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罗斯福(罗斯福新政简介)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8-01 18:47:48 浏览
1、罗斯福新政简介

1906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一次宴会上见到年仅16岁的宋蔼龄。当罗斯福表示出热忱的欢迎时,却被眼前这个小女孩狠狠的怼了,在场的人无不面面相觑。1906年1月,年仅16岁的宋蔼龄,正在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读书。她的姨父温秉忠作为慈禧太后的教育顾问,率团赴美考察。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在华盛顿举办欢迎宴,宋蔼龄陪同姨父一起参加。翻译一番介绍后,罗斯福了解了宋蔼龄的身份背景,对这个冰雪聪明的东方美人十分感兴趣。他不顾自己尊贵的身份,端着红酒杯,自信满满地来到宋蔼龄身旁,想与她套近乎。罗斯福说:“美丽的中国姑娘,你觉得美国怎么样?”宋蔼龄泰然自若地答道:“美国是个漂亮的国家,我在这里感觉很好。但是,你们标榜的自由国度有点夸大其词了。我不知你们为何要拒绝一个中国女孩上岸呢?如果是美国女孩去到中国,我们中国人是不会这样对待的。”随即她把来美国时的遭遇简要地叙述了一遍。怼得罗斯福面红耳赤,无言以对。旁边的记者也不嫌事大,接连向宋蔼龄提问,希望她能爆料更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见罗斯福哑口无言后,吃瓜观众都在窃窃私语,面面相觑。后,罗斯福简单地道歉了一声,便找借口迅速逃离。第二天,美国各大报纸都在头版头条上争相报道,题目是《中国女孩向美国总统抗议排华政策》,并大胆预言宋蔼龄将会成为未来中国的第一夫人。一个中国小女生,这样明目张胆的怒怼美国总统,在美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原来,两年前的4月份,父亲宋嘉树在黄浦江将年仅15岁的宋蔼龄,送上了去美国的“高丽”号游轮,想借此锻炼她的胆识,并希望她能学有所成,然后回国效力。经过两三个月的海上颠簸后,宋蔼龄终于抵达了旧金山港。不料,在上岸的时候,美国移民局检查人员说她护照有问题而拒绝入境。无论她怎么解释,狂妄的美国人就是不讲道理,咆哮着想要对宋蔼龄动武。这时,一位检察人员建议把她关进拘留所,进行下一步的审查,而让人更加气愤的是,另一个人居然说:“我们的拘留所不适合这般的人居住。”这种赤裸裸的嘲讽,深深地伤害了宋蔼龄的自尊心。漂泊他乡,举目无亲,宋蔼龄不得不退回到船上。然后从一条船被赶至另一条船,来来回回地拘留了三个星期。幸好父亲好友步威廉传教士知道了她的情况后,才设法把她救了出来,可这段不幸的遭遇已经深深地刻在了她的脑海里。面对罗斯福的提问,他便不卑不亢、直言不讳的说了出来,也就有了一开始的那一幕。1910年,宋蔼龄学成归来,先是给父亲当秘书,经营家族生意。辛亥革命爆发以后,由于她精通五种语言,被父亲推荐给孙中山当了秘书。后来,“二次革命”失败后,她与孙中山逃亡日本。期间,她想起了美国报纸对她的预言,可惜的是孙中山无动于衷。不过,也正是这个时期,她的爱情也在悄悄来临。风度翩翩的山西富家少爷孔祥熙找孙中山汇报工作,见他彬彬有礼,引起了宋蔼龄的注意。在与孙中山交往无果后,精明的父亲将她许配给了比她大九岁的孔祥熙,并在日本横滨举行了隆重的婚礼。这时,宋庆龄留学回国,接替了宋蔼龄的秘书工作,也成就了一段人间佳话。她则和孔祥熙返回山西老家,凭借学识和经历,开办了裕华银行,从事实业经营,并帮助孔祥熙主持铭贤学校事务。二人举案齐眉,事业混得风生水起。1918年,宋嘉树去世后,宋蔼龄十分怀念父亲,悲痛之下她执掌了父亲的家业,带领弟弟妹妹们开启了宋氏家族神话的创建。与蒋介石的几次接触后,她发现此人的学识、见识与众不同,说不定会成为未来中国的希望。几经思量后,她决定将小妹宋美龄嫁给蒋介石。为了撮合宋美龄与蒋介石的婚事,她甚至出钱让他们秘密旅游一个月。回来后,蒋介石斩断了他与一妻两妾的关系,在上海与宋美龄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正是因为宋蔼龄的聪明伶俐,国民政府的财政大权,始终被她和丈夫以及弟弟宋子文等人,牢牢控制在手里。权力带来的财富诱惑,让她迷失了心智,大发国难财,搞得中国民不聊生,她也被骂得体无完肤。1944年,十分精明而又善于谋划的宋蔼龄夫妇,深知国民政府的腐败无能,垮台是迟早的事。加上孔祥熙因贪腐案被罢职免官,他们便悄悄把巨额财产转移到美国,并以出国治病为借口,定居美国,直到1973年去世,享年84岁。与她两个妹妹比起来,她有两儿两女,晚年子女承欢膝下,算是幸福的。但是她做了许多祸国殃民的事情,也被后人唾骂,终生被钉在耻辱柱上,辜负了她自己一生的才华,没有走上正道,让人唏嘘。参考文献:1.《宋蔼龄全传》,陈廷一,2007.10.15

