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哈木简介(马哈木的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8-01 18:21:33 浏览
1、马哈木的简介

宣宗庙号看起来挺好 ,但是历史上的几个宣宗都一言难尽,不咋滴。�唐宣宗虽然号称小太宗,但是心胸极其狭窄,根本不会用人,为了反对而反对推翻了唐武宗的一切措施,彻底摧毁了唐朝的经济根基,加速了唐朝的灭亡。明朝人王夫之对唐宣宗700字的评价全都是差评,更是认为唐之亡,宣宗亡之。�大理国的宣宗,和唐宣宗一样昏庸,段智兴奉佛,建兴宝寺,君相皆笃信佛教,延僧入内,朝夕焚咒,大规模的信奉佛教消耗大量国力。1200年,段智兴驾崩,庙号宣宗。�辽宣宗,只看百度百科简介还行,看起来有进取心,其实也坑。辽宣宗耶律淳没当皇帝之前就出卖了大量支持自己当皇帝的契丹贵族。耶律淳自己对付金军,也是被打到惨败,丢了大片土地。后称帝当了不到半年皇帝就病死了,庙号宣宗。死后不到一年,北辽就被金朝灭亡。�金宣宗比唐宣宗辽宣宗还坑,丢光了几乎整个河北山西给蒙古人,对南宋发动南征也是大败。�明宣宗朱瞻基,废奴儿干都司,弃开平,交趾,坐视瓦剌崛起。因此明弘治时期当过兵部尚书的马文升说宣德以来武备渐驰,迨至正统,民不知兵,所以有土木之败迩。嘉靖时期的兵部尚书胡世宁说宣宗以来,黎贼复据交趾,杀官劫印,不可胜纪。阿鲁台亦为马哈木所并,其东北各卫所亦皆兼并不常,存亡莫考。先朝(宣宗)皆置之不问。清宣宗在鸦片战争前还是一个有进取心的合格皇帝,鸦片战争后就变成了一个不思进取的颓废皇帝。

2、马哈木是哪个国家的

1422年,蒙古边境传来紧急军情,说是阿鲁台再次兴兵作乱。62岁的朱棣闻讯,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准备御驾亲征,这是他登基后第3次北伐。在8年前的第2次北伐中,瓦剌部遭受重创,首领马哈木再也兴不起风浪,阿鲁台同样受到沉重打击,但他却利用马哈木元气大伤的机会,大肆发展势力,重新打起明朝的主意。阿鲁台认为年迈的朱棣不会亲征,便不断在明朝边境骚扰,却没想到这个倔强的老头子又来了。而朱棣的想法也很明确,他知道阿鲁台怕的就是自己,这次出征的目的有2个,第1是告诉阿鲁台:我老头子还能上战场;第2是告诉阿鲁台,无论怎么蹦跶,都不可能和明军抗衡。这年3月,朱棣率军从北平出发,经过4个月的长途跋涉,顺利抵达阿鲁台腹地。经过前两次大规模的打击后,蒙古骑兵的实力已经很弱小,明军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阿鲁台听说朱棣亲率大军势如破竹,吓得魂飞魄散,带着老婆孩子撒丫子跑了。阿鲁台打仗不怎么样,几次面对朱棣都是毫无还手之力,逃跑功夫倒是一绝,转眼之间就没了踪影。除了阿鲁台之外,兀良哈同样让朱棣生气,这个部落原本已经投靠明朝,结果在阿鲁台的威胁下,竟然驸逆为奸,是可忍孰不可忍。朱棣没有捉到阿鲁台,就把所有怒火都燃向兀良哈,他把明军分成东西两路,西路军直接挡住兀良哈西逃的道路,东路军直扑兀良哈老巢。面对两面夹击,兀良哈败得很惨,10多名高级将领被杀,部众四散溃逃。当然,明军横扫兀良哈,只能算劳师远征中的小插曲,并不能让朱棣满意,他大的愿望是抓住阿鲁台。然而这次出征,朱棣的运气没有上次那么好,即便他带领兵马在草原上兜了几个圈子,也没有撞见阿鲁台。随着军粮耗尽,国库空虚,朱棣不得不班师回朝,第3次北伐说成功也算成功,但他心里总有一种付出远大于回报的感觉。仅仅1年后,边境再次奏报,说是鞑靼蠢蠢欲动,这种并不确切的消息,却点燃了朱棣的激情。这一次,朱棣还是不假思索地决定御驾亲征,结果可想而知。等朱棣带领大军进入草原后,蒙古人早就逃得无影无踪,朱棣的第4次北伐,真正可以用无功而返来形容,而在世人眼中,他也从当年驰骋草原的英雄皇帝,变成了穷兵黩武的暴君。对于登基20多年的朱棣来说,他的生命已经进入后阶段,孤家寡人的感觉愈发明显,再加上得位不正,待在皇宫里的时候,他总觉得不自在。还有人认为,朱棣进入中年后可能有男性功能障碍,否则在20年时间里,他坐拥无数后宫佳丽,为什么再也没有生下一子半女?待在皇宫就意味着不得不和后妃亲近,朱棣可能有难言之隐,再加上对行军打仗生活的眷恋,让他在执政后期,多次不顾国家财政空虚的现实情况,强行御驾亲征,终死在半路上。从这方面来看,朱棣5次北伐并非传言中那么伟大,甚至有些夸大其实。

