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在四川的汾水镇,突然来了一队拿着摄像机的政府人员,他们走走停停,偶尔会向村民们打听一些退伍老兵的下落,原来这些人是军史记者,在和村民们的聊天中,他们得知到在当地还有一位志愿军,随后这些军史记者,就按照村民们指的路去拜访了这位老人,而到了老人家里看到的一张旧照片,却让军史记者们都跌掉眼镜。这位老英雄名叫陈仁华,1929年出生于现在生活的汾水镇,但是生活环境却比现在还要艰苦得多,一家人饥一顿饱一顿地过着,连饭都吃不上,自然没有条件可以供年幼的陈仁华读书,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陈仁华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着家里干一些简单的农活。在之后日军侵华,他听说了日军的各种暴行,对此他也是很愤慨,没过多久八路军在行进时路过了这个村子,他们便一边给百姓们宣传革命,一边征兵,陈仁华渴望参军,并积极的报名了,他的父母听说后便马上找到了八路军,阻止了陈仁华参军,他们知道参军就要上战场,上战场就可能会牺牲,他们舍不得自己的儿子,到后八路带着村里报名参军的其他年轻人走了,陈仁华被留在了村子,但是他心里参军的念头却一直没有打消过。次年,美国与朝战争爆发,而美军更是嚣张,几次三番地轰炸我国边境,十月份的时候,朝鲜请求我国前去支援,我国也在权衡利弊后组织了志愿军,并号召大家踊跃报名参军,21岁的陈仁华得到消息后,便毅然的报名了此次的志愿军,虽然自己的父母还是一度阻拦,但这一次谁也没能改变他的决定,他便背井离乡,踏上了朝鲜的土地。1953年,在夏季反击战中,陈仁华参与了十字架山的战斗,美军声称此地坚不可破,为模范阵地,但我军非但没有退缩,还把此地设为了重点攻击对象。在开战前,美军在山岗建造了十多个碉堡,并设置了大量的火力点,并十分自信地向我军挑衅。我军领导对此下达指令,先派遣小队炸掉敌军碉堡,打开敌军的火力封锁。陈仁华连队便接下了这个任务,陈仁华背着八个手榴弹带头冲锋,拿着两手一边一个炸药包,巧妙地躲避着敌人的射击,在身后观察的排长也看到了陈仁华的英勇表现,终于陈仁华接近了距离近的一个碉堡,他拉开一个手榴弹便丢了过去,却没有扔进碉堡,反而在墙角爆炸了,对敌人没有造成丝毫伤害。但这却引起了碉堡内敌军的注意,居然有个人突破了火力线,顿时所有的枪口都对准了陈仁华,陈仁华孤注一掷,再次扔过去一颗手雷,这次正巧从射击口扔到了碉堡内部,碉堡连带着敌人一起被炸毁。第一个碉堡拔除后,陈仁华又马上把目标转移为下一个碉堡,他在石头后稍作休息,便一路推进向前,有了第一次的经验,陈仁华接连炸毁了敌人的四个碉堡,在敌人的密集火力下躲避投掷,说着容易,做起来却难在陈仁华成功炸毁了第四个碉堡的时候,他就已经伤痕累累,此时的他仅剩了一个炸药包与一个手榴弹,而这第五个碉堡的建造位置三面靠山,只靠手榴弹并不能炸毁,他便决定近身靠近碉堡,从而埋下炸药包一举歼灭他们。在观察一段时间后,陈仁华借敌军射击间隙,利用战场中的硝烟作掩护随即冲了过去,陈仁华把炸药包放置在了碉堡下面,随后向着炸药包扔出了后一颗手雷,他顺势一滚,躲到了旁边巨石的后面,随后炸药包爆炸,碉堡被炸成了平地,而陈仁华也因靠近炸药包太近被波及,陈仁华被炸飞了五米并重重摔在了一块岩石上。此次战役,陈仁华以一己之力推动了整个战局的变化,荣立了特等功,并受到了与元帅的亲自接见。此时的陈仁华缠着满身的绷带,彭老总见到后亲切地拉着他的手讲:“你是好样的!”陈仁华十分的感动,他也鼓起了勇气说出了自己的请求,能不能拍个合照,彭老总他们也是欣然答应,在之后还做了签名留念。1954年的冬天,陈仁华返回了中国,而在刚刚回到祖国的时候他便接到了命令,代表连队接受毛主席的亲自接见。陈仁华得知这个消息后,因情绪太过激动而引发了旧时的脑部创伤,从而晕厥被送去了医院急救,这一昏迷持续了长达20天之久,这也导致他错失了与毛主席见面的机会,这件事也成为了他一生的遗憾。在陈仁华告老还乡之前,他的家人一度以为他已经牺牲在了战场上,但是没想到三年之后,陈仁华又回来了,他的父母喜极而泣,但在看到陈仁华伤痕累累的身体后,他们又十分的心痛,陈仁华便安慰自己的父母:“这点小伤算什么,我活着回来了这就是好了。”在陈仁华回到家后,他选择了和父母一起低调的生活,用自己微薄的薪资来养着自己的一整家人,哪怕在家里困难揭不开锅的时候,陈仁华也从来没向政府寻求过任何帮助。平淡的生活就这样过了三十年,陈仁华积劳成疾退休回了家。之后在军史记者的调查了解中发现,陈仁华是因为回到家后,没有去政府办理相关的退役军人手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才导致了他信息档案的丢失。无论过了多久,英雄都不会被遗忘,致敬英雄!