2、简介罗斯福历史

投资者春晚:伯克希尔哈撒韦。二零二三年的五月十三日,时间过得真快,这一晃上半年就快结束了。可能这个艰难的日子,就在这个时候了,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投资者春晚。我那天讲课的时候说宪宗是玄宗,李隆基那里边有好多口误,更正一下子,在李林甫之下出现的盛唐的金融危机。实际上到了李林甫治下他当了十九年宰相,他将全国的重要的柜坊,相当于现在的票号,相当于现在的银行或者票号大规模集中于利益,李姓的子侄和亲朋故旧当中。总之是控制在李林甫家族的手上,宰相控制了大唐的金融柜坊。柜坊控制之后他们开始搞高利贷。也就是说加息,骤然的通货紧缩导致农民没法正常的租佣吊进行,正常的租佣吊交不了地租了,随之而出现的就是农民无法获得现金,无法获得通货,所以就必须卖儿卖女后卖土地,出现大规模土地兼并,自耕农破产成为流民,成为步兵制的雇佣兵成为普兵制,破败成为雇佣兵。香港的朋友整理完资料感慨,说历史原来惊人的相似。骤然的通货紧缩就是加息构成的,通货紧缩必然导致特别坚定导致因为三币贵货贱会出现。由于没有办法获得足够量的货币而导致币贵货贱,是所有的生产出来的东西都不值钱,所以导致大规模的破产。为什么又提这件事?因为今天要提哈撒韦这个投资者大会。我们想说的是美国正在发生什么?就是连续十次的骤然加息,导致美元局部出现严重的通货紧缩。原本应该是全球性通货紧缩,由于美元在全球的地位下降了,所以只是在美国出现骤然的通货紧缩。有些朋友说没看到。是的。请想想四千八百间银行,大部分七成以上是地方性的中小型银行,他们的存款被搬家了,被搬到大银行了。金融资源迅速归编高度垄断,柜坊给李林甫子弟门生子侄,门生垄断了以后,出现什么情况?中小型银行存款搬家,中小型银行陷入危机和困难,那么他们就没有办法给中小企业,听明白逻辑过程没有办法给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贷不到款无法正常运作是不是像自耕农一样没有钱?所以很快美国全美就会出现中小企业破产潮,而后即将到来的就是大规模的失业像不像是的?一部分人高度的金融垄断造成整个事态的严重恶化。我们在讨论美国问题的时候确实需要哲学、高度,需要历史纵深。当然我们是为了讲韩愈,只是为了介绍这个时代背景,但是香港做金融的朋友们还是很认真的。你不要小看了现在是年轻人下的功夫很大,他们把大唐、盛唐那些资料整理出来,将来有时间的时候我将资料给大家看,很震撼很有意思。其实一个大国的崛起和兴衰有内在的规律。其实虽然历史演进了几千年,但怎么逻辑和形式还是相像。美国的金融治理确实到了一个相当糟糕的程度。美国的盛世是源于美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一直讲社会主义道路的东线和西线,东线走了一条革命的道路,西线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走了一条和平长路的道路,其中代表人物是威尔逊高峰。是罗斯福。罗斯福坚定的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搞了美国式的计划经济。公有加计划经济相当于我们讲的关陇集团的大唐的初始的均田制下的公有制,所以使得自耕农大量出现,并且提供了足够的财政支撑和足够的战斗力。自耕农租佣的佣的部分是劳役,其中很大一块是兵役辅兵,整个的宗教只构成了大唐的盛世。而这个东西在李林甫时期被彻底破坏。李林甫搞的是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今天的美国情况类似。再次感谢香港的朋友们,他们的整理对于我们对历史的梳理和对现实的认识认知有了更深刻的证据。