3、马哈木百科介绍

看着明军一步步走入自己精心设置的伏击圈,瓦剌首领马哈木笑得开心,他已经在盘算着怎么吃掉这一支部队了,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就当他准备一举击溃明军之时,一支他看不懂的部队却给了他为致命的一击。永乐十二年,朱棣带领五十万大军,亲征瓦剌。此次出征,朱棣特意带领皇太孙朱瞻基,目的就是为了好好历练这个未来的皇位继承人。进入蒙古境内后,明军先后遭遇了一系列小规模的抵抗。朱棣看着部队顺利进入瓦剌地盘,逐渐起了疑心,怎么瓦剌军队会越来越少呢?为了稳妥起见,朱棣安排大军原地驻扎,由于大漠环境艰难,部队士气不高,如果再这么消耗下去,恐怕军心不稳,看着身边的朱瞻基,朱棣明白就这么撤退的话,会影响朱瞻基将来的发展,为了胜利,也为了给朱瞻基树立榜样,朱棣命令明军启程。此时的明军只能前进,无法后退,为了防止瓦剌埋伏军队,朱棣下令让部队快速前进。朱棣看着平静的大漠,他很清楚前方肯定有瓦剌的伏兵,但他此时已经骑虎难下,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很快明军来到一个四周是小山岗、中间是一块小平地的地方,也正是在这里,埋伏了瓦剌马哈木的军队。开头所提之事,就是马哈木看着明军落入自己的伏击圈而激动不已。那么为何明军落入瓦剌伏击圈还能转危为安呢?这就和明军一支特殊部队有关,话说这马哈木也看到了这支部队,但他不以为然,甚至叫嚣道这不是一支军队,而是一对死尸。但很快,马哈木就笑不出来了。看着明军落入伏击圈,马哈木立马指挥部队杀向明军,瓦剌骑兵速度很快,气势如猛虎扑食。敌军从四面八方杀来,朱棣没有慌张,轻轻指挥军旗,命前军左右两翼分开。马哈木本想将明军分裂成几块,然后一块一块地歼灭。一看我骑兵还未杀到,你就自动分开了,马哈木越发兴奋。正当瓦剌骑兵就要冲撞明军之时,那只特殊的部队终于露出自己的獠牙,显出令人闻风丧胆的火炮和火铳,这便是明朝负盛名的神机营,一支完全由热兵器组成的部队。朱棣一声令下,神机营千炮齐发,万枪齐鸣,无数燃着烈火的炮弹,无数热辣辣的子弹,纷纷射向瓦剌骑兵。这一场单方面的屠杀,场面十分宏大,瓦剌骑兵损失惨重,站在山冈上的马哈木早已目瞪口呆,后悔不已。那个时候,由于火炮和火铳的技术还不发达,装填需要花费一定时间。朱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将持枪队伍分成几排,这就给了部队装填的时间。这样从整体上看,神机营就成了一支能够持续不断放枪的队伍。作为军事专家,朱棣制定了一套好的作战方略。先令神机营放炮,将敌军打得毫无还击之力后,再派三千营的骑兵出战,等骑兵扫荡一阵后,就用五千营的步兵进行地毯式攻击,抓捕俘虏。神机营将大部分瓦剌骑兵打伤在地后,有条不紊地向两翼散开,三千营的骑兵直冲出去,坐镇中路的朱棣也发挥老当益壮的雄风,亲率中路骑兵杀入敌军。这种壮举,确实让人佩服。骑兵扫荡之后,人数多的五军营进行扫尾工作。瓦剌军在明军的多番冲击下,损失惨重,马哈木只能选择撤退。此役,明军大胜,杀了好几十个瓦剌王子。此次战斗,明军在步入伏击圈之后,依旧获得胜利。大的功臣便是朱棣为重视的神机营。神机营经过几十年如一日的发展,在经历多次演习战,对种种缺点进行改进后,终于在这次战斗中大展拳脚。瓦剌骑兵作战勇猛,他们之所以大败,主要是因为遭受了意想不到的火力攻击。如果没有神机营也许这场战役就不是这么个结果,当然,没有神机营的话,朱棣也不敢如此行军,只能说,神机营的这场亮相确实很惊艳!

