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福良简介(马福良个人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8-01 17:31:56 浏览
1、马福良个人简介

2019年,离家75年的台湾老兵想回家,却因患上“失智症”找不到回家的路,孝顺儿子助父圆梦:“爸,我一定带您回家……”台湾老兵名叫张万龙,于1930年出生在河北唐山的一户贫困家庭,他在家中排行老幺,上面有3个哥哥和1个姐姐。本来,张万龙一家的生活虽然贫困,但父母慈善、哥哥姐姐也格外宠溺他,所以张万龙的童年生活也还算幸福。但在1943年的一天,一伙士兵突然闯入了张万龙家中,将年仅13岁的张万龙强行抓了壮丁,自此张万龙便和家人失去了联系。张万龙离家后,张家人便一直在寻找他,可几十年过去了,张万龙却毫无音信,渐渐地张家人放弃了寻找,觉得张万龙可能不幸死在了外面。不过,不管别人怎么想,张万龙的母亲始终坚信,自己的儿子一定还活着,早晚有一天会归家,可惜老人家并能等到这一天的到来。事实上,张万龙确实还活着,当年他离开家后,就跟随部队一路南下,期间他也曾想过给家人写信,但因为部队规定严格,再加上交通不便,所以终放弃了。后来到了1949年,已经19岁的张万龙,又被迫跟随部队来到了台湾,这下别说给家里寄信了,就连写都不敢写。自来到台湾后,张万龙无时无刻不想回到自己的家乡,也一直在寻找回家的路,可这条路他寻了20多年,却始终没有寻到。眼见回家无望,已经40多岁的张万龙,只能暂时将对家乡的思念深埋心底,在1973年和台湾当地的一名女子组建了家庭。婚后两年,也就是1975年,妻子为张万龙诞下了儿子张建邦,随着儿子的出生,张万龙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赚钱养家中,根本没时间去考虑该如何归家。就这样,时间转眼来到了80年代,两岸逐渐开始恢复交流,而此时张万龙的儿子张建邦也已长大成人,不需要他再费心了。在此情况下,张万龙再也压抑不住内心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立刻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回大陆探亲。然而,还没等张万龙出发,他的妻子就先一步病倒了,为了照顾卧病在床的妻子,张万龙只能再一次放弃了回大陆探亲的想法。接下来的10多年里,张万龙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妻子,但遗憾的是,妻子终还是没能战胜病魔,永远离开了他。妻子的离世,让张万龙悲痛欲绝,同时也让他更加迫切地想要回到家乡,他害怕再不回去,就见不到家人了。然而,此时的张万龙已经老了,身体状况已经不支持他回大陆寻找亲人,而且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他对家乡的记忆也越来越模糊,即使回到大陆,他也不知该从何找起。因此,张万龙终放弃了寻亲的想法,不过他叮嘱儿子张建邦,以后若有机会,一定要回大陆看看,因为那里是他们爷俩的根。张建邦听后,立马向父亲作出,表示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唐山人,同时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帮父亲找到大陆的亲人,完成父亲的心愿。然而,虽有心替父寻亲,但因为工作繁忙脱不开身,再加上父亲身体还算健康,所以张建邦并没有立刻行动,而是准备等工作稳定后,再去大陆替父寻亲。而这一等,就又是好几年,直到2019年,已经89岁的张建邦突然患上了老年痴呆,记忆一天比一天差后,张建邦知道不能再等了。于是,张建邦将父亲的信息,以及父亲以前跟他说过的,关于大陆亲人的信息全都发布到了网上,希望能借助互联网联系上大陆的亲人。本来,张建邦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寻思着要是没用,就亲自去大陆寻找,没想到信息刚发到网上没几天,就有一位名叫马福良的人打来了电话。马福良说,他有个五姥爷,小时候被国民d抓了壮丁后就失踪了,家人找了几十年,也没有任何音信,而马福良的五姥爷就叫张万龙。张建邦听后兴奋,觉得马福良应该就是自己要找的大陆亲人,于是立刻联系了DNA鉴定机构,和马福良做了DNA鉴定。鉴定结果很快就出来了,正如张建邦所料,马福良就是他要找的大陆亲人,马福良的姥姥是张建邦父亲的亲姐姐,按照辈分,马福良要交张建邦舅舅。2019年4月29日,张建邦带着父亲乘机来到了马福良所住的天津市,并在机场见到了马福良一家,以及闻讯赶来的其他大陆亲人。双方相见的那一刻,都翻红了眼眶,虽然这是两方亲属第一次在现实中相见,但那种血脉相连的感觉却告诉他们,对方就是自己的亲人。随后,张建邦和父亲在大陆亲人的带领下,来到了张家祖坟,当张万龙老人在儿子的搀扶下来到父母墓前时,他那双因患上老年痴呆而浑浊的双眼,突然变得明亮了起来。老人摆脱了儿子的搀扶,颤颤巍巍地走到父母坟前,然后慢慢跪下,一边磕头一边口中呢喃着:“爹、娘,对不起!儿子回来晚了……”至此,这场持续了70多年的寻亲之旅,终于落下了帷幕,虽然张万龙老人终未能见到父母和哥哥姐姐,但能在晚年之时,回到他朝思暮想了70多年的家乡,也算是一种宽慰吧。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您喜欢,别忘了点赞、关注我,您的支持是我前行的大动力,谢谢大家!文/西凉烟雨

