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仲新简介(林仲新)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8-01 17:39:39 浏览
1、林仲新

抗战时,一书生在逃亡路上遇到了强盗,他交出钱财时却唯独不肯交出一块手帕,强盗一把夺手帕,并从头看到尾。随后,竟然跪地痛哭,痛骂自己:“我真是罪孽深重啊,对不起了………”这位书生名叫林仲新,他就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的遗腹子,而那块他视如珍宝手帕,实际上是林觉民写给妻子的遗书。那么,为何强盗在看到林觉民的遗书后,会跪地痛哭呢?要想了解真相,我们就要来了解一下林觉民。1887年,林觉民出生于福建省闽县(今福州),他自幼聪慧好学,可以一目十行,而且过目不忘。因父亲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书生,所以亲自教导林觉民读书识字,当然,为了让林觉民考取功名,父亲教他的都是八股文的内容。可林觉民对封建的科举考试却极其的厌烦,但碍于父亲严格,林觉民又不得不听,又迫于父亲的压力,去参加呢科举考试。然而,对腐朽的封建制度深恶痛绝的林觉民却只在试卷上写下了七个字:少年不望万户侯。这一年,林觉民才13岁,对于他的做法父亲原本很生气,可转念一想,小小年纪的他竟然有如此理想抱负,想必将来能成大器。所以父亲非但没有责怪他,反而同意了林觉民的请求,允许他投考当时福建的进步学堂……全闽大学堂。入学后的林觉民,对学校中所提到的自由平等的理论的喜欢。与此同时,林觉民和同学们还创建了进步书刊,为了追求自由平等还曾上街去游行,他还有了出国留学的想法。但这时,父亲却为他定了一门亲事,尽管对封建制度深恶痛绝,但对于婚姻大事,林觉民还是选择了听从父亲的安排。1905年,18岁的林觉民迎娶了陈意映,陈家也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这是一段门当户对的婚姻。婚后,小夫妻情投意合,恩爱有加,对于林觉民的理想和抱负,陈意映都的支持,两年后,为了寻找一条正确的道路,林觉民决定去日本留学,他舍不得的就是妻子,无奈不能携家眷同行,夫妻二人只能暂时分开。到了日本后的林觉民,更加快速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期间,林觉明成名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发表了大量的救国书籍,同时还上街演讲,宣传自由平等的革命思想。但革命道路向来充满了血雨腥风,孙中山领导的几次起义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并没有放弃,这种精神也深深地感染了林觉民。从日本回国后的林觉民整日为革命奔走,虽然他并没有告诉妻子自己在做什么,可贤惠的陈意映早就猜到了,所以经常为丈夫打掩护。1910年11月3日,林觉民受命去广州通知革命d成员,关于起义的时间和具体事项。离家前,林觉民告诉妻子:“无论我发生什么事,你一定要保重身体!”此时,陈意映正怀有身孕,她再三叮嘱丈夫:“一定要多加小心!”不成想,这一次,竟然是夫妻的后一面。1911年4月27日,林觉民和起义军在黄兴的带领下进行起义,他们不畏生死,冲向督署。然而,因为寡不敌众,终起义失败,林觉民和其他71位同伴被残忍杀害。这年,林觉民才24岁。林觉民在起义前,就用手帕写了一封《与妻书》,他写道:“吾与汝并肩携手,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往后天人两隔,望自珍重。”陈意映多次哭到晕厥,可为了林父、年幼的儿子和腹中的孩子,她只能咬牙逼迫自己坚强。林觉民牺牲一个月后,过度悲伤的陈意映早产,生下了儿子林种新,可是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却不幸夭折。两年后,过度思念丈夫的陈意映抑郁而终,也许夫妻二人可以在另一个世界团圆。林觉民写的《与妻书》,家里一直妥善保管,后交到了林仲新手中。没想到,在逃亡的路上会被强盗抢劫,可强盗一看是林觉民的遗书,竟然跪地痛哭。原来强盗也知道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也知道为国为民的林觉民,甚至的敬佩。后来,强盗不但归还了遗书,还将林仲新送到了安全的地方。如今,林觉民向往的自由、平等的社会终于实现了,虽然他没有看到,可是他留下的那封千古绝唱的《与妻书》替他看见了…

