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刘鹗简介(清代刘鹗代表作)

励志句子
评论 2023-08-01 19:19:31 浏览
1、清代刘鹗代表作

写《老残游记》的刘鹗将自己的书房叫作“抱残守缺斋”。抱残守缺,又是“残”又是“缺”的,好像不是什么好词。《中国成语大辞典》注释:一是“守着残缺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 ;二是“后常用来比喻泥古守旧”。如此看来,在编辞典的人眼里,它果真算不上褒义词。不过,辞典在后还附带了一条释义:“亦指好古,虽有残缺亦不忍遗弃。”从这一条中,看到真实含义的一点端倪。把这一点套在刘鹗的“抱残守缺斋”上,也算是差强人意。“抱残守缺”其实是饱含着人生哲理的一种大智慧。我国的现存古建筑,讲究的建筑莫过于紫禁城。紫禁城里一共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子。“残”了一间,“缺”了半间。那为什么不补上凑个整数呢?那样岂不是更完满?难道还缺那点银子?我们老祖宗懂得“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他们认为“盈必毁,天之道也”。要不满整数才算是吉利,要不信,看看身边有没有百岁老人,他一般都不说自己100岁,总是谦虚地说98、99,而且连说好几年,忽然有一天就是一百零几岁了。这其实是对过分的一种戒惧心理。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些名人把这种“抱残守缺”的保命手段施展得炉火纯青,比如宋朝的石守信。有贪欲者似无大志,但功高盖主多数不得善终,只有示人以短,才能从多疑的君王手下保得一条小命。历史上不知道有多少名将都是稀里糊涂地死在君主的疑心上,但石守信却得以善终。石守信和赵匡胤的关系究竟好到何种程度?据《宋史》记载,石守信和赵匡胤早年就义气相投,早在后周时候,便是拜把兄弟,都是“义社十兄弟”的成员。石守信个人能力极强,是继李继勋、赵匡胤之后的第三个建节,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而且他长期与赵匡胤在殿前司共事,后来成为赵匡胤的副手,几乎不分彼此。陈桥兵变,石守信留在京城里当内应,负责打开城门。他当时是殿前司留京高长官,他部署“将士环列待旦”,策应赵匡胤的兵变部队回京。若没有他,赵匡胤无法那么顺利地进城且登上御座。所以,在整个陈桥兵变中,石守信厥功至伟。新王朝建立了,自己的兄弟当了皇帝。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961年7月的一天,赵匡胤宴请各位将领,上演了“杯酒释兵权”的大戏。席间,赵匡胤说他实在睡不好觉,“吾终夕未尝高枕卧也”。石守信就问他怎么回事,赵匡胤说:“是不难知,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说白了,就是我这个位置,谁不想坐坐啊?一席话,让石守信胆战心惊。“功高震主”这是在他脑子里像大钟一样撞响的第一个词。“伴君如伴虎”这是像焦雷一样炸响在他耳边的第二个词。第二天他第一个递上辞职信,主动请求解除兵权,回家养老。赵匡胤也顺水推舟,大方慷慨地赏赐了良田美女,让他专职担任天平军节度使。那年石守信34岁。从那以后,他算是真正明白了如何享福过日子。他在天平军节度使的位置上,连续17年,整天就琢磨两件事,一是念佛,二是敛财。《宋史》记载,石守信“累任节度使,专事聚敛,积财巨万”。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各州直属中央,把节度使架空了,石守信被调洛阳担任西京留守。他在洛阳大建崇德寺,招募民工干活,工期催得特别紧不说,还克扣民工工资,骂声四起。他的半世英名就这样被自己“毁”了。太平兴国四年,赵光义御驾亲征,想收回燕云十六州。他任命石守信为前军都督。这一仗,宋军惨败,石守信成了“替罪羊”。赵光义先是贬职,不久后又封他为卫国公,以示安抚。无论是荣是辱,石守信都一概接受,没有半句牢骚。太平兴国九年(984)6月,57岁的他移任镇安军(陈州,今河南淮阳)节度使,在任上去世,终年57岁。朝廷追封他为威武郡王,谥号武烈。寿不算高,但得了善终。他留下了万贯家产和两个能干的儿子,这个结局算是相当圆满了。石守信的三儿子石保从早卒,其他两个儿子都很争气。老二石保吉,“姿貌环硕,颇有武干”。小伙子一表人才,武艺高强,有聖鸡。赵匡胤招他做了驸马,二女儿延庆公主喜得如意郎君。保吉位极人臣,官署马都尉、镇安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封西平郡公,赠中书令,谥号“庄武”。长子石保兴,颇有乃父之风,镇守西陲,多次打败西夏军队。还有一个特别的巧合,石守信父子后都是镇守陈州,又都是57岁死,“守信镇陈,五十七年年,及保吉继是镇,寿亦止是,谈者异之”。如此说来,”抱残守缺”与“和光同尘”一样,都在至简至朴当中蕴含着人生物方理。凡事不能苛求,留点儿瑕疵或小遗憾是道家思想的精髓。花看半开,酒至半醺,这才是人生的真滋味儿。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又说:“十成又算,其州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清刘鹗简介#

2、刘鹗简介

【一起读帖】乾隆拓《思恒律师志铭》,被称作书法妙品!刘鹗《抱残守缺斋-乙巳日记》评价:“乾隆拓《思恒律师志》,真妙品也,字实不在《砖塔铭》下”。来源:陕西咸宁出土。常无名文。(加“关注”,查看更多好帖!)