2、马福良贩毒案

1943年,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西泽坨村,一个14岁的孩子,因为一口吃的,稀里糊涂地参加了国军。他这一走,历史车轮奋力向前,生死两茫茫,父母此生再未见过他。1949年,刚刚20岁的他没有能够如愿回家,而是被迫坐上军舰离开了大陆。从此海涯两隔,回家更是奢望。和无数国军老兵一样,到了台岛以后的他更是命运坎坷。因为早年战争留下的伤病,既没文化,又没技术,更无人脉,退役之后,他只能服从安排,去了岛内交通部门,从事路桥建设这些体力活。在漫长岁月里,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回家”一词竟然成了禁忌,看到很多同袍成了孤魂野鬼,他悲从心来。他无数次梦里想念自己的父母兄弟,梦回桑梓地,半夜惊醒,泪流满面。1972年,已经43岁的他经人介绍,娶了当地一个带着孩子的离异女子,这才算有了一个家。漫长的孤身岁月,他的心第一次得到了慰藉,他异常珍惜这个小家。1974年,妻子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张建邦。而正是这个儿子终圆了他“回家”的梦。然而,当时的他并不知道,仅仅两年后,唐山发生大地震的消息传到岛内,到得到消息的那天,唐山在下雨,台湾也在下雨,让他痛彻心扉,时常深夜哭醒。这也终导致了1987年,岛内老兵返回大陆探亲时,妻子反对他回去,他没有坚持。妻子怕他一去不返,自己和三个孩子没有着落;尝够了家人分别的他,既担心父母兄弟已经不在,又怕横生枝节回不了自己现在的家。2019年2月,岛内又下起了雨,已经陷入深度老年痴呆,长时间卧床的他,梦醒时以为自己睡在老家的炕上。儿子张建邦为了判断父亲的神智清醒程度,便问他:“你在哪里?”他说:“我在老家河北唐山。”“河北唐山”对于当时45岁的张建邦而言,已经很久没有听过了。和父亲不同,张建邦算是出生和成长都在台湾的台湾人了,可是读小学开始,他就被称为外省人,因为籍贯上写着“河北唐山”。他不理解籍贯是什么?他对河北唐山也没有任何概念。他不止一次问父亲,父亲回答他:“你出生在台湾,但是你的根在河北唐山。”他想起来87年父母因为要不要回家的争吵,突然意识到,母亲已经不在,如今时日无待,不能也不应让父亲留有遗憾。他做了一个决定,无论多难,也要带父亲回唐山的家,哪怕是背回去。可是父亲的神智已经不甚清醒,除了“河北唐山”,再无其他有效信息,他甚至无法讲出自己是哪个县?哪个村?父母叫什么?兄弟姐妹有几人?这让张建邦欲哭无泪,直到他翻出父亲的退役信息登记表,上面写着当年的保甲号——“河北滦县清水乡四保六甲门牌一二五号”。这是70多年前大陆农村保甲制度留下来的地址,如今保甲制度早已消亡,这个地址也早已不存在了,凭着它,能找到父亲的老家和亲人吗?于是张建邦想到了寻求网络的帮助——老兵张万龙寻亲。志愿者根据这个地址,锁定了唐山市滦南县附近的村落,很快引起了滦南县西泽坨村一个叫马福良的人的关注。他虽然也一把年纪,但他还记得父亲在世时,跟自己提过有个五姥爷早年参加国军没了消息。他问自己母亲,可是84岁的母亲也已经小脑萎缩,只记得娘家姓张。于是他打电话给自己大舅张有。张有虽然和五叔素未谋面,但他记得奶奶在世的时候,时长唠叨五叔的名字,叫张万祥。可是这个找人的叫张万龙,他们是同一个人吗?他也不确定。张万祥离开时,张有还在襁褓中。如今都剩下了小一辈,如何辨认亲人?好在“二姑父”还在世,或许他能认识五叔呢?还别说,二姑父比五叔小几岁,小时候一起耍过。二姑父就说:“张万祥有个绰号叫“半个耳朵”,你问问他是不是一个人耳朵大一个耳朵小?”结果志愿者把消息传给了张建邦,张建邦传来了父亲的照片,结果对上了,就是他,没错了。几天之后,张建邦带着父亲和妻儿,坐上了飞往唐山老家的飞机。一家人抱头痛哭。张建邦没想到自己能替父亲找回老家和亲人;张有也没想到,自己替爷爷奶奶找回了五叔。第二天,整个家族聚在一起,张建邦背着父亲到了爷爷奶奶的坟前,祭祀了祖坟。张建邦哭了:“对不起,我们回来晚了。让你们等了七十年。”时隔70多年,老兵张万龙终于回到了朝思夜想的唐山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