2、林觉民林仲新

林徽因:民国美的女神 5️⃣第一卷 一身肝胆任记取第一章 与妻书此番荡气回肠的书信成了千古绝唱,有人说足可以和诸葛亮的《出师表》相提并论、争辉和媲美。林觉民的家国大爱,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后来人,他们以各种方式祭奠这一位英雄人物,而那些影片中的演绎和一首首为之而作的经典歌曲,无不彰显出人们对他的敬意和深情。其中,齐豫作词以林觉民妻子口吻创作的《觉》,更是让听过此歌曲的人不禁泪下。千秋道义夺爱人,寒夜孤灯守天明。觉(遥寄林觉民)觉当我看见你的信我竟然相信刹那即永恒再多的难舍和舍得有时候不得不舍觉当我回首我的梦我不得不相信刹那即永恒再难的追寻和遗弃有时候不得不弃爱不在开始却只能停在开始把缱绻了一时当作被爱了一世你的不得不舍和遗弃都是守真情的坚持我留守着数不完的夜和载沉载浮的凌迟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让你就这样的离去谁把我无止境的付出都化成纸上的一个名字如今当我寂寞那么真我还是得相信刹那能永恒再苦的甜蜜和道理有时候不得不理著名经济学者郎咸平先生在清华演讲,有学生问他敬仰谁?他答曰:林觉民!“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让你就这样的离去。”一句催人泪下的拷问,便是今生的诀别。革命人,大气、豪放、坚定、不屈的大无畏精神,让林家人撒播的种子一脉相承,包括林徽因骨子里涌动的爱国情怀,报效祖国的决心,在后来,无不体现了这个家族的气节内核。林觉民牺牲了,革命的浪潮还在继续,而杨桥巷17号,对于这个失去了主心骨的家庭已经很不安全,清政府对于革命d的清肃是满门抄斩!不得已,已经怀有身孕的林觉民妻子陈意映忍着满腔的伤悲,携老扶幼,一家子仓惶地搬到了光禄坊早题巷一幢偏僻的小屋中安顿下来。过了不久,受到打击的陈意映不足月便产下了遗腹子林仲新,两年后,思念成疾的陈意映追随亡夫而去。这位与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同宗的美好女子,为爱抒写了为坚贞的一笔。林家人的坚毅,林家人的痴情,这是一种少有的铮铮铁骨气质!林家人卖掉了杨桥巷17号的房子,而它的新主人便是冰心的祖父谢銮恩。后来,冰心在《我的故乡》里对这幢朱门灰瓦的老房子做过生动的描绘,更加清晰地展现了当时的情景。老房子虽然从林氏过到谢氏,但无论如何,这都是林徽因族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虽然她未曾居住过(1927年林徽因新婚回到故乡,杨桥巷17号已卖给了谢家),但是,这里外的因缘纠结,道不清说不明的冥冥注定,为后来两人的故事,多了一记伏笔。在这幢房子中,还埋藏着更多的鲜为人知的故事。林觉民是觉醒的革命人,他在自己家里办起了一个别具一格的“女校”,先是将新婚妻子陈意映动员进来,再发展了堂嫂、弟媳、堂妹等亲友家属十多人入学。林觉民任教员,不仅教授她们国学,还大讲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与束缚,同时也介绍西方国家的男女平等观念和社会制度等情况。受他的思想影响,林觉民的姑嫂放了小脚,走出家门,进入刚建立的福州女子师范学堂,成为该校第一届学生。这是一个传承中国文化,有着知识氛围的家庭,也是一个摈弃痼疾和思想新潮的家庭。林家的开放思想和觉醒意识不同于普通人家,先知先觉,氛围浓烈。而在杭州的林长民这一家族,同样也受到进步和解放思想的极大影响,林长民的父亲,林孝恂眼光明亮,意识开阔,给予了子女和家庭不一样的知识和时事灌输,这与他文人的气质是分不开的。林孝恂,字伯颖,福建闽侯县(今福州市)人。根系福建闽侯林氏,旧年林氏是望族。林氏至林孝恂这一支已渐沦为布衣。但林孝恂勤奋,以光绪年间进士之身列翰林之选,与康有为同科,历任浙江海宁、石门、仁和各州县地方官。当年在京时,觉官场社会应酬开销太大,家底单薄无以支撑维计,萌发了外放地方官的想法,而外放的捷径就是在翰林院年度甄别考试时只要故意写错一个字,考官即明白此人希望离开京城。林孝恂依此行事,便如愿到了江南任职,后代理杭州知府。作为地方小官吏,林孝恂能接受西方思想观念和教学观点,在晚清摇摇欲坠的政治大环境下,是开拓的,也是开阔的。他以敏锐的视角和灵敏的嗅觉感知到了一场变革的蠢蠢欲动,他不得不为自己的后代谋求一个发展的空间,确立一条适合的路径。他的前瞻性高远辽阔,超越了许多同僚的眼界和视角,运筹帷幄之中,谋定布局占了先手,让林氏家族延续着兴盛繁荣的大格局。林孝恂的这一家庭价值理念,很有曾国藩家族作风的意味。拷问历史,怎有千秋万代的繁盛,但是,有一种精神永在,共存,锲入骨子里的延续。#林仲新简介#