2、陈仁华介绍1953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一位曾写下十封血书的战士,在十字架山攻坚战中,抱紧炸药包和手榴弹,拼尽全力爬上敌军的堡垒把它们塞了进去。随着“砰”的一声,他被翻滚的热浪弹出了5米之外…正当战士们都以为他已经牺牲了,开始为他难过的时候,却看见他又站了起来,再次冲向敌军堡垒的主峰,并把我军的旗帜插了上去。可他却因为这次战役受了脑震荡的重伤,这位战士就是陈仁华。后来,和元帅来到抗美援朝战场,亲自接见了陈仁华并与他一起合影留念,并授予他特级功臣勋章。这样一位英雄,却在回国不久后神秘消失了,无论是媒体还是各个渠道再也没有了他的消息。这是怎样一位英雄呢?从小就饱受战乱之苦的陈仁华,内心深处比普通人更懂得和平的可贵。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后,陈仁华怀揣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队伍奔赴朝鲜。刚进入部队的陈仁华,作为新兵只拥有短短三个月的训练时间,他却比战友们更加努力地训练战斗技能,心中只想可以到战场上多杀几个敌人。在战场上,陈仁华和所在部队与敌军在交锋中,陈仁华不惧生死,总是冲在前方,和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第一次战斗,陈仁华就凭借自己杰出的战斗才能荣立二等功,在队伍里崭露头角。后来,陈仁华所在的连队接到了攻下敌军固若金汤的十字架山碉堡群的任务。面对敌我战斗武器上的巨大悬殊,我军部队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代价。看到身边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倒下,战况变得如此惨烈,陈仁华毫不犹豫地做出了开头那一幕壮举,成功炸掉了敌军五个火力点,也因此落下了终生残疾。1954年回国后,陈仁华因为脑震荡后遗症,不得不退伍回到家乡养病,可他并没有去县里办理任何手续,导致后来很多档案中都没有他的事迹。直到1986年,两名军事记者前往四川考察,才终于通过他家里挂着的那张陈仁华与两位元帅的合影,发现了他这位“销声匿迹”几十年的功臣。像陈仁华这样活着的老英雄,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3、陈仁华视频照片中的老人隐姓埋名三十多年,直到1986年,要不是两名军事记者无意中来到他家,他战斗英雄的真实身份不知道还要隐瞒多久。那天,两名军事记者来到四川一个偏僻的村庄采访,他们本来是想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的,逛了半天又渴又饿,看到路边上一位60多岁的大爷在门口坐着,便走过去要讨口水喝,热情的大爷连忙将俩人迎进家去。进屋后,记者发现老人的房子很小,既阴暗又潮湿,房间里布置的也简陋,几乎没有像样的家具。老人已经倒好了两杯水,颤颤巍巍地给他们端了过来,记者赶紧接过来,咕咚咕咚一饮而尽。正当记者放下杯子,想要告别老人时,其中一人突然发出了一声惊呼,只见他仰着头,盯着墙上的一张照片看的入了神,满脸都是诧异的表情。原来,墙上的镜框里,挂着一副已经开始泛黄的黑白照片,照片中的三个人,左右两边竟然是两位老总:彭总和贺总,中间拥立着一位年轻人。两名记者不约而同的将目光转向了老人,他们迫切地想知道这张照片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照片中的年轻人跟这位老人是什么关系?这位老人有什么不可告人的身份?这张照片背后还有哪些隐藏的故事?这些问题一股脑儿全部涌上了心头,等回过神来,记者赶紧进行了一番询问,后来通过上级部门的证实,老人竟然是抗美援朝战斗中的战斗英雄,曾经在朝鲜战场数次荣立战功。原来,这位老人叫陈仁华,是这个村子的原著居民。1950年,21岁的他响应国家的号召,成为了一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经过近一年的艰苦训练,他从新兵中脱颖而出,连队领导都说他是上阵杀敌的好苗子,于是,次年他就随部奔赴了朝鲜战场。