4、历史上的马哈木

永乐七年(1409)二月,鞑靼人杀了明使,七月,淇国公丘福率十万明军北伐全军覆没。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明成祖朱棣决定御驾亲征。明初,元顺帝率残部逃回大漠,这个残余政权史称北元。后来,北元内部分裂,形成鞑靼,瓦刺和兀良哈三部。鞑靼部游牧在今天贝加尔湖以南和蒙古国大部分地区,瓦刺部游牧在今天蒙古西部和准噶尔盆地,兀良哈部游牧在呼伦大草原一带。蒙古三部之间斗争激烈,还经常滋扰明朝边境。永乐六年(1408),元顺帝曾孙本雅失里在鞑靼部称大汗,他对大明态度强硬,还斩杀明朝使节。明成祖朱棣震怒:逆命者,歼除之。七月,淇国公丘福率十万明军北伐全军覆没。于是,朱棣决定御驾亲征。永乐八年(1410)二月,朱棣率五十万明军深入漠北,亲征鞑靼。在斡难河畔的飞云山大败五万蒙古骑兵,本雅失里仅剩七骑逃遁,被瓦刺人杀死。明军又在兴安岭击败太师阿鲁台部,一直打到擒孤山,在一个巨石上刻碑记功:斡海为镡,天山为锷。战后,太师阿鲁台向大明称臣,被封为和宁王。同时,大明还封瓦刺首领马哈木为顺宁王,太平为贤义王,把秃孛罗为安乐王。鞑靼部衰落,瓦刺部强大起来,想要进攻阿鲁台和大明。永乐十二年(1414)二月,明成祖朱棣率五十万明军二次北伐,亲征瓦刺部,对其进行"预防式打击"。六月,双方正面决战于忽兰忽失温(乌兰巴托南),答里巴汗和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率三万骑兵列阵山上,每人配三至四匹战马,距明军十里。马哈木率骑兵下山挑战,明军神机营铳炮齐射,将瓦刺人击退。接着,双方正面对决,明军精选几百骑兵为先锋,后面火铳齐发,骑兵力战,大败瓦刺人。瓦刺王子等十余人阵亡,数千人被歼,途部逃住土拉河。是役,明军也损失惨重,史载:杀伤相当,几危而复攻,故急还。属于惨胜。朱棣诏告天下,凯旋而归。朱棣五次犁庭漠北,使蒙古各部对大明府首称臣。此后,大明不在成认北元政权,意义深远。