3、林觉民儿子林仲新

有一次,林性奎在回乡的路上遇到土匪。土匪不仅砸烂他的皮箱,还抢走了里面的一块绢帕。林性奎苦苦哀求:这是我的传家之宝,还给我吧。土匪将绢帕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边看边流泪,连连跟他打躬作揖,还将绢帕和财物一一归还给他。林性奎是林觉民的侄子,他手中的绢帕就是林觉民的写给妻子的绝笔书——《与妻书》。林觉民是林徽因的堂叔,也是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字意洞,号抖飞,1887年出生在福建福州,自幼被过继到叔父林孝颖膝下。林孝颖对林觉民十分疼爱,自小带在身边,教他识文断字,读史念书,加上林觉民聪颖好学,小小年纪就文采不错,但他并不喜欢科举之路。1899年,林孝颖让12岁的林觉民参加县里的童生考试,林觉民提笔就在试卷上写了“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之后拂袖离场。对于林觉民的任性,林孝颖并没有责怪他,反而是让他考取县里的新式学堂,让他接受新式教育。1902年,林觉民进入福建高等学堂学习,他在这里接受了新民主主义思想,树立了推翻清政府,殉身革命的理想。1905年,在林孝颖的安排下,林觉民跟陈意映举办了婚礼。俩人虽是包办婚姻,但相处十分融洽,俩人居住的二层小楼就叫做“双栖楼”,楼前芭蕉、梅树成荫,夫妇二人时常漫步庭院中,互诉衷情。正如,林觉民在信中回忆:“初婚三四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聪慧的陈意映也很快知道林觉民参加革命的事情,虽然不多,但她却倾尽全力支持他。林觉民开革命会议时,她时常帮他在外望风;他在家中办女学,亲自授课,她就第一个报名加入;他反对妇女缠足,她就解开自己的缠脚,甚至还说服公婆,不再让家中的胞妹缠脚。婚后不久,林觉民留书信,打算只身赴南洋,不料未果。家人虚惊一场,陈意映恼怒道:“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林觉民感受到妻子的爱意,点头应下。还有一次,林觉民突然对陈意映笑着说:“希望以后你比我先死。”陈意映不明就里,他只得委婉地解释说:“如果我先死的话,你那么柔弱,一定承担不起失去我的痛苦。如果你先死,那悲痛就留给我一个人承担。”但无论是出门必告知的承诺,还是先死后死的愿望,林觉民都食言了。1911年,林觉民瞒着家人参加“广州起义”,失败被俘。同时传来的,还有朝廷要株连d人亲族的消息。接到消息的陈意映,挺着大肚子连夜回了娘家暂住,林孝颖也匆匆卖掉祖宅,搬进了一处偏僻破败的屋子中,他们担惊受怕,却更加担心林觉民的安危。有一天,林觉民的继母在家中打扫卫生,发现门缝中被塞了一团东西,打开发现竟是两封书信。陈意映接过书信一看,其中一封是给她的《与妻书》,上面熟悉的笔迹,让她泪流满面:“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原来,广州起义前,林觉民宿在旅馆中,辗转难眠,他知道此次起义,大家都抱着必死之心,他也不例外,但家中尚有父母、弱妻和幼子。他流泪写下两封绝笔书,一封是给林孝颖的《禀父书》,一封是给陈意映的《与妻书》。《与妻书》中有对陈意映深情的爱意,也有对未出生孩子的期待,更有“为大我舍小我,为大家舍小家”的革命奉献精神。“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推己及人,他爱陈意映,但为了让相爱的人都能够在一起,他选择牺牲自己和陈意映的爱。字字诛心,句句泣血。陈意映无法承受丧夫之痛,几度想要轻生,在林孝颖夫妇的跪求下,才含泪活了下来,但只两年后,陈意映就郁郁而终,年仅二十二岁。林觉民去世后,遗体被葬在广州黄花岗,成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与妻书》则被陈意映保存,在她去世后,才交给了公公林孝颖。林孝颖特意做了个铁匣来保存遗书,打算等孩子长大后再交给他们,只是可惜的是,林觉民长子在7岁时就因病夭折,只有次子林仲新和养女林暖苏长大成人。抗日战争爆发后,为避免遗书遗失,林仲新委托堂弟林性奎将书信带回家乡福州保存,不料路上遇到土匪,才发生了前面的一幕。一直到1959年,林仲新才将遗书交给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之后遗书一直保存在福建省博物馆。@如此讲文史《与妻书》是林觉民的绝笔书,却被誉为“20世纪中国伟大的情书”。它不仅是一个丈夫跟爱妻的死生诀别,也包含了一个革命者慷慨就义的坚决果敢。广州起义终虽然以失败告终,众多有志之士为之捐躯,但它却是中国历史上非凡的一笔,封建社会下人们当头的棒喝。如今社会的安稳,是无数像林觉民这样的先辈,前赴后继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应当谨记历史,谨记先烈。