3、美国罗斯福

【问答:为什么称弗里德曼为货币主义?】谢邀!注意到此问题下面有了近50个(其中不乏不错的)答复了,那从昨天开始,就借用在得到上顾衡对《两个幸运的人》解读,来回应十几个相关的问题。在回应《他有哪些著名的经济理论?( 网页链接 )》的后谈到,弗里德曼正是在这股大潮中,于1935年前往华盛顿,受雇于国家自然资源委员会,工作是消费者行为调查,年薪2600美元。2600美元是个什么概念?这个年薪当时可以进入收入的top5%阶层。1937年他又加入国家经济研究局,作为库兹涅茨的助手,研究国民收入和经济周期。这个库兹涅茨也是咱们的老熟人了。之前介绍过的库兹涅茨曲线就是他搞出来的。这儿接着谈。库兹涅茨曲线的意思是,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加,贫富差距会拉大,到了一个节点,经济再继续发展,贫富差距就会自动调头向下。当然,他的这个结论,已经被近30年的数据所证伪。咱们继续回来说弗里德曼。因为真心拥护新政,再加上工资又高,所以为美国政府工作就让弗里德曼很开心。但当个政府职员并不是弗里德曼的梦想。他真正的志向还是在学术界。1940年,威斯康星大学给了他一个副教授的教职。但是他只干了一年,就因为学校内的派系斗争而无辜受牵连,没有获得续约,只好又回华盛顿为政府工作。1941年这一次再回政府部门工作,和上一次有大不同。之前在国家自然资源委员会也好,在国家经济研究局也好,弗里德曼只是个工具性的存在,也就是作为一个统计专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数据,提供决策依据。拿厨房打个比方,那会儿弗里德曼就是个切墩儿的,上灶煎炒烹炸的技术活轮不到他。这次他是在财政部,任务是研究怎么通过税收,把新政大把撒出去的钱再收回来,以控制通货膨胀,算是进入决策核心层了吧。另外,这几年弗里德曼的亲身经历,也让他对货币、通货膨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39年,弗里德曼两口子所得税交了119美元,占收入的2%,但是仅仅过了短短四年,收入高了一点点,而两口子的所得税就增长到了1704美元,占收入的23%。也正是从1944年开始,弗里德曼把兴趣转向了货币。那么,他都有哪些发现呢?上面提到,弗里德曼1935年获得博士学位后,除了1940年在威斯康星大学教了一年书之外,一直到1945年,他都是在为政府工作。也就是说,从罗斯福上台到罗斯福去世,基本全让他赶上了。罗斯福对美国的改造当年在美国的以塞亚·伯林向英国政府报告说,罗斯福死后,他一番惊天动地的大动作,会永久性地改变美国的政治根基。归纳起来,罗斯福对美国政体的改造主要有两点:第一,是通过联邦政府扩权,动摇了主权在州的共和政体;第二,是通过税收加大了转移支付的力度,从而把美国从一个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改造成一个福利国家。当然,用今天的标准来看,罗斯福当政期间对穷人的救济和保障力度,与今天的高福利国家还是有很大差距。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里的重点在于,思想和价值观的转变,正是始于罗斯福当政期间。咱们拿他和美国开国元勋杰斐逊来作个比较,就能比较清楚地看到这个转变。当年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说的是“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杰斐逊的这句话显然是借鉴自洛克。洛克说人基本的三项权利是生命、自由和财产。杰斐逊特意把洛克后一项的财产权改成了“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什么要做这个改动呢?就是要对联邦政府的权力进行限制。可是到了罗斯福这里,三大权利改成了四大自由。这四大自由是“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贫困及免于恐惧的自由”。其他三个好理解,这个“免于贫困的自由”,如何实现呢?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总有输家,总有穷人。现在要让所有人免于贫困,那就要搞福利政府,搞转移支付。将在回复《你见过美的经济学理论是什么?》中接着谈,再将昨天的中的部分内容和大家分享一下吧:网页链接后,再顺便打个小广告,全球发行的《看懂財經新聞:賺錢門道》上架、《财经金融科普漫画书系(套装共4册)》出齐,以及我策划、和粮食问题专家冰清合著的《大国粮食》新鲜出炉,谢谢关注!