5、马哈木百科简介

武功高强的13位皇帝:13、宋太祖,赵匡胤单兵作战能力,应该强悍,他自创“长拳”,格斗水平。高平之战,赵匡胤身先士卒,充当柴荣的前锋,与“汉军”搏杀,打垮北汉的左翼,威名远扬。12、努尔哈赤,13副铠甲起兵,与叶赫部、哈达部交战,努尔哈赤都亲自上阵,与敌军厮杀。著名的萨尔浒之战,六十岁高龄的努尔哈赤,依然不落下风,与明军血战肉搏。11、刘备,从讨伐黄巾起义起,刘备就一直冲杀在一线,冒着箭雨冲锋。关羽、张飞等猛人,都对刘备服服帖帖。当然,演义中刘备更厉害,他力大无穷,可以同时拉开关羽、张飞。10、刘秀,不但能重建汉朝,个人武力值也相当给力。洛阳之战,刘秀外出搬援兵,然后率3000骑兵发起进攻,与王莽的42万“新军”展开肉搏战,一举打垮对手,绿林军威震敌胆。9、拓跋焘,北魏皇帝,骁勇,个人武功能跟刘裕掰手腕。拓跋焘14岁登基,立刻亲征草原,被十万柔然骑兵合围数重,却临危不乱,还持刀厮杀,柔然终败逃漠北。进攻统万城,拓跋焘也是第一个冲入城内,后缒城而出。8、苻登,前秦第五位皇帝,勇猛善战。苻登恼火姚苌背信弃义,痛恨“姚羌”的反复无常。为了给苻坚报仇,苻登每次作战,都对羌人穷追猛打,大杀一顿,方才过瘾。7、朱温,后梁皇帝,灭亡唐朝。朱温原本是黄巢的前锋,冲锋陷阵,攀登城池,爬山涉水,都是朱温的强项。后来,朱温投降唐朝,又吊打唐军。但是,朱温私生活很糟糕,儿媳也不放过,死于儿子之手。6、李元昊,西夏皇帝,勇猛。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李元昊压着北宋打。河曲之战,李元昊抓住战机,亲率骑兵发起进攻,打败御驾亲征的辽国皇帝。但是,李元昊与朱温一样,垂涎儿媳,被儿子宁令哥刺死。5、朱棣,皇帝、主帅、猛将、士兵集于一身,天生就喜欢操刀拼杀,当了皇帝也是如此。忽兰忽失温之战,朱棣已经54岁,还是亲自上阵,率铁骑杀向瓦剌,打垮马哈木,威震草原。4、项羽,轻松扛起大鼎,天生神力,单兵作战能力。垓下突围,项羽一人可以打死一百余人,多次穿阵而过,汉军死伤遍地。可惜,项羽不肯过江,拔剑自刎,也是一代人杰。3、刘裕,帝王、猛将、士兵三位一体,号称“帝王收割机”,格斗能力强悍。讨伐孙恩起义时,刘裕背靠大树,与一千多敌人厮杀,还能追着跑,可见他之勇猛。2、刘曜,皇帝、猛将、斗士集于一身,也是天生神力,可以射穿三寸铁。讨伐石勒羯族骑兵,一人搏杀几十人,石勒不敢出来单挑。可惜,刘曜喜欢饮酒,马失前蹄,被石勒俘虏,不屈而死。1、冉闵,武悼天王,力大无穷,是十六国时代的猛人代表。冉闵单兵搏杀,一人斩杀鲜卑骑兵两百余人,对手无不胆寒畏惧。可惜。冉闵孤掌难鸣,被游牧骑兵群殴,终究败亡。

6、马哈木

为什么,他们都愿意被朱棣册封?朱棣这么有魅力吗?阿鲁台(蒙古)猛哥不花(女真)马哈木(瓦剌)巴秃孛罗(鞑靼)阿札失里(兀良哈)囊加尔(奴儿干)安克贴木儿(哈密)沙迷查干(察合台)也密力虎者(吐鲁番)扎巴坚赞(乌斯藏)贝桑波(噶玛巴)阿得阿初(丽江)思伦发(缅甸)刀线歹(真腊)悉里麻哈赖(暹罗)李芳远(朝鲜)足利义满(日本)尚巴志(琉球)胡季犛(安南)制麻奴难(占城)拜里迷苏剌(马六甲)朵里实马智(底兀剌)麻那惹加那(浡泥)巴都葛叭哈刺(苏禄)#马哈木简介#