4、林仲新真实照片

《与妻书》在读中学时,只觉得平淡而动人,如今再次拜读,甚是感到没法形容的悲痛。1887 年林觉民出生1891年陈意映出生1906年意映及笄,两人结婚1907年林仲新出生1910年意映在此怀孕1911年林觉民作与妻书,黄花岗牺牲1912年陈意映产子,因思念丈夫病逝,追夫君而去1913年大儿子七岁夭折“卿卿”这是民族觉醒的第一声,它撕心裂肺,它满含愤懑,它响彻天地!在这一声中,我分明听到了别妻离子的痛苦,阴阳相隔的心伤,众生麻木的孤独,还有次次失败犹如蚍蜉撼树般的无力与难过。林觉民在信中写道——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吾已许国,再难许卿。一封书信,字字真情,字字情真。字里行间都能看出觉民的不舍,并不是惜命,而是舍不下身边的挚爱之人。一步一响 一步一想,林觉民何尝不想念在家等着自己归来的妻子。但现在已经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必须有人站出来守护这个家,我辈中人需得挺身而出,求这一方安宁。虽有千般万般的情丝愁绪,觉民仍旧奋不顾身,在狱中的那一封绝笔,纸短情长,此时无声胜有声。在刑场上,虽无婚礼,亦有长情。“梦中若回溯旧事,一日,两人,三餐,四季,少烦忧”。万幸,所有的牺牲都是值得的,百年之前那个微凉的夜晚,武汉城外的一声枪响,我分明看到了这个古老的国家向现代文明伸出的那只坚定的手。

5、林仲新个人简介

分享任教以来印象深刻的一篇文章——《与妻书》,每每与学生一起翻译字句都会哽咽,真挚的情感不在于词藻的华丽,就是单单平实的语句回忆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就已经足够深情,足够真实。因为太动人心切,总是让学生们一读再读。我本是一个感性的人,读着读着就会满眼泪花,不禁感叹:林觉民真是一位心地光明如雪的真君子!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谁能想到一封写给妻子书信的开头竟然会是这样深情却又残忍?林觉民的心,也碎了。他“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即便心碎,也要将他的情意写下去,温柔又坚定。林觉民牺牲后,1911年5月19日,悲伤过度的陈意映早产,生下遗腹子林仲新。林家还把林觉民哥哥的一个女儿林暖苏过继给陈意映。但是,陈意映一直没有走出失去丈夫的悲伤,再加上生活变得艰难,林仲新刚刚两岁的时候,陈意映郁郁而终。此刻想起晚年曾对妻子说的话“虽然我们都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但真希望有来世”。与妻书#林仲新简介#