4、上海罗斯福餐厅简介

1941年2月,在重庆与美国总统特使居里见面后。双方开始秘密接触。之后中共为尽早与美国政府建立正式联络,数次邀请美方派代表团,记者访问延安。美国驻华机构部分人员为实现利用国共问题,介入中国内政的目的。也积极向白宫建立由华盛顿派代表团访问中共领导的边区。罗斯福终于1944年2月通报蒋介石,决定派军事观察组和记者赴延安。这引起蒋介石十分警觉。同年3月初,受与中共中央委托公开对外国记者团访问延安表示“热烈欢迎”。对此,蒋介石决定敷衍应付,暗中准备反击。然而不久,日军发动“一号作战”打破了蒋的计划。国军主力正在缅北滇西作战,准备又不足,再加上日军投入的空前力量大大超过国军预料。战局迅速急转直下。由此,美国政府决定趁机与中共建立联系,加速介入中国政局。以达成控制中国的目的。1944年6月9日,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21人抵达延安,其中包括6名英美记者。设宴招待,向中外记者详细介绍了根所地的情况和中共的政治主张。来源《年谱1893-1949》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500,519-520页。

5、小罗斯福简介

伍德罗·威尔逊 - 美第28任总统,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本帖介绍过,带领美走向世界舞台。富兰克林.罗斯福,第32任总统,领导盟军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有趣的是这二位都是驴D,今年又正好是驴D百灯在任。历史总是这样的巧合吗?[思考][思考][思考]

6、罗斯福总统简介

很多人说一九一五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只要去了就能拿奖。今天跟大家介绍一下这届世博会的组织架构。这几位是世博会的嘉宾,中间的是时任美国总统威尔逊,左右两侧是前总统希奥多、罗斯福和塔夫托。一九一五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分成不同行业的展馆,如农业馆、工业馆、矿业馆、教育馆、工艺美术馆等等不同国家一起展览。此外各国有独立展览馆,如中国馆、英国馆等。这是本届世博会的高机构,世博会执行委员会组委会主席和高级官员相当于集团公司董事会。这是世博会高级官员相当于公司的总经理级。这是各部门主管官员相当于总总监级别,总揽各国共同参观各场馆事务。后面这些是世博会各场馆主管,负责场馆内一切事务相当于公司架构中经理一级负责领导一班工作人员。工作合影能看出人数众多,数百到上千人领奖机构共五级,高是组委会主席管各行业秘书长,如矿业、农业、手工业、有各自秘书长,下面依次是评委总监主管、评审员,各行业标准评分、评分逐级上报,按评分才定奖牌。世博会共有六等奖项,七种奖牌,一二三等奖是一种奖牌,后三等是另一种奖牌,没得奖的有纪念奖章。#简介罗斯福#