7、马哈木战死

1416年,马哈木手持弯刀冲锋陷阵,在战斗中被小兵刺死,一代雄主就此殒命沙场,魂断里海岸边,着实可惜。马哈木本可以称霸西域,威震一方,可惜他两年前招惹了永乐皇帝,在忽兰忽失温之战中遭受惨败,元气大伤,没了东山再起的机会。马哈木,瓦剌部首领,极盛时期控制西域,麾下重装骑兵3万余人,具备了争夺草原霸主的资本。1410年,鞑靼部可汗本雅失里、太师阿鲁台挑战大明,永乐皇帝朱棣御驾亲征。飞云山之战,朱棣一马当先,一顿穷追猛打,明军斩杀2万鞑靼骑兵,本雅失里、阿鲁台狼狈而逃。飞云山之战后,本雅失里投奔瓦剌部,联手妹夫马哈木,试图东山再起。马哈木为了向明朝索要封赏,便处死本雅失里,朱棣于是册封他为顺宁王,还送去许多粮食、兵器,支持瓦剌对抗鞑靼。不过,马哈木并不服从管教,他希望从明朝那里得到更多的东西。朱棣亲征鞑靼时,马哈木就在一边看着。马哈木发现,与鞑靼骑兵相比,明军并没有明显的优势,跟朱元璋时代明军不是一个水平线。此外,马哈木一直与中亚各国保持密切联系,并购买大量钢铁,打造出一支精悍的铁甲骑兵。瓦剌骑兵,属于重装骑兵,战马披着厚重铠甲,士兵也是如此,他们手持长矛冲刺,颇具中亚风格。凭借这支劲旅,马哈木经常攻打鞑靼部,阿鲁台往往是一触即溃,毫无抵抗之力。如此,马哈木信心满满,他决定与朱棣过招,重现祖先的辉煌。1414年,马哈木亲率3万铁骑东征鞑靼部,追击阿鲁台,实则想要袭扰明朝边境,获取战利品。马哈木出兵,朱棣很高兴,对朱棣而言,只有上了战场,才能体会到雄主的气概。为此,朱棣亲率6万精兵出征,准备与瓦剌决战。漠北地区作战,明军担心的粮食补给问题,而不是与对手交战。为了求得决战的机会,朱棣进行一次冒险,他率6万士兵长途跋涉3个月,还没有休整便进入了瓦剌预先布置好的伏击圈。此时,瓦剌骑兵占据三座高山,在山顶驻扎,以逸待劳。马哈木信心满满,战场、战术、战机,都是自己选择的,瓦剌骑兵以良好的状态伏击明军,而朱棣又进入了伏击圈。从战场布局上看,马哈木做到了一个名将所该做的一切,只是他遇到了不一样的对手,他还是要战败。朱棣不怕埋伏,他害怕瓦剌逃跑,没能实现战略目标。来到忽兰忽失温,瓦剌占据有利地形,每位骑兵配4匹战马,他们的斗志旺盛。朱棣派骑兵到山下挑战,引诱瓦剌骑兵出击。马哈木见明军挑战,认为朱棣想直接搞骑兵对决,心中暗自高兴。此时,瓦剌重甲骑兵冲杀而来,居高临下冲刺,锐不可当。瓦剌骑兵快要冲到时,明军骑兵突然往两翼撤退,安远侯柳升率领“神机营”严阵以待。三眼火铳轮番射击,密集的弹雨下,瓦剌骑兵纷纷坠地,战马大多被射死。明军的火力凶猛,瓦剌骑兵招架不住,纷纷往后撤,朝山顶上跑着。此时,明军骑兵出击,发起仰攻,冲上山坡。瓦剌骑兵虽然退却,但队形并没有乱,他们再次从山顶上冲杀下来,与明军血战厮杀。左翼、右翼同时战斗,明军骑兵在“神机营”的协助下,不断向瓦剌骑兵发起进攻。瓦剌骑兵战斗力强,没有退缩的迹象,明军也是如此,双方交战陷入胶着状态。从早晨杀到下午,战况异常激烈,谁都不愿意退兵。此时,54岁的朱棣跨上战马,手持弯刀,率4千精锐骑兵发起进攻。皇帝亲自上阵,还冲杀在一线,明军士气高涨。朱棣的护卫骑兵,除了配有弯刀,更多的是装配火铳,战斗力很强。朱棣冲杀在前面,明军骑兵手持火铳跟进,一边冲刺,一边射击。瓦剌终于招架不住了,马哈木乘着局面混乱,赶紧逃离战场。明军全线追击,连战连捷,翻越两座大山后,却不见马哈木踪影。此战,瓦剌十几位王子被斩杀,数千士兵被斩首,瓦剌元气大伤。斩首数千,阵亡自然更多,马哈木在忽兰忽失温惨败,没了东山再起的本钱。为了恢复元气,马哈木给朱棣上表,愿意归顺大明,不再侵扰。接着,马哈木又出击阿鲁台,却不再是鞑靼骑兵的对手。如此,马哈木转而西进,去里海一带寻找机会。1416年,马哈木在战斗时身受重伤,被小兵刺死,阵亡沙场。

8、马哈木新视频

爱新觉罗家族很可能是女真化的瓦剌蒙古人,爱新觉罗·孟特穆又翻译为爱新觉罗·猛哥帖木儿,这是个典型的瓦剌蒙古人名。永乐七年,明成祖册封瓦剌首领马哈木为特进紫金光禄大夫、顺宁王。马哈木的父亲也叫猛哥帖木儿(绰罗斯·猛哥帖木儿)永乐四年,明朝政府授爱新觉罗·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卫都指挥使。其中布里亚特蒙古就是瓦剌蒙古的一个分支,网上有一满族哥们讲满语,让网友听,结果有一个国内布里亚蒙古语的兄弟说,有一半词汇发音一样。并且据说布里亚特的发型都和满人是一样的,难怪康熙雍正乾隆,历经百年也要磕死瓦剌人。干掉自己人,这是人类的通病。就好比秦国一定要干掉六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