刚到朝鲜,陈仁华的部队就遭遇了敌军,发生了一场遭遇战。战斗中,陈仁华不惧牺牲,一人冲锋在前,连续干掉了数名敌军,还缴获了大量武器,他因此而荣立三等功。1952年,在一场与美军的攻防战中,我方火力被敌人的地堡压制,为了端掉敌人的地堡,陈仁华毅然组织了一个敢死队,自己当队长,他率领着三名战士,一马当先,巧妙地绕过了敌人的攻击,一举炸掉了地堡。在撤退时,他们却被几名敌人团团围住了。面对着气势汹汹的敌人,陈仁华却异常冷静,他抽出了刺刀,率领另外两名战士,抢先冲入了敌军之中,只见他左冲右突,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终,三名敌人被他刺倒,一名被俘,还缴获了一挺机枪。此战之后,由于他的优异表现,又荣立二等功。1953年,十字架山战役爆发。当时,这个阵地受到联合国军的重点防卫,妄想将其打造成一个坚不可摧的堡垒。这个阵地摆在我军面前,就像一颗钉子一样钉在那里,我军死伤无数,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每一次冲锋,都会遭遇敌人碉堡的疯狂射击,看到战友们一个一个相继倒在阵地上,陈仁华心痛不已,他下定了决心,一定要炸掉这个碉堡,给战友们报仇。陈仁华横下一条心,将身边十几个手榴弹全部捆在一起,然后匍匐着一点一点爬向了碉堡,中途,敌人发现了他,向他展开了激烈的射击,他不幸腹部中弹,但这也没有令他停下来,他咬紧牙关,强忍着伤痛,依旧一步步向敌人的碉堡逼近。终于,敌人的碉堡已经到了眼前,陈仁华使出全身的力气,将手榴弹全部扔进了碉堡。一声巨响,敌人的碉堡瞬间便被炸成了残渣,陈仁华也被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摔了出去。正当战士们以为陈仁华已经牺牲了的时候,却见烟雾中他慢慢的站了起来,举着枪,再次冲向了敌人。受到陈仁华的鼓舞,战士们蜂拥而上,一举将敌人的阵地夺回了。看着胜利的旗帜在敌人的阵地上迎风飘扬,陈仁华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却昏死了过去。后来,彭老总和贺老总听说了陈仁华的事迹后,亲自接见了他,并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战后,由于碉堡的冲击波给陈仁华留下了后遗症,他便回家乡养病,一养便是几十年。要不是记者无意中发现那一张合影,这位英雄不知道还要隐姓埋名多久。向老英雄致敬!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点赞,评论或转发。
4、陈仁华律师1986年,两记者偶遇跛脚老汉看到他家墙上旧照便问:“老人家,这站在彭老总和元帅旁边的是您吧!”老汉答道:“是呀,这是三十多年前的老照片了。”老汉热情地递上茶水,细心的记者发现老汉的右手少了一根手指头。“请问您老人家大名叫什么?您怎么会和彭老总、元帅一起照相?您这手和脚又是怎么回事?”两个记者把心底的疑问和盘托出。“我叫陈仁华,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不值一提。”老汉摆了摆手。“陈师傅,您是不是参过军,打过仗?我们是军事博物馆的记者,想听听您的故事。”陈老汉连连推辞,直到两人拿出记者证,告诉陈仁华还原那段历史是对历史负责,是告慰为今天幸福生活付出生命的英灵,老汉这才打开话匣子,开始讲述那段令他刻骨铭心的经历。1950年,21岁的陈仁华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过短暂的培训,陈仁华所在的第67军200师第600团第5连跨过鸭绿江,奔赴抗美援朝前线。1951年6月,陈仁华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一次真刀真枪的战斗。接到上级命令后,陈仁华随着部队战友一起投入硝烟弥漫的战场。