7、美国总统罗斯福简介

在一次晚宴上,总统罗斯福夸下海口:“我们美国是世界上蕞美的国家,也是蕞著名的自由之邦,任何人到美国来,都会受到蕞热情的欢迎!”这时,一位16岁的中国女孩站起来反问:“总统先生,您怎么能说美国是自由之邦呢?我为求学而来,刚到旧金山就被您的官员粗暴地拒之门外,这不会是总统的命令吧?如果有美国姑娘到中国,她们绝不会受到这样的对待,这不符合我们中国人的待客之道。今天我把这件事告诉总统,希望总统了解下面的混乱,更好地治理这个国家。”罗斯福总统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女孩的直率弄得十分尴尬,面红耳赤,低声咕哝了一句:“噢,我很遗憾!”迅速转身离开。这个16岁的女孩就是宋氏三姐妹中的大姐霭龄,作为家里的老大,父母对她疼爱有加,她不喜欢烹饪,没一个能拿出手的菜式;不喜欢刺绣,自称一辈子也缝不到三针线;她更喜欢到大自然中寻找乐趣,她率领弟弟妹妹故意放着大门不走,却爬上院墙翻到外面,模仿飞檐走壁的“江湖大盗”,追求刺激,寻找乐趣。她会带着弟弟妹妹跑到农民的稻田里,抓小鱼、捉青蛙、到农家庭院附近的果树上,偷摘未熟的青果,因为她活泼顽劣的个性,父亲给霭龄起了个爱称“撒旦的小羔羊”。1904年7月1日,15岁的霭龄只身乘坐“高丽号”来到美国旧金山港口,正当她满怀信心准备进入新生活时,却被海关官员粗鲁地拦在海关口,理由是霭龄未成年,她的护照有问题不许入境,要把她抓起来遣返中国。霭龄惊呆了,也吓坏了,她一再解释也无济于事。傲慢的海关官员说:“美国的拘留所不适合关牲畜般的人,这个中国偷渡妇女只能返回船上,等船重新启航时把她带走。”一筹莫展的霭龄不得不带着悲愤和屈辱退回“高丽号”,她做梦也没想到在赫赫有名的民主自由的国度里,竟会发生这样粗暴的事情。在父亲好友的帮助下,经过多方斡旋,4个星期后霭龄才终于踏上美国的土地。霭龄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里认真学习,很快和同学打成一片,并凭借自己优秀的学业得到老师的青睐。有一次历史课上,霭龄回答完教授马克涅提出一个问题,马克涅满意,他用教鞭在全班同学头上方划着说:“瞧,好学生应该是这样回答问题的!这说明她已经把自己当成一个美国南方人了。”教授意犹未尽,又补了一句说:“我认为,宋霭龄小姐现在已经是一位优秀的美国公民了。”霭龄听不下去,她忽地站起来说:“马克涅教授,我想我应该提醒一句。我不是美国公民,更谈不上优秀的美国公民。我是中国人,我家祖祖辈辈都是中国人,而且永远是中国人。我为我是中国人感到自豪!”课堂上顿时响起了笑声,教授感到自己的好心被当成了驴肝肺,有些下不来台,女学生们想到教授平时在课堂上目空一切的神气劲儿,再看眼下的尴尬相,都肆无忌惮的笑起来。有一天霭龄接到消息,姨父温秉忠来到美国考察,由于当晚美国总统罗斯福要在白宫设宴招待中国教育考察团,温秉忠便带了霭龄一同出席。宴会开始前,罗斯福在休息室接见中国考察团,温秉忠牵着霭龄向总统介绍说:“这位是我的外甥女,她目前正在美国自费留学。她对您敬重,渴望见到您,我今天把她带来了。”罗斯福听了这话心里受用,他拉住霭龄的手满脸笑容问道:“姑娘,欢迎你来美国留学!能跟我谈谈你对美国的印象吗?”霭龄大方地用流利的英语作了回答:“总统先生,美国是个美丽的国家。我在这里生活得很愉快!”罗斯福听了,顿时显出了美国人惯有的优越的自豪感。他得意地哈哈笑起来:“是啊,我们美国是世界上蕞美的国家,也是蕞著名的自由之邦,任何人到美国来,都会受到蕞热情的欢迎!”罗斯福不说此话犹可,一听说这话,霭龄立即想起了自己初来时在旧金山的痛苦遭遇。她不顾一切地反问:“总统先生,您怎么能说美国是自由之邦呢?我为求学而来,刚到旧金山就被您的官员粗暴地拒之门外,在港口的船上耽搁了4个星期……”温秉忠一听顿时慌了,急忙给霭龄递眼色,他又去扯霭龄衣服后摆,霭龄扯开姨夫的手,继续说“把一个15岁的女孩拒之门外,这不会是总统的命令吧?如果有美国姑娘到中国,她们绝不会受到这样的对待。这不符合我们中国人的待客之道。今天我把这件事告诉总统,会有助于总统了解下面的混乱,更好地治理这个国家。”这个意外的插曲被敏锐的记者们注意到,他们侧耳倾听霭龄激昂的谈话,并纷纷在采访本上记下了整个过程。罗斯福总统被霭龄的直率弄得十分尴尬,面红耳赤,低声咕哝了一句:“噢,我很遗憾!”迅速放开霭龄的手,转身出了休息厅。第二天,美国不少报纸登出大字标题:“中国女留学生向总统抗议美国的排华政策”,霭龄又一次在美国成为新闻人物。霭龄虽然年纪小,爱胡闹,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她义正言辞,勇于维护祖国的尊严,确实是位优秀的中华女儿。#简介罗斯福#