6、林仲新后人

1911年4月,林觉民被捕。5月3日,他在天字码头被枪杀。妻子陈意映得知后,挺着大肚子就去寻死。林觉民的父母跪在她面前,恳求她念在家中尚有一岁幼儿,而她腹内还有一个小生命,一定要坚强活下去。陈意映这才打消了寻死的念头。1905年,18岁的林觉民与陈意映成婚,住进了福州闹市区的杨桥巷17号。虽是包办婚姻,二人却琴瑟和谐,要好。婚后两年,林觉民告别陈意映,东渡日本自费留学。赴日留学之后,林觉民每年放暑假都回来探亲,跟陈意映讲外面的世界。1911年春天,林觉民突然返家,陈意映颇感惊喜,而他父亲却很惊诧。林觉民告诉家人,学校放樱花假了,他陪日本同学游览江浙风光,然后顺便回家。其实林觉民突然回来,是要干大事的。他在日本留学期间,加入了中国同盟会。1911年1月底,中国同盟会在香港成立了统筹部,策动广州起义。林觉民得知后,立马从日本跑回国,准备参加广州起义。去香港前,林觉民回了趟家,跟妻子相守了些时日,不久,便带着20余人去了香港。4月11日,林觉民到达香港。此时,参加起义的人员陆续从各地赶来。林觉民一趟趟地在香港与广州之间来来往往,负责把这批人护送进广州。4月24日,黄花岗起义前3天,林觉民预感可能会出事,他怆然写下一封信,与妻子作别。起义失败后,林觉民被捕,5月3日在广州被枪杀,年仅24岁。林觉民被捕的消息传回福州,林孝凯带着陈意映等家眷,慌忙变卖宅邸搬家。陈意映腆着大肚子,带着一家大小七口人,仓皇搬到光禄坊早题巷一幢偏僻的小房子中租住。在这里,她收到了革命d人辗转送来的一个小包裹。陈意映一打开来看,正是林觉民在香港滨江楼上写下的两封遗书。她打开了写在方巾上的《与妻书》: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看到这,陈意映丢了魂一般,站不住了。眼下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跟随丈夫一起去死。林觉民的父母发现儿媳的意图后,双双跪在她面前,恳请她看在孩子们的份上,要活下去。5月19日,悲伤过度的陈意映早产,生下遗腹子林仲新。但是,儿子的出生,也没让陈意映走出失去丈夫的悲伤,再加上生活变得艰难,林仲新刚刚两岁的时候,陈意映郁郁而终,年仅22岁。陈意映去世后,林仲新由祖父抚养。(长子林伯新,9岁夭折)民国政府成立后,林仲新受到政府的许多关照,在福州念完小学、中学,后来又到上海光华大学就读,生活支出与学费全由民国政府承担。大学毕业后,林仲新来到南京,跟随林觉民的旧交林森做事。晚年时,生活在福建漳州,于1983年病逝,享年72岁。