他以树木为掩体,看到一个侵略者在向一位战友开枪,说时迟那时快,陈仁华立刻扳动三八大盖,“砰”的一声,只见侵略者应声落地,战友获救,他则从侵略者尸首旁缴到一把崭新的卡宾枪。因为他初上战场就立下战功,部队授予他三等功。两个月后,又一次大战来临,陈仁华与三位战友协同作战,遇到4个侵略者,他们四人一人对付一个,拼刺刀。后,他们杀死三个敌人,还活捉了一个抱着枪的敌人。陈仁华因此又立新功,被授予二等功,同时加入共青团。1953年6月12日,十字架山的反攻打响,陈仁华所在的5连担任“突击连”。战友们深知这次战斗任务艰巨,大家纷纷写下血书,准备与敌人决一死战。陈仁华也写下十份血书,请求担任爆破手。随后,陈仁华和战友们一个个如上山猛虎朝十字架山冲去。轰炸机在空中疯狂尖叫,炸弹在阵地上砸出一个个大坑,“突击连”前进的步伐一次次被压制,陈仁华看着战友一个接一个倒下,急得直砸战壕上的土块。主峰火力太猛,战士们无法抬头,战斗从中午到傍晚持续了六个小时,大伙儿还窝在战壕里,愣是没有前进几米。陈仁华心想攻克主峰的拦路虎就是路上敌人的主火力点,要想打败敌人,非拔掉这些“钉子”不可。于是,陈仁华主动请缨向排长任志明申请去炸掉主火力点。陈仁华仔细观察坡道或坑道都在敌人火力范围内,只要一有动静,敌人就会疯狂扫射。于是他跳下山坡,另辟蹊径,决定从难上的山崖爬上去。陈仁华一会抓住树木爬,一会儿手脚并用,攀着崖壁,终于靠近敌人的火力点。这时,陈仁华从背后摸出炸药包,用嘴拉开导火索,把炸药包猛地塞进机枪口。“轰”的一声,主火力点飞上了天,陈仁华自己也被气浪掀飞几米远,任志明带领战士向前冲上去十多米。突然敌人的另一个火力点又开始发威。陈仁华听到机枪扫射的声音,挣扎着爬起来,躲到一块巨石侧面。随后,他又抓起炸药包,腰间捆上手榴弹,匍匐前行。此时,敌人发现了他,一串子弹在他身边扫过,他的左腿被敌人打中了,鲜血直流。陈仁华忍着伤痛,一步步向前推进,十米⋯⋯五米⋯⋯陈仁华使出浑身力气将炸药包投向碉堡,“轰”碉堡炸塌了半边。战友们才向前冲了几米,但很快又被敌人的火力压在了战壕里。陈仁华迅速将身上所有的手榴弹集中捆在一起,拉开了所有的引信,忍着巨痛又一次向碉堡投掷过去。手榴弹发出一声巨响,陈仁华也随之昏死过去。三天后,陈仁华才缓缓醒了过来,他的脑袋震出了脑震荡,左脚被削去半边,手指断了好几根,有一根无论如何也接不上了。十字架山反攻战我志愿军大获全胜,总部为陈仁华颁发了特等功奖章,授予他“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和慰问67军将士,陈仁华光荣地与彭总司令和元帅合影留念。1954年秋,朝鲜领袖金日成接见了志愿军英雄们,陈仁华获二级英雄奖章,得到金日成亲自颁奖。两位记者听着英雄的事迹,泪水从脸颊悄然滑落。他俩激动地紧握着陈仁华的手说:“陈老,您是特等功英雄,怎么过着这么清贫的生活,没去找部队?”“我从朝鲜回来,脑震荡后遗症时而发作,腿脚又不利索,没有办法再留在部队,不想给国家添麻烦,我就复员回家了。”陈仁华答道。“陈老,这次我们得报道您的事迹,让d和政府多多关心您这样的战斗英雄。”“不用,不用,比起在朝鲜战场上已经牺牲的战友们,我是多么的幸运。我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一个军人应尽的本分而已,千万别给祖国添麻烦。”陈仁华用几句朴实的话语,说出了一个共产d员的本色,他无愧于英雄的称号!文/宁静致远编辑/呆呆 幽#陈仁华简介#
5、陈仁华公示1953年6月12日,在朝鲜战场荣立特等功的陈仁华,先后被、接见和赞扬。之后作为67军代表被安排进京接受毛主席接见。可在这之后,这位特等功臣却“消失”了,英雄名录中数十年找不到他。这是怎么回事呢?陈仁华四川万县人,1951年3月入伍,和黄继光是同期入伍士兵。经过3个月的新兵训练后,便投入战斗。靠着一条破枪在朝鲜战场就击毙了一名美军,并缴获了卡宾枪等装备,战后荣获三等功。在1952年8月的一次战斗中,陈仁华击毙三名敌军,俘虏一名敌军,并缴获枪一挺。因此荣获二等功。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打响,陈仁华跟随部队开赴前线。