不愿意让这支有战斗力的部队在胶东这个富庶地区扎了根。不久之后,蒋介石下令把十四师调往河南南阳。何应钦命杨虎城把部队分为几路分散行军。赵寿山向杨虎城建议说:“何应钦对我们不怀好意,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能分散行军,应集中作战备行军,否则途中极有可能被缴械后吞并。”杨虎城也有同样的考虑,就没有让部队分散行军,让赵寿山作先头部队(赵寿山在杨虎城手下,经常担任先锋官的角色,被称为“头里跑”),一直开到汉口以北的花园,然后转赴南阳。后来,杨虎城得悉何应钦曾密令河南省主席刘峙在途中将分散的十四师部队缴械,后来见十四师集中行动,刘峙不得不放弃吞并计划。十四师到南阳后,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的矛盾已尖锐化,大战已经是箭在弦上。蒋介石企图利用杨虎城的部队替他守住南阳,对抗冯玉祥、阎锡山,因此态度大变,开始积极的拉拢杨虎城,这也使得十四师在南阳得以安稳的驻扎下来。到南阳后,杨虎城委任赵寿山为南阳城防司令。当时南阳、邓县、镇平一带有张大脚等土匪七股,6000余人,四处活动。杨虎城先后派两团人进剿均失利,又改派赵寿山进剿。赵寿山率全团出穰东镇,发动了南阳、邓县、镇平三县的民团和群众5万余人,在一个多月内把土匪肃清,只有少数人逃脱。此时,十四师的番号改为第十七师,南阳群众对杨虎城很支持,不少青年主动参军。驻在新野的新五师(原李纪才的部队,多系陕西人)被蒋介石吞灭后,其一部由杨子恒率领也投了十七师,杨虎城的部队扩充到二万余人。1929年冬,担任蒋介石讨逆军第五路总指挥的唐生智突然通电反蒋,他派陕西人李文卿来联系,说要委任杨虎城为军长。杨虎城对唐生智这种事前不通知,事后才找人的做法很不满,说:“唐孟潇太看不起人了,至少你应当事前和我商量商量,你这样搞太看不起人了!我跟蒋是杂牌,跟你唐孟潇也是杂牌,你们双方都是军阀,没有什么优劣之分。”紧接着,阎锡山也派来代表,承诺让杨虎城担任河南省主席。杨虎城一眼看破了阎锡山的把戏,断然拒绝。唐生智反蒋后,蒋介石让刘峙率部迎战,并让杨虎城策应。杨虎城主动提出率部进攻唐生智的大本营驻马店。蒋介石以杨虎城兵力不足为由,让他等刘峙的部队靠拢后,再联合攻击。杨虎城认为兵贵神速,不能拖延,当时南阳地区下了大雪,杨虎城无法在短时间内将部队集中,他当即决定,亲率三个主力团奇袭驻马店。1930年1月1日,杨虎城率部攻入驻马店的唐军司令部,刘峙起初不信,还以为是杨虎城虚报战功,等确认后,这才下令全军攻击。击败唐生智一战,杨虎城可谓是用兵如神。战后,十七师扩编为第七军,这时的杨虎城,已经成为左右中原战局的重要人物,而在后来的中原大战中,他再次表现出了名将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