7、林仲新的经历

1911年,林觉民不幸被捕,妻子陈意映得知后,连忙带着一家老小躲到一个偏僻小巷。一天,她打扫院子时,发现有人从门缝塞进来一个小包,她打开一看,眼前一黑,晕厥过去。林觉民与陈意映伉俪情深,在起义前,他感到凶多吉少,便写了两封家书,其中一封就是写给妻子的《与妻书》。林觉民,1887年出生于福建闽侯,林家是名门望族,林家人不仅各个饱读诗书,而且还很开明。林觉民从小受家庭熏陶,自然而然接受新思想,新鲜事物。父母对儿子寄予厚望,但看清旧科考制度弊端的林觉民,在参加童试时,毅然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字后,扬长而去。开明的父亲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暗暗嘉许:他的儿是有大志向的。两年后送他进全闽大学堂,接受新式教育。一天,父亲告诉他,给他定了一门亲事,他虽然反对包办婚姻,但还是尊重父亲的安排。1905年,18岁的林觉民回乡娶了17岁的陈意映。让他惊喜的是陈意映是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女子,俩人有共同的见解,说不完的悄悄话。婚后二人感情愈来愈深,琴瑟和鸣,林觉民在妻子支持下,办了一所女学,意在让女子接受新式教育,陈意映率先加入丈夫学校,带领女子读书。婚后这两年是林觉民幸福的两年,也是他迷茫的两年。陈意映了解丈夫有理想有抱负,身怀家国,于是支持他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林觉民结实识了黄兴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了同盟会。他找到了一生的奋斗目标:推倒清王朝,建立人人平等的新中国。赴日留学期间,林觉民每年寒暑假都会回来探亲与家人团聚。1911年4月,同盟会策划广州起义,林觉民异常激动,他立马回国。陈意映对丈夫的突然到来惊喜,而父亲则感到诧异,林觉民为不让家人担心,谎称学校放樱花假陪同学来玩,顺便回家看看。林觉民每天忙碌,陈意映凭直觉感到丈夫在干一件大事,而且很危险,她提心吊胆,恐怕丈夫出什么事。短暂相聚后,林觉民告别妻子,陈意映不舍得他走,林觉民温柔地擦拭爱妻的眼泪,“我去香港几天,很快回来,等着我。”然后,他带着20位起义志士从福州马尾登船,前往香港等待起义。谁也不会想到,这次短暂相守竟是永别。看着丈夫离去的背影,陈意映留下不舍的泪水,而此时他们长子5岁,二胎待产。参加起义者从全国各地陆续赶来,林觉民每天往返广州和香港之间,负责将参加起义的人送到广州。4月24日,林觉民有种不祥预感,他不怕死,但是牵挂年迈父母和妻儿。晚上在香港滨江楼,辗转发侧,待同住伙伴睡下后,他在方巾上写下《禀父书》和《与妻书》。第二天,林觉民将两封家书交给朋友,嘱托他如果不幸牺牲,替他送到家里。由于走漏了消息,清廷增兵广州,破坏了很多秘密。3天后,广州起义,黄兴领120人向总督府发起进攻,被埋伏好的清军围剿,起义失败,林觉民受伤被俘。清廷官员连夜会审林觉民,审讯时林觉民镣铐裹身,浑身是血,因他不会说粤语,就用英语慷慨陈词,侃侃而谈,关押数日食水不进。1911年5月3日,林觉民在广州天字码头英勇就义,年仅24岁。死前,他大义凛然,毫不畏惧。这场起义就是黄花岗起义,林觉民就是七十二烈士之一。林孝颖听到儿子被俘的消息,立刻变卖家产,带全家老小搬到一个偏僻小巷。几天后,陈意映从门缝收到一小包东西,她打开一看,正是林觉民写的两封家书。她打开方帕,看到那熟悉的字迹,顿时就晕了过去。意映爱妻如见: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远分别了!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人世间一个人;你看这封信时,我已经成为阴间 一鬼…数日的牵心挂肚,十余天的魂不守舍,竟然等到的是丈夫的绝命书,她始终不肯相信,那个意气风发、豪情似海的男人就这样离她而去。陈意映几次昏厥,她想随林觉民一块死去,但是她还有公婆,有年幼孩子,还有腹中待产生命。不久,陈意映因悲伤过度,早产生下遗腹子,取名林仲新。陈意映一直没有从失去丈夫的痛苦中解脱,于1913年郁郁而终,带着对丈夫的思念追他而去。大儿子林依新也在9岁时不幸夭折。林觉民的《与妻书》感动过无数人,曾经编进中学课本,现收藏在福建博物馆。林觉民为大爱舍小爱,他有英雄气概,也有儿女情长。他对爱妻的那份深情,令人感动。每每读这篇千古情书,都是一次情感和心灵地洗礼。