8、富兰克林罗斯福简介

1940年12月9日,美国总统罗斯福正在“塔斯卡卢萨号”驱逐舰上悠闲地欣赏加勒比海秀丽的风光,而此时的大洋彼岸,英国军队和德国法西斯已经奋战得不可开交。由于德军备战充分,装备精良,很快,英国军队就无力反抗了。正在度假的罗斯福不久便收到英国首相丘吉尔写来的一封求救信。信中说,英国财政资源枯竭,他们已无法购买作战的必需品。邱吉尔恳请罗斯福为英国提供几千架飞机和几百万吨船只。英国和美国的利益息息相关,荣辱与共,这一点罗斯福心里很清楚。但是美国的中立法规定,交战国一定要用现款购买武器装备。而且,美国是不允许向没有偿还第一次世界大战债务的国家提供的。如果救助英国,无疑会违反中立法的这两项规定,如何说服议会里的那帮人呢?罗斯福为此大伤脑筋。12月17日,罗斯福为此事专门在华盛顿举行了一场记者招待会。会上,他向与会者介绍:“保卫美国好的办法是让英国打败德国。但是,现在让英国没有了资金,让他们拿什么去帮助我们打败德国呢?”台下鸦雀无声。罗斯福知道他们也毫无办法,便接着说道:“如果有一天,我的邻居家里失火了。我们两家只有100米远,我这里有个水龙头,只要给他拿去,就能帮他把火扑灭。可是,我总不能在救火之前对他说,伙计,这条管子值15美元,你得先给钱啊。”台下一阵哄笑。“你们说我该怎么办呢?”罗斯福问道。有人说:“才15块钱,给他好了,救火要紧。”罗斯福说:“如果我给他,那今天是水管,明天就有可能是汽车,日子久了,我们家的东西可就全没了。”台下又是一阵笑声。有人说:“还是要给钱,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我可以借给他管子,他用完了再还给我。假如用坏了,他就得照赔不误。”“这是个好办法,是聪明人的办法!”台下有人喊道。经过这次会议,罗斯福认识到他所推崇的租借法案很有可能在国会通过,这让他信心大增。不出所料,国会通过辩论,终以多数压倒少数的优势通过了租借法案。1941年3月11日,当罗斯福总统将它签署为法律时,他极其激动地说:“我们总算有了一个能够帮助邻居的好法律。”邱吉尔听到这个消息,欣喜万分:“这太绝妙了,罗斯福所做的一切真是太了。”罗斯福“以逸待劳”,尽可能地避免与公众的消极冲突,因势利导,用智慧和幽默巧妙地化解了争端,为法案的通过做了充分的铺垫,终成功地变被动为主动,变劣势为优势,在获得公众支持的同时,维系了与别国的友好外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