3、历史上真实的刘鹗

文徵明《月转苍龙诗》此件原为刘鹗(1857-1909年)旧藏,刘鹗号老残,著有《老残游记》等。为近代发现甲骨文第一人。【释文】月转苍龙阙角西,建章云敛玉绳低。碧萧双引鸾声细,彩扇平分雉尾齐。老幸缀行班石陛,谬惭通籍预金闺。日高归院词头下,满袖天香拆紫泥。徵明。文徵明诗条,此幅得之同乡刘铁云处,因重付装并记。文待诏行书,庚子劫余冬月重装,铁云。

4、残游记刘鹗

刘鹗因其小说《老残游记》而名扬天下,却为何被山西人所痛恨?我们先看看刘鹗是个什么人。刘鹗生于1857年10月18日,死于1909年8月23日。江苏丹徒(今天的镇江市丹徒区)人。刘鹗的家庭世代为官,其父与李鸿章是同年进士,担任过京中御史、河南知府与道台。刘鹗年轻时科场失利,开始行医和经商,开过菸草店(烟草)、书店等,都因经营不善,后关门大吉。刘鹗31岁时,投奔到河督手下,写了不少治河著作,后以“候补知府”的身份,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做事。应该说,刘鹗这个人爱好广泛,还很有本事。他擅长的是跑关系,说好听点,是个“社会活动家”,说难听点,是个“投机钻营分子”。刘鹗“投机钻营”的能力有多强?第一,舍得下本,一出手几万两银子,眼都不眨;第二是投其所好,你瞌睡我就给你送枕头。所以,这时候的刘鹗在北京城的名声并不好,有一种说法是“谤满天下”。一些爱惜自己“羽毛”的官员,比如翁同和、王文韶对刘鹗敬而远之,不愿意和其同流合污。我们再看看刘鹗干得这些事!山西这个时候的巡抚是胡聘之。胡聘之担任山西巡抚8年,可以说是山西“洋务运动”的开创者,他思想解放,敢做敢为。比如创办太原火柴局、山西机器局,将令德书院改为山西省会大学堂(山西大学的前身)。胡聘之还想修造正太铁路、开办煤矿,可这些都需要大笔的真金白银,于是胡聘之成立了山西商务局。商务局的职责是筹集钱财银两,胡聘之原计划让山西富户担任商务局总办,可这些富户纷纷推辞,不得已,胡聘之让自己手下的候补道贾景仁担任了总办。意大利人罗沙第对山西的煤炭资源产生了极大兴趣,他在伦敦注册了一家“福公司”,开始在中国寻找代理人,于是,罗沙第和刘鹗一拍即合,刘鹗成为福公司的一名卖办,担任山西矿产经理,身份变成了亦官亦商。刘鹗利用自己的优势,很快和贾景仁勾搭在一起。刘鹗打着“以养天下为己任”的招牌,以借给山西“一千万两”洋债,换取山西盂县、平定、平阳、潞安和泽州等地煤矿60年的开采权(利润50%属于福公司)。刘鹗深知洋人出面,必招致山西人乃至天下人的反对,于是来了个“改头换面”。他出面成立了个空壳公司——晋丰公司,其实这个公司就是“福公司”的一块遮羞布而已。山西和福公司(名义上是晋丰公司)签订了《请办晋省矿务借款合同》5条和《请办晋省矿务章程》20条。这件事虽然是在秘密进行,但还是让山西人知道了。大家义愤填膺,对刘鹗等人群起而攻之,有的上本弹劾,有的驱走洋人,一时间群情激昂。朝廷为安抚百姓,免去胡聘之的山西巡抚一职,贾景仁、刘鹗等“胆大贪劣,狼狈为奸”,被“革职永不叙用”。刘鹗等人虽被处理,但山西出卖矿权一事并没有得到解决。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在洋人的施压之下,将“晋丰公司”所订合同加以修订,拟出《山西开矿制铁以及转运各色矿产章程》20条,山西的矿权终还是被出卖了。这才有了之后山西轰轰烈烈的保矿活动,山西人为此付出了250万两白银的代价,才将本属于自己的矿权收了回来!此乃后话,暂且压下不表。1905年,刘鹗因“倒卖太仓官米”一事,被流放到迪化(今天的乌鲁木齐)。1909年夏,贫病交加的刘鹗因中风而亡。

5、刘鹗简介及作品介绍

渠世忠:《华夏英贤》(391)《老残游记》说刘鶚自幼烦八股,纵览实用书。初开烟草店,结账不付出。文化结书社,悬壶济世术。治河告奋勇,测绘制蓝图。奋笔《残游记》,深思国事哭。抒怀状物景,破壁润如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