8、林仲新新消息

1937年,林性奎携带一封书信回老家福州,不料半路遭遇土匪抢劫,他哀求土匪钱拿走,信留下。谁知土匪头子边读信边抹眼泪,后双手抱拳,把信和财物都还给了林性奎,还送他上车。这封信来自林觉民,他是民国才女林徽因的堂叔。-少年林觉民性情潇洒,喜爱读书却厌恶科举之学。12岁时,他参加乡里的童生考试,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7个字后掷笔离去。后来,他考上全闽大学堂,加入同盟会,开始追随孙中山先生,积极传播民主革命思想。1905年,18岁的林觉民在家里的安排下娶了妻子陈意映,虽是父母之命,但小两口感情十分融洽。婚后第二年,长子林依新降生,一家人和和美美,共享天伦之乐。陈意映慢慢知道了丈夫参加革命的事,她虽然了解不多,却总是默默支持着丈夫。一次,林觉民因参加学生革命运动遭到清政府追捕,他逃到厦门打算远赴南洋却没成行。妻子陈意映得知后闷闷不乐,对他说:“今后夫君如果要出远门,记得告诉我,我愿意随你一同前往。”林觉民听完又感动又内疚,答应妻子以后一定如实相告。婚后第三年,林觉民告别妻儿赴日留学,他身边一些同学经常出入日本风月场所,但林觉民始终不为所动,洁身自好。他每年暑假必回福州与妻儿团聚,还曾对同学“炫耀”说:“我妻子的性格、爱好,和我完全一样,是个天真烂漫的女子。”-1911年春,林觉民突然从日本回到福州家中,陈意映既惊喜又意外:“夫君再有几个月就毕业了,为何突然这个时候回来?”可话到嘴边她又咽了回去,懂事的陈意映明白丈夫革命工作的特殊性,所以从不追问。这次,林觉民在福州逗留了10天,但他每日早出晚归,夫妻相聚的时间很少。他有重任在身,就是要联络革命同志参加广州起义敢死队。没人知道,这10天竟是他们夫妻相聚的后时光!10天后,林觉民满怀不舍离开福州,为了让年迈的父亲和身怀六甲的妻子放心,临别前他强颜欢笑。他想起之前答应过妻子,出远门前一定要告诉她,这次他去广州参加起义,要不要如实相告呢……后,为了不让妻子担心,也为了她腹中的孩子,林觉民还是食言了。-经过几天的海上颠簸,林觉民抵达香港,想起家中的亲人,他夜不能寐。他先给父亲林孝颖写了一封简短的信,信中他自称是“大罪”,不能为父尽孝。他又展开一方白绢,写了一封长信给妻子陈意映,就是著名的《与妻书》。两封绝笔书写完,他已泪流满面,第二天他将信交给一位朋友:“我死后,请帮我转给家人。”3天后,广州黄花岗起义爆发,在激烈的巷战中,林觉民被一颗流弹击中,随后被俘。-林觉民被捕后,清政府株连革命d人亲属,林家收到口信,赶在逮捕公文到达前连夜逃匿。当时,陈意映挺着大肚子偷偷跑回娘家暂住,林孝颖则慌忙变卖祖宅。风声过后,一家人搬到光禄坊早题巷,租住在一幢破败的小房子里,期待着林觉民有一天能回来。一天,林觉民的朋友登门拜访并留下两封信,正是他在香港写下的两封绝笔书。陈意映展开白绢,看到丈夫熟悉的字迹:“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登时便昏死过去。原来,林觉民被俘后不久便慷慨赴死,年仅24岁。陈意映忍住悲伤勉强生活,不久后早产,生下了遗腹子林仲新。两年后,她思念成疾,追随亡夫而去。这封《与妻书》在陈意映临终时交给公公林孝颖保管,他特意做了一个洋铁匣保存,无论时局多么动荡,都小心翼翼保护着。直到林仲新大学毕业后,林孝颖才将遗书交给他保管。-1937年抗战爆发,在南京工作的林仲新委托堂弟林性奎将遗书带回福州保存。不料半路竟遇上了土匪,他们砸烂林性奎的皮箱,抢过藏遗书的铁匣子,发现了这条白绢。林性奎苦苦哀求:“这是光复烈士林觉民的遗书,是我家的传家宝,请您高抬贵手,还给我吧!”土匪头子听说过林觉民,就展开遗书从头到尾读了一遍,边读边流泪,后双手抱拳,打躬作揖,将遗书和抢劫的财物都还给了林性奎,并送他上车。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的南京博物院想要征集,林仲新不肯交出。新中国成立后,林仲新将《与妻书》交给了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现在珍藏在福建省博物馆。这封《与妻书》被公开后,林觉民的英雄本色与绕指柔情震撼人心,成为了文学名篇,更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情书”。他关于“小我”与“大我”,“小爱”与“大爱”的抉择,也激励了一代代人。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关注我@清沁话文史,看更多光阴里的有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