在前线陈仁华一连写了10份要求参加突击队,并担任第一爆破手的血书。6月12日,陈仁华跟随部队对“十字架山”敌军展开攻击。他陈仁华所在的连队担任突击队,与敌军展开了猛烈的交锋。陈仁华一个人就打掉了敌军4个火力点,之后更是背负炸药包再次向敌军顶峰的火力点前进。战斗结束后,年仅24岁的陈仁华荣立特等功,其英雄事迹传遍全军。1953年10月,率国内慰问团来到朝鲜,陈仁华受到、的亲切接见和慰问,并合影留念。1954年秋,陈仁华被选中,作为67军代表,前往北京接受毛主席的接见。陈仁华得知消息后,激动的不能自已。由此引发了战斗中留下的脑震荡后遗症,陷入昏迷。再次醒来时,已是20余天后的国内医院。虽然在国内得到了精心的调节,但在战场负的伤,已经不适合再上战场。被评定为三级残废,发放残废证。上级安排陈仁华退伍,以便于继续调节。已经成为d员的陈仁华服从组织安排,决定回到家乡继续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考虑到国家正值困难时期,陈仁华将残废证捐献给了国家,为国家减轻负担。1954年12月,陈仁华踏上返乡的归途,在县里谢绝了县政府的招待,连有关手续都没办,就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家乡。之后的陈仁华数十年如一日,参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始终牢记自己共产d员的身份,作为受到d和国家接见的战斗英雄,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燃烧着“为人民服务,尽自己本分”的火焰。直到1984年,陈仁华退休后,依然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这位在朝鲜战争中立过特等功的老英雄,仿佛被人们忘记了。即使在英雄名录,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档案中都没有他的名字。一个偶然的机会,被一位记者知道了他的事迹,几经核实之后。这位被人遗忘的老英雄,才被人们所熟知。那么陈仁华为什么,会被人遗忘呢?1、当年陈仁华所所在的连队大部分都牺牲在了战场上。而陈仁华由于伤病又被送到了后方医院,之后在医院直接退伍。从此与部队失去了联系。而关于志愿军的英雄事迹方面的书籍,都是1984年之前出版的。由于历史原因陈仁华被错漏了。2、1975年,陈仁华所在的原部队,曾经派人到过万县找到陈仁华。希望他回到部队,到陈仁华当时作为煤矿的负责人,强烈的责任心促使他没有走。之后部队换防,也彻底失去了与原部队的联系。3、陈仁华退伍回乡时,并没有在当地政府办理有关复员手续。因此后来上级政府统计时,被遗漏了。正是以上种种原因,在几次全国性的优抚和英雄代表大会时,他都没有参加。因为有关部门没有关于他的立功受奖记录,所以没有享受到英雄应有的待遇。之后关于他的事迹被核实清楚后,有关部门立即对他进行了补偿,并邀请他作为特等功臣参加巡回演讲。在战争中,有太多的英雄事迹,也由于战争原因而被埋没。更有无数的英雄儿女,为保家卫国壮烈牺牲而没有留下名字。也许陈仁华正是想到了,死去的太多战友才是真正的英雄,才应该受到英雄的待遇。才没有主动去证明自己特等功臣的身份,默默的参与社会主义建设。英雄不该遗忘,今日的和平繁荣,正是他们不畏生死奋斗的结果。
6、陈仁华金穗江西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d委委员、副总经理陈仁华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据江西省纪委省监委消息:江西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d委委员、副总经理陈仁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向组织交代问题,目前正接受江西省纪委省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