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琦简介(王景琦诗人)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8-01 17:03:09 浏览
1、王景琦诗人

王景琦(1878—1960),字容庵,号蓉湘,扬州人。光绪举人,曾任知县。文字功底深厚,书法功力非凡,尤工行楷。他的书法从唐楷入手,力追二王,风格遒劲飘逸、端庄恬淡。有“字冠八邑”之誉。扬州有不少碑刻文字,皆出自王氏手笔。有《梦笔生花馆诗集》。

2、清朝王景琦

一天,同治皇帝在宣德楼饭庄吃饭,遇见两个人,也在楼上饮酒,这二人一名王景琦,是翰林院侍讲,一名于德耀,是户部右侍郎,他二人喝酒喝得高兴的时候,便轮流着唱起戏曲来。于侍郎先拉着胡琴王太史唱了一段取成都。后来王太史吹着笛子,于侍郎又唱出了一段春香闹学,与一段游园惊梦的昆腔他二人越唱越高兴,引得那班吃酒的人,都挤在雅座门外静听。皇帝也听得有趣,便走进去,向于侍郎兜头一揖,说道:“请大爷再唱一段昆腔听听。”于侍郎见是一个青衣小帽的少年,生得英姿飒爽,说话又十分和气,便不好意思推却,又唱了一段别母乱箭。正唱得高兴的时候,忽然楼下一阵车马之声,十分热闹,一齐到宣德楼饭庄门前停住。四五十个骑马的兵士,拥着一辆红色轮子的骡车,车子里走出一个大官员来,大家认得是恭亲王。酒楼中吃酒的人,都吓得逃走了。恭亲王上了楼,直奔到王太史的雅座里,见了同治皇帝,便低低在皇帝耳边说了几句话,皇帝便同恭亲王下楼。恭亲王扶皇帝上了车自己跨着车沿,一簇云似地拥着车子去了。这时于太史等才知方才那青衣小帽的少年,便是当今皇上。于侍郎是受过皇帝一揖的,更吓得心内不安,只防有什么祸事。他二人也无心再吃酒饭,便各自回家。到了第二天,忽然上谕下来,把于德耀升为军机处行走;王景琦升为内阁侍读学士。于德耀究竟是有点品格的人,因为唱昆腔升官,说出去名声不好听,便告老还乡去了。独有王景琦年纪还轻,未肯辞职,后来步步高升,在同治皇帝手里,一直升到吏部左侍郎,天天和皇帝见面。王景琦本是北京有名的Piao客,因此外间便疑惑他引诱同治皇帝游玩,其实同治皇帝,无非利用王景琦探听朝中大臣在外的举动而已,况且这时与同治皇帝亲近的人,又有一个徵贝勒,便是恭亲王的儿子载徵。所以外间又传言说是徵贝勒暗中引诱同治皇帝游玩。恭亲王听了,信以为真。这天,同治皇帝召见恭亲王,奏完大事之后,恭亲王便奏道:“奴才常听见外边人说,皇帝天天出宫游玩,太后总说是奴才们的不是,不在陛下面前常常的劝谏,求皇上改了过吧。再说历来祖训,皇上是不能私自出宫的。”同治皇帝听了恭亲王的话,不觉恼怒起来,从安乐椅上坐起身来,说六爷是熟读祖训的人,不知朕身上还有什么违背祖训的事没有呢。这时皇帝正穿一件黑缎子绣白色蝴蝶的袍褂,恭亲王便指着皇帝的身上奏道:“皇上这身衣服,也与祖训不合。”同治皇帝哈哈大笑道:“我这身衣服,不合祖训。六爷没瞧见徵哥儿也有这一件衣服吗?他那件衣服,便合了祖训吗?”恭亲王奏道:“载徽乃不肖之子,皇帝何必与那不肖的奴才相比呢?”同治皇帝大怒道:“王爷也拿朕比为不肖之子么?”恭亲王吓得只是磕头口中奏道:“臣忝在懿亲,故不觉妄奏,求陛下赦臣之罪,以祖宗大业为重,臣虽死亦可见先帝矣。”同治皇帝听了,立刻下了座位,扶起恭亲王笑说:“六叔何罪,六叔是忠臣,朕知道了。”第二天上谕下来,便将载徵一切差使开去,以上这两件事,都是谣传同治皇帝害梅毒的来源。其实同治皇帝的心病,就在西太后与东太后不和,大权独揽,又时当训责孝哲皇后,因此心中郁成一病,又兼着在外多受风寒,就染了痘疾。痘疹一起,直到临死的时候,那痘子的瘢痕,尚未退去,同治皇帝升遐的那一天,阴云四起,天日无光,西北风吹得乌乌作响,真有风云变色之态。正在这个时候,慈禧太后传了懿旨,立载湉为皇帝,改元为光绪元年。慈禧太后又请慈安太后同抱着光绪皇帝登殿,群臣排列在殿外叩首祝贺。光绪皇帝那年只有四岁,忽然离开了生母,抛去了奶娘,又见无数的生人,向着他忽起忽落的跪拜,更加着风声如吼天地无光。殿角上的金铃,吹得叮当乱响,心里不免害怕,当时掩着面大哭不止。当时迷信的人,都预言是不祥之兆。光绪登基之后,尊孝哲皇后为嘉顺皇后。光绪皇帝登基时年纪太小,进宫来只有保姆伺候着。所有一切国家大事,一概由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慈安太后生性是仁厚贞静之人,她见慈禧太后事事专权,便懒得多管国事,每日虽然上朝,但是说话的时候很少,闲着无事就到孝哲皇后宫中,安慰安慰。孝哲皇后虽被尊为嘉顺皇后,然自同治皇帝宾天之后,她就时时刻刻存着必死之心,不过因为皇帝大丧的事,尚未办妥,所以不能不苟延性命。慈安太后见嘉顺皇后终日啼哭,十分可怜,时常劝她不必十分悲痛,又时常送些饮食给皇后吃。只有慈禧太后对于嘉顺皇后,却十分的冷淡,反把慧妃看得极其宠重。慧妃本是慈禧太后心爱的人,慈禧太后有什么事,都叫她代办。慧妃也在宫中拿起权来,她更不把嘉顺皇后看在眼内。嘉顺皇后此时正在办理同治皇帝的大丧,也顾不得这许多闲事,就连她自己宫中的事,也无暇去问。

3、王景琦印尼

王景琦书法作品鉴赏王景琦(1879-1960)字容庵,号蓉湘,江苏扬州江都人,光绪二十八年举人,民国后归里,曾为江苏省议员,能诗善书,有“字冠八邑”之誉,字圆润秀丽,处处散发清新流丽气息,令人赏心悦目,扬州不少碑刻文字,出自王氏手笔。晚年书法益遒逸,求书者盈门。诗文也堪称一绝,喜吟咏,为清末扬州冶春后社成员,顾一平编著的《冶春后社诗人传略》(二)辑录其诗词数十首。#王景琦简介#

4、王景琦中医

这是我的祖父传下来的一辐书法作品,是由扬州著名书法家王景琦先生创作的,送给我的祖父金肃平先生的一辐佳作。劈如刀,点如桃,难得的功力很深的行书作品。内容是用了唐杜甫的诗词,楹联,语句,從新组合成一首诗词,新组合的诗词,体现王景琦大师高深的文学水平。新诗概括了先贤杜甫先生的一生,叫人耳目一新,给人们一种精彩的艺术享受。

5、王景琦家族

京城有一著名饭庄宣德楼,楼内装点甚是雅致,菜肴果品亦精美可口。更有名优美姬云集楼内,引得京官们常到此消遣。宣德楼内出入之人非富即贵,每日都闹哄哄好不热闹。若是贩夫走卒之辈,别说进去坐坐,便站门口朝里看一眼都要被当叫花赶打。一日,太史王景琦请某部郎到宣德楼小酌。酒兴之余,王太史命歌姬轻敲檀板,自己则起身唱起了擅长的二簧调。别看王太史做官唯唯诺诺,搞文艺活动却颇有一副名家风范。部郎不觉技痒,也起身唱和,二人的搭档让曲子更显绝妙。一曲唱罢,隔座一少年公子不禁走来喝彩。他年纪不大,但眉宇间却透着雍容华贵,公子询问王太史与部郎的官阶及姓名。二人知此人必有来历,便客气点头,将自己姓名官职如实告知。公子听罢笑道:“二位唱得实在妙,可否为我再唱一遍。”二人不敢怠慢,便遵命再唱起来。正唱着,又有两个华服少年走来,他们见了公子便拱立肃然,显然是其奴仆。过片刻,忽听楼下车马隆隆之声,众人纷纷哄传:“恭亲王来了。”王太史和部郎停止唱曲,与众食客朝楼下望去。只见楼下站立数十人马,中间停辆朱轮马车,一人正下车来,王刺史仔细一看,果是恭亲王奕欣。奕欣上楼寻到少年公子,随后对他耳语一阵。讲了许久,那公子微微点头,极不情愿的随他出了宣德楼。至车驾前,奕欣伺候公子登车。随后人马簇拥车驾绝尘而去。此情此景令王太史和部郎震惊不已。京中盛传,皇上常携一二内侍微服出游,莫非那少年公子就是当今皇上?他们唱曲消遣被皇上看到,不知是福是祸!他们惶恐不安,赶忙结账各自回衙。过了数日,便有圣旨降下,王景琦与部郎莫名其妙都得到了升迁。王太史高兴不已,他对部郎贺喜道:“那日遇到的果然是同治爷,想必他喜欢你我才艺,故此升我们的官职。”部郎却羞愧的说:“我以为皇上会因你我举动而震怒,不想却是多虑了。只是这官升的丢人,你我因唱曲而获升迁,若传出去,定要被士人耻笑。”王景琦不以为然道:“你怎如此死板?既蒙皇上垂亲,今后只要把他伺候好,飞黄腾达指日可待。这不比苦熬日子,永无出头之日强么?”部郎仍觉不安,竟主动谢辞了皇帝的好意。王景琦则从此升为侍郎,不久又被任为弘德殿行走,一跃成为同治帝近臣。他见皇帝青春年少,便暗中进献淫词艳曲投其所好。后来更是讲述京城各处青楼妓馆所在,引得皇帝跃跃欲试。短短几年间,同治帝在王景琦引逗下多次出宫,流连于八大胡同等烟花柳巷。年轻的同治帝就这样将精力耗费,更不幸的是,他竟染上了梅毒。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皇帝病卧不起。太医们心知是花柳病,但无一人敢说破,更不敢对症下药。为自家顶戴着想,便都说皇帝染了天花,所开药方也都是治天花的。十二月初五,同治帝病死,终年十九岁。虽然朝廷宣称皇帝死于天花恶疾,但京城却传出一副挽联讥讽此事:宏德殿,宣德楼,德业无疆,且喜词人工词曲;进春方,献春策,春光有限,可怜天子出天花。此联令朝中大臣将怒火集中到王景琦身上,不久后他便被革职,并逐出京城永不录用。出自《清稗类钞》#王景琦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